二十一日
晴。禮可氏遊來。公範氏終日。而禮可氏歸。公範氏一宿。與諸童往栗里。採叢桑十數種種于垈前。是日與輞栗二宗丈。移景所討者。蓋三國時事而論及統紀。或以爲司馬氏之以魏授正亦非背義。而未之思也已矣。蓋漢之爲漢。已四百有餘歲。而余於千載之下。尙有懷蜀叱魏之情。而况秉簡執公之士。爲斁常敗綱之計乎。玆故晦菴綱目所以扶大義於尊漢斤魏之際。而杜工部詩有崩年亦在永安宮之句。志士慷慨之情同一揆於千秋之上矣。是日之會。蓋以虎溪宗氏之與成在豐爭詰冒辱事。自此發通于聞慶官之之爲也。
晴。禮可氏遊來。公範氏終日。而禮可氏歸。公範氏一宿。與諸童往栗里。採叢桑十數種種于垈前。是日與輞栗二宗丈。移景所討者。蓋三國時事而論及統紀。或以爲司馬氏之以魏授正亦非背義。而未之思也已矣。蓋漢之爲漢。已四百有餘歲。而余於千載之下。尙有懷蜀叱魏之情。而况秉簡執公之士。爲斁常敗綱之計乎。玆故晦菴綱目所以扶大義於尊漢斤魏之際。而杜工部詩有崩年亦在永安宮之句。志士慷慨之情同一揆於千秋之上矣。是日之會。蓋以虎溪宗氏之與成在豐爭詰冒辱事。自此發通于聞慶官之之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