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陰。 晨 梳, 誦易。 修飾三說。
羊蹄馬齒說
草有羊蹄馬齒 羊蹄補氣 馬齒消滯。 其物也 莫不天施地生 根深葉茂, 性全陰陽 味具溫涼 各隨氣血 而能補瀉。 以秦其功 如火之就燥 水之流濕,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親下 各從其類 而陰陽調和 造化斡旋 輔相其道 財成其宜 毉斯民之疾苦 蹄斯世於壽域, 各正性命 各遂其生也。 今羊蹄 稟得燥火之性 故屬乎陽而能補氣, 馬齒 生備濕水之理 故屬乎陰而能調血 使之流注脾胃之氣血而升降水火。 分利淸濁 旣能調補 且善消導 輒收奇功異效者 乃陰陽理氣之自然神化也。 雖然苟非參天地贊化育之聖人 其孰能嘗百草 分百味 知羊蹄之補氣 馬齒之消滯 而著書垂世 俾後人採金蕎之離離 收莧陸之夬夬 補其氣而消其滯哉? 不獨羊蹄馬齒爲然也。 其他龍腦 龍眼 龍肝 龍膽 烏頭 烏喙 烏昧 烏藥 狗脊 牛膝 雞頭 雞腸 雞冠 鳳仙 鶴蝨 蹲鴟 牽牛 鹿角 鱧腸 蛇含等諸般物種 無不借鳥獸之象 而肇錫号名 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 隨其寒熱虛實之根株而責其溫涼補瀉之功效者 皆如羊蹄之補氣 馬齒之消滯, 大哉聖人爲万歲開泰平之神功化澤也。 初无棄物而俱收幷畜 廣採衆彙而曲成不遺 各迪其用 咸得其功 能使羊馬之微荄賤品 利見需用 得顯号名。 嗟今之世 讀書林下者 凡幾人矣, 終年閱歲 矻矻孜孜 績文種學 懷瑾抱瑜 不得一售於世 而終未免草亡木卒之歸 遂乃埋沒而名不稱於後者 曾羊馬之不若也 可勝識者之淚哉。 居今之世 若復有願爲良醫之宰相 篤棐君德 式和民則 燮理陰陽 寅亮天地 耀玉燭於靑丘 溢金膏於紫都 搜羅巖穴之士 來章山林之彦 莫不登庸而揚顯之, 至使一藝一能之人 一言一行之善 亦莫不育養而作成之 以備需世之姿 適用之器 則其補國家之元氣 消民情之鬱滯者 其視羊蹄之補 馬齒之消 豈不若丘垤之泰山 行潦之河海也哉? 因物有感 草茅之念 偶然及此, 遂信筆記之云爾
三瓜辯
今有木瓜甘瓜苦瓜 而一則木瓜 二則草瓜 是爲物也 亦可得以辯其理而寓其感矣。 侯草木而區別 冀枝葉之峻茂 培根食實, 實以論之 則其功歸一瓜 而分之則等厥有三。 三者闕一 生之理或幾乎息矣。 何者? 甘卽稼穡之味 脾胃之原 而乃六府之土 五德之信也。 人非土不生 民無信不立, 則甘之爲味也 其非五臟之主本而百體之所以資化者乎? 緜緜瓜瓞 其實有甘有苦者 抑又何也? 蓋苦是炎上之味 而乃土甘之母也。 無是 則心焉得化化乎 脾安能生生乎? 是以有甘 則有苦實 惟天地生生之大德 而一理流行 有草有木 有木亦有瓜。 厥味也 酸酸, 是曲直之味 而自是脾土之受福王母。 然則曰酸曰苦 卽惟甘之生化本源也。 噫, 世之人徒知甘之爲利而不知苦之爲節, 但務甘之悅口而不務酸之作哲 則是趍末而遺本也 逐流而忘源也。 惡乎其可哉。 大抵貧賤者 富貴之根基也, 憂患者 安樂之本源也。 非貧賤之疾苦 則富貴從安所做來乎, 非憂患之辛酸 則安樂亦何以永終哉? 同是一理而有草有木 均是一種而有甘有苦 ,君子觀物 有何草木之取舍乎, 何擇趣味之同異 而偏其愛憎乎? 嗟乎, 世之浮薄 久矣。 齷齪是尙 剗刻專事。 天地一胞䏩 而甘樂 富貴者 便驕疾苦之兄弟, 甘心顯達者 輒侮窮酸之同胞。 風俗日趨渝薄 習尙將極敗壞者 無非甘一字胚胎也。 在廟堂則專事甘口之諂諛而都噤苦心之諫諍, 爲宰衡則惟務肥甘之奉身而罔念疾苦之民情, 滔滔一世 苦節之高風 酸儒之篤行 適足爲娼家之禮說 越人之章甫而止耳 可勝歎哉? 日醉華翁酒 重違華翁意, 遂忘形忘諱而一揮醉墨 庸備達人一笑之資也。
柿子說
果有柿子 而亦有二品, 一則高種 一則盤, 其爲物也 雖若凡彙 而天地萬物之情 亦可得以見矣。 易曰 百果草木 皆甲拆, 又曰 品物流形, 蓋百果草木莫不稟天地資生之理 而軆以流形 形以分品, 品有上下 形隨廣高 而各得其名 名之所寓 實不得誣矣。 今夫同一柿子 而軆長而高尖者 謂之高種 形矮而盤廣者 謂之盤者, 自是因是形象而命名焉而已。 噫, 人有一胎生成 而或謂惠 或謂盜, 且一稱龍 一稱狗, 此固氣質之稟 自有淸濁粹駁之不齊 而習尙之移 形氣之私 有以間而遠之也。 爲善不同 同歸于德, 爲惡不同 同歸于凶, 曰德曰凶 人莫敢逃其形, 形之所著 名言在玆。 大抵名者 實之賓也 實者 名之主也。 實之所存 名自隨之, 名之所顯 實莫欺焉。 雖一言之微 一行之細 無不爲善惡之幾 而積漸之極, 形而上 形而下者 自然彙分 各隨其著顯者而得号名也 莫不若柿子之高尖者謂高種, 廣者謂之盤也。 嗚呼, 七絶佳木 一種朱實 曰高曰盤者 雖若尋常 亦豈非顧名思義之一助也哉?
陰。 晨 梳, 誦易。 修飾三說。
羊蹄馬齒說
草有羊蹄馬齒 羊蹄補氣 馬齒消滯。 其物也 莫不天施地生 根深葉茂, 性全陰陽 味具溫涼 各隨氣血 而能補瀉。 以秦其功 如火之就燥 水之流濕,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親下 各從其類 而陰陽調和 造化斡旋 輔相其道 財成其宜 毉斯民之疾苦 蹄斯世於壽域, 各正性命 各遂其生也。 今羊蹄 稟得燥火之性 故屬乎陽而能補氣, 馬齒 生備濕水之理 故屬乎陰而能調血 使之流注脾胃之氣血而升降水火。 分利淸濁 旣能調補 且善消導 輒收奇功異效者 乃陰陽理氣之自然神化也。 雖然苟非參天地贊化育之聖人 其孰能嘗百草 分百味 知羊蹄之補氣 馬齒之消滯 而著書垂世 俾後人採金蕎之離離 收莧陸之夬夬 補其氣而消其滯哉? 不獨羊蹄馬齒爲然也。 其他龍腦 龍眼 龍肝 龍膽 烏頭 烏喙 烏昧 烏藥 狗脊 牛膝 雞頭 雞腸 雞冠 鳳仙 鶴蝨 蹲鴟 牽牛 鹿角 鱧腸 蛇含等諸般物種 無不借鳥獸之象 而肇錫号名 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 隨其寒熱虛實之根株而責其溫涼補瀉之功效者 皆如羊蹄之補氣 馬齒之消滯, 大哉聖人爲万歲開泰平之神功化澤也。 初无棄物而俱收幷畜 廣採衆彙而曲成不遺 各迪其用 咸得其功 能使羊馬之微荄賤品 利見需用 得顯号名。 嗟今之世 讀書林下者 凡幾人矣, 終年閱歲 矻矻孜孜 績文種學 懷瑾抱瑜 不得一售於世 而終未免草亡木卒之歸 遂乃埋沒而名不稱於後者 曾羊馬之不若也 可勝識者之淚哉。 居今之世 若復有願爲良醫之宰相 篤棐君德 式和民則 燮理陰陽 寅亮天地 耀玉燭於靑丘 溢金膏於紫都 搜羅巖穴之士 來章山林之彦 莫不登庸而揚顯之, 至使一藝一能之人 一言一行之善 亦莫不育養而作成之 以備需世之姿 適用之器 則其補國家之元氣 消民情之鬱滯者 其視羊蹄之補 馬齒之消 豈不若丘垤之泰山 行潦之河海也哉? 因物有感 草茅之念 偶然及此, 遂信筆記之云爾
三瓜辯
今有木瓜甘瓜苦瓜 而一則木瓜 二則草瓜 是爲物也 亦可得以辯其理而寓其感矣。 侯草木而區別 冀枝葉之峻茂 培根食實, 實以論之 則其功歸一瓜 而分之則等厥有三。 三者闕一 生之理或幾乎息矣。 何者? 甘卽稼穡之味 脾胃之原 而乃六府之土 五德之信也。 人非土不生 民無信不立, 則甘之爲味也 其非五臟之主本而百體之所以資化者乎? 緜緜瓜瓞 其實有甘有苦者 抑又何也? 蓋苦是炎上之味 而乃土甘之母也。 無是 則心焉得化化乎 脾安能生生乎? 是以有甘 則有苦實 惟天地生生之大德 而一理流行 有草有木 有木亦有瓜。 厥味也 酸酸, 是曲直之味 而自是脾土之受福王母。 然則曰酸曰苦 卽惟甘之生化本源也。 噫, 世之人徒知甘之爲利而不知苦之爲節, 但務甘之悅口而不務酸之作哲 則是趍末而遺本也 逐流而忘源也。 惡乎其可哉。 大抵貧賤者 富貴之根基也, 憂患者 安樂之本源也。 非貧賤之疾苦 則富貴從安所做來乎, 非憂患之辛酸 則安樂亦何以永終哉? 同是一理而有草有木 均是一種而有甘有苦 ,君子觀物 有何草木之取舍乎, 何擇趣味之同異 而偏其愛憎乎? 嗟乎, 世之浮薄 久矣。 齷齪是尙 剗刻專事。 天地一胞䏩 而甘樂 富貴者 便驕疾苦之兄弟, 甘心顯達者 輒侮窮酸之同胞。 風俗日趨渝薄 習尙將極敗壞者 無非甘一字胚胎也。 在廟堂則專事甘口之諂諛而都噤苦心之諫諍, 爲宰衡則惟務肥甘之奉身而罔念疾苦之民情, 滔滔一世 苦節之高風 酸儒之篤行 適足爲娼家之禮說 越人之章甫而止耳 可勝歎哉? 日醉華翁酒 重違華翁意, 遂忘形忘諱而一揮醉墨 庸備達人一笑之資也。
柿子說
果有柿子 而亦有二品, 一則高種 一則盤, 其爲物也 雖若凡彙 而天地萬物之情 亦可得以見矣。 易曰 百果草木 皆甲拆, 又曰 品物流形, 蓋百果草木莫不稟天地資生之理 而軆以流形 形以分品, 品有上下 形隨廣高 而各得其名 名之所寓 實不得誣矣。 今夫同一柿子 而軆長而高尖者 謂之高種 形矮而盤廣者 謂之盤者, 自是因是形象而命名焉而已。 噫, 人有一胎生成 而或謂惠 或謂盜, 且一稱龍 一稱狗, 此固氣質之稟 自有淸濁粹駁之不齊 而習尙之移 形氣之私 有以間而遠之也。 爲善不同 同歸于德, 爲惡不同 同歸于凶, 曰德曰凶 人莫敢逃其形, 形之所著 名言在玆。 大抵名者 實之賓也 實者 名之主也。 實之所存 名自隨之, 名之所顯 實莫欺焉。 雖一言之微 一行之細 無不爲善惡之幾 而積漸之極, 形而上 形而下者 自然彙分 各隨其著顯者而得号名也 莫不若柿子之高尖者謂高種, 廣者謂之盤也。 嗚呼, 七絶佳木 一種朱實 曰高曰盤者 雖若尋常 亦豈非顧名思義之一助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