홈 > 디렉토리 분류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 이미지+텍스트 본문 확대 본문 축소

KSAC+K07+KSM-WM.1600.2726-20150630.065310200001
URL
복사
복사하기

기본정보

기본정보 리스트
분류 형식분류: 고서-일기
내용분류: 개인-생활-일기
작성주체 손처눌
작성지역 대구광역시 수성구 황금동
작성시기 1600
형태사항 크기: 29.8 X 20.3
판본: 필사본
장정: 선장
수량: 6책 959면 중 3책 514면(1책 : 162면, 2책 : 174면, 3책 : 178면)
재질: 종이
표기문자: 한자
소장정보 원소장처: 대구 수성 일직손씨 대구종중 / 대구광역시 수성구 황금동
현소장처: 한국국학진흥원 / 경상북도 안동시 도산면 서부리

안내정보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는 일직 손씨(一直孫氏) 대구종중 소장본으로 손처눌(孫處訥, 1553~1634)이 임진왜란 직후인 1600년 1월 8일부터 1629년 12월 26일까지, 즉 30년 동안을 기록한 생활일기이다. 원래는 필사본 7책으로 구성되어 있는데, 이후 후인들에 의해 6책으로 편집된 것이다. 저자 손처눌은 명종 8년(1553) 6월 25일 대구도호부(大邱都護府) 수성리에서 태어나, 갑술년(甲戌年) 1634년 6월 15일까지 살다가 고종(考終)한 조선 중기, 17세기 대구지역 유학의 기틀을 새롭게 연 학자로 큰 족적을 남겼다. 자(字)는 기도(幾道)이다. 임진왜란 당시 양친을 연이어 잃고 상례를 다하지 못한 것을 한으로 여겨, 황청동(黃靑洞, 오늘날 황금동) 묘소아래 집을 짓고 평생 시묘살이를 한다는 뜻으로 당호를 ‘영모당(永慕堂)’이라 붙이고, 여기에서 평생 공부와 강학에 힘썼기 때문에 그를 ‘모당(慕堂)선생’이라 칭했다. ‘모당’이란 호는 여기에서 비롯한 것이다. 1685년(숙종11)년 황청동에 기리는 사당을 지었고, 1694년에는 청호서원(靑湖書院, 수성구 청호로 250-11)에 위패가 봉안되었다.
일기의 각 권은 150면-180면의 분량으로 나뉘어져 있는데, 1권은 1600년 1월 8일에서 1605년 7월 25일까지, 2권은 1605년 7월 26일부터 1610년 12월 29일까지, 3권은 1611년 1월 9일부터 1613년 12월 19일까지의 기사를 적어 놓고 있다. 마지막(6) 권의 끝부분에 약간의 낙질이 있는 것을 제외하고 매우 완정한 자료이다. 용지는 10행의 놋쇠 줄이 있으며, 글씨는 매우 반듯하게 정서되어 있으며 간혹 행서로 쓴 부분도 보인다. 년과 월은 독립된 한 행을 차지하고 있으며, 기사는 대체로 날짜별로 줄을 바꾸어 쓰는 것을 원칙으로 하고 있지만 짧을 경우 죽 달아 쓴 경우도 상당부분 보인다. 자간(字間)의 여백을 두어 높임을 표현하는 것도 잘 지켜지고 있지만, 생각이 나지 않거나, 민감한 내용인 경우 오려 내거나 배워둔 경우도 있다. 교정부호, 오른쪽에 추기한 글자, 음가(音價)의 혼동으로 인한 오기도 눈에 띈다.
일기는 낙재(樂齋) 서사원(徐思遠, 1550-1615), 여헌(旅軒) 장현광(張顯光, 1554-1637), 지산(芝山) 조호익(曺好益, 1545-1609), 학암(鶴巖) 박정번(朴廷璠, 1550-1611), 태암(苔巖) 이주(李輈, 1555-1604), 괴헌(槐軒) 곽재겸(郭再謙, 1547-1615), 투암(投巖) 채몽연(蔡夢硯, 1561-1638), 석담(石潭) 이윤우(李潤雨, 1569-1634), 그리고 부강정(浮江亭, 달성군 다사읍 죽곡리 강정마을)의 주인으로 한강(寒岡), 낙재(樂齋), 모당(慕堂) 그리고 영남의 선비들의 연결고리로서 지리적 중심에 있는 낙포(洛浦) 이종문(李宗文, 1566-1639) 같은 대구 경북 지역 인물들과의 관계망, 학문적 교유, 교육, 문화, 스승을 따라 배우는 도리, 풍습 등이 소상하게 기록되어 있다. 또한 지리적 활동범위는 자신의 집을 중심으로 황청동(수성구 황금동), 파동(巴洞, 수성구), 팔공산(八公山), 금호강(琴湖江), 연경동(硏經洞, 북구), 불로동(不老洞, 동구), 이천(伊川, 다사읍), 경산(慶山), 영천(永川), 인동(仁同), 청도(淸道), 고령(高靈), 성주(星州), 밀양(密陽), 안동(安東), 상주(商州), 창원(昌原) 등이 거론 되고 있어 경북[좌도(左道)]과 경남[우도(右道)]의 중간자로서 16-17세기 대구의 지역 문화를 조명할 수 있는 소중한 자료적 가치가 있다.
『모당일기』는 임진왜란 이후 피폐해진 유학의 학풍을 부흥시키는 과정, 예를 들어 향교(鄕校) 재건과정과 이전 상황, 연경서원(硏經書院)의 건립과 운영, 기타 주변의 강학(講學)장소의 활용과 형식 등을 가늠할 수 있고, 한강(寒岡) 정구(鄭逑)의 학문적 영향력이 대구지역에 미친 정황, 그 과정 속에서 손처눌의 역할, 그리고 낙재와 모당의 우정과 갈등을 살펴볼 수 있다. 따라서 이 일기는 임진왜란 직후 이 지역 한강 학맥의 결집과 분화 과정을 파악할 수 있는 중요한 자료이다. 한편 모당 손처눌의 전반적 행적을 알 수 있는 소상한 자료라고 한다면 주인공의 재종질인 졸암(拙庵) 손단(孫湍, 1626-1713)이 쓴 「유사(遺事)」 그리고 1849년 목판본 『모당집』에 실린 『연보(年譜)』가 고작인데, 『모당일기』는 이들 자료들을 보완하고 상호 검증함으로서 17세기 대구 지역의 소중한 문화유산을 재구성할 수 있도록 기여할 것이다.
『국역 모당선생문집』, 청호서원
『국역 낙재선생문집』, 이회
『국역 한강집』, 고전번역원
「연경서원의 경영과 조선 중기 대구지역의 유학」, 구본욱,
「17세기초 대구사림의 형성과 분화-손처눌의 모당일기를 중심으로」, 김형수,
「조선중기 한강학파의 등장과 전개-문인록을 중심으로」, 김학수,
「낙재선생일기 고구」, 박영호,
1차 작성자 : 박세욱

상세정보

손처눌(孫處訥, 1553~1634)이 임진왜란 직후인 1600년 1월 8일부터 1629년 12월 26일까지, 30년 동안을 기록한 생활일기
개괄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는 일직 손씨(一直孫氏) 대구종중 소장본으로 손처눌(孫處訥, 1553~1634)이 임진왜란 직후인 1600년 1월 8일부터 1629년 12월 26일까지, 즉 30년 동안을 기록한 생활일기이다. 원래는 필사본 7책으로 구성되어 있는데, 이후 후인들에 의해 6책으로 편집된 것으로 보인다.
각 권은 150면-180면의 분량으로 나뉘어져 있는데, 1권은 1600년 1월 8일에서 1605년 7월 25일까지, 2권은 1605년 7월 26일부터 1610년 12월 29일까지, 3권은 1611년 1월 9일부터 1613년 12월 19일까지의 기사를 적어 놓고 있다. 마지막(6) 권의 끝부분에 약간의 낙질이 있는 것을 제외하고 매우 완정한 자료이다. 용지는 10행의 놋쇠 줄이 있으며, 글씨는 매우 반듯하게 정서되어 있으며 간혹 행서로 쓴 부분도 보인다. 년과 월은 독립된 한 행을 차지하고 있으며, 기사는 대체로 날짜별로 줄을 바꾸어 쓰는 것을 원칙으로 하고 있지만 짧을 경우 죽 달아 쓴 경우도 상당부분 보인다. 자간의 여백을 두어 높임을 표현하는 것도 잘 지켜지고 있지만, 생각이 나지 않거나, 민감한 내용인 경우 오려 내거나 배워둔 경우도 있다. 교정부호, 오른쪽에 추기한 글자, 음가의 혼동으로 인한 오기도 눈에 띈다.
이 모당의 일기가 친필의 필사본인 지는 분명하지 않다. 다만 우리는 몇 가지 사실들만 확인할 수 있다. 첫째 상당부분 저자의 부연설명(주)이 두 줄의 작은 글씨로 삽입되어있다. 이러한 주석들은 일기를 쓸 당시에 추가된 것인지, 아니면 초고들을 본인이 다시 옮겨 쓰면서 생각나는 대로 부연설명을 가한 것인지는 확실하지 않다. 또한 각 면은 10행의 놋쇠 줄이 있는 용지를 사용하고 있는데, 기사가 다음 줄로 넘겨쓰기 애매한 경우는 마치 주처럼 작은 ‘쌍행소자’로 기록하고 있다. 둘째 기사의 내용들을 보면, 간혹 하루의 기사 속에 이틀의 기사가 섞여있는 경우를 만날 수 있다. 즉 시간적 시점이 중복되는 경우가 있으며 공간적 시점이 일치하지 않는 곳도 자주 만날 수 있다. 셋째 6권까지의 필체가 서로 상당한 공통점을 가지고 있는 것은 분명하지만 그렇다고 해서 한사람의 손으로 필사되었다고 확언할 수는 없다. 사람의 이름을 거명할 경우 대부분 자(字)로 표기하고 본명을 주석 처리한 경우가 많은데, 전후가 일관적이지 않고 중복되는 경우도 많다. 특히 서사원(徐思遠)을 부르는 명칭은 행보(行甫), 낙재(樂齋), 이천(伊川), 행보형(行甫兄), 서형(徐兄) 등으로 통일되지 않았다. 넷째, 난외 주석이 거의 없다. 한편 주인공은 1612년 하반기부터 일기를 직접 편수하고 있고, 위의 네 가지 근거를 토대로 저자의 친필이라고 추정할 뿐이다.
한편 임인년(壬寅年, 1602)년의 일기는 12월 5일로 끝나는데, "이하는 기록을 잃어버렸고, 계묘년(癸卯年)의 일기도 모두 잃어버렸다.(已下失錄, 癸卯日記亦全失)"라고 한 것이라 했고, 제 1책이 끝나는 시점인 을사년(乙巳年, 1605년, 53세) 7월 25일의 마지막을 보면 "이 다음 다섯 달 일기는 다음 권에 상세히 기록했다(此下五月記詳次卷)."라는 부연설명이 추가되어 있다. 하지만 제 2책이 끝나는 곳과 제 3책이 끝나는 곳에서 이러한 언급은 찾아 볼 수 없다. 이는 저자가 일기가 끝나는 시점인 1629년 12월 26일부터 1634년 6월 15일 몰한 시기 사이에 산재된 일기 자료들을 수합하여 다시 편집하였다고 볼 수 있고, 낙질된 부분을 추가하여 다시 필사했을 것이다. 일기의 기록에 따르면 1612년 하반기부터 자신의 일기를 꾸준히 편수하고 있음을 확인할 수 있다. 따라서 다시 필사할 필요가 없는 것은 그대로 썼을 것이기 때문에 필체가 다른 것 또한 충분히 짐작할 수 있다.
이 일기가 소개된 경위에 대해서는 알려진바 없다. 일반적으로 『연보』는 일기를 기준으로 작성된다. 모당의 몰년은 1634년 6월 15일이므로, 모당은 약 3년 반 동안 일기를 쓰지 못한 셈이다. 일기 이외에 모당의 전반적 행적을 알 수 있는 소상한 자료는 모당의 재종질인 졸암(拙庵) 손단(孫湍, 1626-1713)이 쓴 「유사(遺事)」라고 할 수 있는데, 이 기록은 『모당집』이 1784년 목활자본으로 처음 간행될 때, 수록되었다. 이 유사는 손단이 고성현령(固城縣令)을 지낼 당시에 쓴 것으로 서명되어 있는데, 손단1668년 성균관 전적(典籍)을 지내고 있었으므로 그 이후에 기록되었을 것이다. 하지만 "아들 잠(潛)이 구당을 수리하고 유문(遺文)을 수록하여 삼가 가장(家狀)을 엮었는데 들은 바를 참고하였다."고 한 것으로 보아 손단의 「유사」는 모당의 일기에 근거한 것이 아님을 알 수 있다. 그렇다면 초간본(1784)에는 연보가 수록되지 않은 것으로 보아, 당시까지만 해도 모당의 연보는 편찬되지 않았다고 할 수 있다. 이후 모당집은 1849년 목판본으로 중간되는데, 바로 이 중간본에 연보가 실려 있다. 따라서 연보 편찬 작업은 1784-1849년 사이로 보아야 할 것이다. 이렇게 본다면 모당일기는 19세기가 되어서야 연보 작성에 참고 되었을 것으로 보인다.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는 대구지역에서 임진왜란 이후 피폐해진 유학의 학풍을 재건하는 과정을 보여주는 몇 안 되는 귀중한 자료이다. 한강(寒岡) 정구(鄭逑)선생의 학문적 영향력, 학맥 형성 과정 속에서 손처눌(孫處訥)의 역할을 조명할 수 있다. 따라서 이 일기는 임진왜란 직후 이 지역 한강 학맥의 결집과 분화 과정을 파악할 수 있는 중요한 자료일 뿐만 아니라 모당 손처눌의 소실(燒失)된 자료를 보완하고 확충할 수 있는 유일한 자료로 평가한다.
작자 소개
일기의 작성자 손처눌(孫處訥)은 명종 8년(1553) 6월 25일 대구부도호부 수성리에서 태어나, 갑술년(甲戌年) 1634년 6월 15일까지 살다가 고종(考終)한 조선 중기, 17세기 대구지역 유학의 기틀을 새롭게 연 학자로 큰 족적을 남겼다. 자(字)는 기도(幾道)이다. 임진왜란 당시 양친을 연이어 잃고 예를 다하지 못한 것을 한으로 여겨, 황청동(黃靑洞, 오늘날 황금동) 묘소아래 집을 짓고 평생 시묘살이를 한다는 뜻으로 당호를 ‘영모당(永慕堂)’이라 붙이고, 여기에서 평생 공부와 강학에 힘썼기 때문에 그를 모당(慕堂)선생이라 칭했다. 1685년(숙종11)년 황청동에 기리는 사당을 지었고, 1694년에는 청호서원(靑湖書院)에 위패가 봉안되었다. 『한강예설중찬(寒岡禮說重纂)』, 『가례의절전서(家禮儀節傳書)』은 소실(燒失)되었고 다만 후세에 자료들을 모아 편집한 『모당집』 3권과 이제 소개할 『모당일기』만이 전한다.
1) 출생과 가족관계
부친(父親)은 선무랑(宣務郞) 손수(孫遂, 1523-1598)이고 어머니는 한산(韓山) 이씨 이단(李但)의 딸로, 명종 8년(1553) 6월 25일 대구부 수성리에서 태어났다. 17세(1569년) 3월 광주 이씨 송암(松巖) 이원경(李遠慶, 1527-1571)의 딸과 결혼하는데, 장인 이원경은 한강 정구 선생과 망년지교를 맺고 있었다. 불행하게도 모당은 35세 되던 해(1587)에 후사 없이 아내를 잃었다. 이듬해 하성(夏城) 조씨 조응의(曺應義)의 딸과 재혼한다. 이 둘째 부인과의 사이에서, 나이 47세(1599)가 되어서야 첫아들 손첨(孫添)을 얻고, 50세 되던 해(1602)년 둘째 아들 손잠(孫潛)을 얻었으며, 55세 되던 해(1607) 9월 셋째 아들 손침(孫沈)이 태어났다. 이후 67세가 되던 해(1619) 조씨 부인을 잃게 되는데, 그 사이에 여식 3을 두었다. 맏아들 손첨서희득(徐熹得)의 딸과, 둘째 손잠은 전귀당(全歸堂) 서시립(徐時立, 1578년생)의 딸과, 막내 손침권기종(權起宗)의 딸과 혼인을 했고, 세 딸은 순서대로 장선득(張善得), 이경진(李景鎭), 김순대(金順大)와 결혼했다.
부친 형제 중에 손회(孫廻), 손적(孫迪)은 행적이 잘 알려지지 않았고, 세 명의 고모는 순서대로 호수(湖叟) 정세아(鄭世雅, 1535-1612), 이운배(李雲培), 이례복(李禮福)에게 시집갔는데, 모당의 일기에는 영천에 사는 첫째 고모부가 많이 등장하고 있으며, 이복례는 팔거(八莒) 고모부로 추정된다. 모당의 형제는 동생 1명뿐이다. 3살 아래인 그는 오매정(五梅亭) 손처약(孫處約, 1556-1618)으로, 모당과 상당히 긴밀한 형제관계를 유지하고 있다. 모당과는 달리 1613년 진사에 급제하였고, 모당과 함께 한강(寒岡) 정구(鄭逑)선생에게 수학하며, 동생으로서 친구로서 제자로서 모당을 그림자처럼 따랐다.
이외에도 언급할 만한 친지는 손린(孫遴, 1566-1628)으로 저자보다 13살 연하의 숙부이다. 자는 계진(季進), 호는 문탄(聞灘)으로 동강(東岡) 김우옹(金宇顒, 1540-1603)과 한강(寒岡) 정구(鄭逑, 1543-1620)의 문인이다. 1606년 식년문과에 급제한 이후 저자와 함께 회재(晦齋)와 퇴계(退溪)선생을 위해 「부정척사문(扶正斥邪文)」을 써서 내암(來巖) 정인홍(鄭仁弘, 1535-1623)을 논척하여 벼슬길이 막혔다가, 1615년 안동교수 (安東敎授)가 되고, 1618년 예문관봉교를 거쳐 1623년 인조반정 뒤 예조좌랑 겸 춘추관기사관, 병조좌랑, 단성현감을 지내면서 저자의 강학 활동을 적극적으로 지지하며 따랐다. 마지막으로 아우 손처약의 사위인 이응기(李應祺) 또한 모당을 측근에서 모시며 종유(從遊)했다.
2) 배움과 강학
『연보(年譜)』에 따르면, 이미 9살 때부터 『소학(小學)』을 읽기 시작하여 13세에는 『대학(大壑)』을 읽었다. 14세(1566년) 가을부터 계동(溪東) 전경창(全慶昌, 1532-1585) 선생에게 수학하였고, 16세에는 처음으로 향해(鄕解)에 합격하여 향인(鄕人)들의 주목을 받았다. 이후 스승을 따라 팔공산 파계사에서 수학하였고, 20세 되던 해(1572)년에는 임하(林下) 정사철(鄭師哲, ?-1593)선생과 학문을 강론하기도 했다. 이후 31세(1583년)에는 인동(仁同)에서 1살 아래인 여헌(旅軒) 장현광(張顯光, 1554-1637)과 경학을 강론하였다. 1855년 스승 전경창이 죽고 낙재(樂齋) 서사원(徐思遠, 1550-1615)과 심학을 강론하며 한강(寒岡) 정구(鄭逑)선생의 문하에서 수학하였다. 비록 한강선생과의 만남은 늦게 이루어졌지만, 낙재 서사원에 버금가는 사제의 정을 나누고 있다. 일기는 이러한 두 사람의 내적 관계를 고스란히 기록해 두고 있다.
1599년에는 임진왜란으로 망가진 대구 향교의 재건에 주도적 역할을 하였고, 1601년 영모당 곁에 두 칸의 재사(齋舍)를 두어 동쪽은 ‘산택재(山澤齋)’, 서쪽은 ‘풍뢰헌(風雷軒)’이라 이름 지어 강학의 장소로 삼았고, 이듬해 2월에는 경산 동학산(動鶴山)에 있는 암자를 중수하여, 강학장소로 활용하여 임진왜란 이후 황폐화된 강학의 길을 열었다. 이러한 토대마련을 위한 노력의 결과는 임인년(1602) 연경서원(硏經書院)의 중수로 결실을 맺게 된다. 이는 당시 전경창(全慶昌)의 계동정사(溪東精舍), 송담(松潭) 채응린(蔡應麟, 1529-1584)의 압로정(狎鷺亭), 임하(林下) 정사철(鄭師哲)의 선사서당(仙査書堂)이 있어 그런대로 소규모의 강학활동을 이어갔지만, 개인적 성격이 강했다. 그러나 연경서원은 향교와 더불어 대구 전체를 대상으로 하는 명실상부한 사적 교육의 장을 형성했다는 데 그 의미가 크다.
3) 충효의 실천
임진왜란 와중에 연이어 잃은 부모님에게 자식으로서 상례를 다하지 못한 마음에 경자년(1600) 묘소아래 평생 시묘살이를 한다는 뜻으로 "영모당(永慕堂)"을 지어 못 다한 효를 종신토록 실천했다. 이로서 사람들은 그를 ‘모당선생’이라 일컬었다. 이후 그의 일과에는 제사뿐만 아니라, 선조의 사당에 배알하는 것, 부모님들의 생신제사, 계절제사까지 한 차례의 거스름도(역병이 돌 때에는 제례를 그침) 없이 정성을 다한 모습이 그의 일기에는 여실히 새겨져 남아있다. 특히 지산(芝山) 조호익(曺好益, 1545-1609)과 의례에 관해 논한 기록, 한강 정구선생께 제례에 관해 여쭌 내용 등은 이를 잘 반영하고 있다.
임진왜란에 당시 수성지역 의병대장을 맡으며 적극적인 구국활동을 했으나 1593년 2월 19일 부친을 잃었고, 이듬 해 1594년 2월 14일에는 모친상을 당하여 일선 활동에서 물러날 수밖에 없었다. 정유재란에서는 다시 의병을 일으켜 달성(達成)지역을 지키는데 공을 세웠으며, 망우당(忘憂堂) 곽재우(郭再祐)를 따라 아우 손처약(孫處約)화왕산으로 보내 창병활동을 돕게 했다. 일기에 나타난 인물들은 대체로 이 당시 의병활동을 함께한 사람들로 끈끈한 인적관계를 형성하고 있다. 이후 갑자년(1624) 이괄(李适)의 난에도 당시 72세의 노구를 이끌고 군량조달에 적극 가담하였을 뿐만 아니라, 정묘호란(1627)에서도 마찬가지로 의병을 일으키고, 군량 조달에 힘썼다. 이러한 충효의 실천 그리고 늙음을 잊은 학구열과 강학활동은 그를 대구 지역의 큰 인물로 자리매김 시켰을 것이다.
4) 교우관계
모당은 비교적 많은 친족 구성을 가지지도 못했고, 벼슬살이에 뜻을 두지 않고 학문과 실천에만 전념했지만, 임진왜란의 구국활동에 적극 참여하였고, 좌도(左道) 도유사(都有司), 서원장, 유사(有司)를 지냈으며, 한강 정구선생의 문하에 들어가면서 영남 전역에 걸친 인적 네트워크를 형성하고 있다. 『모당일기』에서는 이러한 폭 넓은 인적관계를 여실히 보여주고 있는데, 일기를 중심으로 살펴보았을 때. 삶의 가장 가까이에서 교제한 인물로는, 낙재(樂齋) 서사원(徐思遠), 여헌(旅軒) 장현광(張顯光), 지산(芝山) 조호익(曺好益), 학암(鶴巖) 박정번(朴廷璠, 1550-1611), 태암(苔巖) 이주(李輈, 1555-1604), 괴헌(槐軒) 곽재겸(郭再謙, 1547-1615), 투암(投巖) 채몽연(蔡夢硯, 1561-1638), 석담(石潭) 이윤우(李潤雨, 1569-1634)등이 학문과 강학활동에 긴밀하게 힘을 나누고 있고, 남간(南澗) 최흥국(崔興國)은 일상에서 가장 오래 시간을 모당과 함께한 친구라고 할 수 있으며, 또한 부강정(浮江亭)의 주인으로 한강(寒岡), 낙재(樂齋), 모당(慕堂) 그리고 영남의 선비들의 연결고리로서 지리적 중심에 있는 낙포(洛浦) 이종문(李宗文, 1566-1639)을 들 수 있고, 이 밖에서도 많은 일상의 시간들을 함께하며 이웃형제로 살았던 전계신(全繼信, 1562년생), 이경배(李景培, 1558년생) 등은 전란 때부터 구국활동에 함께 참여했던 친구들로 언급할 만하다. 지리적 활동범위는 자신의 집을 중심으로 황금동, 파동, 팔공산, 금호강, 연경동, 불로동, 이천(伊川), 경산, 영천, 인동, 청도, 고령, 성주, 밀양, 안동, 상주, 창원 등을 들 수 있겠다.
상세 내용(1책에서 3책까지)
1책(1600년 1월 8일에서 1605년 7월 25일까지)
경자년(庚子年, 1600년, 48세) 1월 8일부터 일기는 시작된다. 하지만 48세의 해는 4월 3일까지의 기록만 남아있다. 이해 가장 중요한 일이라면, 2월에 영모당(永慕堂)을 낙성한 것일 것이다. 그러나 일기에는 한마디 언급도 없다. 다만 피난 때문에 영천의 고모댁에 맡겨 두었던 조부모의 신위를 1월에 가져오는 기사들이 실려 있는 것으로 보아 영모당이 거의 준비되고 있었음을 확인할 수 있다. 『연보』에 따르면 1599년 봄에 오야(梧野)에 집을 짓고 『근사록(近思錄)』을 읽었으며, 7월에는 첫째 아들 손첨(孫添)이 태어난다. 여기에서 말하는 오야(梧野)대구시 수성구 파동법이산(法伊山)을 말한다. 이 해 일기 기사에서 많이 보이는 "산에 있었다(在山)"란 표현은 이 오야(梧野)의 집을 말하는 것으로 추정된다. 제사를 지낸 일, 오고간 친구들이 소상하게 기록되어 있다.
신축년(辛丑年, 1601년, 49세) 역시 지난해와 비슷한 내용으로 시작한다. 향교 재건을 위한 움직임들, 전란으로 단절되었던 관례(冠禮)와 향례(享禮)의 재연을 계기로 왕래한 사람들과의 기록과 개인 일상을 기록하였다. 『연보』에 따르면 3월 영모당의 협실인 산택재(山澤齋)와 풍뢰헌(風雷軒)을 증축했다고 하는데, 일기에 이에 대한 언급은 없다. 4월의 일기는 공교롭게도 지난해처럼 3일까지만 남아 있다. 5월에는 서사원(徐思遠)이 중심이 된 뱃놀이를 기록하고 있는데, 이는 잘 알려진 "금호선사선유(琴湖仙査船遊)"를 묘사하고 있다. 전해지는 「금호선사선유도(琴湖仙査船遊圖)」에 모당의 이름은 올라 있지 않지만, 당시 나눈 운(韻)자로 시가 『모당집(慕堂集)』에 남아 있는 것으로 보아, 모당 또한 이 뱃놀이에 참여한 것을 확인할 수 있는 의미 있는 기록이다. 『근사록(近思錄)』을 읽은 모당은 『주역』의 건괘와 곤괘를 반복하여 읽으며 『주서(朱書)』를 꾸준히 읽어가고 있다. 10월에는 수우당(守愚堂) 최영경(崔永慶, 1529-1590)을 신구(伸救)하는 움직임이 눈에 띄고, 몸이 좋지 않다는 언급이 많이 보인다. 지인들과의 만남과 음주, 그리고 아우 손처약(孫處約)은 물론 그의 사위 이응기(李應祺)가 자주 등장하며, 생질 정수번(鄭守藩)과의 접촉도 잦게 나타난다.
임인년(壬寅年, 1602, 50세)은 1월 1일부터 기사를 적고 있다. 영천을 거처 영일(迎日)로 추노(推奴)하러 간 일, 강학의 장소로 활용되었던 경산 동학산(動鶴山)의 암자를 중수하기 위한 움직임, 성의를 다해 임하는 각종 제사들, 관례(冠禮), 벗들과의 봄나들이, 농사일, 천렵, 향교의 석전제 등등 일상의 왕래, 만남, 술자리가 기록되어 있다. 이 해 읽은 책으로는 『성리군서(性理群書)』, 『격양집(擊壤集)』, 『주서(朱書)』, 『주역(周易)』가 있다. 참고로 이 해 모당은 강좌(江左) 도유사(都有司) 맡았기 때문에 성주(城主)의 영접과 전별이 기사에 자주 등장했다. 특히 또한 『연보』에 따르면 2월 한강정사(寒岡精舍)에 가서 정구(鄭逑) 선생을 뵈었다고 했으나, 일기에는 2월 7일 기사에 가지 못한 것으로 기록되어 있다. 또한 이 해 연경서원(硏經書院)이 중수되었음에도 이에 대해서는 전혀 언급이 없다.
계묘년(癸卯年, 1603년, 51세)의 일기는 완전히 잃었다고 기술했다.
갑진년(甲辰年, 1604년, 52세)도 1월 1일부터 일기를 쓰고 있고 이전보다 기록의 내용도 훨씬 많아졌다. 이제부터 주인공의 일과는 사당에 배알하는 것으로 시작되고 초하루와 보름에는 삭망례(朔望禮)와 망참례(望參禮)가 성실하게 이행된다. 일의 중심에는 연경서원을 중심으로 한 강학(講學)에 있었다. 강학하는 일정과 방식이 체계를 잡아가고 있었다. 여느 때처럼 일상적인 기록들이 나타나고 있지만 4월에 접어들면서 회재(晦齋) 이언적(李彦迪)과 퇴계(退溪) 이황(李滉) 선생을 문묘배향을 문제 삼는 의론에 대한 반응, 고대했던 정구(鄭逑) 선생과의 만남, 한강(寒岡)의 천상정(川上亭)과 오창정(五蒼亭)을 유람하고 함께한 문인들과 시를 지었던 일이 상당히 소상하게 기록되어 있으며 그 속에서 선생과의 첫 만남과 그를 향한 존경심이 잘 나타나있다. 또한 7월에는 사명대사 유정(惟政)과의 관계를 알 수 있는 기록들도 눈길을 끈다. 11월 20일부터 12월 14일까지의 일기는 기록되어 있지 않은데, 자료의 일실로 보인다. 이 해 모당은 『이락연원록(伊洛淵源錄)』과 『소학(小學)』을 읽었다.
을사년(乙巳年, 1605년, 53세)은 『소학(小學)』을 읽으며 시작된다. 먼저 세상을 떠난 전 부인의 집안일에도 성의를 보이고 있으며, 전란으로 불효했다고 생각하며 제사를 지내는 축문에서 ‘효(孝)’자를 뺐다는 기록 또한 인상적이다. 3월은 한강선생을 모시고 선사재(仙査齋)에서 강론하고 부강정(浮江亭)을 중심으로 선유(仙遊)했던 일정이 소상하게 기록되어 있고, 선생의 움직임을 모두 의미 있게 기록하고 있다(3월 8일에서 12일까지). 이는 지난 1601년의 모임에 비견될 정도로 성대했고, 한강선생의 위상을 짐작할 수 있는 기록일 뿐만 아니라 이러한 모임과 종유(從遊)를 묘사한 유일한 기록으로는 이 일기가 유일할 것이다. 6월에는 한강 선생을 모시고 현풍 연지(蓮池)를 유람할 마음으로 장차 선생을 모실 행와(行窩: 임시 서재)로 향했으나, 서재가 완성되지 않아 선생과의 만남은 불발되었지만, 일행들과의 유람은 수일간의 기록을 채우고 있다. 결국 다음 달에 한강(寒岡)으로의 행차로 이어지게 된다. ‘한강(寒岡)’이란 지명의 의미, 선생의 의연한 풍모가 잘 기록되어 있다. 모당은 이 해 『소학(小學)』 이외에 『심경(心經)』, 『훈몽절구(訓蒙絶句)』을 독서했다. 7월 25일을 기점으로 분권(分卷)되었고, 이에 대한 주석이 달려 있다.
2책(1605년 7월 26일에서 1610년 12월 29일까지)
을사년(乙巳年, 1605년, 53세) 7월 26일 기사로 시작하는데, 이 해 하반기는 향교의 사당을 짓는 준비 작업에 몰두하고 있다. 이미 북인(北人)들이 권력을 농단하고 있다는 정보를 듣고 있다. 사당을 짓는 부판(浮板)을 만드는 과정에서 사사로이 전용한 사건이 발생하여, 책임을 맡았던 아우 손처약(孫處約)에 대한 질책과, 이를 수습하는 모당의 포용력이 눈길을 사로잡는다. 한편 10월에는 인동(仁同) 외가에 가서 전소하고 친지들을 찾아 본 일, 몸이 아픈 일로 아내를 대신 시켜 제례를 지낸 일을 기록하고 있으며, 『계몽(啓蒙)』을 읽으며 한 해를 마무리하고 있다.
병오년(丙午年, 1606년, 54세)은 사당 공사와 『심경질의(心經質疑)』를 교정하는 것으로 시작한다. 지인들의 왕래, 부고, 각종 제례, 시작(詩作)등이 여느 때처럼 기록되어 있고 3월 28일에는 한강 선생이 서사원의 병문안을 와서 만난 자리에서 늦은 학문에 대한 자책을 선생으로부터 위로받은 사실이 기록되어 있다. 10월에는 도동서원(道東書院)에서 한강 선생을 모시고 한훤(寒喧) 김굉필(金宏弼, 1454-1504)의 묘사를 지낸 일을 추억하고 있으며, 『소학(小學)』과 『주서(朱書)』를 다시 읽는 독서 행보를 보이면서 『훈몽절구(訓蒙絶句)』를 읽으며 54세의 해를 마감했다.
정미년(丁未年, 1607년, 55세)는 숙부 손린(孫遴)이 신은(新恩)하고 영분(榮墳)하는 일로 시작된다. 그에 따른 선조의 묘가 있는 밀양행차를 통해 만난 친족들의 정황, 팔거(八莒: 칠곡)에 사는 고모의 위독해진 병세와 그에 따른 약 처방과 의원을 부르는 일, 사당 공사를 감독하는 일, 강학, 시작(詩作), 안질(眼疾), 고모의 장례 등이 기록되어 있다. 이 해 모당은 『퇴계집(退溪集)』을 여러 달 동안 읽었고 연말에는 다시 『심경(心經)』을 읽고 있다.
무신년(戊申年, 1608년, 56세)은 세배를 하고 손님을 접대하는 일로 부산하게 시작한다. 2월 향교 사당이 낙성되어 고유(告由)하고 이안제(移安祭)를 지낸 일, 향임(鄕任)으로 차임되었으나 다음 달 사임하고 체임된 일, 임해군(臨海君)이 역모가 누설되었다는 소문, 아내가 말을 타고 오다가 떨어져 심하게 고생한 일, 회재(晦齋)를 문묘제향에서 빼고 성혼(成渾)을 올리자는 움직임에 대한 반대 상소를 올리는 일, 내암(來巖) 정인홍(鄭仁弘)의 권력 장악과 한강선생과의 대립, 손기업(孫起業, 1565년생) 일파와 대립, 정인홍에 배척된 한강선생을 찾아뵙고 위로한 일, 선사재(仙査齋)의 모임을 대신해 부인사에서 모여 강론하고 운(韻)을 나눠 시를 지은 일, 한강 선생을 위한 상소 모임 등이 차례대로 일상들과 더불어 기술되어 있다. 한편 읽고 있던 『근사록(近思錄)』을 주인이 가져가는 바람에 읽지 못하고 다시 『격양집(擊壤集)』과 『심경(心經)』을 읽고 있는 안타까운 주인공을 만날 수 있다.
을유년(乙酉年, 1609, 57세)은 광해군(光海君)이 즉위한 해로, 주인공은 서원의 사당을 건립하는 일에 전념한다. 현풍으로 여종을 잡으러 간 일, 『주서(朱書)』를 교정한 일, 2월 한강선생이 연경서원을 방문한 일, 류요신(柳堯臣)의 아내 장례를 성주(城主)가 막은 일, 7월 한강선생을 찾아뵙고 가르침을 받고, 사제(師弟)의 정을 확인한 일, 9월 한강선생이 상처(喪妻)하여 조문한 일, 부사(府使) 김상용(金尙容, 1561-1637)의 서원 방문 등이 기술되어 있는데, 특히 7월 한강선생과의 만남이 가장 소상하게 5일 동안 기록되어 있다. 마지막으로 성주(城主)가 태실(胎室) 역사를 성공적으로 완수하여 통정대부에 올랐다는 소식으로 한 해를 마감하고 있다. 이 해 모당은 『자양문집(紫陽文集)』, 『이락연원록(伊洛淵源錄)』, 『심경(心經)』을 읽고 있다.
경술년(庚戌年, 1610년, 58세)은 광해군 집권 2년째로 박이립(朴而立, 1577년생)의 무고를 입은 한강선생의 신원(伸寃)하는 움직임이 중심을 이루고 있다. 손기업(孫起業)을 중심으로 한 향전(鄕戰)의 조짐이 커가고 있었고, 서원 사당 공사가 더디게 진행되고 있었다. 특기할 만한 일로 여헌(旅軒) 장현광(張顯光)이 서원을 방문하여 그를 모시고 강론하고 팔공산을 종유한 기록이 여행기처럼 기술되어 있다. 6월 들어 아내의 병이 심각해지면서 아무런 차도를 보이지 않고 연말까지 고통이 이어지고, 박이립(朴而立)이 아무런 제재 없이 풀려난 일에 대한 분노, 한강선생 신원하는 상소로 상산(商山: 상주)에 가서 상소문을 결정하고 일행을 떠나보낸 일이 기록되어 있다. 개인적으로 10월 부모님 묘소를 개장하는 일에 착수하여 동원된 일꾼들과 도와준 사람들에 대한 기록이 매우 자세하게 기록되어 있고, 그런 와중에 말에 떨어져 고생한 일과 아내의 병이 심화된 일이 고통스럽게 그려져 있다. 개장(改葬)은 12월 28일이 되어서야 우제(虞祭)를 지내고 복을 벗는 것으로 끝나며, 2권도 종결된다. 모당은 이렇게 바쁜 한 해에도 틈틈이 『심경(心經)』을 읽고 있다.
3책(1611년 1월 1일부터 1613년 12월 19일까지)
신해년(辛亥年, 1611년, 59세)은 이전의 기록보다 훨씬 많은 지면을 할애하고 있다. 일기는 1월 9일 여동생의 복통을 걱정하면서 시작된다. 증세에 대한 걱정, 향교 사당을 완공한 일, 산택재를 수리한 일, 역병, 심해지는 누이의 병세에 대한 걱정, 시문(詩文) 원고를 고치는 일, 감사 이정신(李廷臣, 1559-1627)에고 고언(苦言)한 일, 가난으로 제수마련에 성의를 다하지 못한 것에 대한 안타까움, 고모부 정세아(鄭世雅)를 병문안 한 일, 정인홍(鄭仁弘)과 한강선생이 대립하게 된 배경, 회재(晦齋), 퇴계(退溪)선생을 위한 「부정척사문(扶正斥邪文)」을 지어 통문을 돌린 일, 정인홍을 비판하는 소(疏)를 올리기 위해 안동에서 소회(疏會)를 가지고 돌아오는 여정, 맏아들 첨(添)이 병을 앓은 사실, 대북파 이이첨(李爾瞻, 1560-1623)의 전횡, 대북(大北), 소북(小北), 그리고 서인(西人)과의 대립(사화로 비화될 조짐), 종기로 고생한 일과 아내의 병세가 매우 심해져 약을 쓰고 간호한 일, 향교의 오현(五賢) 봉안, 퇴계선생이 남명(南冥)의 노장사상 숭상을 지척했던 일에 대한 견해, 역병으로 인해 참례(參禮)를 행하지 못하고 있다가 다시 재개한 기록, 한강선생의 무고를 변호하기 위한 문제를 둘러싸고 모당과 낙재 서사원의 미묘한 갈등, 회재(晦齋), 퇴계(退溪) 선생의 퇴출문제에 대해 당시 이판(吏判) 정창연(鄭昌衍, 1552-1636)과 이참(吏參) 조정(趙挺, 1551-1629)의 태도, 우도(右道) 세 서원(書院)에서 한강선생을 삭적한 사실, 퇴계(退溪)와 남명(南冥)을 놓고 우도(右道)와 좌도(左道)의 입장 차이를 세세한 일상 속에 넣어 기술하고 있다. 특기할 만한 것은 10월 22일부터 29일까지 밀양을 찾아 조상들의 묘를 돌아보고 청도 운문에 들려 명승지를 유람하고 시작(詩作)을 즐겼는데, 일기의 상당부분이 할애되어 있고, 특히 지명의 유래에 대한 민간 전설 등을 소상하게 기록하고 있다. 59세의 마지막 달은 산과 당(堂)을 오가며 『심경(心經)』을 읽고 있으며 영의정 이원익(李元翼, 1547-1634)의 소신 있는 사임 소식과 그에 공감한 문탄공(聞灘公) 손린(孫遴)의 물러날 의사표명으로 마감하고 있다. 이 해 모당은 『주역(周易)』, 「역전서(易傳序)」, 「역서(易序)」, 「택(擇)」, 「귀(歸)」, 『격양집(擊壤集)』, 『회재연보(晦齋年譜)』, 『심경(心經)』등의 독서하는 모습을 보여주고 있다.
임자년(壬子年, 1612년, 60세)은 1일부터 새해 인사를 주고받으며 선사재(仙査齋)에서의 강학(講學)으로 시작된다. 친족모임을 위해 용천사(湧泉寺)에 간 일, 한강선생이 대곡(大谷)에 정사(精舍)를 짓는 일, 강학모임의 참여가 저조한 것을 개탄한 것, 아들이 독서하지 않아 회초리를 치고 측은해 하는 아비의 심정, 한강 선생의 노곡(蘆谷) 이주, 김직재(金直哉)의 역모, 만년에 병으로 시달리는 낙재(樂齋) 서사원(徐思遠)의 노환에 대한 걱정, 아비의 첩과 불륜을 저지른 문홍도(文弘道)의 아들 이야기, 병을 털고 일어난 고모부를 찾아뵙고 돌아오는 여정, 김직재의 역모를 빌미로 벌어지는 숙청, 정경세(鄭經世, 1563-1623)가 유배될 지경에서 방면된 일, 정경세가 사판(仕版)에서 삭제된 일, 노곡(蘆谷)에 선생을 찾아뵙고 오는 길에 서사원을 문병한 일, 제광정(霽光亭) 역사(役事)를 주관한 것, 류영경(柳永慶, 1550-1608)의 추형이 거론되고 전은(全恩)을 주장한 대신들을 문책하려는 조짐, 환갑을 맞은 저자의 생일잔치, 한강선생의 생일에 예물을 들고 정성을 보인 일, 종숙(從叔) 손선(孫選)의 죽음, 좋지 않은 작황, 9월 들어 병이나 앓아 누워있는 와중에 명나라 장수를 접대할 준비를 한 일, 제물(祭物) 창고를 짓는 일, 정인홍이 우의정직을 다시 맡은 것에 대한 조롱, 김직재 역모의 결말, 채몽연(蔡夢硯)이 첩을 산 일로 한강선생에게 절교를 당한 사건, 존경하고 따랐던 고모부의 죽음과 장례, 그리고 예에 맞지 않은 장례에 대한 아쉬움, 손선(孫選)의 장례, 좌수(座首) 손기업(孫起業)의 경거망동 등이 일상생활 속에서 잔잔하게 기록되어 있다. 주목할 만한 것은 12월 중순부터 저자는 일기를 편수(編修)하기 시작하고 있다는 점이다. 학문적 움직임은 「숙흥야매잠(夙興夜寐箴)」, 「주선생행장(朱先生行狀)」, 『황명이학록(皇明理學錄)』, 『이학통록(理學通錄)』 『주서(朱書)』교정한 것으로 나타나고 있다.
계축년(癸丑年, 1613년, 61세)은 양전(量田)하는 일과 그에 따른 손기업(孫起業)의 작태를 비판적 어조로 바라보며 시작된다. 한강선생께 새해 인사를 드리고 담소한 내용, 전임 순사(巡使) 류영순(柳永詢)의 추태와 음행과, 그와 서사원(徐思遠)사이에서 『소학(小學)』 추천을 놓고 야기된 에피소드, 이천(伊川)에 들러 쾌차한 서사원과의 유쾌한 시작(詩作) 놀이, 지난해 하반기부터 좋지 않았던 증세가 이어져 고생한 일, 일기를 편수하는 일, 양전(量田)의 불공정성, 희한한 병에 걸린 손린(孫遴)을 병문안 간 일, 대랑연(大浪淵)의 석정(石井)을 청소하며 깨달은 내용, 성주(城主)의 장례를 주관한 일, 좌도(左道)의 초시(初試) 답안지를 보고 인재가 없음을 탄식한 기사, 한강선생의 방정한 품행과 덕을 칭송한 것, 선생에게 제례(祭禮)에 관해 물은 내용, 이상신(李尙信) 등과 같은 탐관오리들에 대한 개탄, 종이를 마름질하며 이심(利心)을 경계한 이야기, 제광정(霽光亭) 곡회(曲會), 공공연히 자행되는 동당시(東堂試)의 파행, 여강칠현(驪江七賢)의 역모사건, 아우 손처약의 과거급제 소식에 기뻐하는 마음, 향인(鄕人)들에게 논박당하는 손기업, 향전(鄕戰)으로 번진 향인(鄕人)들의 화해 모임에서 화해를 이루지 못한 일, 서사원과 가례(家禮)를 논한 사실, 순사(巡使)가 서원에서 『소학(小學)』을 강한 기록, 강학, 아픈 와중에도 학문에 대한 한강선생의 열정에 감탄한 일, 서원 사당 봉안(奉安)을 준비하는 과정이 일상생활과 더불어 여느 해처럼 일관되게 자신만의 필치로 기록되어있다. 특히 11월과 12월은 봉안(奉安)행사 준비를 하는 과정이 소상하게 기록되어있는데, 각 향교에서 부조한 것들, 고유문(告由文)은 서사원이 썼고, 기문(記文)은 이숙량(李叔樑, 1519-1592)이, 발문(跋文)은 퇴계선생이 짓고 김상용(金尙容, 1561-1637)이 쓴 것이며 편액의 글씨는 도경익(都慶益, 1558년생)이 모사한 것임을 밝혀두고 있다. 또한 서사원의 부(賦)와 모당 자신의 부(賦)를 비교한 대목이 눈길을 끈다. 독서와 저술활동으로는 『춘추(春秋)』, 『소학(小學)』을 읽고 있으며, 『주서(朱書)』를 교정하고 일기를 편수하고 있다. 이상 12월 19일가지의 기록으로 3권은 종결되었다.
『국역 모당선생문집』, 청호서원
『국역 낙재선생문집』, 이회
『국역 한강집』, 고전번역원
「연경서원의 경영과 조선 중기 대구지역의 유학」, 구본욱,
「17세기초 대구사림의 형성과 분화-손처눌의 모당일기를 중심으로」, 김형수,
「조선중기 한강학파의 등장과 전개-문인록을 중심으로」, 김학수,
「낙재선생일기 고구」, 박영호,
1차 작성자 : 박세욱

이미지

원문 텍스트

모당일기(慕堂日記)
庚子正月八日。淸暖。多新春意思。在昌山古基。有枯銀杏。命伐之。可材也。修書崔判官。【康侯仲父。】飮崔康侯酒。李德鵬負笈來。【流寓人。】具詩書。又多傳集。借數卷。讀乾卦。閱名臣錄。 九日。寒。午風。全叔勤來訪。酒三巡。朴敬甫楊元之繼至。更酌移時話。偕飮叔勤別業。乘醉。夕入黃靑洞。 十日。風。早朝芮廷馥來見。朝後向永陽。路上日候甚緊。將昏入姑母家。姑母及察訪姑母夫衰老甚。感淚自泫。 十一日。寒。留。全君輔【三益。以文爲武。】來見。閱武陵集。其人可尙。 ▣▣(十二)日。晴。留。朝後往拜君輔大人。酒三巡。君輔乘月來話夜分。 ▣▣(十三)日。風寒。陪王考妣神主。將行。姑母夫以文祭餞告別。姑母感▩(淚)沾巾。從弟鄭守藩偕奉行。將夕入黃靑洞。暫行慰安祭。祭文在詩稿。 十四日。希魯來。獵獐不獲。鄭弟歸。 十五日。夕陰。早朝行參禮。朝鄭上舍希善來話。朝後偕向達城。路遇朴敬甫。【惟憲】拜城主。請淸道倅書。夕入山。 十六日。以推婢事。路候宋士成【密】內室。渠子好文輩。以酒待之。夕投芮德馨家。【廷馥】 十七日。陰。朝後與德馨入見郡伯。出牌。推捉婢之族人。將昏還芮▣(德)馨家。 十八日。小雨。金國宗持酒來見。夕入郡。婢族達亡等。促入侤音。郡伯以酒待之。朴達彦【名孝甲。少時同接友。】敎郡伯子弟。時寓官側。旣以進酒。又從治飯。星昏醉還德馨家。 十九日。大風灑雨。午止。達亡托雨不行。又宿德馨家。 二十日。大風雨雪。達亡托雨。又不行。全貴仁持酒來拜。夕乘▩(醉)入郡。捉內〖囚〗達亡等。朴達彦又爲治飯。星昏投全貴仁家。 二十一日。陰。朝後。率達亡向昌寧。息馬峴下溪邊。踰嶺。路▩(適)盧克洪。盧是昌山人。而婢之所寓里人也。爲我返程入婢家。現而不隱。 二十二日。陰晴。盧洪之來見。夕又持酒話。 二十三日。陰晴。盧洪之又來別。率婢向苞山。路問郭遠甫【再鳴】郭吉甫【三吉】。題鳳而去。息馬于■■高景一舊基。其弟景明。卽來見。以致慇懃。昏馳入花園金莘叟。【民覺。少時同接人也。】鄭希善將向家山。時寓莘叟家。適及面■〔討〕。何幸如之。希善大有喜色。與鄭原明朴行遠鄭子敬等同宿。【皆流寓士人。】 二十四日。朝灑雨。晩晴。借酒以致慇懃。聞卞仲獻【名琳。晉州士人。】近寓。使人候問。則屨及卽來。顔貌可■〔憐〕。意多飢困。金大成持酒來見。宋景源【潑】亦來佩酒。酒半杖鼓舞鼓從以淸歌。莘叟爲我謀賞錦江▣(亭)。持樂馬上。登錦江亭。羅代風流。遠莫及矣。太平今日。蕭索何極。感意難禁。佩酒者。幾至七八。酒酣。作隊起舞。巖下行人。望見指示曰。亂後何人羽化登仙也。吟近體一律。贈鄭希善。 二十五日。晴暖。玉山人金益粹呂應周來見。李汝綏亦來。 二十六日。晴暖。謁城主。希魯同行。話全叔勤朴敬甫于城內。點視達城內新造祭器。【校在達城。】夕還路逢卞仲獻並臂入家。 二十七日。晴。仲獻以推奴事。偕我向昌山別業。入本基。話酒族會。未暮入山。 二十八日。朝灑雨卽止。與全叔勤同向朴敬甫宴。縣中同契皆來會。李學可亦適來。時多有苟且之意。我心不快。 二十九日。灑雨風。崔康侯使人存問。朝後披露來話。此亦願無違一事也。午向洞。夕入達城。希魯同行。入齋。祭器未畢之故。杖書員庫直等。【崔康侯。名興國。梁山人。寓居府地昌山洞。】 二月一日。晴。徐行甫柳聖兪以獻官入齋。行甫以退溪先生學校模範出示。可謂名敎中藥石。奉讀一番。醉生欲醒。【柳聖兪名堯臣。】 二日。風。漆祭器畢。午城主入齋。終夕侍話。習祭禮。李可和亦參獻官。 三日。晴。丑前三更。陳設將陳行禮。天氣晴爽。星宿燦明。諸執事駿奔■。無敢失禮。 四日。希魯向軍威試。追送縣內。楊嘉甫李士綏柳伯昇同行。昌山妹送人。以某不赴擧爲疑。某之不見信於人。何怪何怪。行甫亦爲勸起。待人如是之薄耶。 五日。入池內。話李可和郭學源崔淸叔。借郭聲遠近思錄。【李可和景培。郭學濂。崔淸叔明鏡。郭■聲遠雷。】 六日。以事入拜城主。與崔康侯同侍話。時與交爭是非。疾言遽色。何時死休耶。旣以酒。又以飯。聞成精甫安義先聲。【以考官向軍威。】與康侯留待。夕進下處。康侯先入拜。已通名。而久無進退之■〔辭〕。促鞭還。某也雖非周家之白屋。成子亦非周公之元聖。何如是之驕倨也。古之仕也。三命益恭。今之仕也。一級增驕。俗安得歸厚乎。 七日。雨。讀近思錄。 八日。朝陰暮晴。奉書鄭姑夫書。讀近思錄。 九日。讀近思錄。 十日。淸陰。種牟基田。夕向山。 十一日。在山。康侯來話。讀近思錄。 十二日。在朴敬甫專价書邀。【而大忌臨近。未果。】 十三日。種麻。夕向洞。希魯已來矣。 十四日。行妻父忌事。奉書城主拜答書。是夕獵獐一口。 十五日。親備祭物。李匣春以黃魚二尾。【助祭。】 十六日。行先妣忌事如儀。全叔勤來見。聞從叔居魁生員試。又參進士試。李景任亦得兩試。孫興彦閔忠國亦得一事。希魯扶老。未得。可恨。【李景任輈。孫興彦起業。】 十七日。灑雨。李可和來見。夕希魯賀從叔■。 十八日。雨。河魚大上。親備祭物。南洞人祭用蔬菜來。 十九日。行先考忌事如儀。讀近思錄。 二十日。陰。讀近思錄。 二十一日。陰雨雪。讀近思錄。亂久廢書。讀之口濕〖澀〗。又似持文義。而還茫然無領會。信乎。茅塞其心矣。 二十二日。風雪。未果掃墓。行祭于家。【寒食】朴凡常以黃魚二尾。見遺祭需。多幸。 二十三日。卜時事五日。獵獐不利。 二十四日。陰。親備祭需。夜捉山鷄二首。 二十五日。陰。行時事如儀。郭學源來話去。明有話期。冒雨向山。命卜負酒行。 二十六日。朝雨夕霽。邀洞員。設小酌。朴敬甫冒雨來。希魯無雨具不來。 二十七日。在山。讀近思錄。 二十八日。在山。話康侯。午朴繼智來話以酒。康侯借近思錄一卷。意思則好。 二十九日。陰晴。在山。讀近思錄。崔康侯全叔勤來話。煎花酒三巡。夕共步溪邊而散。 三月一日。朝陰。在山。與李老人。巡視上餞坪分陳地。以康侯之爲人。亦未免辭氣似變。無欲者善矣。 二日。晴。在山。 三日。晴。向洞。 四日。讀近思錄。 五日。讀近思錄。 六日。讀近思錄。 七日。讀近錄。 八日。讀近錄。 九日。晴。讀近思錄。朴凡常率渠里人受種租。 十日。讀近思錄。起陳畓。全叔勤郭學源乘醉來訪。【全叔勤興業。】 十一日。讀近思錄。 十二日。陰。向山。夕雨終夜。讀近思錄。 十三日。在山。讀近思錄。夕訪康侯。 十四日。在山。讀近思錄。郭學源來訪。 十五日。在山。讀近思錄。 十六日。陰。在山。讀近思錄。任淑設酌。洞員皆會。某先醉先歸。 十七日。臨溪上。誦緘口過殘春之句。與朴忠民同話。 十八日。晴陰。康侯來話。在山。讀近思錄。 十九日。終日灑雨。在山。讀近思錄。 二十日。陰晴。向洞。寶杯生女。 二十一日。朝後。巡田間。遇崔淸叔。並轡入池內。飮買酒。夜分宿李可和家。 二十二日。陰。昏始雨達夜。時化來牟。可占有年。朝飮崔琚酒。乘醉先來。 二十三日。朝灑雨。午晴。讀近思錄。治陳畓。愼國弼來話。 二十四日。晴。讀近思錄。 二十五日。晴。讀近思錄。 二十六日。晴。讀近思錄。 二十七日。行族會于縣內從叔家。閔忠國徐思選閔謙李元生諸友適來參。 二十八日。傷酒不起。 二十九日。感冒臥痛。 三十日。感冒流汗。 四月一日。灑雨。全有司以生魚三尾見饋。校使來報新使之行。入府拜城主。宿鄕所。 二日。大風。入達城。諸生皆會。巡使謁聖。卽刻回車。無一言問及新造之廟。 三日。日氣寒。木花枯死。 辛丑正月一日。夕小雪。是日鷄鳴謁聖。平明馳來。參謁先祠。朝後。還向城中。納名巡使。謁城主。品官儒生。皆來會設小酌。與柳聖兪同向山。隔拜徐僉知丈。洞人皆會。午向解顔。路訪郭益甫老兄題鳳。拜洪僉知丈。哭柳僉知戚丈喪次。飯聖兪家。田見卿裵章甫來見。夕冒雪還洞。 二日。大風寒。感冒呻吟。李敬德來拜。 三日。寒風。晩朝。話希魯家。酒二巡。與希魯■〔及〕從叔■■■■。過巴溪。見楊嘉甫話白酒。謁全和瑞內助。時初還舊基。觸目物物。無非感愴。日暮入山。【全和瑞。故進士春年。】 四日。晴寒。在山。洞內四五人來見。晩訪崔康侯。移時酒話。 五日。小溫。在山。讀近思錄。 六日。溫晴。在山。崔康侯來話。飮村人酒。有人自京來言。發引之夜。失火靈座。靈柩僅免云。【時。中殿退葬未克。】讀近思錄。 七日。溫晴。向洞。黃昏。野火自東。連犯墓山。與隣老十餘人奔救。未幾。餘熖噓風。自南偸入。其勢勝前。艱難撲滅。是知去惡貴去根。一毫若未盡。後必復作。可不戒哉。 八日。朝灑雨。午晴。徐春來拜。夕入達城。與接友五六人同宿。 九日。大風寒。晩朝。將謁城主。路訪蔡愼仲。酒話移時。入拜城主。適裵子張。【大維】以管餉官。自營來府。同宿達城。夜小雪。 十日。雪晴大風寒。朝請子張書慕堂山澤齋風雷軒八額字。午後別子張。入府。將向家。路訪李汝綏。以酒三盃進。乘醉還。 十一日。夕大風寒。朝聞城主罷官之奇。入慰。與李可和向醫局。徐行仲裵柳兩有司同話。夕冒風宿黌齋。希魯李可和徐行仲及接三四友同枕。 十二日。晴溫。朝後與校友十餘人。設餞盃于院北。鄕所五六員亦來會。徐行甫最後馳來。將夕。奉別城主各散。【城主名金九鼎。】 十三日。晴溫。蔡靜應李可和與希魯同來話去。希魯留宿。【靜應夢硯。】 十四日。午雨。朝後希魯去。崔淸叔來話。酒數盃後。同轡出洞。淸叔向池內。我向壽城。話希魯家。乘醉雨中來。 十五日。陰。朝行參禮。蔡獜瑞來拜。請赴擧。都目寄書。有司李可和蔡靜應。 十六日。寒風。朝後向八莒。路廢基空。無人與問。雖有新村。皆流寓人也。午後得達叔母主寓處。氣甚衰憊。夕馳還。 十七日。寒晴。待希魯不至。 十八日。晴。 十九日。終雨夕霽。午獻爵先考神位。夕持酒。送別從叔■希魯士綏赴試永嘉。李可和亦來同話。未幾送別還。 二十日。朝陰午晴。是夜夢先考妣。誨責甚嚴。終夜呼泣。覺則感淚流枕矣。 二十一日。朝陰午晴。向昌山。夕話康侯。 二十二日。寒晴。在山。崔康侯全叔勤來話。夕呂學童克弘自伊川報徐行甫書。乃加冠事也。【克弘受業行甫。】 二十三日。晴。在山。呂子歸。答寄行甫書。是夜夢見全和瑞。有感而作詩一聯。 二十四日。溫晴。在山。崔康侯來話終日。 二十五日。晴。在山。 二十六日。陰夕雨。在山。全叔勤來話。 二十七日。雨。水生。夕霽。在山。 二十八日。溫晴。朝後借騎牛。入洞。 二十九日。晴。 三十日。晴。朝邀郭聲遠爲贊。【呂克弘冠禮。】期宿達城。答徐行甫書。與徐建甫講贊禮。 二月[庚午]一日。淸溫。早朝。與建甫向禮家。俟外次。行甫出見。徐僉知丈徐行伯亦來。晩朝行禮。吾邑冠禮。始於李紳。再始於此家。可見禮之盛衰。由乎人之盛衰也。人之盛衰。亦由世之隆替也。邀鄕員三四話。罷禮餘之酒。大醉臥。夕始醒。行甫邀巡相。夜分酒話而罷。與行伯行甫同枕。【李紳。故府使訒之孫也。時全敎授應昌爲賓/。以某爲贊。】 二日。風。夕還洞。朝行仲來報希魯過去。與行甫共醉臥。午後得見季進從叔■兩試皆善製。希魯之詩似不着題。待命而已。 三日。驚蟄。酒困未解。裵景鴻來話。 四日。終雨。早朝。校使來報體相謁■【體相李德馨。】聖之奇。促駕。路聞希魯見刖。從叔■入格。入達城。寄書從叔■及希魯。一賀一唁。 五日。在達城。或陰或雨。蔡靜應閔廷老來話。夕諸生入齋。 六日。陰夕風。入齋。是日體相謁聖後。巡視城內。乃設營之計也。巡相亦來參。將還。與徐行甫拜話體相于幕次。時有儒家說。進酒五巡。移拜巡相。進酒五六巡。從事吳【允謙。】同話。李景任以獻官入齋。 七日。溫。致齋。晉陽李公純勛自商山來訪。暫話外次。夜議及李學可解停事。【終身停擧。】 八日。鷄鳴行享禮。兵火十載。豈料復見盛禮乎。吾道之不泯。猶天地之不息也。適太極圖二本。慶尹見貽。行甫受一本。還洞。從叔亦一本。 九日。屨及于池內。賀李可和兩試俱入格。郭學源崔淸叔同話。淸叔以濁醪進。借乘可和驢。入山。 十日。在山。 十一日。夕陰夜雨。在山。朴繼智來話去。 十二日。終雨。溪水生。還洞。 十三日。陰。讀近思錄。 十四日。出洞。巡縣村。 十五日。致齋。希魯來昌山祭。果菜備來。 十六日。行忌祀如儀。氣愆感冒。 十七日。雨。氣愆感冒。讀近思錄。 十八日。溫。致齋。昌山祭用蔬菜來。 十九日。行忌祀如儀。 二十日。溫。着耕春牟。 二十一日。溫。氣愆。 二十二日。陰。向山。話崔康侯。 二十三日。朝小雨。在山。崔康侯全叔勤來話。朴誠夫亦來。夕痛脚血◘。終夜大痛。 二十四日。陰。痛症始差。氣愆未食。 二十五日。在山。崔康侯來話。 二十六日。在山。希魯來見。康侯亦來。醉話。 二十七日。還洞。 二十八日。陰。氣甚愆。邀李可和。同錢叔氏家。初昏還洞。家廟享祀定于初吉。 二十九日。致齋。希魯仲善叔氏來。永陽▣(妹)亦來。 三月一日。行享禮如儀。崔康侯全叔勤朴敬甫楊嘉甫郭學源徐伯裕郭聲遠邀話。永陽妹歸。【楊嘉甫內相。】 二日。淸。氣▣(愆)。 三日。寒食。溫。扶病。拜外洞妻考墓。 四日。陰雨。氣愆。讀乾卦。■■■■。 五日。淸。行墓祭。希魯來參。氣愆。讀坤卦。 六日。淸。氣愆。李繼宗來見。 七日。淸。 八日。大風。向山。 九日。淸。在山。崔康侯郭誠夫來見。 十日。朝陰灑雨。夕大風震谷。誦詩。 十一日。淸。洞人來報。新屋昨夕爲狂風。所拔毁。前冬以屋失火。今春以屋風拔。無乃過分所致。叔午還洞。 十二日。夕雨。朝收積破屋材木。希魯來話。 十三日。朝陰午晴。 十四日。淸。氣愆。 十五日。淸。夕陰。聞巡使從事官及淸道倅。以試官。觀製十二官儒生。武亦試射。 十六日。淸。午張正甫書邀達城。夕行。李景任亦自試庭來話同枕。見孫宜伯。宿醫局。 十七日。陰。在山。朝訪孫宜伯于醫局。已去。同話行仲希魯黌舍。 十八日。陰。在山。邀康侯。共嘗杜花煎餠。任叔亦持酒來見。 十九日。朝陰夕淸。朝朴誠夫告別。殊有缺然之懷。康侯全叔勤來話。暮還洞。 二十日。淸。氣愆。 二十一日。夕陰。觀耕堤下陳畓。見徐建甫書。寄書徐行甫。邀話達城。 二十二日。夕陰灑雨。讀乾卦。希魯來話去。 二十三日。夕陰。讀乾卦。 二十四日。朝陰午淸。讀坤卦。 二十五日。陰。向達城。郭益甫柳聖兪同來。徐行仲繼至。徐行甫最後來。酒話登北角。詠陸放翁。平生喜登高。醉眼無疆界之句。夕還。 二十六日。朝寒夕晴。徐行甫自南山命駕。希魯繼至。移時酒話。行甫以弱者先手爲言。可愧。【行甫累邀不赴。有此言。】午向池內。行甫乞菊可和家。暫話淸叔家而別。 二十七日。陰。讀乾卦。午李應祺來見。聞從叔氏落魄下來。 二十八日。風晴。讀坤卦。朝後謁新倅裵應聚。酒四巡。暫參鄕所公事。裵公德駿。盡邀鄕員。大設盃酒。夕還。 二十九日。陰。讀乾卦。午步廢寺。見兩紅桃爛熳墻角。戱而賦詩。夕登山獨行。慰李可和亂盃大醉還。【洞裡有廢寺。王父所創始也。墓始曾王父。】 四月一日。陰晴。聞新倅謁聖。馳拜。命詩題入等七員。見行甫答書。醉酒陪倅。登北角。詠而歸。 二日。淸。郭益甫柳聖兪如約來。主人先醉臥不起。客去。可笑。 三日。雨。讀乾卦。 五月六日。晴。向伊川。朝後往希魯家。李可和已來。季進叔傳言。同向伊川。渡前溪。校使來報孫景徵入府。話裵伸夫。入達城。張正甫柳裵叔使來報體府同呈。馳行留狀。還宿達城。 七日。淸。朝後。向伊川。渡江。別張柳兩君。行甫喜迎。床書壁圖。可刮眼。而講退溪先生新刊書。書亦與朱書甚相似。 八日。淸。是朝講退溪先生集。路約舡話。將行巡使具乘邀行甫。行甫馳入。希魯等被酒。學可期遊不至。與諧仲獨倚舟中。朴丈及羅應淑二三輩。携酒來話。下憩白鷺洲。俄而鄭平甫來。星昏馳入達城。 九日。 十日。淸。還洞。寄書行甫。孫興彦來話去。 十一日。淸。困酒。村人逐獐偶利。邀季進叔及李可和希魯。罷家釀一斗。 十二日。淸。向山。 十三日。淸。在山。朝後話康侯家。 十四日。雨。在山。讀感興詩。 十五日。灑雨。話康侯。見希魯。還洞。 十六日。淸陰。入校。城主臨校製述。崔康侯亦來。將酒話。明約伊川之行。 十七日。陰。夕灑雨。與希魯。先向渡頭。粧舡傳城主。送馬于徐行甫都諧仲鄭振夫先來矣。俄而府伯馳來。蔡靜應隨後陪來。登舟中流下白鷺洲。暫憩。徐行甫最後至。冠者幾七八。童子亦四五。命製絶句。行甫以酒進。而適患鼻腫。請以僕代行禮。朴丈禹鄕。亦佩酒巡盃。諧仲振夫。斫膾炊飯。江味甚佳。晩更登舡。叩枻徐牽。城主以酒盃。靜應先醉。至枝巖下。江流平鋪。粉岩四壁。眞奇勝也。行甫以獨占爲誇。城主云。我乃地主。吾所與也。行甫謂此間不可無句。城主先題一絶。衆皆和。步下舡登岩。岩路如線。蹉一足可畏。城主艱難攀止行甫。謂曾不涉險路耶。此乃坦如平地。僕謂謂行甫曰。吾兄曾亦勞於迷崎嶇逕也。坐岩行酒。吟四韻一絶。須臾登舡。擬泊仙槎浦。于時風靜波恬。疎雨滿江。拍手吟詩。意思千萬。下浦入樂齋。 十八日。陰或雨。朝城主及希魯。追和昨日僕韻。晩朝城主先入府。午希魯靜應同行。暫憩醫局。夕還洞。 十九日。淸。午後巡野。逢孫興彦于下坰路話來。希魯以秋露一盃話。 二十日。陰淸。讀乾卦。答郭益甫書。 二十一日。向山。話希魯家。憩巴岑柳亭。 二十二日。在山。 二十三日。向洞。午憩巴溪川亭。朴敬甫楊嘉甫來話斫膾。 二十四日。淸熱。持網。往希魯家。話霽光亭二叔氏。夕還。聞監司兼府使新立判官之奇。 二十五日。雨。校使來報城主卽日浩然之奇。不得已馳至。適韓副體使入府。暫拜之計。强留話。地主暫設小酌。亦勸留待。日昏還洞。溪水未甚生矣。 二十六日。晴。行時事如儀。郭學源郭聲遠邀話。見蔡靜應書。 二十七日。淸。讀乾卦。校使來報城主出次達城。俄報停行。 二十八日。淸。讀坤卦。校使來報城主發行之奇。携酒馳入達城。李景任李可和蔡靜應先我矣。希魯繼至入府。設餞醉宿。 二十九日。淸。終風。朝還洞。困臥終日。 六月一日。朝灑雨。向山。路見希魯。醉秋露二盃。見全叔勤。移時話。 二日。陰灑雨。在山。誦感興詩。訪康侯酒話。 三日。陰雨。在山。困酒終臥。 四日。陰晴。在山。誦感興詩。康侯來話。 五日。陰晴。向洞。路話朴敬甫移時。 六日。熱。打麥福吉田。 七日。淸。朝後觀漁下巴溪。得銀口魚三十首。 八日。淸。打麥基田。 九日。淸。 十日。淸。早朝。持網向巴溪。楊元之兄弟爲長。獵銀口魚二十首。夕還。 十一日。淸陰。打麥興孝基。 十二日。夕雨。入府謁兼府使。【巡使。】諸生同入。不爲禮下。白屋所以稱者也。冒雨還。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淸。行節祀。向山。 十六日。在山。 十七日。在山。康侯來話。校使來報兼使奪校使之人。 十八日。急雨。河魚大上。午霽。陵遷谷變。 十九日。在山。朝後巡野。仍訪日章。醉秋露。夕還。落馬。倒冠失履。不省負入人家。 二十日。在山。埋麻。 二十一日。灑雨。在山。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與康侯。偕向朴敬甫家。敬甫入府未還。楊元之嘉甫來見。過拜永陽妹。進水飯。夕還洞。 二十四日。晴。夕話希魯家。 二十五日。晴。邀李可和郭學源楊元之終話。希魯士綏佩酒來壽。田見卿不期而來。不亦樂乎。 二十六日。熱。打春牟于縣內。路遇孫興彦。暫話。 二十七日。淸。讀乾卦。 二十八日。淸。未明。校使來報行甫入營。建甫書亦致。行甫欲見之意。希魯少頃告別。寄書西使。 二十九日。灑雨。早朝向院北。行甫先我發軸。望見揮扇。馳往幷轡。行甫向營。我獨入達城。期蓮池。 七月一日。或雨或晴。未及優渥。讀坤卦。 二日。晴。大熱。讀乾卦。聞倭人稱講和。來泊釜山云。 三日。大熱。讀乾卦。誦感興詩。午後。往希魯家。希魯入醫局。西使復書。 四日。大熱。讀坤卦。聞巡使將領牙兵。下釜山觀兵云。夕宿仲善叔家。 五日。陰雨。早朝行忌祀。還洞。誦感興詩。 六日。陰。夜小雨。讀乾卦。向山。康侯來見。 七日。在山。讀朱書。康侯來話。誦感興詩。 八日。在山。讀朱書。朴繼智來話。康侯亦來。 九日。在山。讀朱書。誦感興詩。 十日。淸。在山。讀朱書。誦感興詩。 十一日。淸。在山。讀朱書。誦感興詩。 十二日。大熱。還洞。讀朱書。 十三日。淸熱。望雨。楊嘉甫來見。略話秋露。聞巡使之命。入營拜話。倻山刻局事也。曺善伯【應仁】亦以此事來營云。暫敍積懷抱。小豁鄙懷。將夕別還。 十四日。始雨夕霽。讀坤卦。種菁。田洽畓歉。 十五日。小雨午晴。讀乾卦。希魯來。同薦節祀。見李可和書。仙桃十枚寄韻。 十六日。午雨。讀乾卦。誦感興詩。 十七日。淸。讀坤卦。誦感興詩。 十八日。陰夕驟雨。讀坤卦。誦感興詩。午下縣內。徐伯裕以秋露進。孫興彦亦來。 十九日。淸。讀乾卦。誦感興詩。 二十日。陰。見徐建甫書。 二十一日。淸。誦感興詩。 二十二日。午雨。讀乾卦。誦感興詩。 二十三日。雨。讀復卦贊及戒子弟。 二十九日。入校。 三十日。在校。臥呻。 八月一日。陰。在校。感冒臥痛。 二日。感冒未參祭祀。朝後扶病。暫話成寧海安義李盈德【大期】而還洞。 三日。臥痛。感冒未蘇。柳伯承【光胤】來見。裵景鴻亦來。 四日。感冒未蘇。希魯士綏來見。柳魯而【希參】亦訪。 五日。氣愆。 六日。氣愆。 七日。氣愆。成精甫來訪。 八日。氣愆。午見江右通文。爲守愚堂伸寃事。 九日。氣愆。向山。康侯來話。 十日。氣愆。在山。 十一日。氣愆。在山。 十二日。淸。向洞。氣愆。 十三日。氣愆。 十四日。氣未蘇。掃曾王父墓。 十五日。淸。午掃王父及先考墓。希魯率二婿來參。 十六日。淸。氣未蘇。閔公忠國來議高靈之行。 十七日。淸。是日將赴高靈之會。以吉賊事未果。醉話從叔氏家。夕還洞。 十八日。淸。崔公琚來見。柳紹祖以銀唇二尾來遺。 二十四日。淸。行忌祀如儀。鄭守藩歸。答察訪叔氏及寧甫書。昌山妹來。 二十五日。淸。獵得一獐。 二十六日。淸。氣愆。 二十七日。淸。氣愆。 二十八日。淸。氣愆。終日治祭需。希魯來。 二十九日。淸。行祀如儀。 九月一日。淸。氣愆。昌山妹歸。 二日。淸。向伊川。希魯李可和及季進叔。先待于馬淵岩。夕入樂齋。 三日。淸。朝論群書疑處。主人設酒。朝後。退餞枝岩。坐釣磯。達松亭。賦一聯。還洞。 四日。淸。氣愆。山役木工亦來。 七日。淸。氣愆。向在山。 八日。淸。氣愆。康侯來話。 九日。淸。氣甚愆。還洞。行節祀。 十日。氣未蘇。薦酌王父生辰。希魯士綏持酒來。夕始臥痛。 十一日。臥痛。朝季進叔希魯。將向永陽。來話去。 十二日。臥痛。 十三日。臥痛。全大興來話。 十四日。臥痛。裵又新來見。 十五日。氣甚愆。陰灑雨。朝後扶病。入拜體相。【仁同守墓事。曾呈書。】日昏宿校。 十六日。陰。氣甚愆。李學可來話。朝後偕拜判官。夕還。 二十五日。陰晴。氣愆。入府。擬拜巡相。未果。夕宿校。有司來。 二十六日。晴。氣愆。向山。話康侯家。 二十七日。陰。氣愆。朝康侯來話。載椽木七馱下。入朴敬甫家暫話。楊嘉甫亦來話。聞巡相有辭狀遆任之奇。還洞。 二十八日。淸。氣愆。見蔡靜應書。又見守愚堂伸寃通文。而以吉族出道上疏。適出其日。故只答通。 三十日。風。氣愆。是日扶病。將餞巡相于達城外。風亂未卽。追送于伊川。從事官判官昏會。 十月一日。陰。朝後巡相醉別。午後扶病還洞。 四日。陰。氣愆。向山。 五日。淸。在山。氣愆。全叔勤來話。 六日。淸。在山。氣愆。待日章不至。 七日。陰或雨。在山。氣愆。 八日。陰終風。在山。氣愆。希魯徐伯裕來話。康侯亦來。 九日。淸陰。氣愆。還洞。 十日。淸。氣愆。 十一日。風亂。氣愆。 十五日。淸。向山。 十六日。在山。話康侯日章家。 十七日。還洞。路話希魯家。 十八日。大寒。與季進叔李可和入府。議呈書員。孼孫不利而還。判官罰定京使司祭器書員也。 十九日。寒。 二十日。寒。 二十八日。淸。 二十九日。淸。買二禾犢。崔淸叔來話。昌山妹來獻壽盃而去。希魯亦携酒來。【室人生辰。】 三十日。淸。 十一月一日。淸暖。蓋屋。見郭益甫書。希魯士綏來。 二日。淸暖。畢蓋新屋。 三日。淸。 四日。淸。聞新使入府。入校留宿。諸益皆會。 五日。淸。朝巡相謁聖。暫話而來。夕還洞。 六日。陰晴。與季進叔及李可和。偕唐人杜士忠。相外野舊基。大勝縣內之基云。 七日。淸。向山。 八日。晴。在山。夕話康侯家。 九日。晴。朝聞巡使聚士製述之奇。早朝入營。孫景徵亦已來矣。裵伸夫以奉疏事來城內。同宿話。 十日。晴。江右文君變【景虎。】十餘員。奉疏來校。 十一日。陰夕雨。朝奉疏入營。有嫌朝著。不奉而退。宿于達城。茹恨相別而散。念五西入伏闕之計。與李希仁田見卿及希魯同話于池內。 十二日。雨雪。別李希仁全見卿。向樂齋。俄裵伸夫文君變四五友來會同話。是亦數也。宿池內。 十三日。淸。朝別君變輩。次君變韻。入達城。 十四日。淸暖。別行可。向山。話朴敬甫家。大醉而去。 十五日。陰淸。夕雪。崔康侯來話。夕聞巡相之命。冒雪還洞。 十六日。朝雪。午晴寒。入營。李景任亦來拜巡相。殊失待禮。松雲師以事來。進酒三四梡。夕宿士綏家。 十七日。淸。朝向山。從叔昆季及希曾士綏伯裕來。罷釀酒爲康侯也。 十八日。淸。在山。 十九日。淸。還洞。訪朴僉知繼智。 二十日。淸。讀乾卦。李可和楊嘉甫來話。與村人治新獐網。 二十一日。淸。希魯士綏來話。夕去。治網。 二十二日。朝陰午晴。朝飮縣內村人酒醉來。畢新網一宗。 二十三日。淸。在山。 二十四日。淸。在山。 二十五日。淸。在山。 二十六日。淸。陪味向洞。杯兒亦從。 二十七日。鷄鳴謁聖。旋卽馳馬入洞。行參祀。希魯來參。 二十八日。致齋。楊嘉甫從叔昆季及希魯同宿。從弟鄭守藩適來。 二十九日。行時享如儀。朝後。與徐行仲李可和。共破餕餘。夕朴敬甫全士希亦來。 十二月一日。淸。 二日。大寒。 三日。大寒。致齋。季進叔來宿。 四日。大風寒。行忌祀如儀。 五日。寒。向山。飮希魯酒。希魯出它矣。 六日。寒。在山。裁皮衣。 七日。寒小雪。誦感興詩。 八日。寒。在山。康侯來見。白士精來。宿任淑家。誦箴銘贊。 九日。大風寒。在山。誦銘箴贊。康侯與白公。終日着碁。至夜不怠。某曰。戱爲之。猶賢乎已。 十日。大風寒。誦箴銘贊。康侯來。視空中樓閣賦。向洞。路見全叔勤繼信。聞行甫事。偕醉來。 十一日。大寒。讀乾卦。見迎日人書。 十二日。寒。讀坤卦。誦箴銘贊。 十三日。寒。致齋。希魯楊■(嘉)甫來宿。永陽使來。 十四日。晴。行忌祀如儀。愼國弼來見。 十五日。淸。夜小雪。朝李可和來話。朝後。俱入校。夕宿李士綏家。季進叔亦來。同枕。 十六日。朝雨夕淸。向山。 十七日。寒。在山。崔康侯來見。誦箴銘贊。 十八日。寒。在山。 十九日。寒。在山。見李水使【雲龍。】於元亭。康侯亦持酒往話。夕醉來。 二十日。大風寒。向洞。■路遇申萬戶及全叔勤。邀入全僉知繼信家。全也爲親設酌。張樂大樂。人間樂事也。全也獨乎。夕扶醉還洞。 二十一日。大風寒。朝後。扶病往希魯家。擬邀水使話此。而風亂且寒。無坐話處。馳見全繼信家。大醉相別。 二十二日。大風寒。困醉臥。 二十三日。誦性理群書。柳粹夫來見。聖兪使來報平安。 二十四日。向山。待行甫于季進叔家。行甫潛行已往矣。日暮入山。行甫笑我後至。 二十五日。在山。康侯來見。午往見行甫。申也設酌。話大醉來。【行甫得別業於申家話。】 二十六日。在山。讀坤卦。行甫全繼信來見。大醉相別。 二十七日。淸暖。向洞。酒困氣愆。朝後。與行甫。偕行入李上舍樂益亭。小憩感古。已而訪希魯。日夕相別而散。 二十八日。氣愆。徐伯裕昆季來掃玄祖墓。可嘉。夕鄭守藩來。 二十九日。氣愆。朝往見希魯問病。 三十日。淸暖。行祭。從叔昆季來參。閔廷老來見。夕去。 壬寅正月一日。陰。氣愆。行參祀。希魯來參。池內及縣內。諸友來見。 二日。淸。氣愆。巴岑邑內諸友。皆來見。 三日。陰或雨。向山。暫話希魯家。拜仲善叔。夕入山。 四日。淸。在山。誦性理群書。 五日。淸。還洞。 六日。淸寒。宿永川。朝將向迎日。李士綏亦往永陽同行。息馬河陽洞亭。星昏入叔母氏家。察訪叔喜余並至。酌酒移夜。爲誦十酌亦不醉。感君故意長之句。 七日。淸寒。宿鄭公家。【克後。】請鄭貞甫同行。貞甫有提逃婢奴手端故也。 八日。淸。宿迎日。平明發行。夕入石家。右者大病幾死。所恃者此人。而病不省事。又問山孫人年。則率亦赴防。如失左右手。事不偕矣。 九日。陰寒。鷄三鳴率官差。意謂偶得之計。下馬中野。以貞甫策。俱促〖捉〗一奴一婢一兒。朝後。卽向陳家。 十日。寒。平明發行。朝食于安康村。貞甫先待于永陽地。日夕。並入叔母家。 十一日。朝雪夕霽。留。誦性理群書。 十二日。寒。平明發行。休馬植松前溪。日暮入洞。聞南村妹病革。今向小差。終夜不寐。 十三日。平明馳向昌山。路遇徐行甫之返。暫話馬上。巡■相以細微之辭。免學官。甚爲不當云云。人也傳致巡使前。信乎譖言罔極。妹病小差。 十四日。康侯來見。路訪全叔勤。入縣見希魯。徐行仲自淸道來。日暮暫話而去。 十五日。晴。行參祀。希魯來參。 十六日。晴。朝後往話希魯家。崔康侯如約來。【前有佩酒山中之約。】崔康侯季進叔希魯徐伯俗〖裕〗李士綏。自此向于池內。將入山。某還入洞。佩酒而行。康侯希魯。滯可和家。其餘則先待于山底溪邊矣。俄而並來。乘夜登路。寺僧以炬燭導行路。底山高。未易前進。一步爲難。康侯先行健步矣。夜分飮酒。同題絶句。【動鶴山庵。】 十七日。晴。誦性理群書。朝康侯進酒肴。又題詩相和。徐建甫亦來。午餘下山溪邊。建甫進酒。可和亦以秋露進。日暮至范義亭。別散。 十八日。陰。氣愆。 十九日。讀乾卦。崔淸淑來見。薦酒果于先考生辰。 二十日。陰。話希魯家。向山。 二十一日。在山。讀乾卦。誦性理群書。徐行仲來見。康侯來話。 二十二日。在山。讀坤卦。誦性理群書。 二十三日。陰。康侯來見。歸路見永陽妹。日未暮入洞。里人捉獐來。 二十四日。讀坤卦。誦性理群書。 二十五日。讀乾卦。誦性理群書。是日傳書性理群書。 二十六日。陰。讀坤卦。誦性理群書。夕江右曺善伯文君變輩。又出文。以某及李景任徐行仲。爲江左都有司。爲大憲黃愼也。愼也。刻奏守愚堂。 二十七日。雪晴。讀乾卦。季進叔希魯與李學可。並騎踏雪而來。珍重之情曷喩。把酒話。不覺日暮。夕並向可和家。題鳳各散。 二十八日。寒。讀坤卦。誦群書。朝後擬別學可。馳往希魯家。昨向朴敬甫家不來。俄向山隔。哭徐僉知尊丈靈筵。旋話徐行仲。議通文。李精叔適至。握手相看。欲言何言。夕還洞。 二十九日。淸。讀乾卦。誦群書。薦酒果于先妣生辰。 三十日。淸。讀乾卦。誦群書。向山。路遇郭學源。馬上相敍。訪朴敬甫楊嘉甫。同話醉歸。 二月一日。淸。誦群書。崔康侯全叔勤來見。夕還洞。 二日。晴。入校。入齋釋奠祭。拜判官城主。希魯可和行可。以獻官入齋。 三日。晴。在校。判官城主入齊。 四日。晴。鷄鳴行祭。與判官城主。登達城北角。終日餕禮。夕還洞。 五日。晴。讀乾卦。閔謙來見。答徐行甫爲族姪加冠請賓之書。【加冠于徐進甫子愼。】 六日。晴。誦群書。午見希魯。夕宿閔謙學舍。以徐伯裕爲贊。蔡靜應亦來。同枕。 七日。晴。朝行甫自院北來。鄕老及諸年少會話。旣行盛禮。又設盛饌。可佳。行甫有約南行而先。夕扶醉還洞。 八日。晴。氣愆。酒困。午向山。路見行甫書。入山。醉行甫酒。 九日。陰。氣愆。與行甫話野岩溪。日暮醉散。 十日。晴。在山。朝行甫來話。食後。崔康侯及申萬戶佩酒來。偕作煎艾之行。小憩前溪上。酒一巡。移坐松亭。又酌一盃。旋入院洞。溪邊岩石上。兩岸如門。中流小澗。眞所謂奇勝處也。煎艾雜肴。亂酌無巡。行甫先醉倒臥。紙筆索難。有吟未書。日暮旋馬。到野亭盤石。畢進餘酒。上下皆醉散。【■■■時。行甫得小室於此。】 十一日。晴。康侯來見。午向洞。過見徐行甫。適楊嘉甫佩酒來話。因飮主家酒。朴孝仲【繼智】亦持酒來。行甫醉。往孝仲家。更酌。日暮入洞。有笑行甫一聯。 十二日。暖。誦群書。朝行甫來話。 十三日。氣愆。讀坤卦。致齋。 十四日。晴。行忌祭。【妻父忌祭。】希魯來。 十五日。晴。致齋。希魯來宿。 十六日。晴。行忌祀如儀。朴譚叔氏來見。 十七日。晴。氣愆。 十八日。晴。致齋。希魯來宿。昌山使來。 十九日。晴。行忌祀如儀。 二十日。細雨。誦群書。 卄一日。細雨夕霽。向山。夕康侯敬甫來見。 二十二日。晴。在山。康侯來見。誦群書。 二十三日。晴。康侯來見。及午行至巴岑。暫話楊元之昆季。旋訪季進叔。適李可和先來大醉。入洞。 二十四日。細雨。淸道朴譚叔氏來見。 二十五日。雨。讀乾卦。誦群書。 二十六日。晴。向山。午出話希魯。仍與同向昌山。話孫應參家。朴敬甫亦來。【見邀孫應參。】 二十七日。晴。在山。與康侯希魯。賞春于上元洞下小溪邊。採蕭供飯。飮灑酒詩。至夕乃罷。希魯歸。 二十八日。晴。康侯來話。飮秋露一器。偕向敬甫家。飮濁醪三盃。又與敬甫。同往希魯家。酒話梅下。康侯敬甫入府。某扶入洞。 二十九日。晴。酒困終日。 三十日。晴。氣愆。徐大起及徐伯裕來話。 閏二月一日。晴。午赴郭學源邀。希魯亦來。可和汝綏同話飮村人酒。醉憩落水巖。有吟。 二日。晴。讀乾卦。 三日。雨。誦群書。 四日。雨。讀乾卦。誦群書。 五日。陰。或雨。讀乾卦。有偶吟一律。 六日。晴。赴徐伯裕設酌之會。柳聖兪崔康侯全叔勤楊元之兄弟皆來。徐行甫非徒有約不來。邑內年少。因此不來。醉裡大說行甫非情之事。醒可怕也。 七日。雨。 八日。雨。 九日。陰夕晴。 十日。晴。 十一日。晴。出希魯亭邀。楊元之昆季郭學源李可和皆來。次可和韻而醉來。 十二日。晴。閔謙來遺魚。午訪希家。因拜仲善叔。醉來。 十三日。晴。掃曾祖墓。從叔及希魯來參。 十四日。晴。掃祖墓先人墓。皇皇之情。哀感罔極。 十五日。晴。赴從叔氏之邀。日暮入山。答郭益甫柳聖兪邀書。 十六日。晴。全叔勤來話去。路訪嘉甫從妹。酒二巡。又希魯亭酒話。夕入洞。 十七日。雨。 十八日。晴。誦群書。木手歸。 十九日。晴。誦群書。郭聲遠來見。 二十日。陰。誦群書。朝入池內。貸瓦事也。郭學源邀入酒三巡。可和亦來話。來路賞李可和梅。梅始娟娟。與杏爭輝。某戱之曰。梅入君家失節。故如是晩開。酒話移時。口占五言短律。 二十一日。晴。向。 二十二日。晴。在。 二十三日。陰。下洞。路朴敬甫楊嘉甫亦來會。 二十四日。陰寒。 二十五日。陰風。 二十七日。陰風。 二十八日。陰風。致齋。寄書行甫。借儀節及群書次卷。皆不借。譖說深入故也。 二十九日。致齋。 三月一日。晴。行時享如儀。邀池內洞員來話。 二日。 三日。 四日。晴。入謁判官城主。【時判官。往家而來。】 五日。陰。訪柳聖兪郭益甫。諸洞友皆見。夕醉還。 六日。朝雨午晴。赴士綏邀。扶醉夕來。 七日。夕陰夜雨。家人症勢未差。問藥于李膺。李公還送醫生。審知症勢也。 八日。晴。邀愼汝隣。占穴灸。家病稍歇。 九日。晴暖。 十日。晴。稧會于霽光亭。諸員晩來。未得從容。乘醉向山。落馬致傷。 十一日。在山。氣愆。 十二日。在山。氣愆。 十三日。晴。氣愆。在山。午大雷電。 十四日。晴亂風。氣愆。將向洞。朴敬甫出路邀話溪亭。楊嘉甫擧網斫膾。 十五日。晴。見徐行甫邀書。 十六日。晴。 十七日。晴。聞愼汝隣移他之計。屨及擬別。終是漂言也。郭學源來見。夕還。 十八日。晴。與希魯幷向伊川。郭益甫柳聖兪先我矣。夕主人醉臥。與郭柳兩兄並出馳來。希魯爲行仲等所執。 十九日。晴。向山。參洞會。 二十日。晴。在山。朝見朴孝仲邀。以詩寄答之。午與康侯赴邀席。夕醉來。 二十一日。晴亂風。路訪楊嘉甫。題鳳字。訪孫興彦全■■〔敬甫〕。以白酒話蓮池邊。夕還洞。 二十二日。晴。赴全勤甫邀席。康侯希魯亦先我。乘醉暮還。 二十三日。晴。誦群書。 二十四日。晴。讀乾卦。誦群書。 二十五日。晴。朝見郭學源邀書。朝後崔子長全敬甫徐擇甫都諧甫徐伯裕愼汝隣來話。希魯亦來。適有白醪。醉話移時。午後偕赴學源家。夕醉還。 二十八日。風。訪希魯家。題鳳字。 二十九日。夕雨。觀耕城南。還希魯。 四月一日。小雨。蔡靜應自希魯家來話。說書近來不平意思。向山。 二日。陰灑雨。在山。 三日。陰灑雨。在山。誦群書。 四日。陰終雨。向洞。 五日。陰。讀乾卦。 六日。陰晴。讀坤卦。誦群書。希魯來話。崔敬合來見。 七日。晴。讀坤卦。 八日。陰夕灑雨。讀乾卦。種太。 九日。陰灑雨。朝見李尙義。李汝彬請來邀。 十日。陰夕雨。赴李汝彬邀席。有被鄕論人在坐。見之愕然。如負芒刺。終日不飮。夕被郭益甫柳聖兪相勸。只飮數盃。馳來。 十一日。雨。治突。 十二日。晴。夕向山。路訪朴敬甫楊嘉甫。水塞未渡。留宿嘉甫家。 十三日。淸陰。夕入山。 十四日。雨。溪水生。在山。 十五日。晴。山水落艱難渡水。路逢全叔勤。說馬上。希魯來見。 十六日。淸。聞郭憲長辭狀受由。時國言橫馳。勢難一將。賢者出處。所繫不細。 十七日。晴。 十八日。晴。誦群書。耕犢。孫興彦終夕話去。 十九日。淸。徐伯裕李士綏來見。採蘋吟。 二十日。淸。讀朱書。聞巡相辭歸之意。雖似華面。民多遺愛。 二十一日。淸。 二十二日。淸。誦朱書。夕話希魯家。 二十三日。陰。讀朱書。有客來客不來吟。 二十四日。淸。朝楊嘉甫郭聲遠來話去。向山。 二十五日。在山。 二十六日。在山。向洞。 二十七日。淸。 二十八日。淸。見李景任書。書院重修事也。 二十九日。淸。 三十日。夕陰。答景任書。以病未及赴僉會。城主親相院基。 五月一日。淸。種苗。 二日。陰。灑雨。 三日。陰。 四日。旱。 五日。聞朴敬甫受罪判。入慰。向山。 六日。旱。在山。 七日。旱。在山。 八日。旱。向洞。 九日。旱。 十日。陰。 十一日。陰。聞判官城主失攝。入慰。醉來。 十二日。陰。驟雨。高仰畓及小池。未及水生。可恨。隣邑大來云。 十三日。驟雨。 十四日。旱。 十五日。旱。 十六日。旱。 十七日。陰。 十八日。旱。 二十六日。行時享如儀。朝後大雨。 二十七日。雨。 二十八日。大雨。 二十九日。或雨。三十日。或雨。 六月一日。或雨。 二日。晴陰夜雨。向山。 三日。晴。與崔康侯偕向巴岑。見全繼信。李水使雲龍亦來。醉別。入朴敬甫仍宿。 四日。朝雨午晴。向洞。別康侯敬甫。 五日。晴。埋縣內麻。見徐行甫邀書。 六日。晴夕雨。 七日。或雨。郭學源率釣徒來鱠。裵景鴻來見。 八日。雷雨。 九日。夕大雷震風雨。結網。 十日。雨。 十一日。陰。向山。路訪朴敬甫。 十二日。雨。在山。 十三日。雨。在山。 十四日。始晴。康侯見來。向洞。路訪楊嘉甫。 十五日。晴。行節祀。希魯來參。 二十一日。大熱。 二十二日。大熱。寄書崔康侯。蓋瓦廚舍。見徐伯裕邀書。 二十三日。大熱。朝後將適守城。落馬致傷。終夕臥痛。見希魯邀書。 二十四日。大熱。氣甚不調。希魯來見。 二十五日。大熱。希魯士綏持酒來見。邀朴敬甫李可和來話。余初度日也。 二十六日。大熱。 二十七日。大熱。向山。 二十八日。大熱。在山。 二十九日。大熱。在山。 七月一日。旱。在山。 二日。旱。在山。 三日。旱。向洞。路訪全叔勤。 四日。旱。致齋。仲善叔希魯來宿。 五日。旱。行曾祖忌祀。 六日。旱。 七日。灑雨。 八日。驟雨暫時。 九日。旱。希魯士綏來話。愼汝隣亦來。鱠池魚酌秋露。旋向希魯。林塘兩叔及徐伯裕來話。士綏以秋露進。醉吟一絶。答蔡靜應書。書院事也。 十日。旱。 十一日。旱。向山。 十二日。旱。在山。 十三日。旱。在山。 十四日。旱。向洞。 十五日。旱。 十六日。陰。 十七日。陰。 十八日。旱。 十九日。晴。修治廝養處。 二十日。陰。患腫。李可和率子行儉來訪。論古詩。講朱書。意思差別。 二十一日。凉。患腫。讀朱書。朝見希魯書。明向伊川欲與之偕也。答書。 二十二日。淸。患腫。向希魯家。寄書行甫。康侯亦來。晩未及發軔。氣甚不調。入洞。 二十三日。淸。患腫。向山。過見永陽妹。退溪亭遇朴敬甫全叔勤。移時話。風生大樹。凉甚。高秋得寒症臥痛。 二十四日。淸。在山。頭痛。 二十五日。小雨。在山。頭痛。 二十六日。陰。在山。生汗小蘇。 二十七日。陰。向洞。氣愆。 二十八日。晴。 二十九日。晴。 八月一日。淸。氣愆。 二日。晴。氣愆。李國文來見。 三日。陰夕雨。氣愆。夕季進叔及希魯士綏來話。李國文屠牛于此。以雨皆留宿。 四日。雨。氣愆。 五日。陰。讀近思錄。 六日。雨夕晴。入校。致釋菜。聞從叔氏以無緣不參停擧之議。近來人心日險。而河西轉盛。殆非士習之美也。罷祭。公事例也。 七日。晴。致齋。城主入齋。終日侍話。語及山城。城主大言折之。 八日。晴。比時行祭。新造祭器。新耀蠟燭。煌煌大炬。光爛內外。怳若僊界有事也。罷祀後。城主從容飮福歸。聞南谷妹腹痛。覓藥馳去用白煎。夕小差。解叔氏停擧。 九日。淸。在山。 十日。淸。在山。 十一日。淸。向洞。 十二日。陰雨。 十三日。淸。 十四日。淸。掃曾祖墓。從叔來參。 十五日。淸。掃先祖先考墓。 十六日。淸。向山。朴誠夫自華山試來。 十七日。小雨。在山。康侯誠夫。終日來話。 十八日。向洞。入希魯家。暫話去。 十九日。午向從叔家。待榜不至還。星昏。李謹思來。 二十日。朝後。話希魯家【生辰】。朴敬甫亦來。別李謹思。 二十一日。陰夜雨。治馬廐。午向邑。擬見李子。行中路遇。 二十二日。雨。致齋。 二十三日。朝雨午霽。致齋。希魯來。鄭寧甫來。見察訪叔氏書。 二十四日。行祖考忌祀。寧甫歸。讀擊壤集。 二十五日。讀擊壤集。 二十六日。致齋。希魯來。楊嘉甫請來。改題二代神主。世代漸遠。後嗣無人。悲感之情。可堪。 二十七日。致齋。 二十八日。行時享如儀。 二十九日。禹彦甫柳汝器來訪。傳言郭益甫籬菊。今秋益佳。須一來賞云。向山。路見全繼信。 九月一日。在山。 二日。淸。在山。 三日。淸。在山。 四日。淸終風。向洞。 五日。淸終風。讀擊壤集。往從叔家。請余講經抽出試之。無不慣習。因謂曰。有此經。且務記誦。不知章內意。此學之不明也。可勝歎哉。 六日。淸。讀擊壤集。 七日。淸。讀擊壤集。 八日。淸。 九日。賞菊于希魯家。因餞從叔之京。夜分入洞。 十日。淸。午行祖考生辰奠。希魯來參。 十一日。淸。向山。路遇判官。擲奸池內。暫話去。 十二日。淸。在山。全叔勤來話。朴誠夫崔康侯皆來見。 十三日。淸。在山。話康侯家。飮醇酒微醺。朴誠夫同話。 十四日。灑雨。向洞。話朴敬甫家。全叔勤來見。來希魯家。同赴愼汝隣邀。洞人持酒賞菊。夜分乘月醉來。 十五日。淸。入醫局。邀請裵伯純。 十六日。朝陰夕晴。往上巴。借營木。慰盃全僉知繼信。 十七日。淸。營木運入事。早朝往上巴朴敬甫家。楊元之嘉甫皆來話。只伐木而下。期以夕還。暫話希魯家。還洞。 二十日。淸。讀朱書。 二十一日。午灑雨。行祭罷齋。巡使使來。呈病狀。未午。又遣官使。不得已入見。 二十二日。淸。早朝李茂伯捉奴全謹甫家。【婢夫。】朝後。偕向射所。監修武學堂基也。 二十三日。淸。留邑內。早朝馳向武學堂基。諸守令皆來會。俄而巡使馳入。立談定基而去。聞李茂伯上舍要見于營門。往話希魯家。推奴事也。 二十四日。淸。呈病狀。巡使不視。崔康侯自西來。同向家。昏入希魯家。暫話別。 二十五日。淸。向山。 二十六日。淸。在山。 二十七日。淸。在山。 二十八日。淸。向洞。 二十九日。風。打作縣內畓。三十日。風。畢打縣內畓。 十月一日。風。 二日。風。 三日。陰。讀朱書。 四日。終雨。讀朱書。 五日。淸。向山。 六日。淸。在山。 七日。淸。在山。 八日。淸。在山。康侯來話。李成吉自上枝來。傳謹思書。 九日。淸。向洞。寄書行甫。 十日。淸。讀朱書。 十一日。夜小雨。讀朱書。希魯伯裕來話。出通。讀通文。 十二日。陰。見柳聖兪書。 十三日。灑雨。讀朱書。希魯與李學可並來。康侯敬甫亦來。可和繼至。終話夕散。 十四日。灑雪。讀朱書。 十五日。淸。讀朱書。 十六日。淸。讀朱書。 十七日。淸。讀朱書。見希魯書。 十八日。淸。讀朱書。 二十四日。淸。向山。 二十五日。淸。在山。 二十六日。淸。在山。 二十七日。淸。向洞。 二十八日。淸。 二十九日。寒。讀朱書。南村妹來。是日家人生辰也。希魯及從叔皆來。醉宿話。 十一月一日。朝雪夕晴。昌山妹去。夕赴從叔邀。可和亦先醉。 二日。寒。讀朱書。 三日。淸。讀朱書。治外房突。 四日。淸。讀朱書。午後。赴希魯書邀。暫話夕來。 五日。大風。讀朱書。李可和來訪。 六日。陰寒夜雪。讀朱書。答崔淸叔李可和書。畢治外房突。 七日。淸。感冒。 八日。淸寒。讀朱書。 九日。淸。冬至。讀朱書。 十日。淸。向山。讀朱書。 十一日。在山。讀朱書。 十二日。寒。在山。讀朱書。 十三日。寒。在山。讀朱書。見李和雨書。 十四日。在山。全叔勤來話。 十五日。與康侯。向希魯家。講會小學。 十六日。早朝向希魯家。講會。楊嘉甫次至。李可和最後至。以念一。期動鶴山庵畢講。 十七日。大風寒。讀朱書。 十八日。寒。讀朱書。希魯士綏來話。偕向池內。訪愼汝隣。見李可和郭學源而來。 十九日。淸。讀朱書。 二十日。暖。讀朱書。 二十一日。大風寒。讀朱書。見李可和書。楊嘉甫往永陽。某感冒。未果鶴庵之會。 二十三日。大風寒。讀朱書。 二十四日。大風寒。讀朱書。 二十六日。大風寒。 二十七日。淸。聞判官京罷之奇。入慰。李景任李學可亦入來。 二十八日。淸。讀朱書。 二十九日。致齋。從叔及希魯來。 三十日。淸暖。行時享。邀李景任郭益甫柳聖兪崔康侯李可和。罷餕餘留話。 十二月一日。風。聞判官歸去之奇。平明馳入鄕舍。景任聖兪益甫同歸。聞行甫來侍判官于院北。赴餞幕。日暮別來。 二日。風。讀朱書。 三日。致齋。讀朱書。 四日。行忌祀。諸員來會。講畢小學二卷。 五日。暖。全敬甫來見。已下失錄。癸卯日記亦全失。 一日。陰。在堂。未明行參禮于先祠。旣明謁墓。洛〖終〗日待客。與從叔氏。讀朱先生行狀。客散讀附壁元朝五箴。至序歲且除矣。我獨依舊。三復三歎。驚汗沾背。 二日。風。在堂。晨謁先祠。【始於今日】朝歲拜從叔氏家。醉還。終日待客。 三日。風。晨謁先祠。朝後向南山家。入下巴。拜徐兄內室。興彦話。三巡酒。入上巴楊嘉甫家。見表從妹。李可和先我來矣。酌酒數行。入山。暫話全叔勤。 四日。夕風。讀淵源錄。有感吟一律。 五日。晴。向昌寧。宿淸道村人家。 六日。晴。朝郡親故。持酒皆來。午始登途。將夕逾馬嶺。吊成精甫。宿外次。奔哭兩喪次。號慕何極。 七日。晴。朝話精甫。晩朝入縣。主倅朴克懋自營未還。可謂旋喪其斧者也。幸仍朴誠夫得資。朝夕崎嶇苟且之態。不忍說也。克懋子享男來見。穎悟可愛。【推逃婢事。來縣。】 八日。晴。留縣。寄書主倅。感冒。 九日。留縣。讀淵源錄。有喪斧吟一絶。 十日。大風。留縣。讀淵源錄。午送誠夫于沃野河繡氏家。詳問逃婢去處。則期以二日旁問通示云。【前居沃野。今移之他。】贈克懋詩一律。 十一日。寒。留縣。讀淵源錄。主倅來。 十二日。寒。留縣。讀淵源錄。主倅邀話客舍。河公果致書來。移于草溪。 十三日。風。午後率囚童及官人。將向草溪。宿盧毅甫家。毅甫喪明未幾。悲痛沈之狀。慘不忍見。況余曾傷於此凶禍乎。實難爲情也。 十四日。寒。朝後渡洛。僅十里餘。聞逃婢中路迎來。下馬以待。還宿沃野。河公【繡】乘月來見。 十五日。大風寒。早曉發軔。路訪郭吉彦。月夜入希魯家。煖酒數器。夜分還家。今行雖得成事。衰老寒生。久滯官邸。苟且未安事多。追思之。不覺竦身。 十六日。風。晨謁先祠。氣甚不調。希魯偕兩壻來話。李尙【木手】來役。見靜應書。【其子加冠事】 十七日。風。晨謁先祠。氣愆。鄭錡以其欽弟十九日將加冠。來請賓。李學可來宿話。希魯可和並來連枕。 十八日。寒。晨謁先祠。讀淵源錄。午拜通判。【歲拜】與希魯學可。同宿醫局。【將赴冠禮】李毅甫聞余來。來罷十年阻抱。【以事來府內】 十九日。暖晴。未明。偕向鄭家。加冠如禮。責禹彦甫孤山書院基營葬。后土祀執事先爲馳還。薦蔬果淸酌于先考神位前。【生日】 二十日。暖晴。晨謁先祠。在洞。讀淵源錄。李器浩與其子時亨來。【效事。】 二十一日。暖晴。晨謁先祠。在洞。讀淵源錄。器浩留。時亨歸。金晦仲書與紙地及鷄魚見貽。期以明來。【名憲。故惟吉吉甫之子也。吉甫於亡室外從兄也。有言論鄕望。與余甚善。晦仲今爲馬官。】 二十二日。晴陰。晨謁先祠。在洞。淵源錄。金晦仲自希魯家醉臥。夕歸。 二十三日。灑雨。謁先祠。讀淵源錄。向山。路遇柳斐叔族弟。暫話別。 二十四日。晴。在山。讀淵源錄。始得堅苦二字。【文公行狀中語。】 二十五日。在山。讀淵源錄。朝後。都【元恪。】曺【應祉。】兩公來見。午步見全叔勤。 二十六日。晴。在山。讀淵源錄。治園種蒜。 二十七日。晴。在山。讀淵源錄。 二十八日。晴。向洞。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晴。夕風。謁先祠。午薦麵餠酒果于先妣神位。【生辰。】希魯參拜。李可和來話。夜與希魯。訪苞山倅金仲時【應成。】。昌山倅朴克懋【光先。】。克懋族姪。前往推婢。又致情義。仲時。昔年擧子友也。然未免俗情也。乘醉夜還。 三十日。晴。謁先祠。患酲。終夕臥呻。 二月【壬午】一日。晴陰。夜雨雪。謁先祠。在洞。讀淵源錄。晩朝。徐伯裕來話。因邀希魯家。孫興彦亦來。傳景徵孤山【書院。】解惑語。【欲葬上舍大人。有議。未果。多致間言。】李士綏仍設小酌。乃洞員升酒也。庭梅患旱未開。醉吟一絶以慰之。夕還。 二日。大雪。夕霽。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三日。陰晴。終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四日。寒。謁先祠。讀淵源錄。午入齊釋奠祭。丹之所藏者赤。必然之理也。而人獨同處。而不能漸染薰陶者。何。人不如物。惜哉。 五日。晴陰。夜灑雨。通判亦致齋。 六日。祭時。暫霽。行事如儀。但執事多失禮。皆自聖【未習禮故。】之致失也。聖人入大廟。每事問者。恒存敬謹之心故也。餕禮畢。有司將議事。有一二少年輩。張怒目擅倡。旁若無人焉。擴充此氣。無所不至矣。爲先生者。【師也。】當以顔氏家訓所戒。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讐敵。惡之如鴟梟。二十七字。諄諄敎誨。依舊不悛。則絶之可也。不爾則灾及其身矣。【師之身也。】近來。以弟子之匪人。先生之受侮者比比。師之道。豈自害其身之道哉。但字在儀字下。書字在卷字下。 七日。驚蟄。雨。午霽。謁先祠。讀淵源錄。與從叔氏及希魯。將向寒崗。以雨未果。每每巧違。尙今未獲拜。誠不及古人立雪負笈之人矣。 八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借興彦梅。野火迎墓山。【勸人率滅。】 九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午與興彦。馳話孫景徵【起陽。前爲永川長。密陽人。寓居解顔。】哀次。【外難。】還路。暫話郭益甫。 十日。雨。謁先祠。讀小學。朝後向昌山。【南村名也。】路遇雨。 十一日。雨。在山。巴溪寺僧。以書院事來稟。見徐公震龍明行冠禮。仍邀洞員之書。雖不學。亦知爲禮俗尙之。不可不愼也。【時尙以冠爲重。】 十二日。晴。午與全公斐仲。【尙父】偕向徐公家。乘醉還洞。 十三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致齋。【妻父忌。明日也。】 十四日。謁先祠。行祭如儀。在堂。讀小學。是日讀書甚勤。家人窺見曰。到老。更欲及第乎。何讀之勤也。噫。科擧之爲世重也久矣。雖愚婦。亦知其重。噫。習俗之固難變也。 十五日。雨。謁先祠。致齋。希魯士綏來。 十六日。晴。謁先祠。行祭如儀。【先妣忌日。】 十七日。晴。謁先祠。致齋。在堂。 十八日。晴。謁先祠。致齋。在堂。希魯來。 十九日。晴。謁先祠。質明。行事如儀。聞倭人來問講和事。 二十日。夕雨。謁先祠。致齋。在堂。【二十二日春分時祀。】 二十一日。雨。謁先祠。致齋。在山。從叔季及希魯士綏來。伯叔氏未參。 二十二日。陰。謁先祠。質明。行事如儀。餕禮畢。午後。弔全虞侯【繼信】母喪次。得叢梅三條。百日紅一樹。虛庭稍實。聞苞山倅有盆梅。先生【寒罔】求之不得。後獻巡使。卽枯死。先生作經。譏之曰。苞山倅金應成。獻盆梅于巡使。梅死之。可謂奇談也。求之不得。此四字。當在後字上。余亦有一經曰。彌樂齋徐行甫。折愛盆梅一枝。寄巡使。得一律詩。【巡使以五言四韻詩。謝之。】曰。【曰字。當在彌字上。】應成。寒暄堂金先生之後。而應聖眞名也。每以門廕被薦。而不得蒙落點之恩者。屢矣。吏議朴以章隣邑友也。改以成字。入望卽利。停三場試。【以聖字時兼三場試。】來赴縣宰。時人爲之語曰。父在不告改。不孝也。改名以欺君。不忠也。患失負三場。不智也。 二十三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得劉寬羹爛汝手之語。【疾言遽色。平生大患。故特記之。】朝後。與希魯。馳見李景任。【輈】惡瘇遍身。死已无日。不忍見也。 二十四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朝後弔全繼信。來路訪可和。時失三奴。方極痛心。諭之。希魯興彦同話。夕還。 二十五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治楮。【納官。】夕族弟金而玉【聲振】以事來營。委訪陋止。與之語。多有雅度。佔畢先生之高孫。時從來巖〖庵〗門下。夜向希魯家。 二十六日。雪。謁先祠。在堂。讀小學。郭雷冒雪來見。見希魯書。【明向永川事也。】 二十七日。終風陰。謁先祠。從叔氏及希魯。晩朝始至。又待楊嘉甫不來。幾午發軔。向姑夫鄭察訪家。嘉甫先俟矣。 二十八日。晴。爲姑夫姑母設酌。鄭汝燮【四象】孫吉甫。【景男】亦來參。奉杯姑母追思先考。感淚如瀉。有感吟一律並序。夜分乃罷。朝姑夫出示贈張令德晦【顯光】詩。乃縣人圍城。願留時也。時赴義城。纔數朔。見偸聖位版。推考後。奉安祭畢。辭狀。而浩然。縣人大小。日夜圍城。使不得去。乃誓曰。僕忝縣尹。辱及聖廟。何面目。更食縣粟。三日對案不食。時吾姑夫。自永嘉還。路逢見圍。乃謂縣人曰。誓不食粟。決不可留。況至三日飢。寧无病患。不如護送賢人。於是。縣人缺然乃解云。奉次姑夫韻。仍寄旅翁【自號旅軒。】鰲山倅徐希信文人也。爲郡數年。持己以淸。愛民以慈。大小人皆願戴。春初以疾欲歸。郡人負蕀。塞城門。晝夜輪守。聞閱武御史啓罷之狀。【病不赴都會試。】卽日夜半。騎馬獨出。有如過客之行。時人爲之語曰。柳澗非閱武御史也。乃擇罷善政御史云。文汝中自內臺出爲梁山倅。治郡四年。民仰之如父母。常著弊履。知識爲造送焉。其政專以淸心省事爲本。故人困於政重事煩。而郡民不知。親自絶句。以訓蒙士。鄕學始明。盡禮使命。如中正。輩自不入境。其見憚於人如此。隣爲一善府。將行。其子欲持所寢席。曰彼亦有席。不必持。余遇於路。同宿一夜。无分毫有官氣像。而衣服寢具。不逾於寒士時矣。語及時政得失。則凜凜不可犯。梁之丘史卜馱。禁不從來。故二童婢。徒步隨之。只數馱前導。乃一善支供之卜也。到府三月得唇腫。卒於官。前時。命工造履。欲送寡姑母。至是。工人造納衙內。其妾不受曰。進賜若存則可受。今已矣。何受官履。靈必有知。妾何敢。工人再三不得請。乃哭曰。工雖賤。聞太守之命而造來。吾豈忍私賣之利。納于官廳而去。及發引之日。邑人護喪者。三四百兩云。 二十九日。晴。朝又設酌錢。午拜辭。從叔氏及希魯嘉甫留。路訪金子粹。病餘嘉至。命酒促飯。次頗侶村。又見愼汝隣【國弼】。出示日記小學。以鴨卯五箇見貽。路遇柳聖兪奴。聞李景任之訃。 三月一日【辛亥】。晴。謁先祠。參禮如儀。朝後馳哭李景任之柩。屈指同遊。餘存幾何。信乎古今一息。曷計短長。路遇都應兪汝兪兩秀士。聞行甫向寒岡之音。恨不得同席聽誨也。入話徐進甫喪次。未見。深可恨也。將夕還洞。 二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선사에 배알하였다. 당(堂)에 있었다. 『소학(小學)』을 읽었다. ‘유관갱란여수(劉寬羹爛汝手)’라는 말을 얻었다. 【말이 급하고 낯빛이 바뀌는 병통이 있어서 특별히 기록한다.】 四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五日。謁先祠。讀小學。朝後以書院事。【有司。】通判醉不視事。閔忠國柳時藩亦來。【有司。】通判醉不視事。故留宿鄕舍。是夕重誦少年登科一不幸之訓。周公位冢宰。下白屋。以禮爲國。周安得不昌盛乎。【巡使不知禮。而早登科。】 六日。淸陰。午後大風。夕止。朝謁通判。【書院試取事也。】望日定書院之會。 七日。謁先祠。在堂。朝後謁墓。行上旬祀如儀。是日適寒食而又丁日也。入堂餕禮。從兩叔及希魯皆會。臨別飮梅下。梅被惡風。未久憔悴。可憐。杏爛桃始。 八日。午風。謁先祠。朝後掃祭妻父母墓。崔公琚來。議防池事。夕向昌山。醉希魯酒。 九日。夜雨風。在山。讀淵源錄。朝後話康侯家。酒三行。有寄康侯一律。 十日。午晴終風。在山。讀淵源錄。時雨旣優。來牟將受明矣。有時雨詩一律。寄康侯。 十一日。晴。在山。讀淵源錄。 十二日。陰淸。讀淵源錄。康侯將之上巴過見。進酒數行。午後向洞。入話全公喪次。乘月歸。 十三日。風。謁先祠。在堂。讀小學。朴景述【同知忠後也。自京下第來。祭外家墳。】來池內。見邀大醉。夕還。從叔氏留宿。 十四日。風。謁先祠。在堂。讀小學。使人邀景述。中酒不來。只自盡道而已。【少時。竹馬人也。】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早朝馳向書院。通判以進上事不果來。【試取有期。】以詩賦題見寄。希魯以學官。承通判之命。亦考月講。營客金公有聲。尋院留宿。 十六日。夕陰夜雨。問崔公【訒。】病。拜洪丈。話景徵益甫。將夕還洞。 十七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十八日。謁先祀。在堂。讀小學。午出希魯家。【適出上巴。】與李士綏及渫兒友良沿溪下巴。傍花隨樹柳時。溪水新漲。春事殷。遊賞之趣極佳。孫興彦出迎。溪潭之話。希魯及兩從叔氏自上巴來。最後崔康侯出同亦會。至是皆不期而會。數也。將別康侯。希魯同向永慕堂。是日有遊上巴溪韻。 十九日。謁先祠。朝後。與康侯出希魯家。余先向李景任喪次。爲文祭哭。有挽一律。氣愆。入書院調宿。郭益甫柳聖兪喪次。入夜投來。【明日發引。】 二十日。午雨。平明。與益甫聖兪。迎柩郊外。徐行甫行可及希魯護來。鄕人无會葬。自家之不得於人。雖有之。鄕俗之偸薄。亦不說也。將實土。與行甫希魯。入院暫話。行甫遊山採藥。方入桐華。有念四五訪話之約。聞通判京罷。過路而唁。巡使潛令盡封。借民奬饌云。不爾疾甚歟。未免相猶之譏。此皆氣度褊小處。 二十一日。終雨及夜。謁先祠。夕致奠全虞侯母夫人喪次。明將發引。有挽一律。入南山。 二十二日。巳晴。不利涉。踰嶺。而行弔全公葬所。由捨身嵓還洞。愼汝隣自伊川霑衣而來。【溺水】暫時話。促赴餞期。【鄕校書院。同餞通判。】希魯先我。益甫亦來。各呈別韻。通判亦留一絶。醉宿鄕射堂。益甫敬甫【座首】連枕。希魯醉歸。 二十三日。朝崔季昇【在營】使人邀見。以入營爲難。季昇始出。話移時。還路。聞張正甫喪室之訃。【外從妹也。】不勝驚悼之至。 二十四日。謁先祠。在堂。躑躅始開。元國【流寓人名】出。【出非一二而必書者。最使令者。】 二十五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二十六日。灑雨。朝晴寒。謁先祠。讀小學。向南山。話康侯。詬罵村氓甚劇。此病已固。誰劑瞑眩。終夜不寢。 二十七日。讀淵源錄。在山。與康侯明日採薇之約。 二十八日。讀淵源錄。朝後。與康侯斐卿。煮蕨上元溪嵓上。希魯有約不來。時殘紅戀樹。新綠滿山。步隨沿溪。入深逾寂。自然有脫灑之意。而村老之借酒。山僧之炊飯。出於意外。合助勝遊。何淸福之暴多也。題二律三絶句而還。在山。【兩字在錄字下。】 二十九日。在山。讀淵源錄。希魯來。煮蕨家前溪岩。村老二人持酒而來。希魯乘醉夕歸。康侯同話。 三十日。讀淵源錄。還洞。 四月一日。雨。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二日。雨。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三日。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季從叔及希魯來話。約五日動鶴山之遊。有喜訪一絶。 四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五日。謁先祠。在山。讀小學。 六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午後。往希魯亭移話。從叔季新結之舍。有水盈塘。有菊滿階。足堪一賞。 七日。雨。謁先祠。在堂。讀小學。與希魯約向松村。【張正甫家】希魯先往伊川。有寄行甫詩一律。 八日。陰夕晴。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士綏來話。村人爲余置酒。醉吟一律。贈士綏。 九日。曉雨朝霽。謁先祠。向松村。次宋公【後慶後昌之弟。】家前路。希魯送人迎入。乃徐行甫張德晦張正甫崔季昇盧洪重及冠童十餘人來會■(家)宋公家前端午亭矣。此亦可謂不期而會矣。行甫示泮宮通文。主上以李晦齋先生不能砥柱中流於辰巳士禍之橫流。反附奸黨。至於錄勳。李某【退溪先生】雖過爲推尊。不合配享文廟云云。當時雖小有言。【進士徐時雄在館。寄書友人曰。功臣滿朝。芑鵬爲最。迪戒仗馬。事淵撥〖橃〗獨抗義之語。】先生心事。有如日星。而邪議罔上。已蔽聰明。泮宮諸生之疏。弘文玉堂之箚。屢陳不允。道之顯晦。不係於此乎。眞吾儒之一大機關也。將夕告別。入松村。哭外從妹之柩。德晦同宿。 十日。陰晴。晩朝向寒岡。路過月內村傷李季直丈。渡江至峴。季昇來待矣。抹馬【星州。】川之西川邊。入沙陶谷。哭東岡喪次。吊金監察丈。將夕入寒岡。聞先生明日過忌之戒。只通名而退。李士厚【堉。】邀宿淸輝堂。堂名故陶隱李先生之舊堂號也。引溪作塘。築壇種栢。雙梅衆菊。列於庭階。眞可人之棲遲也。所可恨者。不見倻山眞面目也。鄭平甫【錘。】時居于此。同宿。 十一日。朝始拜先生。德氣粹然。不改舊容。終日侍話。語益溫恭。充養之厚。不可量也。問李先生事。曰聖見如此。此間陳疏語甚不易。因問李先生當時處事如何。而有後人議疑乎。先生久乃答曰。余昔侍退溪先生。曾問此時事。先生怫然變色曰。求有過於无過之地。可乎。余懼而退云。宋學懋亦來。議明日左右道通文會疏之計。侍先生。登川上五蒼兩亭。周覽奇勝。可謂人得地地得人矣。前日從叔季先登五蒼亭。歸言名亭之義。余不勝愛慕景仰之至。敢掇拙句。以寓區區之意。言諸希魯。希魯今來。寫示行甫。行甫亦欲狀一句。未就者喜而繼和。促希魯以賦之。列書一紙。俾獻于先生。行甫雖責未及拜履。先題亭詠。不无僭妄之罪。余以謂吟哦先生之亭於未之前。尤見愛慕景仰之情。至是拜獻其詩。而俱道行甫語。因謝僭瀆之罪。先生笑曰。諸君慳我示詩乎。夕退宿學懋家。 十二日。陰灑雨。學懋舍兄僉知丈飮以秋露。書左右道通文來證先生。多有未穩帖。更邀學懋。議改之。午後告歸。季昇向倻山拜來嵓之計。而我等借馬借奴。勢不久住。悵然獨歸。善懷多端。至洛月已明矣。假寐申秀夫【英。】村。 十三日。未明秀夫出。謝以白粥淸酒强之。至朴景述家。方與客飮酒。喜來連酌六杯。太虛亦醉倒不省。希魯以通文傳事先歸。提督朴公【春亨。】自營來喜酒。年七十一。 十四日。向彌樂齋。李季獻方乘醉寫書。得草書二張。將夕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在堂。讀小學。 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朝希魯示以燧嵓之遊。佩酒發軸。楊嘉甫孫興彦六七輩從之。鑄成監官鄭公春民採蕨捉魚。追來進呈。終日吟哦溪嵓上。有四韻絶句等詩。諸友各賦其勝。興彦獨以善行文辭。嵓間有題名錄。乃行甫康侯等。去冬冒雪來遊時也。又題其傍。期以秋九月日。夕出洞。乘月入洞。 十七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十八日。謁先祠。在山。讀小學。向山。過話從叔氏。可和希魯亦來話。日暮入山。 十九日。在山。結蒲席。夕康侯自府來話。 二十日。在山。結蒲席。 二十一日。朝小雨。讀小學。與洞員會升米酒于任俶家。曺公應祉傳河陽人。明日邀話于環城寺。日夕還洞。 二十二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曺公有約不至。興彦邀話于巴溪。斫鱠斟酒。趣味殊佳。將昏還堂。 二十三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二十四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朝後入校【疏會。】安東榮川兩邑通文並至。退期【十一日。】于商州。 二十六日。夜灑雨陰。會儒僅百餘。 二十七日。朝灑雨。夜小雨。會于敎場。從兩邑之議。退期【十一。】于一善。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午後話從叔氏家。 二十九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三十日。謁先祠。在堂。讀小學。 五月一日。謁先祠。行參禮如儀。向書院講所。讀書。 二日。蓮塘久涸。新蒲滿塘。雜草生其間。命二人除去。仍吟一律。講敬齋箴。居接人所讀書。月有定卷。一旬一製。兩有司並入講秩。將夕還堂。 三日。灑雨暫陰。謁先祠。讀小學。 四日。陰晴。 十五日。曉雨。謁先祠。讀小學。 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七日。終風灑雨。謁先祠。讀小學。 十八日。陰終風。謁先祠。讀小學。 十九日。謁先祠。讀小學。全謹甫來話。 二十日。陰晴。謁先祠。讀小學。郭學源【濂】裵景鴻來見。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小學。希魯昨自一善還。會疏者三百云。可見人心之同得天理之公。可知矣。但高提督議論已定。欲爲一說而來。其子弟輩力諫侍去云。見張德晦答書。聞八莒姑母。平安之奇。 二十三日。謁先祠。致齋。【五日時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致齋。閔忠國全大興。自祈雨處來見去。希魯楊嘉甫從叔氏皆入齋。 二十五日。謁先祠。質明行時事如儀。邀李可和【景培】徐伯裕【承後】。共餕禮。 二十六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八日。喜雨夕霽。在山。 二十九日。陰小雨。吊從叔氏喪明之痛。去年亡其兄。今年失其季。天之降禍。一至此極耶。還堂。謁先祠。 六月一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日。陰。謁先祠。讀小學。見都應兪等書。爲行甫兄。門人輩。設酌生辰前一日。 三日。謁先祠。與希魯。向伊川。諸友皆先來。醉宿。與朴景述。多有戱謔事。是醉過也。 四日。暫話枝岩上。乘醉還堂。 五日。謁先祠。困臥。 六日。謁先祠。氣愆。 七日。謁先祠。讀小學。 八日。謁先祠。觀打麥佛山。 九日。小雨。謁先祠。讀小學。 十日。謁先祠。讀小學。李可和來見。 十一日。謁先祠。讀小學。李行儉■(新)所製賦來見。 十二日。驟雨。謁先祠。柳時藩來見。 十三日。大雨水。謁祠。讀小學。 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讀小學。南洞人以洞會來。告午後進。 十六日。朝灑雨晴。村人以秋露來饋。康侯同席。夕還堂。楊嘉甫來見。 十七日。謁先祠。讀小學。李士綏【應祺】來見。聞從叔氏好還。還中。廷試得晝之奇。 十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九日。謁先祠。讀小學。見可和邀書。會話于梅亭云。【升酒會也。】 二十日。大熱。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一日。初伏。謁先祠。讀小學。【新通判入官。】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孫興彦李可和持酒來慰【生辰】。李善伯徐龍之李士綏亦來。希魯自邑內最後至。醉倒。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八日。陰灑雨。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小學。 三十日。小雨。謁先祠。讀小學。 七月一日。驟雨。謁先祠。讀小學。 二日。謁先祠。向書院。希魯共之。將見新通判。以唐將入府。擾甚未果。哭任昌之喪次。 三日。朝後向孫景徵【起陽。】喪次。移時話。郭益甫來見。歸入益甫草堂。以酒肴備進。 四日。謁先祠。致齋。從叔氏及希魯入齋。 五日。謁先祠。行曾王父忌事。 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七日。謁先祠。讀小學。 八日。謁先祠。讀小學。崔淸叔郭聲遠來話。 九日。謁先祠。讀小學。向山。 十日。在山。 十一日。雨。在山。 十二日。在。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謁先祠。讀學。見行甫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讀小學。 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希魯來話。 十七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八日。大熱。謁先祠。讀小學。 十九日。熱。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日。大旱。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一日。大旱。 二十二日。大旱。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三日。夜驟雨。謁先祠。讀小學。讀淵源錄。話希魯家。 二十四日。夜驟雨。謁先祠。讀淵源。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六日。謁先祠。聞松雲師【名惟政。】將過希魯家。追餞上巴。贈以三韻。夕向山。 二十八日。在山。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向洞。雨水生。讀淵源錄。 八月一日。大水。謁先祠。讀淵源錄。見希魯書。 二日。夜雷。謁先祠。以餞別巡使入營。次醫局。希魯亦來。退期明日。宿鄕所。 三日。晴。大水。午後入營。設酌。初昏罷歸。有奉別韻。巡使又留詩爲別。卽次其韻。朱子行狀晦齋年譜見貽。宿鄕所。 四日。還堂。謁先祠。讀淵源錄。 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六日。謁先祠。早朝馳向伊川。將別巡使。次玉淵。行甫遡舟來待巡相。巡相自上泛舟而下。相遇玉淵。與巡使別仙査書齋。將夕與蔡靜應馳入校。 七日。陰。在校。致齋。 八日。陰。在校。致齋。李學可時入齊〖齋〗。邪輩一某鼓做邪說。人情險。 九日。行祭如儀。餕畢。以聖廟改作事。入見通判定議。 十日。謁先祠。向山。與楊嘉甫偕行。 十一日。向從叔氏家。【生辰】希魯孫興彦皆來會。持酒爲壽。初昏還。 十二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三日。雨。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四日。雨。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五日。晴。謁先祠。行望參。從叔希魯來參。 十六日。謁先祠。向書院。渡江。暫登洗心亭。柳湖邀飮秋露。將夕入院。諸君來會。 十七日。陰。諸君朝集講所讀。午後向解顔。拜洪僉知丈濯源。以夕飯進。智叔飮以秋露。乘昏入郭益甫家。柳聖兪【堯臣。】適來同宿。 十八日。小雨。行甫使自舟中來。已登箭灘。與益甫聖兪。並詣琴壇江口。久之。始至登舟。上下酌酒吟哦。新水未落。珠雨霏霏。長琴頻撥。掉歌時唱。此所謂淸歡雖䞉且無憂者耶。行甫出示武夷山圖。宛見先生於指顧間也。將夕入益甫家。酒醒夜闌。論及鄕事。行甫議論。似有偏滯。可恨。此友如是。其他乎。 十九日。小雨。朝後。冒雨登舡。自琴壇流下前灘。行甫促棹。諸友益皆別歸。余不忍別。至洗心亭停舟。敍別洗心亭。全公僴之新搆。聞村人嘗會碁。責以不稱名。有四韻一律。乘醉倒騎不省。入院。 二十日。小雨。通判不來。【試取有期。】午渡洗心亭下。亭主去伊川未還云。殷參議夢出見江口。夕還堂。謁先祠。 二十一日。雨暴風。夕晴。謁先祠。話希魯家。【十九日。希魯生辰。】朴敬甫郭學源李可和諸友十餘員來會。夕還堂。 二十二日。謁先祠。氣愆。 二十三日。陰夕雨。謁先祠。致齋。希魯來。鄭寧甫來。拜姑母書。 二十四日。大雨。謁先祠。行王父忌祀。 二十五日。晴。謁先祠。寧甫歸。向山。 二十六日。陰晴灑雨。在山。 二十七日。陰晴。還堂。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致齋。希魯楊嘉甫李士綏來參。 二十九日。行時事如儀。孫興彦來。向山。讀小學。 九月一日。晴陰。謁先祠。向院。聞崔季昇【晛】來智妙。使人卽來。同宿。 二日。陰。別季昇。氣愆。入調鄕射堂。鄕所適邀中軍小酌。退不得。迺參。先歸。夜分還堂。 三日。晴。謁先祠。讀淵源錄。郭雷徐承後來見。 四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午金試可蔡靜應楊嘉甫郭汝達及希魯。以聖廟改造事來議。請役于通判。都諧仲最後來。留宿。至夜分論確。 六日。謁先祠。別諧仲。寄書樂齋。夕向山。 七日。在山。話崔康侯。 八日。將還堂。全斐卿請進設九日會于今日。留宿。 九日。陰夕晴。朝還堂。行節祀如儀。 十日。謁先祠。希魯來話酒。 十一日。陰。謁先祠。赴池內之會。乘月醉來。 十二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三日。謁先祠。夕向山。路話全虞侯。 十四日。還堂。患眼疾。 十五日。雨。謁先祠。參禮如儀。患眼疾。又痛右腋及肩。 十六日。腋眼俱痛。希魯來見。 十七日。腋眼俱痛。不果玉山之行。 十八日。雨。謁先祠。苦眼疾。送儀丁于張正甫家。未及酒果。 十九日。晴。謁先祠。苦眼疾臂瘇。儀丁夕還。報護喪之奇。 二十日。謁先祠。苦眼疾臂痛。 二十一日。謁先祠。苦疾臂痛。 二十二日。謁先祠。兩痛漸蘇。 二十三日。謁先祠。氣尙未調。 二十四日。謁先祠。夕向山。肩痛針破出汁。 二十五日。謁先祠。午驟雨。摘柿。崔康侯郭學源來話。 二十六日。謁先祠。晴。摘柿。希魯來。聞宇柱病革之奇。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宇柱化去。玉貌殊可惜可憐。板未負送。朝後出見。夕還。 二十九日。謁先祠。宇柱埋于先考之側。 三十日。謁先祠。 閏九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禮如儀。 五日。在山。 六日。在山。 七日。還堂。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致齋。李士綏來。 十日。謁先祠。行禰事如儀。郭益甫柳聖兪李可和朴敬甫等來。請罷餕。益甫聖兪同宿。 十一日。謁先祠。朝後。偕益甫聖兪。向希魯家。 十二日。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以聖廟事謁通判。希魯同參。 十四日。聞通判向書院。早發馳到。諸友少長咸集。早午通判來。入格者製述十六。定爲居接。夜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 十六日。謁先祠。向山。 十七日。在山。 十八日。在山。 十九日。謁先祠。夜雪。還堂。鄭寧甫以其子違臂骨來問白寬起。 二十日。謁先祠。寧甫自府內還家。 二十一日。謁先祠。仙査山長委人邀話。 二十二日。謁先祠。朝後與從叔季及希魯。向仙査。行甫靜應及諸友。皆先來會矣。 二十三日。朝定齋規及入齋錄。食後訪慰徐行可【思述】。話樂齋醉酒。夕向朴景述家。主人孩童舊。夜同話。 二十四日。朝申秀夫來見。食後還樂齋。又被酒。夕醉宿黌舍。 二十五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始痛足。不省人事。 二十七日。痛足。郭學源來見。士綏【應褀】亦來。 二十八日。暫省人事。希魯始來。徐行仲來見。 二十九日。徐行仲來見。 十月一日。參禮代婦。更痛足。內外盡日徹夜。楊嘉甫來見。 二日。郭學源來見。 四日。希魯來見。 五日。針破暫歇。 六日。針破。楊元之來見。 七日。不出門。崔康侯曺仲獻朴敬甫李可和來見。 八日。不出門。郭益甫【再謙】命子持書來慰。兼惠海味。 九日。夜雨。氣不調。全公【繼信】來見。 十日。大雨水。氣不調。 十一日。朝晴。謁先祠。行墓事。從叔來。 十二日。謁先祠。行墓事。夕向山。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在山。夕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向書院。路話蔡靜應閔廷老國忠。 十六日。與廷老偕符仁寺文會。時通判聚接于此。 十七日。灑雪夕風。還書院。柳衛仲來待。 十八日。還堂。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金主簿益粹持酒來見。郭學源亦來。全敬甫以其子幸達請學焉。頗穎悟。【受史略三卷。】 二十日。朝霧塞。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二日。謁先祠。朴敬甫來見。讀淵源錄。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五日。在山。李公【弘局】來。 二十六日。在山。康侯李公來話。 二十七日。在山。李公將歸。飮別醉。 二十八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淵源錄。希魯來。全敬甫亦來。皆醉歸。【是日。家人生辰。】 三十日。謁先祠。聞徐兄內婦人訃音。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朝後哭徐兄內婦人。故徐君再昌妻外八寸也。 二日。雨。謁先祠。 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七日。寒。謁先祠。南妹來。 八日。謁先祠。送人永川姑母家。 九日。謁先祠。希魯來報八莒姑母之來。夕渫兒語姑母來。 十日。夜雨雪。謁先祠。致齋。田人得獐來。可喜可喜。見永陽尊姑夫答書。【以黃肉塊備祭需。】 十一日。寒。行時祀如儀。朝後入校。通判城主已至矣。暇日論文。古人事也。此亦斯文一幸也。以蔡先見都目事受侮於楊嘉甫。衆皆仄目。崔康侯及希魯士綏。乘雪月來枕慕堂。寄書先生及樂齋兄。 十二日。寒。謁先祠。都諧甫【應兪】徐精甫【思選】李可和【景培】來見。夕皆歸。朝送人推都目來。 十三日。陰寒。謁先祠。南妹歸。 十四日。大寒。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五日。大寒。謁先祠。行望參。讀淵源錄。 十六日。寒。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七日。謁先祠。讀淵源錄。侍姑母。向山南。渫兒及幸達從。【幸達。全有翼兒名。】 十八日。寒。在山。 十九日。寒。在山。洞員來慰以酒。 二十日。寒。李濯來學。 二十一日。寒。讀淵源錄。渫兒輩先還。 二十二日。還堂。鄭平甫【錘】來宿。聞先生時在靑巖。 二十三日。謁先祠。平甫歸。讀淵源錄。 二十四日。謁先祠。朝孫景徵【起陽。】發引先人柩下凝川。追奠慶山縣前。爲文以祭。付挽章。崔英立來學留。【英立。崔{王+絜}兒名。】孝甲亦來。【十一月念後及十二月望前失錄。】 十二月十五日。謁先祠。向山。渫兒及李濯從。 十六日。在山。讀小學。 十七日。讀小學。崔康侯來話。 十八日。立春。還堂。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讀小學。八莒姑母歸。李和雨馬病留。時雨倍去。 二十日。陰晴。謁先祠。讀小學。李和雨歸。徐伯裕【承後】來見。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小學。全敬甫來。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七日。還堂。李濯歸。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九日。小雨。謁先祠。讀小學。 三十日。謁先祠。讀小學。 乙巳正月一日。平明。行祭。 七日。向山。 八日。在山。 九日。在山。洞員來敍。 十日。在山。讀小學。 十一日。還堂。謁先祠。朴英敏來宿。■■■■■■■■■。 十二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三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五日。謁先祠。李謹思來。蔡先見許士中【字子貞。】來見。 十六日。謁先祠。謹思歸。讀小學。 十七日。謁先祠。李應祺來。讀小學。 十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九日。謁先祠。薦酒果于先考。【生辰】 二十日。謁先祠。讀小學。夕向山。 二十一日。在山。 二十二日。陰夕雨。在山。讀小學。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四日。陰。謁先祠。讀小學。見靜應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庭梅始開。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小學。氣愆。崔淸叔來。誦樂齋事。種蒜。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小學。感冒。氣不調。李和來話。蔡孝甲向上枝來。傳謹思書。聘母返葬故山。開月七日云。【孝甲。蔡楨兒名。】 二十九日。曉大雨。謁先祠。讀小學。 二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午入齋鄕校。 二日。寒。致齋。 三日。寒。罷齊(齋의 오기)。朝後還堂。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讀小學。見謹思書。向山。 五日。在山。讀小學。見崔康侯。 六日。在山。讀小學。見全叔勤。 七日。與康侯。同向上巴。夕還堂。 八日。謁先祠。讀小學。出希魯家。醉還。 九日。陰。謁先祠。讀小學。 十日。雨。謁先祠。讀小學。 十一日。風。謁先祠。讀小學。入見通判。 十二日。風。謁先祠。讀小學。都諧仲來宿。 十三日。謁先祠。讀小學。諧仲歸。寄書樂齋。從叔自永川來話。 十四日。謁先祠。行妻父忌事。讀小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致齋。希魯來。 十六日。謁先祠。行先妣忌事。哀慕之情。老而愈深。慟哭柰何。且前時窮甚。未得奉養。眞爲不孝。而以孝稱祝。心甚愧悚。自今祝去孝字。 十七日。謁先祠。致齋。 十八日。謁先祠。致齋。 十九日。謁先祠。行先考忌事。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二日。謁先祠。致齋。 二十三日。謁先祠。行時事。徐行甫楊元之昆季來話。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七日。謁先祠。朝向上枝渡琴湖。入泗水過江亭。故姜僉使亭也。日未暮。哭旅櫬于李謹思家。哀淚自零。 二十八日。平明。發行克葬未畢。少許舊時所繼地。觸目生哀。人事變遷。不堪道。日夕下山。宿謹思家。 二十九日。雨。留。諸姻族皆來話。 三十日。晴。向河間。路話太虛。酒三巡以別。哭蔡靜應妻葬所。話行甫。日夕還堂。 三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氣愆。 二日。謁先祠。崔英立來。向山。 三日。在山。話康侯。 四日。在山。話上元溪邊。煎花賞春。 五日。灑雨。還堂。謁先祠。孫毅伯來話。 六日。大雨夕晴。謁先祠。見行甫書。鄭先生。今明間來訪伊川云。 七日。晴。謁先祠。行墓祭。【上旬】兩叔氏皆來。 八日。始雨。謁先祠。朝馳向伊川。三童【羅琓李濯及渫。】隨之。希魯昨已先歸。時先生行未及來。與行甫乘舟而下。夕次浮江。下人來報先生卽刻到亭。奔遑出舟登亭。 九日。大雨水。夕霽。是朝登舟。將午入樂齋。樂兄爲大設酒。爲壽之誠不可量。郭益甫父子柳聖兪父子亦來。時會者四十餘。大賢之動。信息甚大。故聞風來者。有如此。舟中吟奉呈先生。 十日。晴。是朝進硏經果茶。某先醉臥。先生登舟。往都諧甫家。都翼卿內相。於先生族妹也。乘月入仙査。旅兄德晦【顯光】亦來。先生嘉其來。希魯進黌舍果茶。樂兄朴君信【廷璠】同乘舟中醉來。先生只有酒氣而已。令希魯專勸德晦。德晦亦醉而已。 十一日。陰晴。是日先生向大谷。謁外家松楸。期以夕還浮江亭。樂兄陪送。中路而還。日未暮。先生果來。上枝人及李君顯輩亦陪來。聞風而來者。日益衆。登舟。乘昏登亭。亭主以茶果進呈。野老伯溫輩。亦持酒來請謁。皆許納拜。每進二三爵。先生待凡人。言笑。亦不異知識人。 十二日。是朝先生向古亡里。樂兄及諸會士。皆進別舟邊。余與希魯。同舟進別盃。先生命倍簁然後進一盃。先醉。至錦江亭下。辭歸下舟。日未暮還堂。追思此會。近古所未有。甚盛甚盛。只恐再從之不易也。 十三日。謁先祠。夕小雨。李行儉來見。我自先生欲聞其奇。此意可嘉。 十四日。。謁先祠。氣愆。李可和酒十巡。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向山。 十六日。在山。讀小學。 十七日。在山。讀小學。 十八日。雨。在山。讀小學。 十九日。晴。還堂。訪外野從叔新基。余乃舊主人也。感懷不能已。 二十日。夜小雨。謁先祠。昨醉氣困。惡醉强酒者也。 二十一日。謁先祠。遊燧岩。乘昏還堂。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小學。治新田。 二十三日。小雨。謁先祠。讀小學。郭聲遠來見。全繼信亦來見。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見李茂伯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全勤甫來見。 二十六日。夕陰。謁先祠。讀小學。郭益甫柳聖兪來。上巴諸友。亦來相話。 二十七日。小雨。謁先祠。益甫聖兪朝去。李可和來話。 二十八日。晴。謁先祠。向硏經。過遇徐智叔被酒。夕入院。李茂伯季進習講經。 二十九日。陰夜雨。講茂伯從叔所讀經。余謂及第在此經中。 三十日。晴。與韓景顔【愚】郭益甫徐智叔。同醉李汝彬新屋。有吟一律。還堂。 四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玉山友人。以孤山院基話見邀。三日爲期。 二日。謁先祠。向山。 三日。朝後向孤山書院舊基。縣人來迎。崔士訓李君顯自月城過去。遇同話。夕還堂。謁先祠。【李君顯。名彦英。】 四日。雨午霽。謁先祠。將夕徐行甫徐行仲。自希魯家偕來。 五日。陰。謁先祠。朝後爲樂兄設小酌。樂兄忙迫。挽不可留。午後向郭益甫家。明將入夫人寺。行仲醉不偕。向夕始還。是夜有人盜馬。陳曄【字汝晦】陳晛【字叔昇】來。李學可【宗文】朝來。暮歸五梅亭。 六日。謁先祠。朝學可可和敬甫魚周兩公皆來會。夕玉山友人皆去。 七日。小雨。謁先祠。學可歸。楊元之昆季來見。 八日。謁先祠。全虞侯來見。徐智叔宿話。聞北方爲胡陷沒云。 九日。謁先祠。 十日。謁先祠。向山。與希魯等。鱠話于巴下。 十一日。在山。讀心經。 十二日。在山。洞人斫鱠川遊。 十三日。小雨。希魯朝來夕還。崔康侯來話。 十四日。晴。還堂。與康侯向巴溪。楊元之昆季。鱠待樂益亭下。時溪水未落。濃陰滿汀。以巴溪感舊吟。命李濯輩賦之。 十五日。陰午晴。行望參如儀。讀心經。 十六日。謁先祠。讀心經。寫訓蒙絶句。 十七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八日。小雨。謁先祠。讀心經。 十九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李可和孫興彦來話。徐震龍等手治書齋。 二十一日。雨晴。謁先祠。讀心經。有心有感吟。始種前畓。 二十二日。謁先祠。氣愆。 二十三日。小雨。謁先祠。 二十四日。小雨。謁先祠。氣暫蘇。明將入公山話行甫。【時在公山。針炙。】夕命駕向院。時從叔氏獨在。同宿。 二十五日。陰晴。朝與行甫出山。投有事。日夕還堂。 二十六日。陰灑雨。寄書樂齋。 二十七日。謁先祠。郭聲遠來見。寫訓蒙絶句。 二十八日。謁先祠。寫訓蒙絶句。崔淸叔來話。人也與之語。頗有穎悟處。武之魁也。 二十九日。朝灑雨。郭涌來見。謁先祠。金鋏亦來。寫訓蒙絶句。 五月一日。謁先祠。朔參如儀。蓋草書堂。 二日。謁先祠。蔡靜應來宿。寫訓蒙絶句。 三日。謁先祠。希魯來。靜應歸。 四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五日。謁先祠。行節祀如儀。午向山。 六日。灑雨。在山。話崔康侯。 七日。終陰灑雨。在山。讀訓蒙絶句。 八日。陰灑雨。還堂。話巴溪上朴敬甫楊元之昆季全繼信。入拜季進叔。外野新基。飮醇醪。醉還。 九日。小雨。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十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聞松雲師渡海還。 十一日。謁先祠。希魯來話。 十二日。謁先祠。風雨。謁先祠。往上巴。將有夜漁之計。以風未克。宿全公喪次。 十三日。朝大雨午霽。還堂。謁先祠。致齋。朝大雨。夕季從叔希魯入齊。 十四日。行時事如儀。 十五日。始雨。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大雨。謁先祠。向山。 十七日。在山。 十八日。雨。在山。 十九日。朝雨夕霽。在山。 二十日。晴。還堂。氣愆。憩于楊嘉甫家。又休希魯家。入洞。 二十一日。氣愆。謁先祠。 二十二日。陰晴。謁先祠。氣甚愆。 二十三日。陰。謁先祠。氣甚愆。未克飮食。 二十四日。晴。謁先祠。氣甚愆。 二十五日。陰。謁先祠。朝後入校。居接試取。通判以唐將入府未果。夕還堂。氣甚愆。【以通判命入校。】 二十六日。陰晴。謁先祠。氣愆。 二十九日。謁先祠。以事上巴溪。夕入山。 三十日。朝希魯來。全斐卿與洞人議設川遊。夕還堂。謁先祠。 六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早朝與希魯向伊川。宋學懋張正甫先來矣。酌所持酒。【四日。乃行甫。初度日也。】 三日。徐行仲徐進甫等。備酒肴來設酌。日夕歸。學懋正甫同出並行。至蘇巒灘相分。行甫願記一言。醉呈七言律。行甫愀然曰。後無知此者。可恨云。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 六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 十日。暑。謁先祠。 十一日。謁先祠。往上巴。始事結網。 十二日。洞人來會。結網。夕與康侯入山。 十三日。朝後下上巴入府。餞通判有別韻。夕驟雨。 十四日。謁先祠。往上巴。畢網來。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希魯來。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致齊。 十八日。謁先祠。行妻母忌事。李之英來見。且傳行甫言。念日。與寒岡先生。納于苞山蓮池。明日。及伊川。同載小艇云。 十九日。謁先祠。待李之英馬。晩朝不來。上霽光亭。借乘全敬甫馬。李公馬追及。於亭午飯後發向。日暮入樂齋。行伯以推奴事。擬作同行之計。 二十日。早朝登舟。李剛【字子勝】楊弘義從之。次三派浮江。主人以病未果出。使其子之英之華持酒來拜。李晦根【字曄夫】都彦兪【字和甫】亦追及之。過錦江亭牛巖。至老多巖。下舟登賞。金東岡之未及築。而鄭公銑。方欲經營云。自武溪津直下。駕順風。次郭兼甫家前灘。而主人則向滄洲已數日云。泊影波亭下水門。招高擎命。謀捉行伯之婢。日暮。繫䌐栢山村前潭邊。果捉其婢載舟。夜失。迂儒每自如是。可恨可笑。宿舟中。有五言絶句。【滄洲。郭季綏亭名。在靈山。】 二十一日。平明。放舟。登金山巖。直次潭深亭。基最好。朴德凝【名惺。正郎。】之所未果。而金仲時之方留意。而寒喧堂書院祠宇。已占於洛皐。則此乃相望之地。非外人下手處也。朝飯于洛皐下。登洛皐。適朴克懋。【名光先】以書院有司。方㭘〖拾〗修裝之事矣。此齋。乃爲寒岡先生。別設留賞之所。亦行窩古意也。蓮花不開。新齋未就。克懋退期于先生。故先生不果赴約。此行大失望。登舟上漁牧亭。【克懋大人亭名。在江口。】余得藿亂。昨夜暫蘇。鶴巖朴君信【名廷璠】設帆。來迎于水中。過漁牧亭。將向扶犂精舍。【君信江亭】兩亭間。有克懋新築小齋。斷巖開基。臨潭有磯。細雨中。簑笠垂竿。月明時。徘徊散步之趣。想得難堪。至扶犂。此古李判書【長坤】之舊墟也。通望上下。海峰參差。明河照耀。樓高百尺。勢直千尋。羽化登仙。必於赤壁之蘇仙矣。郭行源【名宗孝】郭吉源。【名宗慶】使其子持■〔書〕來見。星昏。掉舟遡流。向漁牧亭。克懋先待矣。 二十二日。朝後。與克懋往桃津。拜克懋慈堂。克懋大人前居昌守也。扶病來見。先向漁牧亭。醉克懋酒。拜朴仁伯【名元甲】慈堂。與克懋登鶴巖精舍溪潭亭中。奇狀妙態。殊勝扶犂亭矣。有五言一律。還仁伯家進飯。夕還漁牧亭。徐行甫朴君信。方醉裏乾坤。謂余避酒。連酌五盃。郭行源持酒來話。 二十三日。朝後。回棹遡來。主人及克懋朴孝先【君信子也。】郭行源朴仁伯追別于影波亭下。郭遠甫【名再鳴】自亭中始來。驟雨大作。少頃而止。時日向西。君信等乘醉別去。行源館余等于水門村店。 二十四日。朝登舟。郭吉甫【三吉】具行廚。使四奴負來。次于吉甫家前。使其孫亦持酒色酒來別。與樂齋各題一律以謝。星昏。次三派。入宿江亭。時主人以忌未出待矣。 二十五日。早朝登舟。郭敦夫【大德】李之華持酒來。別亂酌賦詩而別。午還堂。是日余初度也。李濯以酌酒進。希魯同宿。 二十六日。謁先祠。希魯及徐伯裕李士綏李善伯【元生】。皆持酒來慰。李濯輩五六人。亦進酒。伐小鹿。 二十七日。謁先祠。同友皆會。寄書樂齋。肉塊酒壺付送。 二十八日。謁先祠。徐行仲自慶山來。希魯亦來。皆醉散。見李學可書。有來奇。 二十九日。謁先祠。驟雨。 七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向書院。話郭益甫家。仍邀韓景顔。【名愚】同賞蓮池。慰孫景徵【起陽】家病。【時寓解顔】初昏入院。季進叔及徐建甫閔廷老數三人而已。 二日。議造院宇事。以建甫爲有司。午還路遇驟雨。小憩益甫書齋。將夕還堂。李學可果來。希魯亦來。見徐行甫書。 三日。謁先祠。朝李可和亦來。午醉散。氣愆。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氣雖未復。寒岡此行不得已也。觸旱炎。難到伊川。李剛等來路逆謂。樂齋聞義城守祭朴參判事來朴景述。卽刻馳去云。還入仙査。似得瘧氣。終夜大痛。行可輩在此。 六日。氣甚不平。思欲留調。而諸友在後獨行。尤甚無聊。扶病强隨同行。徐行可輩十人渡江。朝飯村店。聞行甫兄去前未十里云。入沙陶谷亭樹。行甫已憩。與諸友話亭下。頹臥幾不省事。將夕乘凉踰嶺。至寒岡新亭。先生出山。時未還矣。【先生自武屹精舍出來。】夕望見先生渡上流。先使少年輩。屨及趍迓。余亦行甫步下溪邊。迎入亭上。時日暮矣。寒喧畢。侍話良久。時新月掛西。星斗闌干。松影婆娑。川聲噴石。如坐中天之上矣。岡起川山。幾至千尺。而謂之寒者。四面蒼髥。直立森森。故多取先寒之義。此乃先生之自解也。侍入夙夜齊。 七日。陰朝灑雨。行甫曰先生買櫝。先生甚爲未安。此雖出尊崇之至。於事似未穩帖也。義城倅李德胤來。晩朝設獻酌之禮。而宋學懋自黌舍馳來。先生終日飮酒。小無喧譁解體之氣。而接遇長少。各盡其道。左右問答。纖悉無遺。非後生輩不敢測擬也。將夕又醉。大痛樹下。夜深扶入夙夜齋。苦痛。時行甫乘醉與克欽論易。【克欽以易稱者。】每每矛盾。一易也。而豈有兩般義乎。克欽之易差。但行甫言其言而不卞解。可恨。但克欽以尊崇大過士林之禍戒之。此則未安之辭也。前之士禍。皆有所由。凌侮一世。自高太過。故人爭用隙而起。先生處世接人。言遜氣和。而仁愛之念。未嘗須臾間。故人無敢間。而孰有毁者乎。然克欽之言相戒。好慕之情也。不可無也。 八日。雨。是日掉頭晩起。氣甚不平。時又酌未盡酒。行甫乘醉先有出。先生促駕。追別于狐峴下。學懋約宿黌舍。故同行。 九日。雨午晴。到江。少憩學可家。未暮還堂。氣甚不調。幾不省事。學子皆散無餘。 十日。氣甚不調。夕暫蘇。渫兒李濯羅琓及眉壽來會。崔英立來拜卽去。 十一日。雨。終夜氣不調。全行達始來。 十二日。雨。有時驟雨大雨。謁先祠。 十三日。雨。謁先祠。讀心經。 十四日。晴。謁先祠。讀心經。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希魯來參。芮廷馥來見。夕向山。路遇全虞侯。 十六日。在山。崔康侯來話。讀心經。 十七日。在山。讀心經。 十八日。雨。在山。讀心。 十九日。終雨。大水。朝後還堂。謁先祠。 二十日。雨。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一日。晴。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心經。齋前築墻。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心經。齋前築墻。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心經。此下五月記詳次卷。 二十六日。陰。謁先祠。讀心經。答可和書。新通判出云。 二十七日。陰。謁先祠。午向府通名通判。當夕馳所經地。多爲水敗迷失道。日暮到院。兩有司及徐建甫來待。 二十八日。陰夕雨。午入內洞。借人於崔士訓及兩白。浮板事也。冒雨宿蔡誠仲家。 二十九日。大晴。午入洞。得八力赴役。而他奴任意。一未一板。僅得六板。 三十日。得兩力伐板。與孫景徵暫話。益甫日暮渡船。夜深還堂。 八月一日。謁先祠。氣愆。日氣甚凉。 二日。謁先祠。▣▣▣(築廐墻)。▣(諺)所謂盜馬修廐者也。【春失馬。】 三日。謁先祠。見希魯行可諧仲書。館通文附至。此斯文一大變。鄭仁弘於南溟先生集後跋。力攻退溪先生及李龜巖。故館儒通文攻之。 四日。謁先祠。讀心經。崔康侯來話。 五日。謁先祠。讀心經。 六日。謁先祠。讀心經。 七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楊嘉甫李士綏將赴試過見。聞聖廟大樑。鄕所輩浮板。此儒家大變。故入齊罷祭後。含口而來。其默足容此之謂乎。當爲沐浴之擧也。希魯之頑。靡不足責。誰謂巨府之中。無一人敢言者乎。終日吁嘆而已。 八日。謁先祠。向書院。招南北山僧。借入材木。期以十八日。徐建甫來宿。 九日。朝徐進甫自無何有來話去。向孫景徵喪次。益甫適來。出示館通文。新寧倅自營適來相議。則與此大異。可謂寒心處也。時北人用事云。夕還堂。 十日。謁先祠。寄書行甫。讀心經。向山。路見李濯。蛇傷處濃汁出。不忍見。 十一日。在山。讀心經。摘楸一樹。全叔勤來見。 十四日。讀心經。叔勤來見。請書先生也。朝後還堂。 十五日。夕雨。謁先祠。讀心經。寄書希魯。草浮板通文。 十六日。謁先祠。夕向山。路訪希魯。及從叔昆季。皆來。孫興彦亦來話。乘夕入山。發浮板通文。鄕校鄕所兩處。何計怨恨。 十八日。夕雨。在山。全虞侯來見。打楸 十九日。▣▣(打栗)▣▣▣▣果生之。一年祀事幾至五十番。寧免是號乎。夕還堂。 二十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一日。朝雨夕晴。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二日。陰晴。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三日。晴。致齊。鄭貞甫來。 二十四日。謁先祠。行忌事。貞甫歸。鄭寧甫今夕出宿云。北行故也。致齊。從叔氏皆來。 二十五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孫興彦來話。寄書樂齊。入府謁通判。話愼仲。夕還。 二十六日。謁先祠。李可和來話。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九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見行甫書。聞靜應自明陳書于通判。【靜應亦浮板故云。】 二日。謁先祠。蔡靜應來話去。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向山。 五日。在山。 六日。還堂。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觀聖廟大樑事。向西湖村。徐行甫先待矣。蔡靜應都諧甫朴敬甫皆會。行甫持酒。乘夕醉還。 八日。謁先祠。參池洞會。 九日。謁先祠。將向縣內洞會。氣愆。小憩希魯家。還。 十日。灑雨。謁先祠。校以聖廟先告事由。通判患瘧未參。故代行。 十一日。朝陰夕晴。告廟後。祀后土。開基始役。夕還。 十二日。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話希魯家。夕還堂。淸道崔汝峻率其子湜請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行禰祀)。聞郭益甫柳聖兪來希魯家。佩酒就話。 十七日。謁先祠。向山。 十八日。在山。李汝彬來訪。李士綏偕來。崔康侯亦自上巴始來。 十九日。早飯。謁通判。議入大樑。座首徐行仲以酒進。夕還希魯家。行甫先來。同宿李善伯菊齋。徐伯裕李善伯以酒進。 二十日。朝還堂。謁先祠。致齊。使童子三四人追陪樂齋于上巴。夕還報終遊馬淵岩上。乘暮向于龜山舊基云。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忌事。從叔兄弟來參。 二十二日。謁先祠。全敬甫來話。 二十三日。謁先祠。閔忠國來話去。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閔謙來話。見館通文。 二十六日。謁先祠。向書院。展訪景徵喪次。益甫先來矣。臨行益甫邀往書堂。亂酌白酒。仍爲罷懷。韓景顔亦來會。將夕入院。兩有司徐建甫來待矣。 二十七日。朝崔士勳以侄輩來見。朝後士訓持酒來話。蔡先謹亦來見。通判于武學堂。蔡愼仲偕見。夕還堂。救靜應事。【浮板有司】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三十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路訪全敬甫。楊元之以禦寒進酒。 二日。在山。崔康侯來話。 三日。赴楊元之爲萱堂設酌。行仲輩皆來。 四日。謁先祠。入校。以大樑腰有斫痕。故前往之時。與行甫兄。皆以爲不用。今者斤▣(削)優於登用。此所謂良工不棄者也。改痕就善。能與學者改過遷善之意同。仍深誌之。 五日。謁先祠。蔡靜應李可和皆來話。 六日。謁先祠。行上旬墓祀。從伯叔來參。 七日。謁先祠。氣愆。聞通判向校觀樑之奇。朝後入校。通判有故未果。明以爲期。仁同墓事。呈狀受由。通判明日面議云云。未果可恨。敬甫愼仲皆會。夕還堂。 八日。謁先祠。氣愆。終夜流汗。終雨。未得入校。寄書愼仲。 九日。朝雨夕晴。謁先祠。氣愆。 十日。謁先祠。朝後治向仁路。去路擬辭通判已入達城矣。日夕辭歸。宋學懋偶來山庄。入話設飯。暮投李善伯家。謁姑母。 十一日。早後登途。日未夕入仁同。主於權應良公中家。乃外六寸妹夫也。宿張伯順草堂。張景安尊丈同宿。張門之族長仁同之大老也。乘夜謁靑山嫂氏。零丁困頓之狀。慘不忍見。天何駕禍吾李氏歟。 十二日。留。備祭羞。 十三日。留。以雨未克瞻掃。 十四日。晴。朝掃于外祖墓。朝後遍掃高曾及兩舅之墓。剪棘流淚不自禁。益知無後之罪爲大也。乘月還公中家。柳斐叔朴有文張景晦以飯會于公中家飮福。張景安尊丈張伯順來亦參。 十五日。朝小風雪。夕次達城。乘月入堂。 十六日。謁先祠。氣愆。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崔公汝峻來見。向山。 十九日。在山。 二十日。在山。 二十一日。在山。 二十二日。入舊校基。宿武學堂。崔淸叔在武學堂敎受。 二十三日。朝入校。金鋏之等四人陳設。蔡愼仲亦來。孫興彦自河西來報樂兄奇。又有五六間先生掃外墓于八莒大谷之奇。夕還堂。 二十四日。謁先祠。朝蔡靜應掃先妣墓而歸。全敬甫亦同宿而歸。裵景鴻率二子來見而去。 二十五日。謁先祠。馳向伊川。先生時不聞奇。樂兄勸讀啓蒙。論說如盲失道。頓無悟入處。此亦衰耗昏憒之所致。 二十六日。朝論啓蒙數章。行甫戱曰。易已東矣。送人大谷探候先生之行。時無信息。 二十七日。辭歸。路訪都廷彦。袖李可和啓蒙上卷。而星昏還堂。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啓蒙。 二十九日。謁先祠。見孫景徵書。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夕聞先生治族喪于臨水寺。行到希魯。日暮停行。還堂。【先生外從孫。針灸于寺而死。】 三日。謁先祠。早朝向寺。時已發引。與全毅甫拜先生於寺下路側。宋學懋亦侍先生來矣。侍先生到沙門津頭。載柩于船。別毅甫。先生由路向武溪。日夕告■(別)歸。星昏還堂。 四日。謁先祠。韓■(景)顔【愚】裵章甫【聚可】來訪。 五日。謁先祠。李可和率其子弘中來問乾坤卦。志切擧業。故只讀大文。而不及傳下。此所謂賣櫝還珠者也。崔璣來見。 六日。謁先祠。向山。眉壽得結從。是夜得脚氣。終夜苦痛。 七日。在山。終日不省人事。 八日。終雨。不省人事。 九日。晴。氣暫歇。 十日。足蹇不運。 十一日。扶病還堂。 十二日。冬至。行節祀如儀。 十三日。謁先祠。氣愆。聞通判罷奇。 十四日。謁先祠。寄書樂齋。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致齊。 十六日。謁先祠。致齊。從伯叔楊嘉甫李士綏皆入齊。 十七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希魯久病未參。季進叔以上京未參。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謁通判。蔡靜應來宿。 二十日。雪。謁先祠。靜應早歸。【往來飄如。可笑。】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山。訪希魯。 二十二日。在山。讀啓蒙。 二十三日。在山。謁〖讀〗啓蒙。 二十四日。在山。讀啓蒙。 二十五日。還堂。路遇崔湜大人。坐話佛山川邊。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啓蒙。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啓蒙。鄭江老。【四日已來】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啓蒙。 三十日。謁先祠。讀啓蒙。 十二月一日。謁先祠。讀啓蒙。 二日。謁先祠。讀啓蒙。全繼信來見。 三日。謁先祠。鄕所致書惠肉。致齊。 四日。謁先祠。行忌事如儀。家門零落。參祭無人。可痛。向山。見希魯。蔡愼中▣▣(追來)議聖廟事。日夕歸宿五梅亭。 五日。朝入山。讀啓蒙。 六日。在山。讀啓蒙。 七日。扶病下洞。與康侯偕來希魯家。 八日。氣甚不和。 九日。氣甚不和。 十日。氣愆。 十一日。氣愆。 十二日。氣暫蘇。謁先祠。李可和來話。其子弘中來問小學序。裵景鴻來見。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永川及八莒兩姑母使來。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祀如儀。羅琓歸。聞從叔氏中別試初試。 十五日。病不能行祭。主婦代行。 十六日。病臥。 十七日。病臥。 十八日。病臥。 十九日。少差。 二十日。少差。 二十一日。謁先祠。氣尙愆。 二十二日。大寒。謁先祠。氣尙愆。久未監校役未安。是日冒寒入校。夕還堂。氣甚不平。 二十三日。大寒。謁先祠。金公應明來見。 二十四日。謁先祠。永陽孫吉甫來宿。 二十五日。大風。謁先祠。氣暫蘇。吉甫歸。向山。兒方苦紅疫。 二十六日。大風寒。在山。 二十七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啓蒙。 二十九日。謁先祠。院儒呈書不聽云。三十日。終夜雨雪。謁先祠。 丙午正月一日。謁先祠。有次新歲韻。 二日。謁先祠。洞友來見。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向八莒姑母家。入鄕校成造暫見而去。乘醉夕飯。日暮踰嶺入書院。柳衛仲來待。是夜達曙痛足一指。 五日。時院有土木之役。幾於鍊木。但下人七名被奪。巡使守謾無策。斯文▣(幾)於墜地。朝後向解顔。崔士訓子二人迎見中路。中路入見徐智叔。【名行遠】拜蔡希仲妻氏。話郭益甫家。酒三巡去。是夜達曙痛足指。 六日。足指濃破。李士綏來見。 七日。希魯扶病來見去。 八日。足患。 九日。謁先祠。入府謁通判及舊通判。【以疫未歸】 十日。謁先祠。校正心經質疑。 十一日。陰。謁先祠。校正心經質疑。柳光胤來見。李濯來。 十二日。在山。 十三日。還堂。謁先祠。讀啓蒙。羅琓來。琓之兄來見。 十四日。謁先祠。琓之兄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向山。 十七日。還堂。謁。 十八日。謁先祠。李可和來見。 十九日。謁先祠。薦酒果于先考生辰。向伊川。日夕入樂齋。初昏與行甫宿査齋。會員僅三十。巡使亦參講之奇。 二十日。午聞巡使不來之奇。始講。初昏畢。 二十一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向書院看立柱。兩有司來。白以淸來宿。 二十六日。向蔡宴。夜還堂。聞李秀士之華來宿而去。【之華以加冠事】 二十七日。謁先祠。向河西。孫興彦先來。 二十八日。郭敦夫徐行可朴興男來。朝後行冠禮。午後入樂齋。暫話而別。夜還堂。 二十九日。謁先祠。薦酒果于先妣生辰。 三十日。謁先祠。院使來報巡使二日來院之奇。 二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向書院。柳衛仲閔廷老來會。 二日。謁先祠。向院。巡使自夫人寺。將夕臨院。從容談話。初昏歸。進酒不喜飮。 三日。朝後來成造所。進甫來。將夕還堂。 四日。風。謁先祠。向山。 五日。在山。話全叔勤新基。 六日。還堂。午向校。暫看成造所。朴敬甫在。 七日。致齊。通判陪祭物。致齊。 八日。行祭。通判飮福後。從容談話而還。朝後向書院。 九日。早朝向內洞。運前秋浮板。宿誠仲家。愼仲適來。 十日。雨雪。鉅板。宿薛雙孫家。 十一日。鉅板。宿雙孫家。 十二日。還堂。路拜蔡希仲妻氏。酒五行。又話益甫。暫設酒。見徐智叔。牽羔雌雄。 十三日。謁先祠。朝後見希魯病。拜從季叔。夕還。 十四日。謁先祠。行妻家忌事。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致齊。 十六日。謁先祠。行忌祀如儀。聞希魯加得寒疾。苦痛。往見之。 十七日。謁先祠。往見希魯。證甚危苦。可悶。 十八日。謁先祠。致齊。 十九日。謁先祠。行忌祀如儀。楊嘉甫來見。見鄭貞甫書。【時任萬戶】 二十日。雨。謁先祠。向山。 二十一日。在山。 二十二日。在山。起田。 二十三日。還堂。謁先祠。李興雨來宿。李器浩事也。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閔謙來見。 二十七日。致齊。季進叔及李士綏來。 二十八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入見成造所。夕還堂。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三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如儀。李可和來見。往見希魯。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向山。路吟三絶。 四日。起新田。崔康侯來話。 五日。與任叔巡野檢田。 六日。與康侯逾止嶺。話韓仲蘊【珣】家大醉。夕話徐精家。【二更還堂】 七日。謁先祠。朝與康侯問郭學源病。慰崔淸叔。【時喪旁室】 八日。小雨。謁先祠。致齊。 九日。謁先祠。行上旬。暮祭兩叔來參。 十日。謁先祠。李弘中圍繞。向李汝彬家。郭益甫金時晦出待。 十一日。入成造所。愼仲進甫皆來。午還堂。氣甚不調。 十二日。謁先祠。氣甚不調。 十三日。謁先祠。淸道高英來話去。 十四日。謁先祠。氣甚不調。 十五日。氣不調。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徐行仲來話。賓主俱醉。 二十三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四日。在山。康侯叔勤來話。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得行甫書。聞先生八日至。問行甫之病云。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向伊川。朴君信先我來矣。將夕先生乘船遡來。 三十日。先生留。是日國忌不設酒。先生曰。今日甚從容。是亦一幸也。論心經。夜設燈話。行甫請敎。因邀余同坐。先生謂余曰。人生幾許。生前便做此好事。無以年老自棄。武公九十作戒。武王七十受丹書。雖朝聞道。夕死亦可。勉勉循循。累言不已。行甫亦以近來。漸不如初爲戒。其喩掖警覺之誠。出於至誠。而某甚昏塞。每欲而不能。殆孟子所謂自棄者。 四月一日。朝進酒三盃。某先至津。先生乘醉藍輿而至。又進別盃。將午發軔。與行甫及從者三十餘員還來。惘然之懷與誰短長。夜還堂。 二日。謁先祠。與李濯輩七人遊動鶴庵。大浪淵淵方一畝。瀑布二丈。至峽之中。有此淸淵。此山之奇觀絶勝也。口吟兩律還。路上人以煮蕨進。夕還堂。 三日。謁先祠。李可和來話去。朴敬甫來。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話希魯家。入山。 六日。在山。 七日。雨。在山。 八日。晴。還堂。慰崔淸叔。洞員皆會淸叔家。昏醉還。 九日。謁先祠。酒困終臥。 十日。謁先祠。李濯勤學不如初。可恨。 十一日。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讀學。貴無間斷。而闕日多。此生。難免下流之歸。古人云。八九十歲覺悟。亦當據也。 十三日。謁先祠。讀小學。楊嘉甫來問六君子贊。 十四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五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九日。謁先祠。讀小學。 二十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一日。在山。氣愆。 二十二日。在山。氣愆。 二十三日。雨午晴。還堂。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硏經。通讀。 二十五日。通判來宿。講讀製述。 二十六日。朝畢講。午後通判■(歸)還府。與行甫益甫朝後散別。入成造所。夕還堂。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朱書。校使來。三十日。 五月一日。陰晴灑雨。謁先祠。行朔參如儀。讀朱書。 二日。謁先祠。讀朱書。江老奴來。見察訪叔書姑母得眩昏。 三日。謁先祠。入醫局命藥。崔季昇來話。 四日。謁先祠。朝季昇靜應冒雨而別。 五日。謁先祠。行節祀。 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七日。在山。崔康侯郭聲遠來話。 八日。還堂。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一日。謁先祠。入成造所還。向巴溪參契講信。 十二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三日。謁先祠。入唁通判。【以唐兵京罷】 十四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五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見郭益甫答書。 十八日。謁先祠。漁于巴溪。得銀魚及生鮮。二器調氷。 十九日。小雨。謁先祠。致齊。季從叔來。希魯以病未參。 二十日。朝雨午晴。行時享如儀。 二十一日。謁先祠。入山。 二十二日。陰。在山。與康侯論朱書。 二十三日。灑雨。還堂。謁先祠。書院使來報樂齋明來。 二十四日。陰。謁先祠。向書院。行甫已來矣。論朱書。益甫以故未及來。韓景顔崔康侯來會。 二十五日。謁先聖先師。朝始講。夕畢講。景顔康侯俱入講籍。 二十六日。陰灑雨。朝後各散別。來路看成造所。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朱書。見新通判金晦仲書。【名寭】 三十日。謁先祠。讀朱書。 六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讀朱書。往看成造所。 四日。謁先祠。讀朱書。 五日。謁先祠。向山。 六日。小雨。在山。 七日。陰灑雨。讀朱書。康侯來話。 八日。晴。讀朱書。患痢。 九日。陰夕雨。還堂。謁先祠。 十日。謁先祠。 十一日。大雨水。謁先祠。讀朱書。 十二日。陰晴。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入校通判來話去。夕還。 十五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八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向山。讀朱書。 二十一日。夕聞義丁溺池水。卽馳向。已不求。其爲痛傷。奚可惻乎。 二十二日。謁先祠。未明送人載板山南。 二十三日。謁先祠。義丁入棺埋葬。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義丁母來哀。慘不忍見。 二十六日。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李士彬持酒來宿。 三十日。謁先祠。士彬歸。 七月一日。謁先祠。 二日。謁先祠。讀朱書。 三日。謁先祠。讀朱書。 四日。謁先祠。致齊。從伯叔入齊。見行甫邀書。 五日。謁先祠。行忌祀如儀。 六日。謁先祠。向山。兒輩患恙困憊。殊可念也。 七日。在山。小雨。讀朱書。 八日。在山。讀朱書。 九日。還堂。謁先祠。小雨。 十日。謁先祠。驟雨。讀朱書。 十一日。謁先祠。驟雨。讀朱書。 十二日。謁先祠。讀朱書。見行甫答書。 十三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四日。謁先祠。觀漁巴溪。 十五日。雷雨。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向山。 十八日。還堂。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一日。驟雨。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聞行甫已到硏經。不得已吊太虛事。朝後向上枝。遇朴彦述同行。日暮入吊。平生相好之情。曷能痛悼。善人尤不易得。奈何。宿謹思家。松巖及故屋依然。我懷如何如何。李茂夫來宿。 二十三日。叔精來話去。朝食于茂夫家。歸路拜精叔大人。李伯冒熱馳到八莒拜姑母。日將暮踰松嶺。遇驟雨。衣裳盡沾。初昏入院。康侯亦冒雨先來矣。行甫方苦寒痛。閉門調理。韓景顔柳聖兪皆已盍簪矣。 二十四日。小雨。康侯以叔母獄事。不意馳去。此亦魔障爲祟也。韓柳崔三友。俱以桑楡日晩。强起向學。味於朱書。人性之善。聖豈我欺。 二十五日。平明。謁先■(聖)聖先師像。設講筵。行甫少快參試。崔璣裵尙禮皆落撻楚。此等人。雖聖與居。不與化。明有事。故午後告別。行甫留調之計。不得同散。景顔聖兪明日有約于暮〖慕〗堂。來路訪益甫。脚瘇未差。故不得參講會。恨恨。將暮還堂。見永陽察訪叔氏書。 二十六日。大雨水。謁先祠。讀朱書。諸友阻水未會。李可和興彦來話。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八日。謁先祠。入齊校中。 二十九日。致齊。朝通判使人問安。夕又見書卽答。 八月一日。行釋菜。罷齊卽還。暫拜話通判。還堂。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讀朱書。見希魯痢證尙未差。可恨。全大興來見。 三日。謁先祠。讀朱書。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 六日。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往五梅亭。夕還堂。 九日。謁先祠。終雨大水。讀朱書。 十日。雨夕晴。謁先祠。讀朱書。 十一日。晴。謁先祠。讀朱書。 十二日。雨。謁先祠。讀朱書。見通判書。明日向解顔。拜蔡希仲妻氏。金吉伯亦來。尙州人亦妻再從內弟也。 十三日。謁先祠。早朝往成造所。會通判於渡頭。暫話渡船。謁希仲妻氏。哀感之情。油然難掩。和通判感奮吟五言四句。自製五言絶句。日暮渡頭。乘昏帶月渡船。縣人持酒者甚多。乘醉先來。假寐武學堂。酒醒半夜。星月如晝。溪影繞枕而已。 十四日。早朝向希魯家。適咸安趙邦氏。生之外七寸叔母夫也。其子以場屋作亂。時在縲絏。昨日已來。話久偕入暮堂。 十五日。曉始大雨。謁先祠。行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夕趙丈向希魯家。見通判書。明向陋幕之喩。 十七日。晴。謁先祠。通判及金吉伯竝轡來。吉伯有七言詩甚佳。通判欲和未果。余亦今年全未作詩。拔筆無意思。可恨。 十八日。謁先祠。寄書謝通判。院人來報修莊木運下之難。 十九日。謁先祠。朝後向成造所。問李謹思來到二衙。遣人來話。吉伯亦來話。夕還向山。 二十日。在山。讀朱書。康侯自右道還來話。 二十一日。在山。摘胡桃一樹。 二十二日。戴星還堂。見金僉知書。 二十三日。謁先祠。致齊。永川姑母使來。 二十四日。謁先祠。行忌事如儀。蔡靜應來話。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朱書。院使來報郭汝達書。移講仙査事也。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七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八日。在山。讀朱書。 二十九日。在山。讀朱書。 三十日。小雨。讀朱書。夕還堂。謁先祠。 九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向仙査。益甫景顔聖兪昨已來會。讀朱書二卷元朝五箴。將午巡相來參講。日夕還營。巡相於經書熟讀學業之人。惜乎。不知用於自己分上。 二日。朝畢講。幾午各散。夕還堂。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讀朱書。 四日。謁先祠。向山。路拜從叔。慰朴敬甫。 五日。在山。讀朱書。 六日。在山。讀朱書。朴景述來池內。使來來話醉還堂。 七日。謁先祠。讀朱書。李弘仲來謝。 八日。謁先祠。讀朱書。入校。 九日。先祠。行節祀。 十日。謁先祠。行王父生辰祭。參縣內洞會。 十一日。謁先祠。向山。南洞會。 十二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參縣內族會。讀朱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池內洞。 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八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九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忌祀。 二十二日。謁先祠。行禰祀。 二十三日。謁先祠。入成造所。夕還堂。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朱書。崔景憲來見。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朱書。向山。 二十六日。在山。摘柿子。 二十七日。讀朱書。希魯來話去。夕還堂。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是日將向道東書院。朝早飯。待人不至。至邑內始會。冒雨難到奇斜谷上面村山廊。主人款待。 十月一日。早明登程。朝前入院拜先生。徐行甫張德晦朴君信。皆已昨來到。成精甫【安義】亦來。日夕會者幾至八十員。明將寒暄先生墓祀。 二日。朝後。先生率諸生。祭寒暄先生墓。時祀宇已就未享。時方土木起役。祭畢還齋。【有洛皐小築■■(所築)】行甫君信以先生請書院院長。移時居請不得。先生非厭也。有微意在故不就。日晩。告別登舟。先生屨及于舟餞別。乘昏投宿于玄風鄕舍堂。時郭達甫爲座首。 三日。朝飯郭吉甫家。時吉甫病苦不出門外。可恨。訪仁興書齋基。澗流山勢可愛。別行甫。乘夜還堂。 四日。謁先祠。讀朱書。 五日。謁先祠。往成造所。日暮還堂。 六日。謁先祠。讀朱書。 七日。謁先祠。全公上京。見寄胡椒。通判乘夕來。希魯帶月歸。次五言絶句。 八日。朝向山。 九日。在山。烹猪還堂。謁先祠。 十日。謁先祠。行上旬墓祀。 十一日。謁先祠。行妻家墓祀。 十二日。謁先祠。治祭羞。向仁同。臨行捉獐亦天也。投院北。卜馬未及來。 十三日。雨。早朝馳向八莒姑母家。卜馬朝來。姑母病可悶。以雨留。 十四日。雨。留。 十五日。早朝向仁同。日未暮入權公中家。靑山嫂氏適來于此。零丁之狀。不忍見。 十六日。備祭羞。張仲順終日同話。縣人爲旅軒德晦治第。官亦助云。好賢之誠可嘉。金行初【宗孝】朴有文同宿。 十七日。朝拜外祖墓。朝後拜外曾祖考妣及四代祖墓。初昏宿行初書堂。 十九日。向中旨。與柳斐叔柳魯而捉池魚。夕宿松亭正甫家。斐叔同宿。 二十日。吟正甫松竹菊三盆絶句。夕乘醉入上枝。拜太虛殯。留題五言絶句一挽。飮伯溫家。拜奉事嫂氏妻三寸也。叔精慈堂也。酒三行告別。題叔精草堂絶句。踰嶺入姑母家。落日告歸。乘月還堂。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朱書。入成造所。時丹靑。夕還堂。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朱書。申慶漢結茅。妻孼族也。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朱書。李濯來。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朱書。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朱書。 三十日。謁先祠。李士綏及渫兒。持酒爲壽。【家人生辰】巡相來成造所報奇。馳向未及。夕還堂。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讀朱書。夕入府。通判醉不相見。宿醫局。時希魯在局瘳病。 三日。夕灑雨。未明。通判使來。又再至。午後入府。公退入悟〖衙〗內。謁內支。希魯亦入。夜分酒罷。還堂。 四日。謁先祠。讀朱書。向山。 五日。寒。在山。 六日。寒。在山。 七日。還堂。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宋學懋來話。向聖兪。 十日。謁先祠。向山。齒痛。 十一日。在山。讀朱書。齒痛。 十二日。在山。康侯來灸。痛齒。 十三日。讀朱書。還堂。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苦齒痛。未果査齋之行。通讀。 十五日。小雨。行望參如儀。讀小學。 十六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七日。謁先祠。見益甫行甫聖兪答書。又見宋贊哉【名光廷】書。貺生鮑。【時判蔚山】 十八日。謁先祠。痛齒。午後向上枝。乘昏入李茂夫家。李謹思妻氏柩自一善住都多洞葬處。氣甚不調。未及往禮。未明往葬所。下棺後致奠。還向上枝朝飯。向成造所。夕還堂。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入齊。 二十三日。冬至。謁先祠。行時享。門戶零落餘人無幾。而亦亦有病患。參祭無人。曷勝於悒。只與渫行祭。楊嘉甫自校來。 二十四日。陰。謁先祠。送渫持俎謁城主。亦送八莒姑母。欲寄伊川而無人未果。李可和郭汝達來話去。見益甫書。 二十五日。謁先祠。徐行仲來話去。 二十六日。陰。謁先祠。向山。希魯主洞員。升酒所挽。宿希魯。 二十七日。大雪。待城主不至。 二十八日。在山。 二十九日。還堂。謁先祠。 十二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讀小學。 二日。謁先祠。讀小學。入校。 三日。謁先祠。致齊。潘潤來。 四日。謁先祠。行忌祀。賀仲善叔。見季進叔書。講經十一半。 五日。謁先祠。讀小學。 六日。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讀小學。夕往話五梅亭而還。 八日。謁先祠。氣愆。 九日。謁先祠。公山李濯潘潤從。將夕投夫人寺。冒寒。氣甚不調。終夜呻吟。 十日。風。留。讀朱書。夕蔡誠仲吉仲持酒來訪。兄宿弟歸。 十一日。朝後下山。往成造所。夕還堂。 十二日。謁先祠。讀朱書。 十三日。謁先祠。鄭寧甫江老來。拜察訪叔書。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祀。 十五日。謁先祠。寧甫歸。早朝向五梅亭。時都應■慶來宿。邀見佩酒而來。醉向仙査會。人多不來。故至則罷講矣。醉行甫酒。 十六日。將午各散。與行甫同向新校。日暮還堂。 十七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十八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向山。 十九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話康侯家。 二十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一日。聞從叔已到仁同。今入府之奇。夕還堂。 二十二日。謁先祠。早朝向校待季進叔氏。謁聖後。陪向本家。士綏亦來。今將五代。乃復祖先之業。其於感■〔泣〕自不耐情。夕醉還堂。 二十三日。灑雨。謁先祠。午後新恩入來。以酒果處〖虔〗告家廟。至夜醉話。柳魯而亦來。 二十四日。謁先祠。新恩歸。 二十五日。大寒。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六日。大寒。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七日。寒。謁先祠。午後向山。中路落傷。金孝成救藥。夕還堂。 二十八日。臥痛。 二十九日。臥痛。 三十日。暫爲屈伸。 丁未正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縣中及池內洞員來見。 二日。氣甚還痛。 三日。謁先祠。晩朝往希魯家。午後還堂。崔康侯自府來宿。 四日。謁先祠。新恩榮墳致奠。感淚何堪。伯叔氏皆留。朴敬甫亦留。希魯士綏歸。入堂飮福。五代之餘。有此盛事。感幸之極。醉舞不知疲。此實祖先餘慶所致。非孱孫之自已事也。 五日。新恩向慶山外墳。通判有來音待之。 七日。謁先祠。待城主不至。七日。謁先祠。向仁同。路入八莒姑母家。持酒爲酌。將午秣馬聚石院基。初昏入外三寸家。舅父在平時已故。有後娶靑山人大歸。故來拜。贐路資若干。 八日。朝後話權公中家。將夕馳向中旨松亭張正甫家。旅翁適已來。李叔精同宿。 九日。朝酒醉臥。午始醒。馳到上枝。暫話謹思家。乘月入李學可家。 十日。郭敦夫見來。朝後向伊川樂齋。酒話主翁。出示曹牧使近作絶句。平談意味殊勝前時。知是工夫漸入純師域矣。將行郭德修。以新恩入營。適訪過醉。乘月還堂。 十一日。謁先祠。入成造所。夕拜通判。適新恩多會。非便宿鄕所。 十二日。謁先祠。向山。聞新恩叔已向密陽。進去祖先七代。以三墳在凝川。故致奠。 十三日。早朝向密城。秣馬遊川。日未暮入大院孫諟命家。三從弟也。諟訥同居。吊孫景徵【起陽】丁內艱。夜深還宿命之家。 十四日。朝話景徵家。將午謁佔畢齋書院。踰嶺吊柳伯承丁內艱。馳宿大木崔立之家。孫而敏從來。族丈黃僉知適病。不出。河座首亦衰老不便起居。故寓于他。 十五日。早朝河族長使人來邀。經亂心懷欲盡未能。醉臥。當午逾嶺到淸道李忠義家。崔山甫亦來。李公淑潘公國海芮德馨高公英來會。 十六日。潘李兩芮廷溫以酒來。餉醉臥。午後向山。李士綏及渫從來。日暮始來。 十七日。士綏及渫歸。康侯自伊川講會來。會人多不來。守城則尤甚云。此鄕幾於難與言也。而責歸於余。於彼何哉。 十八日。還堂。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十九日。謁先祠。薦酒果于先考位【生辰】讀訓蒙絶句。徐伯裕來見。 二十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向山。 二十四日。在山。讀訓蒙絶句。 二十五日。陰。夕還堂。謁先祠。 二十六日。雪夕灑雨。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二十七日。陰灑雨。謁先祠。起弘還生流生方苦疾。 二十八日。謁先祠。向永川姑母鄭察訪家。初氏〖昏〗入新基。 二十九日。留。 二月一日。還堂。謁先祠。 二日。謁先祠。入校。 三日。致齊。 四日。行祭。聞八莒姑母病革。馳去問病。勢難支。可悶。留家。 五日。向硏經。過路拜蔡希仲妻氏。話益甫家。酒七行。暫看成造所。乘夜還堂。 六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七日。謁先祠。讀訓蒙絶句。 八日。謁先祠。送人八莒問病。向山。過見希魯。有一人無故致辱云。可笑。 九日。在山。讀訓蒙絶句。 十日。朝成造使來。飮洞人酒。將向成造所。楊元之兄弟及李秀才敦持酒。待于龍頭巖川邊。夕乘醉還堂。 十一日。謁先祠。往成造所。通判入夜話。宿鄕射堂。 十二日。謁先祠。早朝還。 十■(四)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還生以疾死。李善伯來見。 十五日。謁先祠。致齊。夕宿五梅亭。 十六日。行忌祀。夜觸風穴氣傷。還堂。 十七日。謁先祠。氣不調。康侯適來。陜川族人尹起男自永川來。夜痛。 十八日。苦痛。 十九日。夕雨終夜。病甚苦痛。艱難行祭。終日痛吟。 二十日。終日苦痛。 二十一日。暫歇。午正字叔與李茂伯同來訪。聞八莒姑母病患。强疾作勢而不能。茂留。 二十二日。氣尙不調。急於八莒之行。與茂伯同出。小憩希魯家。入校路遇狂風。氣又倍苦。留調鄕所。蔡吉仲在。夜李謹思來話。聞姑母病勢別無加減云。與茂伯同宿。 二十三日。風動日陰。氣亦不差。將夕還堂。加調發行之計。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八莒。姑母病篤。氣愆。 二十五日。朝以請醫事。還堂。送崔湜淸道。日晩未果。 二十六日。謁先祠。崔湜向淸道。 二十七日。謁先祠。送人于八莒。病無加減云。又送潘潤于淸道。請山甫。 二十八日。謁先祠。潘潤來。山甫明有來。 二十九日。謁先祠。山甫不來。 三十日。大風。謁先祠。 三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入成造所。通判有來見之音。爲都事所執未果。請見乘昏入見。還堂。 三日。謁先祠。崔山甫騎余馬。向八莒。 四日。謁先祠。山甫來。言疾不能用針云。夕向山。 五日。在山。 六日。還堂。謁先祠。夕姑母訃至。乘月渡江臨喪。 七日。夕夜大作雨。上枝新族皆會。小斂。 八日。入棺。未及成殯。 九日。朝成殯後成服。午入書院。艱難渡江。宿鄕射堂。夜暫見成主。醉不話。 十日。話希魯家。向山。 十一日。在山。 十二日。在山。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二日。在山。 二十三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舊基立草舍三間。 二十六日。小雨。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看新造。 二十八日。謁先祠。墓祀如儀。從叔來參。 二十九日。謁先祠。祀妻父母墓。 四月一日。大雨午晴。謁先祠。看舊基新造。 二日。謁先祠。午後與徐伯裕李士綏向晩枝例。朴敬甫有約。夕還堂。 三日。陰。謁先祠。午後向伊川。主人驚我忽至。夜分說話。 四日。朝論退溪詩集。主人邀一絶。醉題一絶。行可秋露進。日暮將行。行甫別以二盃。夜還堂。 五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六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七日。謁先祠。讀退溪集。崔康侯來見。 八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朝楊嘉甫都諧甫來見。夕愼汝隣來見。 十日。謁先祠。讀退溪集。野人持酒來見。夕向山。 十一日。在山。讀退溪集。 十二日。灑雨午晴。在山。讀退溪集。 十三日。與康侯叔勤出洞。向伊川。中路聞行甫已到硏經云。輟行。是日木手會餉。 十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卽向硏經。行甫益甫聖兪諸兄皆會。是日講畢。 十六日。謁先祠。讀退溪集。夕遊巴溪樂益亭下溪岩。楊元之三昆弟持酒會話。將夕炊飯鱠銀魚。吟得一律贈楊嘉甫。歸路暫話五梅亭。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日。鋤雨。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一日。謁先祠。入校。歸路話希魯。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聞寒岡先生政聲。時守永嘉。向山。 二十四日。在山。讀退溪集。 二十五日。在山。讀退溪集。 二十六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全敬甫來見。 三十日。謁先祠。讀退溪集。郭聲遠。 五月一日。犁雨。謁先祠。行朔參。讀退溪集。 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三日。謁先祠。漁于江不利還。 四日。謁先祠。致齊。兩叔楊嘉甫士綏來。 五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 六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七日。謁先祠。讀退溪集。話康侯家。 八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九日。驟雨。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一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新府使【鄭經世】出官。【尙州人】 十五日。朝陰夕晴。謁先祠。行望參。馳向仙査通讀。將夕將還。行甫出餞于舫齋。困醉留宿。 十六日。早朝還。困醉蔡愼仲家。午後通刺新府使。夕話希魯。還堂。 十七日。旱。謁先祠。 十八日。旱。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旱。謁先祠。行妻外家忌祀。向山。 二十一日。小雨終陰。在山。 二十二日。晴。還堂。謁先祠。 二十三日。夜暫雨。謁先祠。餞正字叔于新基。希魯同。 二十四日。謁先祠。硏〖斫〗膾希魯家。夕聞鳥足祈雨祭獻官。夜製祭文。 二十五日。謁先祠。朝入府謁城主。向山。 二十六日。大旱。謁先祠。 二十七日。大旱。謁先祠。 二十八日。大旱。謁先祠。 二十九日。大旱。謁先祠。 六月一日。大旱。謁先祠。 二日。將夕小雨。夜晴。謁先祠。士綏來見。 三日。謁先祠。見樂齋門人請狀。【四日行甫生日】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送酒盃于樂齋。竝書絶句一絶。昏聞楊嘉甫殞世。【過飮樂兄酒醉。未至灘邊致死。可痛。】 六日。小雨。謁先祠。馳哭嘉甫尸傍。宿朴敬甫家。 七日。氣愆。夕還堂。 八日。謁先祠。 九日。驟雨。謁先祠。夕向山。 十日。陰。在山。 十一日。在山。 十二日。還堂。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聞崔璣病篤。馳見之。似無生道。 十四日。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將夕徐行甫不意卒至。自解顔柳聖兪家來也。時聖兪亦於樂兄初度日。過飮致傷。幾至死域故也。 十七日。謁先祠。午後向嘉甫殯次。將夕奉別希魯。未過聖塘。驟雨大作。想必致傷。 十八日。謁先祠。行妻母忌祀。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二日。在山。話康侯。讀退溪集。 二十三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孫興彦徐龍之持酒來慰。以明日生之初度。 二十五日。謁先祠。平明向永川。拜慰姑母姑夫。是亦姑母初度日也。 二十六日。平明。辭歸。午憩栗呂村金僉使家。還堂。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驟雨。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李善伯來見。 三十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閏六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驟雨暫時。讀退溪集。 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五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六日。驟雨。謁先祠。向山。 七日。在山。讀退溪集。 八日。在山。讀退溪集。 九日。在山。讀退溪集。康侯來話。 十日。在山。讀退溪集。崔康侯來話。 十一日。向新校。夕還堂。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四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午向硏經。徐行甫先來。初昏城主乘月來。論文夜分乃休。 十六日。早朝謁先聖先師像。行相揖禮。設讀法。聽講。午後考製。星城主還官。講明文學。踐履■■(規矩)規矩。眞賢大夫也。 十七日。平明各發。與行甫別無怠江頭。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驟雨。謁先祠。讀退溪集。向山。 二十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四日。謁先祠。淸道倅趙安仲【名靖】自府向郡。期於中頭。話於沃野醉別。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聞宋贊哉【光廷】化去。不勝驚悼之至。郭聲遠來話。 七月一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三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四日。謁先祠。致齊。 五日。謁先祠。行忌祀。兩叔氏皆參。夕向山。 六日。在山。 七日。見希魯邀書。與康侯叔勤同行。夕醉還堂。 八日。謁先祠。以推婢事。將見慶山倅。中路聞出他還來。 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日。謁先祠。家人得胸腹痛。 十一日。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 十二〖三〗日。謁先祠。家人痛頭。 十四日。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早朝向仙査。城主昨已來始講矣。夕乘舟待月。入樂齋。以氣愆未偕舟上先入。 十七日。早往餞安景述。與正字叔同行。午後回程。星昏還堂。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小雨。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話城主於樂益亭下。 二十四日。謁先祠。話孫興彦草亭洞會。夜還。 二十五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六日。在山。 二十七日。在山。讀退溪集。 二十八日。在山。 八月一日。謁先祠。行望參。 二日。謁先祠。李得結■(網)來。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希魯亭李可和朴敬甫來。從叔除承文副正字。 五日。謁先祠。入齊大祭。可和竝行。 六日。終日微雨。城主入齊。 七日。祭時細雨。朝後愈。時午還堂。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 十一日〖十日〗。謁先祠。 十一日。謁先祠。夕雨終夜。話希魯亭。向山。遇正字叔於柳浦。得魚斫膾。冒雨入沃野設酒。伯叔生辰也。日暮入山。 十二日。陰灑雨。在山。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話希魯李得結。言板事姑母外棺。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入校。徐行甫郭益甫柳聖兪僉兄先來矣。 二十日。夜小雨。城主來講於淳復。聽而不厭。眞溫厚愷悌人。乘昏還■(當)官。 二十一日。朝與聖兪希魯同來。李士綏爲希魯設酌。【生辰】留宿。 二十二日。朝還堂。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致齊。見察訪姑夫書。 二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祀。希魯病不能參。執事無人。尤增感愴。答永川姑夫書。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致齊。漁于江。得魚甚多。又得家鹿肉。祭羞甚稱。得無恔乎。正字叔伯叔李士綏入齊。終夜執饌陳設。 二十七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酒旨羞庶。子情如何。 二十八日。風。謁先祠。患眼疾。見希魯。階始黃。而主人吟病未起。殊小興味。人事可恨。 二十九日。謁先祠。患眼疾。夜雨。 三十日。謁先祠。患眼疾。菊始開。雨。 九月一日。謁先祠。行■(塑)朔參如儀。向山。 二日。在山。摘柿。 三日。在山。 四日。在山。 五日。患眼疾。 六日。謁先祠。患眼疾。 七日。謁先祠。致齊。 八日。謁先祠。致齊。 九日。謁先祠。行禰事如儀。此祭尤爲感愴。朝行節祀。 十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一日。謁先祠。患疾。 十二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三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四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七日。謁先祠。患眼疾。 十八日。謁先祠。患眼。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叔伯叔入齊。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曾祖妣忌祀。 二十二日。謁先祠。脩粧縣內家。 二十三日。謁先祠。脩粧縣內家。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五日。在山。 二十六日。鄭四勿來見。夕還堂。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治縣內家。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退溪集。 十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 二日。謁先祠。治縣內家。 三日。患手大痛。 四日。刺痛。 五日。刺痛。 六日。刺痛。 七日。刺痛。 八日。暫起頭出外。 九日。正字叔家行墓祀。未參。 十日。向山。聞上體不豫。北胡有事。 十一日。在山。 十三日。來路入看楊嘉甫葬地襄事。還堂。 十四日。謁先祠。致齊。見權擇中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朝後行墓祀。 十六日。謁先祠。行妻父母墓祀。 十七日。臥呻。崔逈來見。 十八日。臥呻。 十九日。將向仁同。氣尙不平。渫奉祭羞獨行。 二十日。是夜終曉痛右中指。 二十一日。終痛。愼汝憐來。針小歇。 二十二日。臥呻。 二十三日。臥呻。 二十四日。明將嘉甫之葬。扶病始起。哭奠几筵而還。 二十五日。氣愆。 二十六日。氣愆。 二十七日。向山。 二十八日。在山。氣愆。 二十九日。在山。氣愆。 三十日。還堂。謁先祠。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如儀。讀心經。冬來連恙。未畢一書。歲不我延。好書難讀。 二日。謁先祠。致齊。 三日。謁先祠。致齊。 四日。謁先祠。行時享如儀。 五日。夜小雨。謁先祠。讀心經。話希魯。 七日。寒。謁先祠。讀心經。 八日。謁先祠。讀心經。 九日。謁先祠。讀心經。向山。 十日。在山。讀心經。 十一日。在山讀。全斐卿來。補鳥網。 十二日。在山。讀心經。 十三日。在山。致齊。 十四日。行祭如儀。還堂。見金行初書。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向硏經。氣尤不調。行甫益甫兄皆會。講訖城主來夜分侍話。 十六日。氣不調。晩起參講。城主留連聽說。 十七日。晩朝各散。還堂。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讀心經。李濯始來。 十九日。大風。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三日。謁先祠。感冒。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八莒。姑母葬期在明。冒風渡江。終夜痛汗。宋學懋及上枝諸族皆會。 二十五日。未明。發行。山役灰槨。人人皆稱事生之心。揆之。差强人意。將夕還堂。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心經。將夕南人來。告玆德火死之奇。驚痛馳往。奈何奈何。 二十七日。治槨。夕埋梁君之側。悲痛之情不在長幼。況非命之死乎。 二十八日。在山。 二十九日。寒。在山。 十二月一日。寒。在山。 二日。氣甚不平。還堂。 三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叔入齊。 四日。謁先祠。行忌祭如儀。 五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來。大寒。 六日。謁先祠。讀心經。李可和來見。淸道李潛氏來見。大寒。 七日。謁先祠。讀心經。 八日。謁先祠。讀心經。 九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日。謁先祠。讀心經。向山。話希魯。問疾慈仁嫂氏。 十一日。話康侯。【時康侯季父來】 十二日。還堂。問慈仁嫂氏病。暫話希魯而來。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祭如儀。讀心經。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如儀。讀心經。氣愆。不往通讀。學徒七人起送。中路聞四日已講之奇。皆來。【李濯崔湜鄭江老裵尙禮潘浩發羅琓孫渫七人】 十六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七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八日。謁先祠。讀心經。鄭寧甫載送海魚。【時任包伊浦萬戶】 十九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心經。大寒。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家失火家及馬災。天之降禍。胡然我門命矣夫。奈何。 二十五日。灑雪大寒。謁先祠。話希魯。 二十六日。大風。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七日。謁先祠。向山。過候慈仁嫂氏病。 二十八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三十日。謁先祠。讀心經。新使李尙信入營。 戊申正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謁墓。終日待歲拜人。 二日。謁先祠。興彦敬甫來。終日待歲拜人。 三日。謁先祠。讀心經。 四日。謁先祠。拜城主。 五日。謁先祠。午話希魯家。 六日。小雪。謁先祠。拜沃野從叔伯季。路遇崔寔侍大人來。還堂。 七日。晴。謁先祠。午向山。崔山甫偕行。夕正字叔入山來宿。 八日。正字叔夕歸。【求草堂柱】崔山甫留。 九日。午後還堂。 十日。謁先祠。 十一日。在縣內。 十二日。還堂。李士綏得差淸河訓導回謝。倭使有來奇云。鄭寧甫使來。貽以靑魚海雪。但罷萬戶職。官道翻覆類如此。 十三日。大灑雨。謁先祠。答寧甫書。修書姑夫鄭察訪侍下。 十四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平明向鄕序。李濯潘浩發崔寔鄭江老及渫從之。府伯午後來參。星昏罷講。還基。 十七日。留基。 十八日。府伯看審防川。因話馬淵岩之計。而風亂。暫話于正字舊店。府伯歸路。獨尋淵岩而去。夕還堂。 十九日。謁先祠。薦酒饌于考位。【生日】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二日。陰。留山。希魯來宿。 二十三日。始雨。 二十四日。陰夕晴。與希魯出山。 二十五日。在基。看木手。 二十六日。還堂。 二十七日。謁先祠。出基看木手。 二十八日。寒。謁先祠。 二月七日。將夕獻官執事俱入廟。謁聖告之。夜聞差官持主上殿下昇遐。新主副位之文。向巡使道。臣民罔極之痛。可勝言哉。但敎祝有御狎。不可行移安祝。而已爲告由。不可中止。 八日。鷄鳴奉位板移安于新廟。行移安祭。此等處可疑。朝侍城主。擧哀于官庭。諸生皆參。還堂。 九日。風。謁先祠。讀心經。 十日。風。謁先祠。讀心經。 十一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二日。風。謁先祠。讀心經。夕入校。 十三日。風。平明入成服。午還堂。致齊。聞城主欲差鄕任之計。自少至老。無一善狀。久生於世。其何素行之取信乎。感賦兩律。擬呈城主。 十四日。風。行氷父忌。讀心經。希魯入齊。 十五日。風。謁先祠。致齊。李弘中來問未見。 十六日。謁先祠。行祭如儀。 十七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入齊。 十八日。終風。謁先祠。致齊。 十九日。謁先祠。行祭如儀。【先考忌】聞慈仁嫂氏訃。奔哭。 二十日。治棺。 二十一日。入棺。還堂。 二十二日。謁先祠。成服後向山。路見朴敬甫崔康侯會話。 二十三日。留。 二十四日。留。 二十五日。留。 二十六日。留。康侯自營來。傳奸柳相永敬〖慶〗罷黜。加額舊相李元翼入相。臨海君不軌謀洩流。夕下山。 二十七日。夕還堂。 二十八日。小雨。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心經。 三十日。謁先祠。讀心經。 三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讀心經。聞鄕任之奇。只恨前行之不足取信。誰咎誰怨。夕下基。 二日。灑雨。留基。可和淸叔來見。全咸安亦來話。 三日。陰。還堂。 四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五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六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七日。謁先祠。夕下基。 八日。讀近思錄。呈單字論退。 九日。小雨。讀近思錄。 十日。留。讀近思錄。 十一日。小雨。留。讀近思錄。 十二日。小雨。留。讀近思錄。 十三日。入上元盤石。康侯希魯及洞人偕往。 十四日。灑雨風。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讀近思錄。監役從母葬所。 十七日。謁先祠。監役葬所。正字叔亦來。 十八日。謁先祠。夕往從叔家。明將發引。 十九日。平明發引。 二十日。小雨。寄書徐行甫。【時在畵巖】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近思錄。城主省耕野。因觀防川。使人來。就往見水邊。鄕任已遞云云。 二十二日。夕還堂。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二十四日。雨。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吊洪僉知。哭洪濯源。宿話益甫家。 二十七日。朝後還堂。夕下基。 二十八日。向山。 二十九日。還堂。 四月一日。小雨。謁先祠。參禮如儀。朝後向伊川。路遇雨。入都廷家。適蔡吉仲自伊川來。日暮到樂齋。孫正字已來矣。主人久阻。頗相欣然。 二日。朝後晴。開新刻啓蒙圖書〖畵〗節要書。僕老未知此書。只合速化。午向上枝。話茂伯家。門族亦會。 三日。朝後還基。孫正字偕來。 四日。在基。 五日。夕雨。水生優於此野。朝後與希魯諸洞友若干入燧巖。將夕雨作。皆投巖隙。抱膝背壁而坐。若得元祥水黑圖。則可作一捧腹矣。冒雨還基。 六日。李子實來。見其家君解寃書。午還堂。 七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八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九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十日。小雨。謁先祠。讀近思錄。夕下基。 十一日。入山。 十二日。陰。留山。讀近思錄。話康侯。 十三日。陰。留山。讀近思錄。話叔勤。 十四日。小雨。還堂。蔡靜應來宿。聞行甫六日間畢傳擊壤集。知友莫如老友也。 十五日。謁先祠。晴。參禮如儀。朝與靜應論近思錄。夕靜應歸。羅公瑄來見。 十六日。謁先祠。讀近思錄。使渫往候樂齋。夕還。擊壤集寄來。見答書。 十七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十八日。謁先祠。讀近思錄。下基。 十九日。留基。 二十日。還堂。 二十一日。暫雨午晴。謁先祠。讀近思錄。 二十二日。謁先祠。讀近思錄。孫興彦少女溺溝水死。慘酷。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近思錄。夕下基。 二十四日。向山。過話聞灘小窩。主人出記示之。伯叔衰憊日甚。可恨。夕入山。 二十五日。留山。讀近思錄。 二十六日。留山。讀近思錄。 二十七日。讀近思錄。下基。 二十八日。朝野老持醪來餉。夕還堂。 五月一日。陰夕灑雨。謁先祠。參禮如儀。讀近思錄。 二日。晴。謁先祠。讀心經。近思錄爲主所奪。未畢一番。可恨。 三日。謁先祠。讀心經。 四日。謁先祠。讀心經。 五日。謁先祠。節祀如儀。希魯來。同向希魯亭。家人亦行。 六日。朝家人先入。使報落馬重傷。奔走還堂。希魯來。 七日。雨。謁先祠。傷處暫歇。李可和崔淸叔來問。寄書徐行甫。【時在硏經。使人來邀。】 八日。謁先祠。傷處今則益痛。敬甫伯裕來問。 九日。謁先祠。以立通文。會于希魯亭。正字叔可和皆來。通文于鄕校。夕還堂。 十日。謁先祠。徐行甫來。 十一日。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下基。是日 縣人以立事。會于鄕校。呈書府伯。 十四日。還堂。李濯潘濬皆來。 十五日。灑雨。謁先祠。參禮如儀。向山。 十六日。灑雨。在山。 十七日。微雨。在山。希魯來話。夕歸。 十八日。灑雨。在山。希魯來話。夕歸。 十九日。下下基。路話聞灘小窩。夕正字叔出宿希魯亭。以大行大王會哭事。明向西行。 二十日。夕蹔雨。終雨微雨。優於根耕。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聞城主削去仕版之奇。與希魯入拜城主。是夕出宿八莒。還基。【城主上疏。上意以言侵先王震怒。】 二十四日。夕雨。優於根耕。溪水小生。還堂。讀擊壤集。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擊壤集。 二十六日。謁先祠。向聖兪家。夕希魯自益甫家竝益甫偕來宿話。智叔彦輔同話。語及院奴事。聞行甫爲不足。人之所見。如是其不同。何歟。 二十七日。陰。還堂。希魯可和向孤山書齋。 二十八日。謁先祠。夕下基。 二十九日。終雨。溪水始生。【言始者。雨去年。至今始水生。】 三十日。陰或雨。還堂。 六月一日。或雨。謁先祠。參禮如儀。希魯亦參。 二日。朝大雨午止。水又生。謁先祠。 三日。驟雨移時。水又生。謁先祠。 四日。大雨午止。水生。謁先祠。夕作文祭楊嘉甫靈几。 五日。陰。還堂。 六日。大晴。謁先祠。下基。 八日。向山。中暑病臥。 九日。傷暑臥。 十日。傷暑。 十一日。下基。 十二日。氣尙未蘇。 十三日。謁先祠。讀擊壤集。大暑。 十四日。大暑。謁先祠。讀擊壤集。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聞城主立碑之議。 十七日。大暑。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希魯持酒來話。明向永陽。明乃姑母初度也。 二十五日。灑雨。精甫向商山疏會來話凡百。湖南高哲命上疏。五賢從祀中黜晦齋入成渾。故進士伏闕上疏。士綏持酒來。裵尙禮李濯亦持酒來。【余初度日也】 二十六日。陰灑雨。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下基。夕雨。溪水小漲。 二十八日。晴。朝後拜正字叔。【自京來】來庵方爲得時。門下人皆以名士取靑紫。如拾芥。寒岡與時乖議。將不見容云。夕還堂。 七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讀擊壤集。 二日。風凉。謁先祠。讀擊壤集。 三日。風凉。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及希魯來。 五日。陰凉。謁先祠。行禮如儀。【曾考忌】希魯向書院。寄書行甫。 六日。陰風。謁先祠。 七日。陰惡。話希魯。希魯昨自書院來。時議千張。行甫挾私校樑及院奴之事。人皆不服云。可惜。呈文儒生定十員。【時皇朝送差官二人。按問舍長立次之由。及吊祭使來時。各道呈文之計。】 八日。朝風。還堂。李可和來話。 九日。朝風。謁先祠。入山。 十日。曉驟雨小來。夜又來。留。 十一日。留。 十二日。留。 十三日。旱熱。下基。 十四日。旱熱。還堂。 十五日。旱熱。謁先祠。參禮如因〖儀〗。薦新稻米。 十六日。旱熱■(謁)太甚。謁先祠。氣愆。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下基。 十九日。留。 二十日。還堂。 二十一日。灑雨。謁先祠。夜半發向永陽姑母家。憩土府村上溪邊。當午拜姑母姑夫。氣愆。傷寒。 二十二日。灑雨。留。姑夫氣候暫歇。全君輔自京初來。寒岡三箚拂神。快哉。 二十三日。雨。平明回程。河縣遇雨。秣馬金僉第舍。還堂。 二十四日。雨。謁先祠。 二十五日。晴。謁先祠。下基。 二十六日。還堂。 二十七日。謁先祠。入山。 二十八日。留。 二十九日。留。 三十日。還堂。府伯安熹除授云。 八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下基。 四日。留。 五日。還堂。 六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雨。 九日。雨。謁先祠。夕向山。 十日。陰灑雨。摘柿胡桃黃栗。還堂。【三有祀事】 十一日。晴。謁先祠。士綏來話。新倅出官。 十二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叔士綏來。 十三日。行■〔事〕如儀。 十四日。雨。謁先祠。 十五日。晴。謁先祠。行節祀如儀。夕下基。 十六日。留。 十七日。向山。 十八日。留。 十九日。留。山役。山家有改作。 二十日。下基。酒話希魯家。正字叔亦來。都翼卿自鎭來宿。酒裡大話。朴敬甫全甫孫興彦擅弄鄕權之非。 二十一日。大雨。翼■〔卿〕渡去。 二十二日。還堂。 二十三日。謁先祠。致齊。夕希魯來。鄭萬戶貞甫亦來。夕得脚氣。不知人事。 二十四日。不與祭。終痛。貞甫向營。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自午夜雨大作。朝水生。謁先祠。夕下基。 二十七日。入山。 二十八日。留。 二十九日。留。 三十日。還堂。 九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致齊。希魯士綏亦參。【明將禰事】 三日。謁先祠。行禰事如儀。將午向寒岡。路吊都廷彦。適都景翼向洛駐此。其子皆從來。過飮景翼酒。夕宿行甫樂齋。渫及裵尙禮徒步從來。 四日。終雨。留樂齋。論擊壤集。 五日。朝雨終陰。夕投李士彬家。 六日。晴。早食發行。未午入慕庵。先生以拜疏事。步出門。還時。拜謂神氣比前尤爲粹盎。先生笑曰。吾方得罪朝野。玆欲謝客。君何不遊得官之門而來此乎。【指來庵也】所持秋露。酌進七八杯。先生醉而已。夕宿書齋。 七日。朝飯于學懋家。與學懋問病鄭直夫。【時夫人亡。病大漸。】還來慕庵。日午辭歸。乘暮入靜應家。主妾産兒。待于奴家盡情。 八日。早飯登途。張族丈岋靜應父子追餞甑淵。情則至矣。未午入茂伯家。移時話。將夕逾嶺。日暮渡江。還堂。幾更二矣。 九日。謁先祠。節祀如儀。 十日。謁先祠。薦酒王考龕。【考生日】希魯亦參。夕歸。 十一日。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下基。 十三日。鄕友持酒來慰。希魯亦參。 十四日。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入山。 十六日。留。摘柿。甚不實。 十七日。摘柿。 十八日。渫兒來報鄕友若干來慰。希魯兼邀之。午後下基。 十九日。灑雨。還堂。 二十日。謁先祠。致齊。【曾母忌】孫正字兄弟皆來。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祭如儀。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向山。 二十九日。留。 三十日。還堂。 十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見徐行甫書。都世甲來。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向山。路遇全叔勤。邀入。夜深醉罷。康侯亦參。 四日。與康侯希魯入上元盤石。全斐卿等亦從。夕賦詩。 五日。留。希魯歸。埋楮。 六日。下基。 七日。還堂。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行上旬事于曾王父墓。 十日。謁先祠。行上旬事于王父母及考妣墓。希魯士綏來參。 十一日。謁先祠。平明向仁同。渫兒從。 十二日。致齋。在張慶遇家。 十三日。朝行事于外墓。朴有文張乃度皆參。下家飮福。日暮乘醉向松亭。乃度慶遇從。正甫適往君顯家未還。 十四日。早朝正甫來。■(裴)斐叔來見。昏入黌舍。 十五日。朝還堂。謁先祠。行參禮如儀。行事于外洞妻父母墓。孫信甫【處誠】妻備祭需來家。執事于從祖廣文墓。希魯先往符仁寺。前日査會有約此■(事)寺。 十六日。朝後向寺。馬困僕童。日夕艱到。路困之狀不可形言。行甫學懋及益甫諸君竝三十餘員昨日咸集。困吟二絶。又有敍懷五言一律。諸君分韻賦詩。生亦得屋字。 十七日。平明行酒。醉不成章。可愧。朝後皆發。夕宿益甫書堂。康侯希魯同來。時益甫在。未下益甫家。盡心力以待。 十八日。乘月發程。益甫以醇酒煖呈。朝還堂。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問病郭學源。夕下基。 二十一日。留。 二十二日。留。 二十三日。還堂。讀心經。 二十四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心經。入山。 二十七日。留。讀心經。 二十八日。留。康侯來話。夕聞學源訃。 二十九日。大風寒。午與康侯。■(胃)冒風寒吊學源。暫話可和家。淸叔亦來。■(皆)昏還堂。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昨冒風寒。氣甚失和。到午始行參禮。希魯向仁州。寄書朴而中。 二日。謁先祠。終夜苦呻。 三日。寒。謁先祠。 七日。洞內妹向永陽。渫兒侍去。 八日。是朝金而玉自右道過見。將赴苞山疏會。【疏意在於李好閔及三台。寒岡泮儒。皆以全恩之不可刻。奏云。】 九日。家人病苦。 二十一日。在基。 二十八日。在山。雪。 二十九日。在山。 三十日。在山。【已上家有病患】 十二月一日。在山。 二日。在山。 三日。在山。致齊。從伯叔來。 四日。行曾祖忌祭。夕下基。 五日。在基。 六日。在基。 七日。雪。 八日。在基。通文事鄕議紛紜。彼等之咎不可說也。 九日。在基。 十日。在基。 十一日。在基。 十二日。在基。 十三日。小雨。在基。致齊。永陽姑母使來。 十四日。晴。行祭如儀。【王母忌日】夕希魯自書院來。鄕議紛紛不定云。崔淸叔來。 十五日。在基。 十六日。與正字叔及希魯向院。時接儒未散。院長亦來。暫有罷接之酒。鄕所不答儒林通文之意。於鄕人處。不爲回文。今日。儒生直文于鄕中外。議如沸。鄕所皆有見罷之意。 十七日。早朝還基。朝飯于徐行仲溪亭。 十八日。在基。 十九日。在基。 二十日。在基。與希魯赴鄕會。 二十一日。午還家。朝會于武學堂。鄕所亦來。焚雜案。改案立議而罷。 二十二日。向山。 二十三日。在山。曺延壽來役。重修山屋。 二十四日。在山。延壽役。康侯來話。 二十五日。在山。延壽役。 二十六日。夜雪。破屋立柱。 二十七日。大雪。延壽歸。 二十八日。飮康侯酒。禦寒。始入堂。 二十九日。在堂。 三十日。夕下基。家間不平之餘。不可■(行)祀事。故於基設參禮之計。 己酉正月一日。行參禮。希魯來參。入堂。謁先祠。 二日。謁先祠。朝與希魯康侯入拜城主。拜伯仲叔。過飮。夜還基。 三日。還堂。 四日。在堂。 五日。大風。向山。 七日。風寒。在山。 八日。風寒。 九日。寒。在山。 十日。在山。 十一日。下基。入正字家。鄭君燮適來。飮秋露過氣。氣甚不平。 十二日。在基。 十四日。還堂。 十五日。行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小雨。宿花園。 二十一日。暫晴夕雨。宿玄風鄕射堂。有喪斧之歎。二十一日。晴。朝飯于郭吉源家。郭汀持酒來見。誠意懇至。渡江。宿宜寧村店。主人盡心。 二十二日。將夕寓宜寧校。儒人成張生接對。 二十三日。朝書于全見卿。亦書于縣倅。倅卽寧海李養源。使人再邀。氣愆未就。將夕與見卿見倅。倅甚舊情。與見卿宿校。使人更逃婢有無。 二十四日。養源來見。昨使來報在處。夕渡聳巖津宿甕店。 二十五日。鷄鳴馳入婢處。乃咸安地山村也。果得之。朝後率向換租人處。其人適出。留待。 二十六日。陰。員〖買〗木疋。未渡江。雨作。宿宜寧中橋村。 二十七日。晴。宿沃野村。【昌寧地】 二十八日。朝飯于郭汀家。主甚厚。吉源訟于星州。故未握。宿花園。 二十九日。朝入家。氣甚愆。 二月一日。謁先祠。行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拜受大祭酸〖餕〗餘酒。徐精甫都和夫來見。 六日。謁先祠。入鄕會。 七日。向山。過話沃野正字叔。醉秋露。 八日。留山。校正朱書。 九日。在山。校正朱書。 十日。在山。校正朱書。 十一日。還堂。都和夫呈疏巡■(使)相事來議去。赴郭益甫邀。汝達爲親設慰酌故也。乘月入院。閔汝益從。【時有司】 十二日。聞城主明日來院之音。而四日忌故還堂。暫話徐建甫別業。星昏還堂。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 十四日。謁先祠。行妻考忌祭。 十五日。謁先祠。致齊。希魯來。 十六日。謁先祠。行先妣忌祭。 十七日。謁先祠。致齊。 十八日。謁先祠。希魯來。聞寒岡先生九日來于八莒大谷云。 十九日。謁先祠。行先考忌祭。 二十日。謁先祠。將赴大谷。前城主金九鼎自聞韶差使員入府。今日過此踰嶺。使人過時相見。不得已在五亭。午兩城主俱到。移時做話。醉不發行。 二十一日。與正字叔及希魯向大谷。路聞來祭納室。馳入學懋寓所。先生曾已上山。行甫已告別發程。在學懋寓■(所)處。行甫曾請先生訪硏經。寡助未得見。我大喜語此由。仍留行甫同行之計。入山拜先生於路次。八莒縣關巖山看碑石品。將夕陪去入院。 二十二日。雨。朝相揖禮畢。先生講心經。午後巡審廟基。已杜浮議。陪來。張德優數人而已。吟呈一律先生座下。 二十三日。晴。朝後發軔。某以祭故。至嶺下奉別而退。 二十四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叔希魯來。士綏亦來。 二十五日。謁先祠。行事如儀。 二十六日。謁先祠。以酒及胙奉呈先生及行甫。 二十七日。謁先祠。下基。 二十八日。還堂。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三月一日。謁先祠。行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與希魯向八莒。【明姑母大祥】。 六日。行祥事。向院。 七日。立柱。還堂。過吊崔士仁靈几及柳聖兪喪室。 八日。謁先祠。與希魯往奠蔡文瑞靈筵。題挽。都翼卿自草溪來。暫話而還。 十日。謁先祠。讀紫陽文集。 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十二日。在山。役屋。 十三日。蓋屋。夕下基。 十四日。雨。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禮如儀。讀紫陽文集。 十六日。謁先祠。讀紫陽文集。午曹仲獻醉來。不入堂。坐庭而去。 十七日。灑雨。謁先祠。聞鄭精甫喪室之奇。 十八日。謁先祠。與希魯向永陽。慰吊精甫。聞北賊將向我國之奇。 十九日。還堂。路遇益甫。暫話而別。星昏入堂。 二十日。謁先祠。郭聲遠來。補朱書誤處。星昏去。 二十一日。灑雨。謁先祠。夕下基。夜巡使以倭使來付之故。卽將踰嶺。馬草炬火事。吏胥來督閭巷。 二十二日。灑雨。聞草溪守都翼卿來訪之奇。還堂。將夕雨中。翼卿來話移時。星昏雨止發去。 二十三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四日。小雨。得人付役。日暮下基。 二十五日。風。朝入堂。朝後向院。仍向上枝謹思家。茂伯茂夫來話。 二十六日。土雨大風。參妻父忌祭。仍留。問病叔精大堂。旋訪子。夕飯茂伯。宿茂夫書舍。謹思問枕。 二十七日。土雨大風。留夜得霍亂。 二十八日。土雨大風。將夕入院。 二十九日。大風。進話崔士訓家。暫話益甫兄。午後還堂。 三十日。風。謁先祠。校正朱書。 四月一日。風。謁先祠。校正朱書。李可和佩酒來話。希魯同來。楊元之繼至。 二日。風。謁先祠。下基。 三日。話正字叔家。 四日。與正字叔希魯期元之。膾于全咸安溪亭。亭主亦酒飯。向山。 五日。午入上元澗巖。終日徜徉而歸。年少若人持酒從之。希魯正字叔康侯及。各賦一詩。 六日。小雨。枯牟暫蘇。冒雨話康侯新舍。康侯生辰。學徒持酒來。壽詩以慰之。 七日。小雨午晴。赴役幾畢。 八日。風。下基。 九日。城主向支待站。暫話希魯亭。夕還堂。 十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一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二日。謁先祠。向書院。入話益甫家。夕投院。役事太緩。木手■(極)極頑。可恨。閔汝益在。 十三日。留。益甫來。韓景安來話。 十四日。還堂。益甫景安同宿而別。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夕下基。 十六日。小雨。宜於麥。孫興彦邀話。與希魯夕往醉來。有感古吟。 十七日。向樂齋。李器浩適來。 十八日。朝講春秋。信乎學者窮理之要聖人用心極。行可自査齊來話。來路與行可暫話枝巖。行甫以病未就。可恨。 十九日。謁先祠。見正字及希魯書。 二十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一日。風。謁先祠。城主內室外從妹。與希魯伯裕正字叔持酒入謁。 二十二日。風。留基。 二十三日。還堂。校正朱書。金景閏與其子棐來訪留宿。 二十四日。謁先祠。校正朱書。景閏歸。夕話李可和家。 二十五日。謁先祠。校正朱書。 二十六日。謁先祠。向硏經。慰聖兪。明將發引妻喪。益甫亦來移時話。今日始瓦事。都諧甫監役。 二十七日。聞城主聽妖僧譖舌。使不得發引聖兪家喪。四百步外禁不得葬。至於窮春。艱備軍餉。已熟虛棄。其爲仁政之累不可說。徐行仲亦向葬所。聞奇止。夕還基。 二十八日。留。 二十九日。還堂。 五月一日。謁先祠。早行參禮如儀。向山。 二日。留。 三日。留。讀淵源錄。 四日。還堂。 五日。謁先祠。行節祀。希魯來參。城主使人邀入。正字叔希魯皆入。乘醉還基。 六日。還堂。 七日。旱。謁先祠。讀淵源錄。 八日。小雨浥塵。謁先祠。 九日。風旱。謁先祠。 十日。旱。謁先祠。下基。大野赤地。都翼卿來。醉話希魯家。夕還堂。翼卿留話。 十一日。旱。謁先祠。希魯來。翼卿歸。 十二日。旱。謁先祠。 十三日。陰旱。謁先祠。 十四日。陰夜雨。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下基。 十六日。晴。留。 十七日。夜雨。留。 十八日。雨午霽。水生大野。優於移秧。夕還堂。 十九日。陰。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一日。在山。 二十二日。在山。 二十三日。在山。 二十四日。還堂。 二十五日。謁先祠。致齊。 二十六日。謁先祠。致齊。正字叔及希魯來。屠犢。 二十七日。行事如儀。送人伊川。 二十八日。謁先祠。餞正字叔之京。都翼卿亦來。 二十九日。還堂。 六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向伊川。希魯同行。路話翼卿池上臺。將夕入樂齋。 二日。陰。將夕還基。 三日。還堂。 四日。朝雨。謁先祠。昏奠楊嘉甫几筵。【再祥】還基。 五日。大雨。 六日。大雨。大水生。午還堂。鄭寧甫自巴溪昨來囚雨。 七日。大水。謁先祠。 八日。晴。謁先祠。寧甫始歸。 九日。陰小雨。謁先祠。 十日。朝陰大晴。謁先祠。希魯自玉山始還。 十一日。朝陰。謁先祠。向山。 十二日。留。 十三日。陰雨。留。 十四日。雨。還堂。 十五日。雨。謁先祠。參禮如儀。希魯來參。 十六日。陰晴。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向山。 十八日。留。 十九日。留。 二十日。還堂。 二十一日。雨。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早朝向永川。拜姑母獻杯。【生日】寧甫在。 二十六日。小雨。還堂。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獻杯考妣。【退設生辰】都翼卿崔山甫持酒來話。留宿。 三十日。謁先祠。楊元之持酒來。都崔夕歸。 七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向山。 三日。還堂。 四日。謁先祠。致齊。伯從叔來。 五日。謁先祠。行曾王考忌祭。 六日。或雨或晴。希魯士綏持酒來話。 七日。雨。謁先祠。下基。 八日。晴。還堂。 九日。雨。謁先祠。 十日。晴■〔或〕雨。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一日。晴朝雨。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二日。謁先祠。讀淵源錄。下基。 十三日。驟雨。羅琓以所製詩賦來示。夕入山。 十四日。或雨。留話康侯。希魯自鰲山來。將昏下基。聞鄕變。 十五日。朝徐行仲來見。入堂。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將向寒岡。路見都翼卿話。樂齋惡黨又起事。盜出鄕案云。宿申秀夫家。 十七日。陰午晴。早朝登途。渡江。江水未落。中流擊楫。飄飄然如有羽化底意思。次沙陶谷大亭下。下憩。治酒肴【將壽先生】烹鷄剝果。未時到寒岡。拜先生。時適絶客。只有鄭俊民而已。進壯節公碑銘。將次夕食。生請進酒。先生曰。今夜月未久登天。當於川上亭携翫極好。及夜月熹微未瑩。故於精舍酌瓠杯。一進十觴。雜談古今。夜分乃罷。生臥不省。鄭不解飮。寧有拍拍底意味乎。 十八日。或陰。留。先生讀韓文公碑誌銘。得新大字件。深喜幸。命生參看。鄭辭歸。午崔上舍恒慶李上舍命龍自鄕序來謁。李而直亦來。夜入房明火。讀韓文。又出明人方【孝孺】集。祭文抄出。示生曰。此朱先生後。文章道德。冠天下者也。而直同宿。 十九日。大風雨終日。大木拔禾盡偃。將夕登霽。留。畢讀誌銘一卷。少無倦怠。論障子。生曰。徐行甫障子甚好。先生笑曰。汝謂吾家無好障子耶。待日晴出示汝。 二十日。將就枕。先生命侍儒品酌秋露。一杯至則一杯。一杯至五。生辭不善飮。先生笑曰。再昨十杯。豈無答禮乎。至七則出逆證盡吐。 二十一日。大晴。早朝先生謂生曰。將卜新基。汝不可不見。先乘藍輿。生及而直及數人從之。距寒岡未五里。東有大山。名曰馬巨山。得基麓坂。俯臨倻川。仰對倻山。三面開豁。眞達觀也。坐良久。移入雲窩。距大基僅八里。有僧將築室來住云。上有孤遊臺。取朱■〔詩〕客去成孤遊之意。日晏還寒岡。上川上亭。倚柱坐論宋學懋新基將有水患。先生仍曰。浴椒井平海。一日大雨注下。井近大川。前有大溝。忌其耿患。大雨中移寓五里許古寺。時在井者。幾二百餘。其夜盡沒。余之生幸也。生曰。先生之生。天也豈幸也。入精舍。朝後告別。先生命侍生酌酒送別。醉五行。任意爲之。將行。又一杯之計。又命侍生出障子。吾示幾道。諸先生碑誌銘及好畵好書。其頗多。生謝曰。昨日行甫障子。眞兒戱也。于時日已晏矣。先生曰。幾道欲速行之計。故姑爲出障以爲遲留一刻。古人有詩云。主人留客固多術。又出平生未見書。正謂此也。辭謝。纔出洞。有人還呼。下馬趍入。則先生已出門外十餘步矣。侍生持壺執杯。跪進。先生執而將別一杯。立飮二杯。先生與懇厚之意。人莫能。來路訪郭德修。將夕踰嶺。宿蔡靜應家。時大水大漲。 二十二日。早朝渡江。靜■(座)應持酒來別津頭。未安未安。吊李叔精。話■(茂)茂伯家。謹思■(茂)茂夫皆在鹿峯云。夕來書院。山徑爲急水所害。險惡不可勝言。都有司適來同宿。 二十三日。還下琴湖渡江。將夕入基。希魯士綏伯裕等來話。 二十四日。還堂。讀淵源錄。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下基。 二十六日。李可和來話。 二十七日。還堂。讀淵源錄。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夕雨。謁先祠。讀淵源錄。崔康侯不意來話。未知其故。崔淸叔亦來見。是亦怪底事。 八月一日。謁先祠。行參禮。兼薦新稻米。 二日。小雨。謁先祠。讀淵源錄。夕下基。 三日。夕雨。入山。 四日。留。讀淵源錄。 五日。小雨。留。讀淵源錄。 六日。雨。留。讀淵源錄。 七日。雨。讀淵源錄。 八日。小雨。下基。 九日。小雨。讀淵源錄。希魯自校還。李可和率其子偕來話。夕還堂。 十日。陰晴。謁先祠。讀淵源錄。 十一日。陰。氣愆。寄書樂齋。 十二日。晴。謁先祠。讀淵源錄。希魯來話去。 十三日。謁先祠。讀淵源錄。白雲英來見致酒。都世甲歸頻復。非學者工夫。 十四日。晴。謁先祠。朴凡上來。勘年分。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讀淵源錄。夕下基。 十六日。小雨。留。 十七日。陰或小雨。還堂。聞漢江赤竭三日。見都和甫書。淵源錄。 十八日。晴。謁先祠。讀淵源錄。入山。 二十八日。陰。致齊。伯從叔及希魯士綏來。都翼卿與其子應兪。未見而歸。 二十九日。灑雨。行時事如儀。午李可和崔淸叔楊元之來話。 三十日。夕陰。謁先祠。氣愆。寄書徐行甫。渫兒持去。【兼送酸〖餕〗味】聞先生喪室。 九月一日。灑雨。謁先祠。行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向寒岡。與希魯同行。路遇翼卿。下馬暫話。諧仲亦來。日夕話行甫樂齋。夕飯後宿査齋。明曉早發之計也。 四日。早朝登途。時曉霧塞路。咫尺不分。秣馬沙陶谷。將夕次寒岡。拜吊先生。聞宋學懋張德晦自新基將還。留宿停行。【將有返駕之意故矣】張慶遇亦從旅軒來。 五日。告別。暫敍別張德晦。宿申秀夫家。 六日。早朝入朴景述家。景述以病下第已旬日矣。向伊川。與行甫宿査齋。希魯以事先歸。郭敦夫亦預壺酒來待。徐行可亦來。罷敦夫酒。成醉。 七日。朝都翼卿馳來。將夕〔暮〕還基。 八日。還堂。 九日。謁先祠。行節祀。 十日。謁先祠。獻酌王父神位。 十一日。謁先祠。朝後赴池內約契。夕還。 十二日。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向院。次解顔。拜蔡希仲內助。蔡楨亦在。話郭益甫學舍移時。向院。路遇蔡吉仲。 十四日。朝閔汝益來議。朝後拜城主役所。未夕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下基。 十六日。入山。 十七日。摘柿。 十九日。留。 二十日。還堂。致齊。從叔氏來。 二十一日。行祭如儀。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入山。 二十四日。赴役。 二十五日。赴役。 二十六日。赴役。 二十七日。摘柿。還堂。 二十八日。謁先祠。致齊。 二十九日。謁先祠。致齊。從叔氏來。 三十日。灑雨。行祭如儀。 十月一日。夕灑雨。謁先祠。行參禮。都諧甫來話。下基。 二日。還堂。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向院。兩有司皆會。 五日。話益甫。醉秋露數杯。又話聖兪。渡江日已黑。迷失途。艱投漁人家。 六日。風。還堂。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入山。 九日。埋楮。不熟。 十日。改埋。話康侯。 十一日。下基。 十二日。還堂。 十三日。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致齊。 十五日。謁先祠。伯叔家行上旬事于曾祖考妣。 十六日。謁先祠。行墓事于王考妣及先考妣墓。 十七日。謁先祠。行墓事于妻父母。 十八日。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蔡靜應來。祭先妣去。聞巡使謁墓于無怠道谷。與巡使同八代外裔也。下基。【蔡少監墓】 二十日。希魯先參道谷。余以足病不行。艱到書院。待候。午後巡使次院。從容請話。日昏還營。與希魯拜城主。還基。傷寒。與酒相戰。終夜不省人事。 二十一日。還堂。氣甚不平。 十一月一日。雨。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氣未復。 四日。謁先祠。氣未復。 五日。謁先祠。讀心經。 六日。謁先祠。讀心經。寄書李茂伯。又寄樂齊。 七日。陰灑雨。謁先祠。柳斐叔宿話去。 八日。晴。謁先祠。讀心經。 九日。謁先祠。讀心經。夕下基。 十日。還堂。 十一日。謁先祠。向院。聞胎室上使【李好閔】寓院之奇。 十四日。雨。留院。夕徐行仲禹彦輔來宿。 十五日。副使金判尹尙容不意尋院。相與說話。款若平生。 十六日。霧塞。不分咫尺。 十七日。塞霧。午向堂。 十八日。謁先祠。向寒岡。宿李學可家。【主人自官遊始來】 十九日。早發入寒岡。會客多至數百。拜先生。退寓鄭平甫主家。平甫兄弟敬之過分。郭吉甫子霔亦然。 二十日。大明發引。食時下棺。以家廟有事。拜辭而歸。徐行可羅應淑同來。暮入學可家。學可在茶村未還。 二十一日。還■(堂)基。 二十二日。還堂。讀心經。 二十三日。謁先祠。讀心經。宇樑急報孫景徵【起陽】之行。馳馬相敍而別。夕還堂。 二十四日。大寒。謁先祠。 二十五日。謁先祠。致齊。希魯士綏來。 二十六日。冬至。行時事如儀。郭益甫柳聖兪李可和罷酸〖餕〗。 二十七日。謁先祠。夕下基。 二十八日。入山。 二十九日。氣愆。 三十日。還堂。氣愆。 十二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三日。謁先祠。致齊。從伯叔來見。金善慶持酒來見。希魯夕來。 四日。謁先祠。行忌事。 五日。謁先祠。讀心經。夕下基。 六日。寒。還堂。 七日。謁先祠。向院。邀益甫聖兪。明共宿話。 八日。風雪。夕聖兪冒寒。而益甫與子涌後至。 九日。寒。別兩兄。向山隔。問徐進甫子病。以院事謁城主。醉不能歸宿黌舍。禹彦輔來話宿。 十日。寒。向基。 十一日。寒。還堂。得正字叔書。荷新曆。 十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鄭寧甫來。拜尊姑夫察訪書。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祭。寧甫見希魯於黌舍來。聞全朴兩公與行仲戰于公廨。欲呈巡使云云。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患臂腫。氣不調。因官使寄書正字叔李學可李茂伯僉前。送柿紅若干于衙內。【內室乃三從表妹也】致書鄭寧甫。歸答姑夫書。 十六日。謁先祠。朝後城主向于金海。有約于希魯亭。暫敍酒話而去。 十七日。向山。添兒率歸。 十八日。留。讀心經。 十九日。留。讀心經。 二十日。留。讀心經。 二十一日。留。讀心經。 二十二日。下基。 二十三日。大風。氣愆。 二十四日。傷寒。臥吟。 二十五日。未差。 二十六日。未差。 二十七日。未差。 二十八日。小復。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希魯來。聞城主以胎室功。陞通政之奇。致書以賀。 三十日。謁先祠。希魯夕入。 庚戌正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終日待歲拜人。 二日。謁先祠。醉歲拜客。 三日。謁先祠。醉歲拜客。夕往李可和崔淸叔家。答禮也。下基。 四日。留。終日待歲拜客。 五日。還堂。 六日。謁先祠。郭淳陪婦翁來見。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希魯來。朴景述雌馬換吾馬。 九日。大風寒。謁先祠。芮德馨與其子益謙來宿。 十日。風。謁先祠。夕下基。 十一日。希魯傷寒臥痛。 十二日。留。風。希魯未差。時全朴孫已就訟。呈巡使及府伯。 十三日。還堂。 十四日。大雪夜大風。謁先祠。 十五日。晴。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十日。謁先。見徐行甫書。 二十一日。謁先祠。彼等欲陷士之計。及諸生亦起呈文。時都應兪主事。 二十二日。謁先祠。郭益甫來議。見校接諸友書。 二十三日。謁先祠。夕下基。 二十四日。向山。見都諧甫閔廷老書。 二十五日。在山。 二十六日。在山。 二十七日。下基。 二十八日。聞城主巡使入齊之奇。見校掌議書。 二十九日。致齊。城主入齊。見鄭察訪姑夫書。 二月一日。行祭罷齊還。入營庭脫服。【大行王再忌】還堂。行朔參。馳向仙査。以呈文事。罷講。時惟彼輩仍謀陷士林。始言添補大樑上面。而恐於人所共見處。不可欺。故於樑棟交會處補用云。語及聖廟。不可不懲。故樂翁亦着署。生與郭益甫俱入庭。蔡靜應亦參。 二日。早朝入營。呈文。宿鄕校。 三日。又呈文。生與郭益甫靜應不入。巡使以病不決。持去星山。午還基。夕君變〖燮〗過醉。淸道倅亦來。酒話五梅亭罷。 四日。還堂。 五日。謁先祠。 六日。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讀心經。 八日。謁先祠。讀心經。夕下基。 九日。入山。李君顯來見。讀心經。 十日。夜小雨。在山。讀心經。 十一日。在山。讀心經。 十二日。讀心經。還堂。聞徐恒播城主酒之言於朝。及自作呈文。使鄕所呈於巡使云云。城主聞之震怒。 十三日。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行妻父忌祭。致齊。 十五日。謁先祠。致齊。 十六日。謁先祠。行先■〔妣〕忌祭。 十七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八日。謁先祠。致齊。希魯士綏來。 十九日。謁先祠。行先考忌祭。 二十日。謁先祠。雨。徐恒來見。得樂兄書。夕下基。李可和自公事所來見而去。正字叔來過問。 二十一日。雨。還堂。讀心經。 二十二日。雨。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三日。陰。謁先祠。讀心經。朝見正字來。 二十四日。謁先祠。致齊。從伯叔季叔侍皆來。正字叔語徐恒事不聞於朝。出于尹掌令家。尹則必聞李學可也。 二十五日。行時事如儀。午餞希魯。 二十六日。陰風。都應兪來見。 二十七日。陰風。謁先祠。向院。 二十八日。雨夕霽。留院。時祀宇未畢。 二十九日。風。入城拜城主。夕投基。 三十日。風。還堂。向山。 三月一日。是日家有神祀之事。故避在。 二日。在山。讀心經。 三日。還堂。 四日。謁先祠。行上旬事于三代墓。 五日。謁先祠。讀心經。 六日。謁先祠。讀心經。庭梅大開。 七日。謁先祠。夕下基。得希魯書。 八日。留。全繼信來見。楊元之亦來。傳樂齋消息。 九日。還堂。 十日。謁先祠。徐精甫都諧仲來話而去。正字叔氏陪伯氏行上旬事于親考妣。 十一日。風。謁先祠。讀心經。 十二日。謁先祠。讀心經。 十三日。謁先祠。行上旬事于外洞。 十四日。雨。謁先祠。 十五日。風。謁先祠。行望參如儀。 十六日。謁先祠。夕下基。 十七日。向山。楊元之持酒來。待樂益亭下小臺。李大老全成〖咸〗安亦來。孫興彦權克智自下偶來。夕入山。 十八日。午後聞先生今日來祭大谷之奇。卽馳去。先使午生借馬全成〖咸〗安。初昏投宿金伯溫家。【樂齋使人來傳先生之奇】 十九日。平明馳往大谷。張德優邀入治飯。先生向。退來話行甫下處。今朝後徐恒探候寒岡云。李君顯持酒來見去。 二十日。徐恒先來。報先生之行。 二十一日。鷄鳴。拜先生子〖于〗下處。有人持酒奉別。樂齋以生略飮酒。惜〖借〗酒奉別。幾至七八行。平明上馬。向渡口。生中路山側醉倒。幾午始醒。樂齋苦待。日晩以病先行。李謹思輩十餘員後在相別。馳向朴景述家。樂齋亦中程坐待矣。暫話景述。朝飯而去。到査齋別樂齋。江又別諧仲君善。入聖堂話都翼卿。夕投基。 二十二日。朝後還堂。聞城主邀話馬淵。不得已往拜。正字叔亦往鄕所亦來。朴敬甫孫興彦亦來。朴暫有慍意城主。煎花賦詩。次一律。崔淸叔孫興彦隨我到基而別。 二十三日。還堂。 二十四日。答徐精甫書。問〖聞〗南人病苦。夕馳往。 二十五日。雨夕霽。在山。 二十六日。在山。鳳眞來傳希魯落魄。昨昏入來。 二十七日。在山。 四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 二日。謁先祠。是日始祭徐大卿五代祖墓。 三日。雨點。閔上舍廷老來見。【今榜進士】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下基。與正字叔崔康侯希魯向仙査。樂齋同宿。 六日。吊李學可。還宿査齋。樂齋待之。 七日。朝論心經數章。晩朝希魯問病事向星州。與正字叔康侯吊宋學懋。【遇兄喪】將夕渡江。路話行可。夕投基。 八日。午後希魯劑藥五服而來。還堂。送渫于南家持藥去。 九日。謁先祠。向南家。出竹瀝送于樂齋。渫兒去。 十日。用藥。 十一日。用藥。 十二日。用藥。別無向差。 十四日。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都彦兪來見。 十六日。謁先祠。下基。話聞灘小窩。夕川遊斫膾。希魯及士綏同話。 十七日。向山。症無減蘇。話康侯家。 十八日。小雨。下基。 十九日。還堂。 二十日。晴。謁先祠。得蔡吉仲書。聞張旅軒德晦駐院。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院。德晦已向公山。時駐壯節公碑所。馳書問之。卽答同賞云云。時郭益甫韓景安及鄭君燮三四人同行。與益甫康侯■(澤)澤之先入符仁。德晦故蔡丈復瑞公娣夫也。謁墓致奠後至。夕宋學懋亦來。 二十二日。上三省庵。老僧德卞先導。時大旱已絶鳴澗。學懋持節酒一壺。故間解喉渴。時蓮盛開。濃翠欲滴。庵僧出迎石磴。所搆基。朱翠煇煌。僧僅八九。少憩庵中。登上峰。西望倻山。南望琵瑟。東眺山庵。後路甚崎險。還下之際。心魂飛越。恐難着脚。益甫德晦先下。與學懋艱難繼下。蔡擇仲來。夕崔東嵂以淸酒進話。歸路訪茶川精舍之約。【結第茶川上。兄弟講讀不已。】 二十三日。下桐華。路之險遠。倍於符仁。作飯于念佛庵。少憩。入桐華。面面諸堂。規模邁古。只恨無僧可守也。徐智叔與其子時立先待之。夕蔡吉仲持秋露來進。 二十四日。朝後皆下山。華之洞口可觀。將散智叔邀別于家。精備進水飯。德晦向永陽。景安益甫向解村。余與學愆〖懋〗澤之入院。夕學懋逾嶺。澤之留院。余向基。數日遊賞勝覽多矣。而張德晦不喜詩。三寺佳境留名可矣。而德晦不肯題。其意衰世之下。晦名隱德。足以保身。亦不負字義也。 二十五日。還堂。 二十六日。謁先祠。 二十七日。小雨。謁先祠。下基。漑水橋上畓。夕向山。病雖無加。氣漸澌困。食漸不進。勢似難救。 五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移苗橋畓。 二日。謁先祠。小雨。大野全未移苗。近古未有。 三日。謁先祠。南家病苦。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薦節祀。希魯來參。希魯邀話梅亭。日暮聞南病急。乘月馳進。渫兒■〔潘〕沃從。氣絶乃蘇。 六日。在山。話康侯。 七日。下基。 八日。希魯問病事。再赴星山。 九日。還堂。 十日。夜灑雨。謁先祠。 十一日。謁先祠。希魯自査齋冒曉馳來。傳鄭先生被人告變。昨日有禁都來臨之奇。卽與希魯及從叔正字。馳向星州。行甫曉發云。都翼卿三父子從。次東源學可家前。秣馬暫憩。仍來人問其奇亦未詳實。但禁都乃熊川倅捉去使也。渡江。次李家。遇星儒得聞其詳。乃朴而立事也。適以李壻謂讖云。遠之人。當有代立。李卽宗姓。方以收合人心事。上京不來。【壻落第】鄭某亦其黨。士子五六人會處。極爲唱說。先生亦待命于城底云。日暮謁先生。 十二日。晴。告歸。朝飯李成節家。日午憩學可亭。行甫亦及來話。申秀夫進秋露三杯。夜深入基。 十三日。灑雨。 十四日。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禮如儀。 十六日。■(謁)灑雨。■(先)謁先祠。池水盡渴。旱殃及魚。 十七日。雨水小潤。謁先祠。向山。 十八日。或晴或雨。水又小生。夕下基。 十九日。或雨。■水又小生。還堂。 二十日。謁先祠。池則無水。高仰之畓。亦未移苗。大槪苗生三節晩。奈何。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或雨。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聞南病病革。乘月夕馳往。 二十四日。或雨。症旣到極。無可奈何。 二十五日。或雨。希魯士綏來。送人黃靑洞。取治喪具。是夕氣絶。用藥而延死。 二十七日。或雨。夜半逝。 二十八日。朝襲暮斂。恐浮入棺。希魯士綏來。 二十九日。午後大雨水。朝結棺。午畢殯。從叔伯季始來歸。 六月一日。晴或雨。在山。希魯渫兒歸由動鶴洞。 二日。大雨水。 三日。或雨。 四日。晴。 五日。下基。 六日。晴。池內四員來見。乘月還堂。 七日。晴。謁先祠。家人初更末吐下注。終夜出入。鷄鳴。熱氣上塞。幾至死域。昧爽暫歇。 八日。困臥不省事。死生未明。其爲憂悶■(味)何如。李可和崔淸叔來話去。 九日。謁先祠。家病小歇。不進食飮。見益甫書。蔡吉仲來見。 十日。謁先祠。柳聖兪使其孫來慰。見行甫書。寒岡先生旬三間上京之奇。希魯歸議行甫。 十一日。謁先祠。希魯來。先生之行時。未的知云。楊元之都和甫來見。 十二日。謁先祠。往五梅亭。問渫兒病。 十三日。大風。謁先祠。 十四日。■(謁)大風。謁先祠。 十五日。終夜風雨。謁先祠。參禮如儀。都翼卿與其子世甲來見去。郭汝達持疏草來見。希魯士綏亦來。 十六日。朝雨午晴。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話希魯亭。伯季兩叔氏自慕堂來話。【不遇而來】將夕入山。 十九日。留。康侯來話。 二十日。埋麻。 二十一日。出麻。 二十二日。留。 二十三日。還堂。 二十四日。謁先祠。希魯來傳以先生事向龍宮。【時巡使留龍宮。星州人移推云。故府儒呈書巡使之計。】故明未果永陽之行。【明乃姑母生辰】 二十五日。謁先祠。小雨。蔡楨來見。金成之以別食進。夕裵尙禮亦來進酒。 二十六日。陰晴。謁先祠。地主聽讒說。謂我兄弟不救。徐恒深惡之云云。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七月一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具朔奠。入山。添從。 二日。熱。康侯來見。 三日。熱。還堂。 四日。謁先祠。致齊。伯季從叔氏早入。希魯晩來。見行甫答書。四日向于星山。五日罷齊後。須及來同議云云。時先生事聖上賢相知其無根。使監司明覈得情。而監司得來公書【鄭仁弘也】不有法。獄事大緩云。 五日。謁先祠。行忌祭如儀。卽向星山。憩于仙査。又憩于學可。乘月而入。先生已就枕。話行甫德晦。同宿。希魯亦同。 六日。朝侍話先生。行甫歸。與德晦往黌舍。時州儒盡會于校。以先生事上疏。崔德久爲疏頭。宋學懋製疏。 七日。旱。朝入話先生。告歸。到學可家。治朝飯。申秀夫來話。午訪朴景述。夕還齋。行甫中暑。治藥不得。話仙齋之約。故乘月訪樂齋。 八日。朝飯于聖塘都翼卿家。晩憩霽光亭。初昏張網馬淵。得銀魚十一首。幾月落還堂。 九日。熱。謁先祠。 十日。旱灑雨。田穀盡傷死。謁先祠。 十一日。旱熱。謁先祠。希魯士綏持秋露來話。適閔廷老叔姪來慰。邀李可和同話。 十二日。雨。謁先祠。聞李公雲根化去。 十三日。或雨。謁先祠。將吊李喪。金試可閔顯卿等來慰去。夕雨故未果。 十四日。夕晴。謁先祠。 十五日。晴。謁先祠。參禮如儀。夕吊李公彦培喪。 十六日。在基。 十八日。還堂。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夕向公山。宿蔡吉仲小有亭。郭益甫與涌夜渡來。醉不省。夜分始覺。得知同枕。 二十一日。朝陰午晴。入山。路遇禹彦輔暫話。宿孫家。 二十二日。浮板十三立。 二十三日。浮板十五立。 二十四日。冒雨朝食于益甫。午話聖兪。夕還堂。 二十五日。謁先祠。終陰小雨。 二十六日。晴。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雨。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八月一日。雨。謁先祠。參禮如儀。看山人來。方議改葬。【考妣】囚雨未動。希魯亦來宿。得行甫書。爲先生議出通文故也。 二日。雨。謁先祠。以雨看山人去。午與希魯同向伊川。水溢未渡。無船可渡。宿廷彦學舍。翼卿同宿。 三日。小晴。卽見行甫書。昨有星人來。叔發書。而立從左相議。以病風忘罵。無端勿推放送。其爲痛憤。堪只答書。不渡江。還堂。希魯入齋。見左右道通文上疏之議。以出文事。卽喩隣邑。七日爲期。 四日。雨。謁先祠。 五日。陰夕雨。入山。話希魯亭。 六日。少晴。朝後還堂。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艱渡新川入校。十邑同會出文。行甫亦來議而去。 九日。出文夕散。與穉靜鄭汝燮張正甫曹克貞偕向希魯亭宿話。 十日。穉靜早歸。餘人入慕堂。夕醉散。正甫留宿。 十一日。謁先祠。與正甫向聞灘。是日伯叔氏初度也。夕還堂。 十二日。謁先祠。 十三日。謁先祠。 十四日。謁先祠。致齊。 十五日。謁先祠。參祭如儀。【時享】 十六日。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夕下基。 十八日。灑雨陰。向山。坐龍頭溪巖上。元之來話。全咸安持酒亦來。移時話傷水氣。氣甚不調。夕入山。 十九日。小雨。氣甚不調。 二十日。下基。始防柳浦缺處。而甚不完固。可恨。話希魯家。子女爲壽初度日。 二十一日。留。調。 二十二日。還堂。 二十三日。小雨。謁先祠。致齊。鄭寧甫來。 二十四日。陰。行忌祭。寧甫歸。下基。將向商山疏會。希魯人馬不齊。不出。 二十五日。陰。是日始發。宿李季潛家。李弘中裵尙禮從。 二十六日。霧暗晩晴。早發。朝食于眞木亭下溪邊。秋氣已多。宿古老谷。谷口有碑。故孝子朴雲上舍之碑也。姨妹家基荊棘。觸目生哀。【許成男仁同舅氏之胥也】 二十七日。昧爽登程。晩霧四塞。朝食月坡亭。依舊。獨免兵火。是亦天也。永川鄭君燮輩不期而會。午憩觀水樓。軍威義興諸賢亦來。日暮渡宿江村院。宗李時亨崔湜入夜來見。寓隣。 二十八日。平明登程。風氣甚凉。泥滑路險。未午入商山邑。內主人頗款。晩入會處。時■僅百餘人。將夕散。 二十九日。朝後入會。僅定有司兩員而退。 三十日。朝後入會。僅定疏頭而退。 九月一日。朝後入會。擇疏未畢。 二日。灑雨。朝後入。擇疏定用金益精疏。 三日。姻戚金弘慶柳潛持酒來見。朝後往長川。見趙安仲城主。 四日。拜疏府儒九人行。希魯靜應皆參。疏頭金寧。掌議■鄭三戒權應生。有司都應兪李時淸。 五日。未明發行。朝飯于長川上小村。裵尙禮差後小落。不知朝飯處而過。至一善府前始遇。初昏投宿吳山書院。 六日。平明渡江。朝飯于柳斐叔家。魯而他族皆出未見。夜分入基。 七日。還堂。氣愆。 八日。陰灑雨。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節祀如儀。 十日。謁先祠。薦酌王父生日。夕下基。 十一日。始寒。入山。 十二日。留。 十三日。大風。下基。 十四日。還堂。 十五日。謁先祠。朔參如儀。向書院。吊全毅甫母喪之次。韓景安閔廷老來。 十六日。蔡吉仲來。時治祀廚及神門未畢。午與景安向堂。路話益甫酒數巡。乘昏入堂。內人時痛胸腹。臥不省事。 十七日。謁先祠。景安看所卜先人改葬之地甚善云。景安歸。【韓通地理】內人頭腹兼痛。有大塊伏於右脅下。 十八日。謁先祠。內病不差。 十九日。謁先祠。內病不差。 二十日。謁先祠。致齊。從叔昆季皆來。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忌祭如儀。內病無減。 二十二日。謁先祠。內病益甚。李可和崔淸叔來問。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劑藥事入醫局。材不齊不劑。向山。 二十五日。還堂。 二十六日。謁先祠。內病頭痛始歇。塊如前。 二十七日。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十月一日。謁先祠。 二日。謁先祠。治常藥。不見效。 三日。謁先祠。 四日。謁先祠。 六日。謁先祠。將有燔灰之役。而以內病不得發行。憂悶曷堪。塊則如前。臥而不起。 六日。謁先祠。將有燔灰之役。而以內病不得發行。憂悶曷堪。塊則如前。臥而不起。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 九日。謁先祠。 十日。謁先祠。 十一日。謁先祠。日氣漸寒。不得已向仁同。吊上枝李和叔。見李謹思茂夫。幾暮入松亭正甫家。 十二日。雨雪午晴。入府見府伯。呈行甫及城主書。只得役軍三十而還。夕食魯而。因投松亭。 十三日。留松亭。正甫入府。向大谷。見張德優李淸之乞役夫。見李君顯則似有盡情濟持之意。差可有望。魯而以三尺童子起送。可笑。卽還送。 十四日。留松亭。送童奴輩于本宅。正甫入府不來。魯而臥江亭不見。所恃者兩君。而誠微人賤。不能動人。奈何誰咎。 十五日。始役。 十六日。正甫始來。與正甫監伐灰。李君顯遣奴助役。 十七日。正甫以事入府。守城人十名。或伐灰或輸燔處。 十八日。君顯遣奴一名。李茂夫李謹思各遣一奴。魯而亦起二名。竝守城十名。或伐灰或輸燔處。 十九日。官軍三名伐木。正甫■〔與〕子慶遇偕來。未明魯而汝一及李忠民持酒來見。似有爲我謀事之意。朝後皆散。將夕金行初馳來委見。此則情也。 二十日。行初以事歸。行初奴二名。官軍二名。卓爾奴一名。皆伐木。慶遇歸。愼終男輸灰三馱來見。 二十一日。斐叔及許表臣來見。李謹思佩酒來。金景閏從之來。夕希魯亦來。聞內病尤重。不覺心驚。官軍四名。行初人一名伐木。正甫奴一名碎灰。張德優二馱店人四馱運灰。 二十二日。朝困酒。【謹思希魯持酒來】朝後向堂。薄暮入堂。內病小歇。 二十三日。謁先祠。 二十四日。謁先祠。夕哭奠李雲根靈座前。朝後入池內。借運灰牛。 二十五日。還堂。 二十六日。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內病無減。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 三十日。謁先祠。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以家病不行參禮。十名負石添母葬所。 二日。謁先祠。二十名負土南村鄕約軍。內病不省人事。可悶。 三日。謁先祠。南軍不來。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穿壙。 六日。謁先祠。朴敬甫持賻米來見。全繼信昆季來。魯延壽治灰隔板及祭床。夕帶月入山。 七日。未午還堂。灰五十六馱至。 八日。謁先祠。冬至。卯初靈柩至。午畢灰隔。日沒畢墓。【用灰百十五斗】 九日。謁先祠。孫興彦來見。 十日。謁先祠。入山。 十一日。在山。全叔勤曺汝綏來見。 十二日。在山。崔康侯來見。 十三日。風。還堂。 十四日。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望參如儀。始行墓祀。【家病燔灰事至此。希魯家備來。】見聖兪書。 十六日。謁先祠。向河西。宿樂齋。衰憊太甚。朋友之憂爲如何哉。夜議及先生事。相與咨嗟者不一。論改葬儀。 十七日。示嵩〖蒿〗。宿朴景述家。 十八日。朝飯申秀夫家。午話學可食頃。還堂。一不成願。所謂不誠無物者也。 十九日。謁先祠。向山。路中馬驚落傷。 二十日。右身骨子大傷。不利坐臥。一洞人始埋炭之計。借人浮灰隔板。康侯及洞人來見。【南村人以疫不能埋炭。故馳往。】 二十一日。在山。傷處深痛。 二十二日。還堂。傷處大痛。 二十三日。謁先祠。傷處大痛。服導滯散。 二十四日。謁先祠。朝服一服。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孫興彦來見。 二十七日。謁先祠。大風。 二十八日。謁先祠。 二十九日。寒。謁先祠。 三十日。灑雪寒。謁先祠。夕入動鶴山洞。山容雖似寂寞。一帶氷澗混作白玉。照眼生白。意思殊佳。但非遊賞之時。不可恣觀。時治改葬。歷審埋炭處。暫憩佛堂。踰濕田嶺。到南村。 十二月一日。寒。留。見康侯。 二日。借役金井機木。暫話希魯。還堂。 三日。寒。致齊。謁先祠。 四日。寒。行祭如儀。治棺。 五日。謁先祠。灑雪大風。南軍二十一名來役負石。崔廷老請來。 六日。謁先祠。崔公更卜宅兆。李同來役。 七日。謁先祠。應守黑守築階。希魯來。 八日。大寒。夕大風。謁先祠。解顔軍四十名來役負土。池內軍六名穿壙。有靑石。可恨。南村妹來。希魯來監。 九日。謁先祠。希魯來監。池內軍十三名負土築階。 十日。灑雪風寒。謁先祠。希魯來監。士綏權克智徐龍之亦來。崔廷老歸。 十一日。四人穿壙。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希魯運灰穿壙餘負土。 十三日。謁先祠。穿壙餘負土。永陽姑母使來。見鄭寧甫書。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祭如儀。穿壙負土。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卄五名赴役。築灰炭黃土于壙底。 十六日。謁先祠。下外棺。楊元之都諧甫羅君善孫興彦朴敬甫來見。 十七日。謁先祠。築灰。 十八日。謁先祠。築灰隔四隅。蔡靜應徐行仲昆季郭汝達來助禮。崔敬合治葬具。 十九日。未明。謁先祠。告由設奠。大明上山。祠后土次告啓墓。設盛奠。■■■(大明再)泉之室其爲哀感可言哉。將夕啓墓畢。兩柩盡腐。只有形體。先妣之棺。下體頹折。僅免土膚。爲人子不忍見者。孰有大於此。痛哭罔極。無以爲生。罔知所爲。移斂無術。蔡靜應親自用竹片。移斂床無弊。感恩。平生粉骨。何報。星昏明火下棺。諸族友歸。過夜墓側。是日守約軍二十二名。南約軍三名。仁同人一名。【朴有文奴】下基人四名。希魯基人三名。洞人五名。內二人。木手隨從十八名築灰餘啓墓。 二十日。灰隔。 二十一日。池內約軍十八名。都諧仲奴四名。守約軍二名。南基人一名。洞人九名。內十八名。築灰畢。午前餘負土。築墓至夜。 二十二日。朴敬甫二名。楊元之二名。又巴人二名。楊四知二名。院下。人四名。希魯基人三名。下基人一名。南基人一名。縣內人一名築墓。兩木手造床。 二十三日。夕小雨止夜半。南軍十七名。軍五名。院下人四名。洞人四名。守約軍六名。內八名築墓餘負土。 二十四日。守約軍六名。院下人四名。洞人四名。南基人一名築墓。木工造床。 二十五日。守約軍八名。官軍二名。洞人九名。北軍二名。二名築墓。 二十六日。全繼信奴三名。洞人二名築階。 二十七日。守軍十名。西軍三名。北軍十名。院人二名。洞人四名。下基人一名。希魯人一名。孫興彦奴一名。朴敬甫奴一名。楊元之奴二名。日暮畢役。徐時立持木疋來見。還堂告廟。 二十八日。朝行虞事。釋服。希魯歸。 二十九日。氣愆。 辛亥正月九日。暖。在山。寄書希魯。妹腹痛無減。可憫。讀淵源錄。 十日。終陰。朝後細雨夜霽。在山。讀淵源錄。 十一日。晴暖。在山。讀淵源錄。全尙文來見入府。午李可和來訪。希魯偕來。無酒設飯。希魯議渫婚。種椒木籬下。 十二日。在山。讀淵源錄。李濯來請見。辭以疾。【葬時一不來見】康侯以疫。不相見。 十三日。還堂。謁先祠。朝濯又請見。終不許。午下基。話希魯亭。諸族友造泡會食。乘月入堂。羅琬上山而見。下基而隨。 十四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渫及午生全不讀書。可恨。裵尙禮來見。見靜應可和書。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禮。朝後謁墓。【朔望謁墓始此月】使村人圍火東南山頂。以絶野火之路。讀淵源錄。李繼宗來。改縫革帶。柳光胤亦來見。新八結亦定戶首。 十六日。謁先祠。讀淵源錄。朝後量稅米納官十卜四升。國典所載。前年加一升。今又加一升。又加五合。利心與歲滋長。不知明年加幾升。聞湖南奴貢牛來希魯家。 十七日。謁先廟。讀淵源錄。午向硏經。過話郭益甫。益甫與郭季綏來話。封事中有通使之人。無處不入云。眞男子言也。命涌進酒。五行多得醉意。責裵褧可鄕任失職之事。不救增稅米。其一也。將夕到院。徐蔡兩貳先待矣。祠宇已就垣墻亦畢。神廚神門左右夾門。秩秩可觀。儼然若先生之在於堂上也。恭敬之心自形外。夜蔡吉仲問兩先生不相見。亦一道歟。曰難言也。此段曾難於樂兄。只自知之。何說之爲。 十八日。午雨。讀淵源錄。朝後與兩貳問病。蔡先謹擇中進酒。三四行難負主懇。盡酌而醉。冒雨還堂。謁先祠。崔寔來。【辭疾】 十九日。終雨水滋。謁先祠。讀淵源錄。午酌獻先考神位。【生辰】處約奉酒來參。飮福暫醉。夕處約歸。崔寔見面而歸。 二十日。午晴。謁先祠。讀淵源錄。寄樂兄書及次立春兩律。答李茂伯書。湖南貢牛來。 二十一日。謁先祠。讀淵源錄。聞還【兒奴】從母出納鹽價米。夕慰崔淸叔。【曾見庭辱於巡使前】仍見李可和。淸叔呼酒來。移時閑說話。語侵公家害政事。醒可怕也。乘昏入基。 二十二日。留。時希魯向仙査。士綏歸鄕土。無與晤語。可恨。裕伯暫見以事出苞山。正甫得生。受學入洞。午鄭寧甫自上巴來。暫話還。永陽使人問南家兒疫。卽還報好。夜胥吏來。督胎使支待雜役。 二十三日。終雨水滋。鄭春民過見。受朝廷命。爲鑄成別監員。佩印而來。 二十四日。晴終風。還堂。謁先祠。讀淵源錄。得生添兒受學。正甫再昨不告歸家。午生請捉而歸書齋。僧敬天率一僧而來。 二十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得樂兄復書及和得字絶句一絶。又見茂伯復書兼荷有心白筆一柄。聞碑石泛到河西。急起五人而送。是日修治山澤齋。【塗沙于突。因付紙一而油。】 二十六日。夜雨。謁先祠。讀淵源錄。畢修山澤。裵景鴻來見書齋。僧敬先率一僧一童而來。還與其來見。 二十七日。終雨水滋。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八日。細雨。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陰。夜雨雪。謁先祠。朝後酌獻先妣神位。【生辰。】處約亦奉酒來。 二月一日。陰。謁先祠。行參禮。朝後謁墓。將有南山之行。都諧來談移時去。始聞行甫兄爲李奎文爲輩同聲之辱。江道監司啓聞。五賢一代儒林領袖。不可只於從祀國學文廟。宜令八道州縣學得從祀。遐方之士。有所矜式焉。特命從之。如此事可謂盛擧。 二日。謁先祠。夕下基。 三日。陰晴。與希魯向南山。過拜從叔氏。兩家子女十餘。皆被疫。無一殤夭。可謂神相。玆理亦好行已畢。而汲水童女化逝。慘惻。欲訪康侯。而季女疫後。患瘇幾絶。不出戶庭。來路見全繼信。問倭奇出。見渠問答。不知利否也。坐間有人言永陽倅。亦捧稅米十升六合云。噫。天下無無對之物理也。何怪。 四日。晴。夕還堂。謁先祠。 五日。陰晴。謁先祠。裵士玉始受書。 六日。陰。寄書箸作叔氏。見希魯靜應書。 七日。終雨。河魚上。謁先祠。午拜受大祭【釋奠】頒胙。讀文公行狀。 八日。陰灑雨。謁先祠。讀文公行狀。得蔡院貳書。從貽黃魚四尾。此月內連有忌祀。鹽以待用。 九日。謁先祠。讀文公行狀。 十日。謁先祠。午向南山次。佛山村落馬。入希魯家。暫用藥物。將夕入山。妹證少似歇。然病根常在。不久方發。可慮。 十一日。在山。讀易傳序。崔康侯來話移日。頃日康侯致書于知倅某處云。貿米■(梁)梁山。而輸致無力。官米換用。次納貿米于倅家。倅似有怒色。余謂康侯此等書。雖至切之人。絶非及書之辭。而以康侯之隱默。筆之於書。殊非人爲也。天■(誘)誘其衷。左右皆以爲然也。如何。 十二日。讀易序。 十三日。雨雹夜大雪。還堂。謁先祠。 十四日。朝後始晴。謁先祠。行妻考忌祭。治江網。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禮。朝後謁墓。致齋。夕處約入齋。見蔡誠仲答書。 十六日。謁先祠。行先妣忌祭。答徐行仲書。武夷誌裝衣及朱書傳次一卷印來。 十七日。夕雨止夜。謁先祠。吏胥督已納之蒿。讀易傳序及易序。正夫拒逆。不讀書。 十八日。陰晴風。謁先祠。致齋。處約入齋。院使以胎使宿院【上使府原君李好閔。副使知事金尙容】來報。不果往。捉池魚六十首。吏胥又督已納之蒿。泰山下哭婦。遺聲尙在。豈徒傷聖心。 十九日。謁先祠。行先考忌祭。院使來報。胎使今日早早尋院。須請■(來)來云云。而哀慟之餘。不忍出行。幾暮向院。則金知事已爲返駕。李府原以無主索寞。命駕還停。將夕監司【李挺身】來話愛蓮堂。先布晩來之由。次言占地之勝。最後語及先生事。屢陳自家昧䁔致言之事。余謂道儒之歸咎於監司者深。責執之人。則彼之惡不言益。而凡士林議論例皆如此。若令公爲今日之士。則令公尤爲奮義矣。監司生笶曰。此言固是。酒六行而夜還。曺仲獻來宿。上使族儒二三輩亦宿。仲獻語及全朴。亂鄕之議論。頗與吾等合。從儒之功。不可誣也。 二十日。崔誡來見。多有閑說話。見金知事答書。伻來相見暫敍而還。邑人呈譽書于胎使上副及中使。夕蔡吉仲請向小有亭。旣至夕風亂起。不能通。郭益甫同枕之願。 二十一日。風雲曉捲。江月欲白。朝暾射牕。梅墻倒影。次主先君子歌字韻。偕吉仲訪郭兄。曺仲獻昆季先我酒話。來路問柳聖兪病。夕還堂。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 二十三日。謁先祠。將夕入南山。暫話希魯家。鰲山士高英朴詳以書院享祀事。拜先生而來。先生時在百梅園云。有白鬚人來。先生指示曰。必孫某也。夕入山。妹病遲留。可憫。 二十四日。寒食。寒。還堂。訪楊元之。請以飾網明以爲期。時希魯及四五人。會朴家前。鞍馬多在。中心以爲有何謀爲。而又會于謀首家乎。至則非其類心似稍安。幾昏入堂。謁先祠。 二十五日。淸明。謁先祠。元之來。徐震龍亦來。全公繼忠期而不至懸吐。兩網無眞木皮。不可結也。野桃始開。 二十六日。謁先祠。全公不來。 二十七日。鄭寧甫將問卜金順福。暫話而去。時姑母內外病劇。見卿【名有龍。宜寧士人也。】意外率至。無酒只飯。情則不快。辭宿希魯家。 二十八日。謁先祠。致齋。【明行時事】希魯入齋。從伯叔以疫不參。 二十九日。行時事。祭羞比前不備。傷哉。貧也。只誦二簋可用享五字而已。 三十日。謁先祠。 三月一日。謁先祠。以隣疫始癈參禮。【添兒未行故也】向永陽。希魯午生從。抹馬植松前湖。將夕入拜察訪姑夫。病則大勢似歇。姑母避寓奴家。遠來不可。遽見病人。故待朝拜候之計。 二日。留。朝始拜姑母。姑母亦少差。良幸。夕全君勉【三省】來請夕食。 三日。姑母益有向差之意。而姑夫彌留不進食。兼以守藩。【時謫平安道。近有受由來音。】不易相見。傷懷至於病。苦中吟詩。憶遠天倫至情。自難抑也。子能以父母心爲心。可謂孝矣。仍奉呈次韻。幾午告歸。未暮還堂。謁先祠。又聞南妹病苦之奇。無以爲懷。 四日。陰夕雨。謁先祠。朝寄書希魯。兼木匹入醫局貿。午冒雨入南山。病雖少差。元氣似敗。可憫。待藥不至。 五日。朝灑雨午晴。希魯袖藥四服而來。一服三斗。固難繼也。話康侯希魯。夕歸。 六日。朝還堂。謁先祠。玆理亦來。見著作叔氏書。 七日。陰。謁先祠。送江網于蔡吉仲家。明以爲期。 八日。謁先祠。午向琴壇。使人邀益甫同話醉吟。一律兩絶。漁人不利。只得數尾。期夜沿江打網之計。 九日。朝後灑雨。夜網得魚五尾。午還堂。謁先祠。聞主上爲所生母。改陵以禮之役。 十日。謁先祠。行上旬墓事。仍加土新墓左階。希魯參拜。從伯叔病不克來。孱孫凋衰至此。可勝惜哉。夕李敬德來見。 十一日。謁先祠。將行外洞【妻門】墓上旬事。添兒痛頭。恐其疫氣停止。遣楊四喩問南妹證。似少差而頭尙依痛云。 十二日。謁先祠。午向希魯亭。待希魯劑溫經湯來。袖而入山。敬甫元之待樂益亭下。暫話而去。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夜雨曉雷。在山。 十五日。晴。在山。話康侯。論象山集。無極太極說與朱先生不相似處。酒進强辭。只二行。 十六日。朝後康侯來話。酒一行。下基給種租。還堂。謁先祠。 十七日。謁先祠。 十八日。謁先祠。崔公琚來。謝奪田事。 十九日。時雨。謁先祠。 二十日。陰灑雨。謁先祠。讀傳序及乾卦。日夕巡堤下新起處。好處盡被人奪。將計㝡遠下處。可笑。正夫拒逆。不讀書。 二十一日。終陰灑雨。謁先祠。感冒流汗。讀乾卦。 二十二日。晴。謁先祠。氣愆。讀乾卦。 二十三日。謁先祠。氣愆流汗。 二十四日。謁先祠。氣愆。種木花差晩。正夫拒不受書者六日。信乎。匹夫之志。不可奪也。 二十五日。謁先祠。氣愆。崔敬合來閑說話。郭雷奪田事由。 二十六日。謁先祠。入山。 二十七日。在山。蔡誠仲來見。朴敬甫全叔勤亦來。黨與相追從故也。午余與康侯亦參大川亭。彼會川魚壺肴爲蔡設也。拜城主。明日邀話書。 二十八日。拜城主。希魯亦來。城主吟五言一律以贈。余被酒醉。宿黌齋。全有司大興同宿。 二十九日。朝靜應自無何有來見。崔淸叔亦來。午還堂。謁先祠。 四月一日。謁先祠。以疫未行參禮。氣愆。不善食。 二日。謁先祠。氣愆。楊四知始來。淸叔來見。 三日。謁先祠。氣愆。 四日。謁先祠。耳下兩腮有浮氣。氣愆。 五日。耳下大浮。痛頭不省。 六日。暫差頭痛。見吉仲書。不能答。 七日。浮處少差。希魯來見。李弘中亦來見。貽筆一柄。 八日。浮處少差。頭痛大更作。午李可和來見。裵景鴻亦來。 十日。苦痛不省。崔敬合來而不能見。 十一日。苦痛。希魯來宿。 十二日。夜灑雨。少差。靜應來。自無何有宿。 十三日。晴大風。靜應早食飄去。崔敬合又來見。忽■(傳)得正字叔書。聞陜川來小【名仁弘。號來嵓。早歲得名字。又疏柳永慶禍國之事爲擢爲二相。以强直名世者也。姓鄭也。】毒正之說云云。其爲包莊禍心。過於遠矣。頃日雖有小失之端。以其人性偏不弘。而峻直則有矣。取其長而愛慕之。此與行甫講之素矣。每以不相見爲孤陋自恨。如今自賀。不見之多幸多幸也。噫。自露不測不道底心肝。使凡有血氣者憤罵。不啻犬豕。一失其身。萬事瓦裂。此人之謂也。渠則與安石惠卿仇胄【自擬策定功也】輩。同遊地下爲至善矣。疏云。陷身娼妓。爲程門之罪人。又於忠順堂錄時與聞云云。晦齋則以先生前日下敎。爲實見得云云。頭辭則臣雖欲赴召命。而阿護李某者。欲殺臣。故不敢云云。大率從祠之議。自前時只爲五賢。【趙靜庵鄭一蠧金寒暄堂李晦齋李退溪】不及於南溟。渠之妄見。實發源此矣。寒岡先生挽東岡【金宇顒】詩云。退陶正脈終天慕。山海高風特地欽。渠與先生【寒岡】不好之端。大隙於此。全恩【臨海君。今上同母兄也。目以叛逆。先生主全恩說。渠專按律。終始不合。欲置先生死地。嗾朴以立起事。吁慘矣。】按律之終始矛盾。薰蕕之不同器。亦一理。何足怪哉。夕見行甫答書。四知入山。取竹瀝來。【送永陽】 十四日。終日烈風。病未起。希魯朝歸。病中不勝腋捖之憤。通文于校。俾通旁邑。扶正斥邪事也。將夕可和又使季子來問疾。兩日內連有遽怒。此病天所性耶。難用工難用工。 十五日。風。病未起。遣四知問。避寓方于順福。還報子亥方之吉。 十六日。氣未完。 十七日。小雨。氣未平。崔公琚問疾。午後向山。姝病亦一分向蘇。何幸。 十八日。在山。康侯來話移時。 十九日。氣未全蘇。還堂。聞蔡靜應題鳳而歸。 二十日。謁先祠。氣未全蘇。希魯父子來見。權斤以禹僉拜善之書來報。爲敎子事也。午向書院。【吉方】暫話。郭益甫蔡院貳追來。徐院貳先待矣。四知從。 二十一日。夕雷鳴雨點。氣未全蘇。兩院貳皆歸。是日始修所製拙蒿。夕聞行甫兄病苦。柳聖喩丁內艱。 二十二日。氣未全蘇。朝得吉仲書。知行甫病革。卽欲馳見。而下部似爲不仁。難以致遠。禹達河【拜善之子】來請孟子。前日來遊者。多不實。後來者。亦難諶也。 二十三日。夜雨。朝後向伊川。行甫病雖苦。而神氣不爽。出示漢陰【領台李德馨號】所寄絶句及次詩。茂伯亦來。夕與茂伯息査齋。 二十四日。大雨午少止。河魚大上。高仰移秧。與茂伯來樂齋。病似稍重。可慮。安東通文始來。攻鄭仁弘邪箚事也。疏會之期。在五月旬一。夕與茂伯息査齋。 二十五日。終夕灑雨。朝與茂伯來樂齋。是日病似少差。而熱大作。心甚危之故留候。夕息査齋。 二十六日。晴。朝後來樂齋。大勢似有向蘇。而又有思食之意。何幸何幸。午向院。由八莒踰松峴。楊四喩始來。 二十七日。夜雨。遣四知于慕堂。取胡桃寄樂齋。 二十八日。大雨。大水前溪漲。未赴疏會之約。 二十九日。晴。校中友使人來邀去。以徐擇而醉城主酒未議。將夕崔季昇【時知屯田從事官】入府。聞吾來。倩城主命。使人屢邀。扶病就話。時城主以大賓待季昇酒話。夜分語及鄭老。城主以爲如我輩。在傍只見儒生。交戰于左右。亦一眞好事。季昇卽答。爲兒時人家失火。最好看。可謂名言。 三十日。朝季昇使人來。以忙未更展爲辭。議定陪疏八人。午憩小有亭。將夕入院。 五月一日。讀易屯卦。修所製詩蒿。夕吉仲來見去。擇仲亦見。 二日。在院。讀易蒙需兩卦。修所製詩蒿。李毅夫自二水來。朝食而去。蔡楨來見。徐立之自河西來。報行甫進食之奇。 三日。雨。讀易訟師兩卦。修所製詩蒿。徐擇而冒雨來。議疏儒資送事。 四日。晴陰。在院。讀易擇歸。崔東岦來見。 五日。晴。向五梅亭。 六日。將向南山。爲崔康侯所誘引。參孫興彦慰杯。夕入山。康侯斐卿同行。 七日。在山。康侯來話。 八日。在山。話康侯。爲供溪魚膾。 九日。午雨。向書院。爲雨所囚。宿五梅亭。從伯叔氏同枕。 十日。灑雨。向書院。蔡院貳來待。 十一日。將發安東之行。【疏事】崔公誡士訓來見。勢難爲辭懇請。其子東嵂之赴疏會。遆任事。午投八莒縣。蔡楨崔東岦從。裵鎭國以衆議亦從後隨來。夕希魯可和擇而廷彦廷老李之華及崔二子皆來會。【時鎭伯適病根。勢難千里陪疏故也。】 十二日。陰。宿軍威官舍。是日以陰。朝餐宿縣。少憩眞木亭。又抹馬孝令縣下溪。路見苞山士人。幾暮投軍威官舍。可謂喪次。 十三日。平明登途。朝食聞韶松㧍村。日未暮投一直縣村。吾先祖靖平公直城君所居之地。感愴多端。時無繼居子孫。 十四日。平明登途。朝食于屛嵓下水邊。嵓奇水涵。可惜一玩。有屛嵓崔東嵂呈刺要遞事。午入府。南門外希魯可和同寓。鄕友環寓隣舍。卽入會所。始定掌議。得見朝館儒疏。入不批而退。六十餘儒。痛哭廟庭。而出臺院啓。以敦諭入學之義。而諸生以爲脅迫君父之計。勿爲動心云云。噫。事無可爲者謂之奈何。三公之論箚。諸長之諫說。無不切焉懇焉。而略無聽納之意。難以口舌爭也。國內不爲視事。日夜飮樂。大臣之妻。日遊漢江。行路無舡可渡。考之古史。無如此時。初夜府人孫公胤男來見。姓親也。 十五日。李方叔三昆弟來見。鄭汝燮亦來。午入會所。定疏頭金奉祖。 十六日。朝金行初張■(斯)斯擧來見。入會所。辭崔東嵂遆出。諸生舍坐不齒。殊無紀律。不可說也。是夕始擇疏。 十七日。擇疏改製。星山金智源李叔發等人來見。語侵南溟則不可。此說極是。是夕行初又來。吳景泓李士剛亦來見。金汝和繼至。權命世追後。 十八日。灑雨。不入會所。改製中草康明甫主之。張正甫始來見。 十九日。訪李方叔。入會所。改製未畢。夕訪李士剛。頗論頗有生生底意思。以崔公子辭免。歸咎老賤。【或有難者多■■■■云】。 二十日。午後大雨。是日寫疏儒名畢。掌議使人要以拜疏之期。夕入會所。以大雨退定明日。 二十一日。晴陰。朝後拜疏題詩。別希魯與可和之京。與擇而廷老等同行。宿一直縣驛舍。頃日南村寓人介同此地人。來呈壺酒。史略第二第三兩卷及周易印來。 二十二日。朝雨午晴。宿金谷傳舍。介同呈朝飯。朝期新寧而退。宿金谷。可謂進步不已之難也。 二十三日。灑雨午晴。鷄三鳴登途。朝食于長壽傳舍。自靑路【驛名】以下。人稀田蕪。到北峽里分道。廷老輩由河陽。余由陵城峴。午憩嶺下太樹亭。店家左右相連。石田澗畓八九開墾。踰則府地。良方眞情兩洞村。眞末路栖遲之地。恨不能就此志也。訪徐智叔。進秋露。辭以養親。只飮一杯。夕投院。 二十四日。在院。徐院貳來見。 二十五日。終陰。向南山。路話行仲家。置酒設飯。洞友皆會。廷老自河陽始來見。城底適諸益。諸及疏事封章之境。但三公陳箚。旣無聽納之意。則嶺儒疏章。奉入未必云云。在座者莫不嘆也。鄕所輩持酒來見舍次。聞廷老已還。余由輒路反未及也。將夕憩五梅亭。士綏伯裕龍之皆來。柳泳進美酒。得著作叔書。乃前月念四日出也。空館之後。朝臣之箚。無日不進。而頓無回天之理。難處鄭疏故也。以嶺疏不來。咄歎不已。斯速起送云云。 二十六日。終陰或細雨。在山。讀擊壤集。李濯再見而歸。潘濬楊四知亦來。 二十七日。■■■■■■■終陰或雨。田荒不能理。讀擊壤集。作盜笋吟兩律。 二十八日。終陰或雨。在山。讀擊壤集。 二十九日。終陰或雨。讀訓蒙絶句。話康侯家。全尙文亦來。 六月一日。終雨水漲。自東山還堂。此日卜云。其吉也。【避寓還入】鷄鳴虎負犢去。或云酬厄。可笑。謁先祠。 二日。大雨大水。午後陰晴。謁先祠。 三日。終陰或雨。謁先祠。讀晦齋年譜。四知自巴來見去。四喩禹達河自院來。見吉仲書。得崔東嵂昆弟書。一幅書雙扇子來自禹虞侯。 四日。晴夕雷雨少時。謁先祠。修慕堂詩蒿。 五日。陰晴。謁先祠。鄭信道【和瑞】【壻也】來見。修所製詩蒿。楊元之來。 六日。晴或雨。謁先祠。修詩蒿。士綏來話終夕去。 七日。晴或雨。謁先祠。讀易。崔敬合來見。 八日。晴夜小雨。謁先祠。讀易。崔淸叔來話移時。論說頗似開明。學文之力。不可誣。【逐日誦古文云】人或以黨目之以詐。處世之難也。 九日。晴。謁先祠。讀易。修詩蒿。裵景鴻來見。其子士玉來學。每每間斷。頻失頻復者耶。 十日。謁先祠。讀易。修詩蒿。下基。送四知子金順福。夕得翼卿書。 十一日。雷雨小時。讀易。修稿。見金曺兩公作隊。而以行雨入見去。夕還堂。謁先祠。 十三日。雨。謁先祠。讀易。修稿。 十四日。謁先祠。讀易。敬天自倻山來。【書齋僧也】 十五日。陰終夜東風。讀易。修蒿。謁先祠。 十六日。終日東風。謁先祠。讀易。 十七日。晴。謁先祠。讀易。 十八日。謁先祠。讀易。午後向山。 十九日。在山。補網。【銀魚大上近古未有】話康侯大亭。 二十日。大熱。在山。補網。得希魯書。 二十一日。在山。埋麻朝後。 二十二日。陰灑雨。還堂。謁先祠。路入拜從叔氏著作叔。得察訪。晩赴省峴。 二十三日。雨。謁先祠。補網。 二十四日。驟雨大水。謁先祠。補網。無用處。 二十五日。陰晴。謁先祠。禹虞侯佩酒來。醉去。士綏亦來。渫進酒。 二十六日。終風或雨。謁先祠。 二十七日。終風。希魯來見。昨昏來自京。伏覩聖批。略無疑思於兩賢。而主意專在於鄭老之恐得罪也。疏辭似無動天之意。人才之乏至此哉。【八道疏皆來】見察訪叔氏書。謁先祠。 二十八日。謁先祠。下基。話五梅亭。作膾送病姝〖妹〗。 二十九日。入山。妹病日篤無減。憂憫罔涯。 七月一日。在山。崔寔李濯來見去。 二日。在山。羅琓佩酒來見。示所製詩。康侯同話。 三日。羅崔兩子皆去。午崔山甫來。【以添病請來】康侯來。希魯亦來。添兒哭。未下針。候夜就睡始下。 四日。山甫歸。夕下外野。明有曾王祖忌事。【以疫不行■於廟】希魯亦來。察訪叔昨已來。夜語及時事。叔氏深恨館儒之不省事也。方其再空之時。館儒疏入。上雜糊擲地不答政院。翌朝精熨以進。且獻箚申陳館疏不可不答之意。空館數日。朝臣方擬。仍此擧事。各司投進箚子。若不允。則各司癈〖廢〗事。三公率百官。詣闕伏罪。期於必罰彼老。而上乃使敦諭入館。邪人李爾瞻鄭之心腹。而黨之魁也。先誘以甘言。或脅以威勢。寄食人五六者。不謀於衆。而徑自入館。兩司封箚而進。袖箚而退。而事已失機。人皆缺望解體云。聞之。不勝扼捖〖腕〗抵掌之不暇也。大北大盛。鄭之黨也。 五日。行忌事。夕下基。聞加阝同疫險。不活之奇。 六日。朝後出霽光亭。龍之輩爲投〖捉〗魚。希魯來。孫興彦亦冒參。朴敬甫自花園偶來。語及白鶴起【仍亂免賤主簿】奪田事。【妻婢曾買其兄觀起】朴忽厲聲曰。以淸安之賢尙推。曾賣崔太虛之畓乎。都應兪前赴都會之試。爲魁。事力詆之。淸安使之赴擧可乎。是不有國典者也。老惡老而不止。不可說也。【都有言栗谷被削西儒】 七日。朝雨夕又大雨。察訪及從伯叔話希魯亭。察訪得茂伯書云。右儒李宗郁上疏。語及領台及古相鄭澈柳永敬及全恩事。領台南也。永敬小北。鄭澈西也。而全恩指先生【寒岡】也。三邊及賢類一網打盡之計。已露於章內。士禍之作可指日也。余甚長吁曰。旣不能售奸謀於朴以立之■〔事〕。【以立訢〖訴〗先生不道。皆鄭老指示。】再擧於今日者。其意專主於先生。故先發於兩先生。而繼以全恩事。其隙始於高風正脈之句。其凶謀陰慘言之。不覺心膽俱慄也。有七夕絶句。夕大雨水。恐柳梁決破。宿希魯亭。村人皆撤産而來。 八日。小雨。在基。院人來報樂兄之來。昨仍過飮。小瘇發氣。未利騎馬。希魯佩書而行。 九日。在基。或雨。患瘇。 十日。或雨。在基。患瘇。得行甫答書。童奴加隱同死於疫。一月連喪三童。【一人之子】俱在眼前。實多惻隱。 十一日。或雨。在基。患瘇。 十二日。在基。患瘇。察訪叔自營來。報崔季昇之言。 十三日。在基。破瘇出汁。可和來見。崔敬合亦來。 十四日。或雨。在基。瘇汁。 十五日。或雨。在基。瘇處未肉。 十六日。或雨。在基。瘇處未肉。 十七日。或雨。在基。瘇處未肉。扶病還堂。 十八日。雨晴。在堂。瘇處未肉。 十九日。雨晴。在堂。瘇處未肉。 二十日。始晴。上書二水鄭察訪尊姑夫。 二十一日。晴。在堂。瘇處幾肉。羅琓來見。聞巡相試才白日場南來。未周屢有此擧。可嘉。 二十二日。大晴大熱。在堂。瘇處幾肉。希魯來見。傳右奇李明作疏頭上疏。極詆退溪先生云。孔孟亦未免。可恨。 二十三日。雨夜大雨。在堂。瘇處幾肉。 二十四日。終雨大水。在堂。始謁先祠。家人瘦悴日甚。今午遽氣急發熱。勢似不支。憂憫何極。 二十五日。朝後大晴。謁先祠。在堂。家病未差。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家病少差。可喜。見希魯答書。見徐擇而都廷彦書及肉封。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 二十八日。謁先祠。向山。逾鶴洞。憩大浪淵。時新水未落。噴流散瀑。氣像自佳嘯。咏移時而去。四知從坐佛堂。將夕逾嶺。妹病少有生道。可喜。 二十九日。在山。 三十日。在山。 八月一日。在山。全弘業受小學。 二日。還堂。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在堂。氣愆。朝見希魯。城主親審柳梁。下基。城主不果來。無誠奈何。氣愆似寒。 四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五日。謁先祠。在堂。氣愆。聞銀魚多在深淵。物理未易詰也。前時七月盡下于河。寧有八月乎。夜得四十。 六日。夜雷雨。謁先祠。在堂。 七日。雨。謁先祠。在堂。校人來呈胙脯。今日奉安五賢。此實曠世事。雖鄭老之恩寵奸巧。不能止之。此則公道。全未泯也。 八日。陰或雨。謁先祠。見擇而廷彦書。貽黃肉一封。 九日。謁先祠。在堂。禹達河歸覲。 十日。陰。謁先祠。在堂。校人來呈胙肉及酒。四知亦來。以獻官不參。城主怒。朝日遣謝故也。將夕向聞灘小窩。入希魯亭。希魯乘醉而來。以裵向禮削迹事。渠亦受不可振也。 十一日。朝希魯亦來。是日察訪叔。爲伯叔設生辰酌。是日多見人必多吉也。夕還堂。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在堂。 十三日。夕小雨。謁先祠。向山。話梅亭。李之華來。 十四日。雨夕晴。在山。全叔勤邀共牛頭。 十五日。晴陰。在。希魯伯裕來話去。 十六日。終風且陰。在山。 十七日。夕晴。全斐卿持酒來話。 十八日。還堂。謁先祠。來路暫話聞灘。 十九日。在堂。謁先祠。十九日。謁先祠。聞故柳僉知丈內室訃。【凝川人。先考表再從妹也。】 二十日。陰。郭益甫與希魯往予柳丈內喪暫話。將夕予蔡吉仲兄喪。初昏還堂。謁先祠。 二十一日。謁先祠。話希魯亭。洞員若干及郭益甫李可和楊元之亦來。【士綏爲岳丈設酌】初昏還堂。徐時立來。議院事。 二十二日。雨。謁先祠。在堂。立之歸。 二十三日。晴。謁先祠。在堂。朝見黃澗金鎰之書。【季父胥也】又得察訪叔書。兼寄茂伯書。右儒之疏。不得售其奸謀。天之不欲。喪斯文也。必矣。備忘記略曰。成博以小子後生。何所知識。而一以攻大賢【退溪】。一以攻大臣。【首相李德馨也】必空人國而後已。朝家大靖之端。始自布衣。予甚慘焉。故不踏啓字以下。政院知悉云云。上雖有典從之意。而朝野雷同。皆曰兩賢【晦退】。彼右若干邑人。雖論立異。勢不可捨公而從曲也。且鄭景任城主【經世】被重駁。遆差湖南巡使之任。令人不覺氣塞。斯人有斯咎耶。正言姜益文主之。前日之駁。亦被鄭老之指手云。朝後致齊希魯家。【明日王父忌。以家疫未久。故不行於廟。】見永陽姑夫鄭察訪尊丈書。助送祭物。夜分城主自本家還。路不意馳入尊。不敢告以致齊之故。 二十四日。行忌事于內廳。城主朝後始入府。夕向山。 二十五日。在山。■(耶)取柒。 二十六日。在山。 二十七日。在山。監鑄官鄭春民來見。李器浩自鑄所亦來。康侯叔勤皆會。 二十八日。大風午小雨。在山。別器浩於叔勤家。酒三巡。 二十九日。大風。話康侯家。酒止三行。康侯與朴敬甫表從夫之分■(晴)情則厚矣。凡百有似相濟之形。可唾。 九月一日。在山。 二日。在山。 三日。取柒畢。 四日。在山。申景溪來。打胡桃。只得七斗。 五日。在山。摘柿。未滿十帖。 六日。將晩還堂。朴敬甫來。大亭邀見。時康侯斐卿皆在。朴也有言栗木。不答起來。里有公議。而康侯無一言匡救之。所謂相濟者如此類。行甫兄書昨來。辨此。余老來事自謝自賀。語畢。謂余曰。益甫謂贊成【鄭老仁弘】。以賢人論賢人。猶之可也。今之爲士者。不及贊成。而論贊成甚不可云。此說然乎。余謂贊成。非昔日贊成。孰不論之乎。益甫有慚色。又論老莊爲■(祟)祟【退溪指南冥】。余謂今觀文集。善藏者藏於天等文字。非襲老莊。做出律外奇語乎。行甫謂極是。余謂先生與贊成老同門之人。晩節雖有立異。前日謫時。過先生門而不出見。故渠至今啣之。無乃太薄絶。亦如見惡人吉何。答云余亦曾稟先生。大槪此等非小子所敢知也。期以九日同話行仲溪亭。 八日。灑雨。將午相別。行甫先向山隔。與益甫步話江干。益甫言昨夜行甫語數端。皆似過當輕發。觀君色莊言訒。可見相愛之至。余謂余亦有口。豈無答其言之事乎。顧恐相愛之際。有一毫相妨。而亦不欲聞於人之窺伺。吾兩間者也。將夕還堂。謁先祠。得康侯書。多有說話。不得已明參南山洞會。人於改葬多有功。 九日。陰。謁先祠。行參禮。將午向山。約員咸集溪上。朴老亦來面。順之。終日好說話好顔色而罷。 十日。陰晴。朝還堂。酌獻王妣神位。【生日】聞希魯自試所。仍亂出來。 十一日。謁先祠。在堂。村氓三四輩。持酒進酌。書齋僧敬先來見。仍言四喩拒逆不讀之事。曰如我愚僧輩。少年入山中。暫學經語。知無所成。於今經會。僧太半皆寓書齋。或讀史傳或習四書。此阿只多有妄念。欲逃儒入佛。不可說也。仍三嘆恨焉。時學僧有三。此盛彼衰之兆也耶。希魯來見云。朴乾甲子入場。諸儒共奮曰。乾甲訴誣兩先生頗甚惡。豈與惡子同場屋乎。終日徒坐。待夕門開而出云。於士氣則■(俟)似矣。而於國家法何。金栢巖亦云。不見爲是。乾甲上疏後。關東士停擧上疏云。 十二日。謁先祠。在堂。 十三日。謁先祠。在堂。四喩始受學。【拒逆有日】 十四日。謁先祠。在堂。得生受小學。 十五日。謁先祠。始行參禮。【以疫近廢】在堂。 十六日。大風。謁先祠。在堂。 十七日。謁先祠。參臨川洞會。夕向山。 十八日。在山。崔康侯來邀曲會。辭以疾。所與遊者。非吾所知。當夕乘醉。與若干徒吹篴唱和歌。氣多自得驕。妻孥揚揚。可笑。 十九日。還堂。謁先祠。來路話聞灘兩叔氏。語及樂兄。但孫正徐曲之說。鄭景任城主於釋菜入齋時。謂余說道也。而行甫以察訪叔自做作云可。【聖廟樑木。徐行仲座首時浮板。余通文發之。徵捧板頗怨。】大槪雖曰。爲親者諱。似爲徧救弟過。人皆不滿。而李茂伯聞答鄭城主。書之語。亦多疑之。於物上擺脫。固不易也。將夕下基。摘柿八貼。凡百皆由天自然也。南家多柿木而只得三貼。以不繼祭用爲懼。今得八帖。何幸甚也。固天也。夕食希魯家。乘昏還堂。聞鄕人入呈地主【安憙】善政于方伯。阿諛之風大振。不可救也。 二十日。謁先祠。在堂。致齋。伯從叔助送祭物。 二十一日。謁先祠。行忌事。【繼曾祖母忌日】察訪叔罷齋後。馳向東堂試所。【枝同】伯叔幾午去。 二十二日。謁先祠。在堂。 二十三日。謁先祠。向山。匠人彦化修婢家。 二十四日。在山。彦化役。康侯斐卿來話。玉山人宿康侯家來見去。 二十五日。在山。彦化役。 二十六日。在山。彦化畢役。 二十七日。還堂。謁先祠。彦化歸。 二十八日。謁先祠。致齋。殺家小鹿。漁江不利。不誠則無物例也。希魯來。士綏則不來。 二十九日。謁先祠。行祀事後。【彌事】送人拜候先生。兼書行甫兄。俱頒生肉。前日行甫以胙肉頒進先生未安。故用生。禹公【達河大人】來話醉去。 三十日。謁先祠。在堂。封餘肉。【用開旬墓事故】四喩復受學。【拒逆十有餘日】 十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事。在堂。 二日。謁先祠。在堂。 三日。謁先祠。向山。路聞察訪叔來。暫話而去。 四日。在山。有役事。 五日。夜灑雨。在山。 六日。還堂。謁先祠。路話全叔勤。借江城晩黃一叢。高幾一丈。 七日。謁先祠。行上旬墓事。從伯叔備薦曾王考妣。察訪叔參拜。飮舊舍基。【時寓四僧】察訪仍論鄭吏判【昌衍】趙吏參挺。雖曰大北領袖。而鄭老排兩先生時。皆不僉同。自中相分云。吏判則自知兩賢之不可毁。吏參則伯兄曾遊於退溪之門者。貞亦不忍背兄。閔廷適訪參福。 八日。謁先祠。行上旬墓事于王父母及考妣。希魯亦參。夕季父妻姪朴某來見。以酒及飯。 十日。陰。謁先祠。入賀城主。時胎室善胎使及中官善爲奏辭。昇秩通政。被酒乘夜醉還。 十一日。謁先祠。在堂。四喩拒逆不讀。信乎匹夫惡志不可奪也。 十二日。大風寒。謁先祠。送渫兒于仁同。行上旬事于外墓。七日將有凝川之行。故不得躬拜。 二十一日。寒。畢役。還堂。路遇察訪叔。明以凝川之行。期於中路。 二十二日。謁先祠。朝後發向凝川。遇希魯於犯義里【里名不好】大亭下。俄而察訪繼至。三人同行踰嶺。聞江右三書院。削迹先生【寒岡】之名。【以背師南冥爲名】是對削來老靑襟錄之擧也。成卞奎【先生姪女夫。而師來老者。】自來老來。告先生曰。來先生云某也。誘門人抗章。斥師辱師。無如道可【先生字】云。先生答曰。辱師亦莫如德元云云。噫。若非來老今日之擧。則後生小子。何辨先正趨向之醇疪。而明言其是非乎。退溪南冥竝稱先生。而追慕景仰者。萬世不替矣。今仍彼擧邪正是非。暸然別白。故無知不學之徒。亦議及南冥辱師莫如德元者。正合予小子恒論也。過愁棄岩。岩下淸潭可濯纓。未得下臨一嗽。亦牽宦人行忙底意思歟。日暮憩于承公【名迪。巡使裨將人也。】新卜。 〖二十〗三日。留省峴。察訪叔設小酌。吟得五言一律。希魯和福男從。 〖二十〗四日。宿博淵亭。是日晩朝登道。過松羅村。有感一絶。【親友所居】日夕投亭。亭主乃金公【太虛】節度者也。曾聞亭勝又知性廉。故雖未識面。而傾蓋若舊矣。顧見江山之勝。遊覽之趣。若使仁智人主之。則兩樂之樂。何如何如。楣間有孫景徵近體三四律。吟得咸字韻一律。 〖二十〗五日。朝後先向嚴光谷先祖墓。【七代祖】再從弟諟命諟訥先待墓下。【居本府】斬木刈草。洗碑苔。立石人。强尋推究。盡得其詳。若非此碑。此墓幾於埋沒。而世系亦何連尋乎。宿草多年。始得瞻掃。一喜一悲。無以爲懷。作句文以祭之。星昏來欽仲家。坐我塘島。綠竹淸漪。繞席生寒。而主人誠意可見於酒飯之際。以窄房分枕夜半。將曉而來說古今。 〖二十〗六日。陰。又朝飯塘島。臨行留題七言一律。促向長善高祖妣墓。拜掃奠杯。遍謁旁親之墓。松溪處士墓。亦以外孫附葬再拜。讀碑亦多頑廉懶立底意思。在碑乃友人南冥先生所撰也。琴郊月影。皆所經過。而景徵新基。亦在東山之麓。碧玉千竿。亦好江山。一奇景也。人言月影勝博淵。庶乎近之矣。從叔氏以借軍事入府。與欽仲輩渡龍頭津。向禁勿村柳伯承家。【希魯胥。光胤名。】松溪舊基望見。路右江外長林邊。令人不覺式馬起敬也。蠶頭鳳尾。躍飛前後。精采風流。可想前盛。無怪乎人才之世出也。欽仲仁仲【諟復】同宿。 〖二十〗七日。朝後而敏來。同向栗谷六代祖墓。傳碣文。從叔後至。將夕奠杯。星昏入村店假寐。 〖二十〗八日。早朝拜高祖考墓。加土被莎。伐木刈草。以八句文祭之。孱孫雖曰不肖。馬官雖曰微官。借公力築加莎土於久廢香火之墓。亦豈非餘慶所及之一效乎。況處訥到此垂死之年。始得歷拜數代先祖之墓。又豈非大幸乎。吟七言近體以誌之。夕還宿伯承家。 〖二十〗九日。朝伯承設酒屢行。議出族會文。午過府。府伯邀入凌波堂。進酒五行。星昏宿楡川郵館。 十一月一日。寄書渫。福男歸。朝後沿溪入雲門。此其始路發軔地頭。過博淵亭。吟得岩字韻近體一律。主人有約不出。只伻問武人也。溪西有粉巖。壁立千仞。吟得維字一絶。亭上面一里許有松巖。深潭白石近峯遠峀。可作一菟裘也。世無眞隱。誰復栖遲。小憩臥岩。卽鰲郡造紙處也。有頭字絶句。八十里有岩名曰腐岩。巖下兩派分流。所謂白鷺洲者耶。上下倘佯。可以忘歸。東有斗起岩。松林之村掩映。可愛。李洙名者居之。將夕投宿買田村。郵吏以酒肴進。 二日。朝後過水雲亭。東通三足。西望破岩。岩盤水明。可堪遊玩。午登三足堂。瓦欹桷頹。逕蕪臺荒。前帶深淵。後拱高峯。奇絶則足矣。而亦不堪高風寂寞之嘆矣。【名大有。字。三足名堂。而金其姓也。縱情山水。遺落世事。南冥松溪其友也。】次從叔三字韻一絶。又得高字近體一律徊字五言一絶。移時嘯咏。煖酒一杯而去。路遇獨木橋。吟成五言絶句。下車鵬岩。岩立百丈。水匯千尋。亦名區也。而逍遙堂之通眼處。【堂主亦三足友。姓朴。名河淡。早捷上庠隱。】七言絶句成。人字韻也。日晩入逍遙堂。朴昌寧【曾得昌守】孝伯其名慶傳。曾與余有千里西行之契。亦同年生也。相知最款。適其弟堂主慶胤初度日也。佳肴美酒。夜分連進。偶吟橫字七言絶句。堂下有數丈片石橫入波心。此則三足堂所未有。而三足軒豁氣像多。逍遙雅淡態度深。二堂勝大略言。則難爲兄難爲弟者也。 三日。早朝向道淵亭。孝伯從。家在上流亭。乃金公致三一之之所買屋也。暫居出世。棄而不治。上雨旁風。窓飛壁落。埋沒形狀。殊不可觀。距逍遙僅五里。山形水勢。立亭基址。亞於兩堂者也。惜哉。留題以諷之情字絶句也。朝食西枝。金丈遇錘丁公敏道措酒來見。皆期以酌話落花之潭。而金丈不可以風。徑飮於孝伯家而歸。金與丁皆昔日同榻人也。孝伯居。雖與兩堂一亭。不可等夷。而亦可謂江上村當戶直峯偃蹇矗立。此亦雲門之一壯觀也。若此峯峙於兩堂。則豈乃爾寂寥無雄名哉。主人以酒敍舊。贈近體一律。只恨赳赳不解飮也。行到落花潭。潭僅數丈。回環岩亦不高廣。而整立端拱。奇妙之態。自然呈露於吟哦之間【有岩字韻】矣。世傳高麗君。自東京遊於離宮。【在金海云】路曲〖由〗此地。故嘗留玩於此巖。有妓亂舞被風。花落岩以得名。買田西枝【驛名】之設。皆權輿於當日云。纔入一里餘。得臺淵以層字絶句識之。淵之大小等於花潭。而奇絶則不及焉。大凡道淵以下。形勢廣大。花潭以上。地界幽妙。所謂漸入徍境者此也。過鷄淵。入雲門。【寺名】虎踞【岩名】密潭梨木化作。【淵名】皆在寺門西上下者也。而鷄淵虎峯以相鎭壓而得名。此乃相地誣人之說。吾不信也。至於梨木【有■一子梨木在雲門。嘗遊於此淵。雖它處苦旱。而染墨大筆一揮。則雨下卽下。园蔬每沃若。故以梨木名淵。梨木龍孫也。】化作。【龍王聞梨木注雨。大怒命招之。乃於梨木淵上流。化作躍飛。破前山崑崙而去。此其化作淵也。】則尤爲荒唐之言。傳之亦不聽取。而巖奇水淸。地僻境幽。所謂別有天地非人間者也。殿舍頹壞。僅存法堂。墻庭蕪沒。只記禪塔。此則後來遊覽者之一欠事也。初昏舍于東房。老僧二人燃火以待。臺淵至化作皆有絶句吟。 四日。朝丁德邵酌佩酒。朴孝伯說仁介。自此至上流。亦一舍餘。多有遊賞。而脚懶馬倦。畫而不進。始知好田地峻絶處。難着脚也。回程更遊鷄淵花淵。直向孔岩。岩自西矗立於一水回環之間。兩面皆削立如屛。而內面尤奇。穴在岩頭盡處。而細路通於兩崖中。騎而僅容。馱難過也。得詩字七言絶句。由崖門入。卽所謂內面尤奇者也。下曲轉堂舊基。亦三足翁之所卜。堂前有仙馬岩。可坐數十人。而所謂內面尤奇。如屛參天壁立。周轉西南。恰如坐我畵屛下也。移坐郭公禮生之新居岩臺。臺乃渠王父司諫公之未果者也。公以小學律身。乙卯之禍。同節於權憲長橃之死。名香汗靑。世傳其直。生非肯搆繼志者也。坐於忘親之議。不容於鄕。而逃匿者也。【父死奴而不報之。反寵其奴。故黜之。】孝伯以美酒嘉肴進。端宜日寒。郭生亦小鮮膾及村醪。物雖淡古。而志甚麁惡。可謂不享。諸公日暮乘醉發馬。須臾過孝伯家。孝伯備夕食。而在後未及。殊失款意。將至西枝。波中吟立石五言絶。時未及而此亦絶筆吟也。 五日。早發。路拜金丈內夫人。吾先人之內再從妹也。促酒一大碗。而朝食買田。將夕入趙公成麟景瑞之家。從叔之外族也。酌酒五行。肴極豊美。初昏入省峴。老婢以事向鰲山。路由于此。以內人病告。意甚不快。 六日。從叔氏設酒以別。路遇都廷彦。問樂兄平否。星昏至家。謁先祠。家病向蘇。 七日。謁先祠。在堂。 八日。謁先祠。在堂。致齋。 二十九日。謁先祠。致齋。從伯叔及希魯士綏皆入齋。 三十日。未明行時事。將午李可和蔡吉仲來。最後郭益甫亦來。將夕皆歸。 十二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孫興彦來見。 二日。謁先祠。在堂。希魯來話。 三日。寒。謁先祠。致齋。朝四知與敬天。【齋僧】尋四喩于環城寺。 四日。謁先祠。行曾王母忌事。四知得四喩來。反形已具。卽送其家。讀心經。 五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見蔡院貳書。雙鯉來。 六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希魯向昌原。寄書孫景徵【守昌】都翼卿【守鎭】。柳衛仲來見。力言爲渠親求醫劑藥之事。於此不用誠。惡乎用誠。是夕拜書于先生。 七日。夜大風。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八日。大風。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九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見寧甫書。拜先生答書。書示買妾之奇。迫於家勢。强所不樂云云。時內夫人喪已過再忌。而前無別室。 十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十一日。陰夜雨。謁先祠。讀心經。楊元之率四喩而來。見渠也已有不好底意思。姑留受之。必不萆心。無可奈何。可惜已。寡婦之子不與友者欺我哉。 十二日。陰終霧。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十三日。晴。謁先祠。在堂。致齊。二水姑母使特助祭來。拜姑夫察訪尊丈書。 十四日。謁先祠。行王母忌事。答姑夫書。 十五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裵景鴻崔敬合來見。新監司宋英耇有政聲。嚴下威振一邦云。 十六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十七日。陰。謁先祠。在堂。讀心經。飮村人酒。 十八日。小雪。謁先祠。在堂。讀心經。金善慶不能講。依學令施楚。渠父大成有慍色。絶之。 十九日。謁先祠。讀心經。希魯自海還。得景徵翼卿書。見寄鰈魚。情也。 二十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希魯來見。 二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二日。在山。讀心經。話康侯。是日大雪。 二十三日。大晴。在山。讀心經。康侯及洞員三四來見話。聞宋學懋領台李元翼登對。極陳時事。及罷痛哭而言。他日地下先主問輔導甚麽。臣何以答。解冠而出。上入內謂宮人曰。吾遇老鬼。艱難離却。其後右台李德馨辭以親疾。出門而不返。右相復亦入云。政府無人。幾半年矣。又以妖說避新宮正殿。還御舊舍。都民大失望。幾多涕泣痛哭之人歟。 二十五日。與希魯出山。今日始捧氷。氷經大雪。盡爲病腐。此非罔民之一政歟。午還堂。謁先祠。讀心經。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 二十九日。謁先祠。在堂。讀心經。士綏佩酒來慰守歲。希魯亦來醉去。察訪叔暮來爲宿。除夕意也。語及李元翼痛哭事。叔氏曰。眞所謂痛哭者此也。余曰。他日地下先主問輔導甚麽。臣何以答等說。雖汲黯莫此過也。叔氏曰。今日朝廷。非此老莫可。奈何。眞社稷臣也。余謂叔氏曰。身帶職名而恒退私在家。無乃有言乎。叔氏長吁曰。余之素志。豈在於溫飽也哉。旣不在有爲之位。又不在可言之地。寧退處田里。俯仰自適。政吾今日事也云。蓋叔氏此言。出於傷時。且甚泛濶於宦情故也。夜深酌酒。叔氏五巡。余九巡。叔氏又言。雲門浮板之爲民弊。郡倅莫能禁防云。 壬子正月一日。大寒。謁先祠。未明行參禮。希魯參拜。終日待客。雪塞日寒。不得謁墓。衰病年迫。情禮漸懈。吁嘆奈何。 二日。寒。謁先祠。終日待客。夕郭遠聲內相以奴妻稱念事隱避來寓。巡使令嚴。三里一空。 三日。始和。謁先祠。客間來。 四日。謁先祠。蔡吉仲李洪中來見。午後歲拜城主。被酒夜分出。聞康侯邀宿鄕所投宿。必招人議。乘醉多說話。庸言之愼之。徒誦無益。 五日。朝陰夕晴。路招白孝元。請傳朱書第五卷。又醉金鋏之酒。晩朝還堂。謁先祠。仙査講會事。待院人不來。將夕趣駕投宿都和■(仲)甫家。渫及四喩四知從。 六日。晩朝到齋。行甫兄獨留。講員十餘。未午畢講皆散。明將巡相。人日親試故也。夜與樂兄講心經疑處。 七日。朝與樂兄講退溪先生心經附註後說。借近思錄終卷。晩朝始還。衝泥獨去。料峭東風。甚■(後)傷心氣。入希魯亭索酒以。龍朴星皆持酒來見。不省還堂。 八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九日。小雨雪。夜大風寒。讀近思錄。夕院使來報明日巡相【宋英耇】自胎室訪院之奇。 十日。陰晴或雪。終風大寒。早朝向院。巡使不來。院貳蔡吉仲來待。時二三儒士讀書。有人言解慍歌之辭。或云孫興業之作。或云非孫所製。方讀書者爲之言之。不勝憤憤。余曰解慍■(歌)歌作舜。功可戴。【歸重於樂兄云】 十一日。寒。朝後還堂。謁先祠。崔康侯朴敬夫持酒來先矣。希魯亦來。李可和最後至。崔山甫自府偶至留宿。 十二日。灑雪。謁先祠。讀近思錄。康侯山甫歸。 十三日。謁先祠。讀近思錄。 十四日。謁先祠。讀近思錄。徐思建建夫來見。酒五巡。賓主皆醉。 十五日。謁先祠。參禮如儀。午始向山。路訪可和。不勝主懇。至醉而出。暫拜伯從叔。將夕話朴敬夫。雖多閑說。難以口舌回頭也。人性之偏。有如是哉。【答先米禮也】 十六日。洞人持酒來。慰病也。希魯留。山夫自府亦夕至。 十八日。朝徐恒【行甫子也】自凝川還入見去。山甫歸。將夕還堂。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薦爵考位。【生日】處約參拜。氣未平。 二十日。謁先祠。向涌泉寺。【族會事也】希魯士綏同行。少憩燧巖石澗。淵之勝。不改舊面目也。吟得兩絶句。過梨木店。意思甚惡。雪淚一絶。【亂寓于此。多喪子女。】入亭臺村。秣馬少頃。將夕投寺。察訪叔先我矣。孫欽仲而敏孫會之朴景華【外派】最後至。 二十一日。午雨終夜。朝修族譜未畢。午始酒話。各酬淸杯。吟得五言律一韻二絶句。 二十二日。終雨。以其山酒辦作秋露。春雨古寺做得佳味。穩序親親。樂事如何。吟得一絶。 二十三日。灑雨夕晴。始出洞。被僉知鄭老【霏】邀。話溪上松亭。春早風寒。病夫難久留。又被朴景華摻新居。水滿春塘。多有山意。酒數巡。擺脫得出。察訪叔同宿幽山。希魯欽仲輩落留。 二十四日。寒晴。希魯輩來朝。晩朝向濯纓書院。長溪之上脩竹之下。巍然祠宇。可起人敬。而一畝方塘。二樹壇杏。尤可愛翫。院貳高煖酒慰寒。話良久。向省峴。士綏以事落後。 二十五日。寒。欽仲昆弟先歸。午踰八助峴。入南家。希魯還亭。 二十六日。陰晴。大地大震。午還堂。謁先祠。 二十七日。寒。謁先祠。行告禮。渫姪九日將加冠于首也。遣士綏爲書。請賓郭益甫。 二十八日。陰小雨。南妹下來。益甫以涌爲贊來宿。從伯叔及察訪叔偕至。希魯雖來。而氣甚不平。恨也。 二十九日。終陰灑雨。朝行禮。行可後至參酌。夕罷。希魯氣不平。絶酒而歸。多恨也。 三十日。終陰大風灑雨。謁先祠。始聞先生構精舍于大谷之奇。 二月一日。終陰夕雨。謁先祠。讀近思錄。 二日。終陰夕雨。謁先祠。讀近思錄。拜受大祭【釋菜】胙肉及酒。希魯少差云。永陽金公克柔頃日再來。請子之學。至是率兩子孝立悌立來。 四日。陰晴。謁先祠。讀近思錄。院人來報。雨水至此。請退通講之期。【院貳書也】時無有司。回文不可退也。感冒氣愆。 五日。晴夜大風。遣楊四知。往二水【永川】候姑夫尊丈。午向院。四喩及渫從。冒風渡江。氣甚不調。會員僅十餘。好事不從世人通病。蔡靜應亦來。連枕蓮堂。 六日。夜大雨水生。朝郭益甫來。未午講畢。靜應被酒小有言。渠心恙類。此可惜可惜。講員皆散。與益甫慰崔公東岦【喪室】問蔡擇仲病。日夕氣甚不調。投小有亭。 七日。終陰夜大雨。河魚大上。主人昨昏爲余打網。朝得一尾。新上黃魚也。冒雨還堂。謁先祠。添兒不讀書。施楚數。終我心還惻。 八日。朝陰灑雨夕晴。謁先祠。讀近思錄。 九日。謁先祠。讀近思錄。聞孫景徵罷奇。【時守昌原】琴郊水竹。渠所生涯。何恨之有。午踰濕田入山。鶴溪新水。可以濯纓。可以洗心。樵者盈路。辛夷始花。 十日。晴陰。在山。讀近思錄。 十一日。在山。氣愆。全叔勤斐卿曹汝綏來。讀近思錄。 十二日。還堂。謁先祠。讀近思錄。來時拜從伯叔。察訪叔氏。亦來有日。是日行時事。上巴下溪及洞員。皆會饗酸〖餕〗矣。 十三日。終雨。謁先祠。讀近思錄。巴僧以事來。 十四日。晴。行忌事。謁先祠。巴僧歸。讀近思錄。【妻父忌也】始修書齋規。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禮。致齊。得池魚六十餘首。明事無患。希魯同齊。 十六日。謁先祠。行忌事。【先妣】庭梅始。 十七日。陰終風。謁先祠。讀近思錄。 十八日。寒。謁先祠。古每出使人追之不及。【七日出主戶者】致齊。希魯亦同齊。只得池魚四十首。大可恨也。得全公繼信書。再昨始下來云。 十九日。寒。謁先祠。行忌事。【先考】舍弟處儉亦逝此月。而未克的知其日。故竝設奠。今日一日三忌。我懷何如。【亡室亦今日也】 二十日。寒。謁先祠。在堂。讀近思錄。獵獐未得。【時事卜於念二】不利。只得池魚五十首。 二十一日。謁先祠。致齊。朝渫及四喩來自校。言黃海道逆賤金直哉起事。發其子宣傳官。惕被執下之吏追捕。四出城內。洶擾辭連。被殺者。不知其數。且戶曹正郞來。收三手粮價云。簿正之外。巧作名目。取斂無藝。恐民不信官催科。亦可以觀世變也。不得山行。只得池魚四十。無誠無物理也。處納及伯從叔叔同齋。 二十二日。質明行事。誠意不孚。物亦不具。每誦傷哉而已。家人老且病。每有慍色悖言於祀事之際。屢起不好底意思。而與更三年喪。同苦於亂離。情不能置。忍忿度日。然反己而思。則其過只在夫不率以正也。院人不來。【明向蘆谷。先生時遷此谷。地界接河北面。】 二十三日。謁先祠。終朝待院人。不來。將午率兩僮向蘆谷。希魯從。過河北上堂拜先祖六代墓。時未識路。難料遠近。宿墓下村。 二十四日。灑雨。鷄鳴而起。炙魚肉作酒肴。旭朝入谷。先生出示事。【移卜此谷】裵仲夫李以直張德優侍幹事。宋學懋李君顯李茂伯及若干人。各分屋間治之。康節入洛。洛人買居治第。卽此事也。阻拜逾年。氣貌如前。信乎養之至七十而完矣。進酒七行。侍話移時。未易速見。爲恨愧。負何喩。鄭直夫最後來。將夕辭歸。【新寓勢難留止故耳】先生以卽來卽去。尤以爲恨。吊朴景述。宿彦述。 二十五日。灑雨終風。朝發至査齋。靜應上山始役。【治先人墓碣】不果來。留題一絶以贈來。樂齋主人夜經疝患。擁衾而起。年高病祟。我等爲慮何如。然徵病克壽。豈欺語哉。語及文家事。其弟旣就死。則兄雖免。豈宜獨生。善伯【曺應仁】雖救其事。而使之可也。而生存之。此非兩全之宜也。其時救兄之議。出於鄭老【仁弘】。而到今難掩。則專歸於善伯。【被囚罷官云】處事不明之失。則有之矣。【文弘道汝仲季子淫亟父妾。擧鄕諸族以誣兄論率京殺之。其妻痛夫非命。每爲窺伺得間發告。與■■柳淵事同其寃也。前則婢妾。後則良妾。必盡父妾之言醜也。不可詳也名。】仍言先生來此近境。謂我輩在此。而竝爲無力。分毫莫助。恨極平生。無以爲顔。被勸强酒。乘醉題詩。鞭山中。希魯及卜馬落後。不知去處。可恨可笑。 二十六日。在山。患背腰。昨日多觸風。 二十七日。還堂。入希魯亭。話梅下。夕入堂。謁先祠。在齋人受業。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三月一日。謁先祠。行參禮。讀淵源錄。 二日。謁先祠。讀淵源錄。 三日。謁先祠。讀淵源錄。見趙安仲城主於希魯梅亭。永嘉柳袗【西崖之子】辭連逆判。自京直發捉去云。可駭可愕。良久話季進家。多見君■(書)詩。孤芳占地不須多之句。君盆梅絶句乎。鄭景任城主。曾見此絶句。曰此君不能顯發之句也。將夕送別。【時知淸道】還堂。渫向晩池打網。 四日。謁先祠。讀淵源錄。三日山行。亦不利。信乎不誠無物也。午大地震。近日日光甚赤而無照力。三公始出仕。【空位幾半年】渫輩不來。出待池亭。入夜還堂。 五日。謁先祠。讀淵源錄。渫輩自玉山新池。得魚而來。幾於用也。買得小鹿。【獐也】 六日。風。謁先祠。行上旬事先墓。從叔兄弟及希魯皆參拜。夕聞察訪以退私啓罷。當此賦亂。有任者不暇解衣奔走。而況此馬官不能整齊人馬而退私。於臣子事體。甚未安。見罷例也。 七日。風。大地震。謁先祠。行墓事于外洞。兩日連行祀事。氣甚不調。一人行狀。捧稅厚紙一束。【以賊遠行者。必呈官受券。】夕遣渫。唁察訪叔氏。 八日。風。謁先祠。讀淵源錄。來牟病。【旱】 九日。謁先祠。與希魯向二水。路多捕盜幕。經過多窘。將夕入鳴山。姑母氣寧。姑夫尊丈證。亦向差過半。喜不可言。時年七十八。姑母七十五。 十日。夕大風。朝進酒。尊姑夫曰。病後一未接杯。今爲汝遠地備來之意試飮耳。幾至五六巡。恐增喘啖而終。夕無加發。可喜也。夕鄭君燮【四震。從遊張旅軒德晦門。】來自旅友家。聞余來入見。邀宿臨皐。【書院】乘月幷轡而行。過孫吉父家。使君燮入携吉父。命其子暫入同行。辭甚懇至。以爲今若入宿院之志。不諧著鞭而行。希魯爲不可如是決去。請暫入。不從。來路但念。渠子下馬而邀。余立馬而辭。雖違俗禮。渠之父亦愛我尊我者歟。至院五六接儒在幾君燮吉父來。夜寒秋露二杯。壁上書朱子居敬絶句。而上付郡守出題。余決去其題。君燮爲最是。 十一日。大風。朝謁文忠公廟。有得一絶。朝後周覽堂齋及潭臺。雖有小小奇勝處。而無廣闊開豁之狀。吾不知絶勝於基也。臨分步出南溪。潭有魚巖有杏。可以留。別爲君燮吉夫挽。不得去。將夕强要辭。朋友相愛之情。可見。有玩魚一絶。次別韻一絶。日未落還鳴山。尊姑夫氣尙寧。 十二日。朝風。尊姑夫設酒而別。崔普戚人也始來見。未午拜辭。而江老始隨來。秣馬中林。暫憩湖邊。觸風氣愆。過孤山【書院】而來。一行一恨。日夕還堂。謁先祠。家人啖喘眼病方痛。希魯路中分入。 十三日。風。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四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五日。陰。夕喜地震。謁先祠。行朔參事。始定祠堂大小事有司之議。家人病痼。不能辦幹。可恨。桃始紅。聞馬淵始役。諺云始作半。可期有成。謁墓。 十六日。雨晴。日輝始淸明。【前此。日無照力。氣像愁慘。】謁先祠。 十七日。大風。謁先祠。讀淵源錄。將向山。話梅亭。從叔昆弟適來。飮村人饋酒。聞玉山張正夫奠拜姑母墓。【張胥也】促入飯酒移時話。渠墓事未畢。明有旋歸之計。竝希魯同話。聞灘之議。星昏始會。夜分而談。今此逆黨上意。不欲深治之。國脈可賴處也。 十八日。朝可和來見正甫。正甫將歸。主人酌酒以別。午入山。 十九日。在山。讀淵源錄。李成男來邀明日。 二十日。在山。讀淵源錄。以氣愆未赴李家。家人來。以姝〖妹〗久病復甦。故來慰。 二十一日。在山。讀淵源錄。午希魯及士綏。各率家相而來。暫設酌禮。洞員若干內外皆來。夕希魯士綏先歸。 二十二日。大風雨。夜生大水。在山。讀淵源錄。家人冒雨還洞。 二十三日。陰。在山。讀淵源錄。 二十四日。晴。還堂。來路話康侯新卜。亥酒進。踰嶺行。希魯內人亦從。未暮還堂。謁先祠。四喩逃。【恐學不通而逃】 二十五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朝可和來見。酒話五六行。議論差有可觀處。希魯士綏亦來話。聞城主向蘆谷奇。前往蘆谷。語及城主。先生笑曰。可哀。人物恐得於此而失於彼者也。【從鄭來。而或亦奉先生者。】有人來傳鄭景任城主及李叔平【名埈久。居弘文之職。忤旨黜田里上。】連逆招竝拿內人云。■(傳)始疑直哉之有何威權而謀此不道。觀今禍所蔓延。處決是分黨之所致。豈意時事復見於聖明之世乎。仰天長吁。謂之奈何。不覺令人氣塞也。有臣如此。而驅㥘惡名國。其嗚呼事可知矣。訊鞠必於殿廷。而淫刑名目。從古未聞者也。朴公以言無前刑被黜云刑。【鄭李居右而從左。故右人啣之久矣。】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寄書趙安仲城主。 二十七日。雨水滋。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二十八日。終陰灑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二十九日。終陰灑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渫來示所製詩三■(詩)首而去。裵景鴻亦見去。 三十日。終雨。謁先祠。在堂。得趙安仲答書。語及愚伏事。士生斯世。幼學壯行。忠孝而已。 四月一日。晴。謁先祠。行朔參。午謁墓耘草。讀淵源錄。 二日。晴陰。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三日。朝陰午晴。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希魯向奉化試。渫不得紙停。 四日。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義內妹之胥申檥過去。 五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野火延入先墓。後奔救之。謁墓耘草。 六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書。傳聞景任城主幾於見放云。方其拿去也。境內老少。掃地而去。追至幽谷。攀號涕泣。中使殿感而上達。籍家有租二石云。 七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八日。謁先祠。在堂。淵源錄。見金公克柔書。池魚附至。夕看木花種田。寧甫使來。姑夫察訪丁繼母憂云。 九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將弔姑夫。而內病彌篤未得。都廷彦書。樂兄亦患寒疾。痰亦交發。玆要胡桃。答寄五十。 十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內病未瘳。 十一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夕蔡靜應來宿話。 十二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靜應早朝趣駕。何時擺脫忙了意耶。始種麻。節晩。察訪叔來訪。景任城主已爲蒙宥云。此天可必也。 十三日。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朝徐公【震龍】來。議喪轝丹靑雉帳事。伯裕亦話。仍領齋木去。 十四日。風。謁先祠。朝柳公【光胤】來見。向二水。弔姑夫鄭察訪。年時七十八。丁繼母憂。 十五日。大雨。主婦行參禮。路遇大風雨。小憩頗呂村。日未暮還堂。謁先祠。連日驅馬。氣甚不平。漸學老境衰味也。 十六日。午晴。謁先祠。讀淵源錄。向山。入霽光亭。看齋役。都慶兪又請學。此所謂遨遊二帝間者也。孫興彦亦偶來。歸路邀入。我行過門。少間酒話而去。希魯可和繼出。俄而全兵侵權。及於孫家云。我等幸免。將夕入山。 十八日。在山。夕康侯來話。興彦偶同來。詰責皮匠。咎余不禁辱而去。孰謂見惡人吉。易衆欺我也。 十九日。在山。■(謂)話康侯。 二十日。在山。徐伯裕崔景獻率木人。借伐齋材。 二十一日。還堂。路入聞灘。聞李茂伯左遷輸城之驛。【在咸■慶六鎭。】又言逆獄反爲札獄李養久。與鄭景任書。語及時事。上覽之大怒。謂布揚國惡。並削去仕版。余謂時則道路可以也。話梅亭。夕入堂。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在堂。李茂伯兩書並至。察訪叔亦以書。同別茂伯之意。 二十三日。謁先祠。向蘆谷。察訪叔及希魯偕行。路訪宋學懋。阻隔踰年。可㰡積鬱。聞先生入齋之奇。先向上枝。飯謹思。宿茂伯。夜酌佩酒以別茂伯。屢■(敬)歌。余答詩章。衆皆和贈大丈夫三千行。渠豈戚戚古人。安於所遇。 二十四日。患痛齒。午後向蘆谷。先生時已罷齋。許入拜。先生曰德晦。亦有來音。可謂不期而同也。行甫病不能及此。可恨。俄而德晦果至。與侍宿新齋。 二十五日。朝先生出示新書近思續錄。讀張先生西銘論仁處。畢曰。此書註。多誤處不必觀。晩朝以酒進酌。齒痛不可以酒。而亦不徒進尊前。强飮屢進。大醉大痛。先生欲治之。固齒之藥。垂世之大法。德晦不如灸艾之善。此救時之急務也。將午君顯茂伯德優及四五員來會。先生別餞茂伯之輸城。幾醺酣。夕辭歸。德晦亦歸。幾暮投李學可家。齒病尤劇。灸艾暫止。 二十六日。夕大風。還堂。謁先祠。是朝氣甚不平。主人不爲留。扶病未飯而去。來此爲予申秀夫。而望門未哭。亦大恨也。馳入査齋。促飯【朝飯。】而行。話行甫病餘形體可駭。宋學懋亦先我來矣。久別之餘。數日再相見。是亦數也。主人設飯斫鱠。願留暫話。學懋先去。將夕冒風而來。氣甚不調。 二十七日。病臥。 二十八日。病臥。 二十九日。未差。希魯來見。李繼宗來針。頭病小差。 五月一日。謁先祠。行參禮。謁墓耘草。以書齋事。出議霽光亭。午後還堂。 二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三日。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金孝立兄弟歸覲。始薦銀魚于先祠。 四日。小雨。謁先祠。在堂。讀淵源錄。 五日。晴。謁先祠。薦俗節節物。希魯持酒來話。 六日。謁先祠。蔡院貳來。議奉安事。向山。共出霽光亭。蔡吉仲飮於堂酒而醉來。旋不語而去。孫興彦曾有相難。必爲渠促歸云。今人之情。小有慊意。隨處生病。處世可懼。希魯士綏呈鱠。洞友相回報故也。可和■(以)以不役防川無面請。未夕入山。山人有從者。 七日。在山。 八日。在山。康侯以學子邀話。時有文字酒故也。康侯時失累口戕獲。夕醉還。 九日。在山。近日氣似慘烈。殊非長夏之候。 十日。在山。 十一日。還堂。入霽光亭看齋役。有司問齋制。須入一長樑方可。入堂。謁先祠。 十二日。小雨。未優苗種。謁先祠。崔寔羅琓禹達河皆來。 十三日。晴。謁先祠。讀夙興夜寐箴。 十四日。謁先祠。 十五日。夕驟雨。謁先祠。行望參。朝後謁墓耘草。裵尙禮以霽光亭回鱠來請。出亭遇雨。 十六日。謁先祠。硏經人來。呈宋學懋書。【向有會話硏經之約。】趣駕向院。路話益甫。並轡而行。學懋已先矣。察訪叔希魯。有約不來。院貳蔡吉仲來待。 十七日。希魯走馬來。朝將別話柳亭。曾醉。學懋卯酒三爵不飮。午後齊向小有亭。亭主請牢也。老正字【宋也。】吟詩苦苦。主人江鮮酒飯精意以進。及暮參商希魯落後。幾昏還堂。謁先祠。齋童幸余出散遊。無一存者。 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讀朱先生行狀。 十九日。陰。謁先祠。在堂。讀朱先生行狀。 二十日。細雨夕晴。謁先祠。在堂。讀朱先生行狀。靜應來見卽去。見希魯書。意不佳。 二十一日。晴。謁先祠。在堂。始答希魯書。齋生以漁事盡出。無網不利。 二十二日。謁先祠。致齋。齋生亦出漁。不利不誠。無物而然也。處約以城主來新齋基。夜分入來。從叔伯病未入齋。季叔從歸。昌山未還。孱孫凋零。不及執事。痛恨奈何。 二十三日。夏至。質明行禮。使人蘆谷及伊川拜書。先生寄書。行甫前時常行歸胙之儀。頃日行甫議云。賤廟餕胙。不可例頒於先生。故今則每生肉及內腹封呈。 二十四日。謁先祠。向山。崔公【敬合】來見。請補祭餠器缺處。午後出霽光亭。路話淸叔。入下巴柳溪。權克智徐伯裕以回鱠委邀。而最後未及。全朴孫三傑雄坐一筵看來。自然氣慴。幾昏入山。山人有從之者。 二十五日。在山。 二十六日。雨水滋。在山。 二十七日。驟雨兼雹。木花傷災。水優灌水種苗。在山。 二十八日。還堂。路經康侯家。由東嶺故也。暫話上舍而去。 二十九日。謁先祠。在堂。崔公【敬合】來。修補祭器而未畢。種家前畓。 三十日。謁先祠。在堂。 六月一日。雨小水。謁先祠。謁墓耘草。希魯書報城主重尋新齋之奇。明日不可向伊川云。【有約行甫。】 二日。晴。或風或雨。謁先祠。朝後向伊川。路遇朴敬甫。城主以雨濕不果來云。吾行多快心。【前日之來。致齊。不見多有慊語故云云耳。】午到齊。風雨林塘。閉窓塊坐。若無人■(馬)焉。楊得爻呈雜餠秋露。最後行吾酒。【兄之生日。在前四日。】行甫全未欠事虛禮。徐公恒自京差頒詔來。李上書。首言上尊號。次陳追刑柳奸永敬。及深咎全恩大臣云。噫盡之矣。可恃者聖明。恐水生渡江。宿都諧仲家。廷彦稱疾。多疎節。 三日。曉雨大風。朝後始晴。路向新村。直過達城前路。聞馬川始生大水。馳抵新川。艱難利涉。午後還堂。謁先祠。 四日。雨。謁先祠。在堂。可和希魯率木人來。請齋木未準者。靜應於城主。前大言新齋之害。仍被彼輩之見疵。此友心恙不可說也。寄書蔡吉仲。 五日。謁先祠。在堂。 六日。陰。謁先祠。在堂。 七日。雨午晴。謁先祠。在堂。始拜先生答書。及見行甫答書。及期字兩絶句。又得禹僉知【拜善】書。仍荷生瓜。此夏新物。薦于先祠。 八日。或雨。謁先祠。在堂。 九日。大雨水。謁先祠。在堂。 十日。晴或雨。謁先祠。在堂。 十一日。晴。謁先祠。將夕踰嶺入山。 十二日。在山。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還堂。謁先祠。話康候。亦由鶴山。時人亦以不巴路爲疑。作詩以明志。 十五日。謁先祠。去夜産駒。俗云不潔。故不薦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在堂。見全公【繼信】書。貽黃白筆各兩枝。【在京迸直。】 十七日。謁家廟。在堂。致齋。【妻母忌。】 十八日。謁先祠。行忌事。在堂。午後患左腹。幾絶艱穌。 十九日。氣甚困憊。希魯早來去。 二十日。晴。謁先祠。在堂。始備日記。 二十一日。謁先祠。在堂。脩日記。 二十二日。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三日。謁先祠。在堂。脩日記。木花前月傷雹之後。又困雨霖草茂頓。無穌盛之理。田稅役布。何堪當。全幸達來見。仍視所製賦詩數章。 二十四日。午雨終夕。又大水。謁先祠。在堂。見鄭景任城主答書。鰲山李濯潘濬冒雨來見。仍呈酒果。未安。 二十五日。晴或雨。謁先祠。薦單酌于先人兩神位。訥之初度日也。渫及在齋之生。爲謀小酌。察訪及希魯及士綏。皆持酒來慰。自初筵戒其過飮。終夕巡飮。無有喧譁。可知人性皆善。將罷有一少生欲呈樂歌。某止之曰。今日當倍悲痛。安用張樂。有人曰。人當獻壽父母生日。父母生日【父生日。母亦存。】用樂。安有不可乎。余曰。君誤看具慶說。子之生日。父母俱存之謂俱慶。又有一人曰。若洪僉知【有鄕老。年八十之人。】之類。年今八十。子澣死。若在則豈於壽席。不奏樂乎。余笑曰。澣之爲親之誠。僉知思親之情一般。豈以年老。忘親而樂已者乎。一座謂是。 二十六日。晴或雨。謁先祠。在堂。午呈孝立酒。夕有江老酒。霖夏遠地。尤爲未安。 二十七日。陰。謁先祠。在堂。修日記。希魯及金而節來話。徐公【震龍】持酒。繼至被勸醉倒。客散。將夕都慶兪來亦進酒。聞城主以不相見。逢人咎責。可懼。吾聞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二十八日。灑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九日。灑雨。謁先祠。在堂。夕鰲山崔山甫率二子。載酒來話。 七月一日。或雨。謁先祠。行朔參儀。向山。山甫同行。將訪妹證也。路入聞灘。暫話三杯。小憩巴亭。强飮數行。主全而客楊也。詳聞景任城主奇。可豁積鬱。乘醉入山。山甫落金福壽家。 二日。大雨水。在山。 三日。或雨。在山。康侯伻問。阻水。未得還堂。 四日。後逾動鶴嶺。話老禪於溪壑岩石。山灑然無塵累。可與悟語。午還堂。謁先祠。致齊。希魯察訪從叔來。 五日。或雨。謁先祠。行曾王父忌事。朝後察訪希魯歸。修日記。 六日。或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有人謂某與宋學懋。言太守事。將欲納譖意思也。【太守每欲必立堂然後。可以奉安。我不日成之。而故沮之者。避右議計。】 七日。晴。謁先祠。在堂。修日記。南谷兒來告犢斃。三歲連失。可怪。 八日。始晴。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九日。謁先祠。將夕與希魯向硏經。次渡頭暫憩小有亭。亭主小酌秋露。日暮入院。【明有蘆谷之行。】 十日。平明發行。逾中松峴。朝霧四塞。咫尺難分。石逕崎嶇。一步難進。今日益知行路難也。朝食于納室里。午後到谷謁先生。行甫昨已先來矣。諸會亦幾二十。先生謂今聞其聲果爾來也。呈若干數種物。先生起來點視。笑謂行甫曰。此幾道誠也。夕進酒十行。【先生生辰。再昨昨日。】 十一日。小雨。朝三員奉酒。行甫先辭歸。行甫仍余寄郭益甫。三律詠蓮賞等詩也。成說念後蓮池之約。聞行甫醉臥中路之奇。先生將欲往觀。有傳已行止。張正甫亦來。朝後十員奉酒。先生竟夕不醉。訥爲而直叔發所侑。醉臥不省。 十二日。大雨生水。是朝呈酒。亦三四員。將夕與宋學懋同行。溪澗漲塞。艱難利涉。學懋曾已知津者。室納室。【宋奴家也。】 十三日。雨。朝飯學懋家。秋露節酒雜進禦濕。殺鷄炊黍。情意交孚。稚子童孫。滿室讀書。何羨荀氏八龍乎。曲爲止留。恐江水益漲。不及望參。强辭而行。因言李坪疏辭。次第行之。旣上尊號。【先王止以待後云。】又斬死永慶。後及安置等流。而成俊耇以來。翁委救故免死。而【爲吏正時薦來吏參望云。】及於全恩之計。先生大可憂也。而時則上意堅執云。次琴湖諧甫諧仲自上枝。偶爾相遇於津頭。還堂。謁先祠。 十四日。晴。謁先祠。在堂。聞從叔患痢。甚苦。送都慶喩候之。 十五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六日。謁先祠。向山。朝後謁墓耘草。午後問從叔病。氣甚敗憊。見淸叔答書。 十七日。小雨。在山。 十八日。小雨。埋麻。在山。康侯來見。 十九日。雨。脫麻太不實。在山。 二十日。或雨。在山。 二十一日。晴。還堂。午踰嶺。已芟草險。下巴路。巴路每九拆。令人易髮白。謁先祠。 二十二日。夜驟雨。移時水大生。謁先祠。在堂。氣愆。遣渫候從叔病。 二十三日。晴。謁先祠。在堂。氣愆。希魯可和士綏來話。得拜先生書。 二十四日。晴。謁先祠。在堂。氣愆。院人來報。行甫宿小有亭。今賞蓮池。病不赴約。人事不可期類如此。 二十五日。謁先祠。在堂。氣愆。遣楊四喩問從叔氏病。小有向差之兆云。 二十六日。朝陰。謁先祠。在堂。氣愆。飮水食上。可慮。徐龍之來。造土網土。都慶兪歸覲昌原。【親在別鎭。】 二十七日。氣愆。彌留。困臥終日。得銀魚兩尾。可塞官督。可喜。 二十八日。彌留。困臥。得銀魚兩枝。官餘可薦祠事。甚可喜也。見靜應書。其子中進士云。 二十九日。困臥。駒子自斃。可惜。有用之才也。 八月一日。氣困甚愆。强起。謁先祠。家內不潔。未行參禮。 二日。氣愆。 三日。始扶病謁先祠。薦新稻。希魯來參。 四日。雨。謁先祠。氣未調。 五日。謁先祠。氣未調。始校正朱書。問從叔氏病勢。似不久留。可歎。還堂。 六日。謁先祠。氣未調。在堂。校正朱書。拜受釋菜頒胙。 七日。謁先祠。氣未調。在堂。校正朱書。 八日。謁先祠。校正朱書。沃野人來報事急。馳往未及永訣。可慟。叔有兄弟相爲鉅鞏。今失一耦。門戶之零落。甚矣。痛泣奈何。 九日。朝後小斂。夕大斂入棺。【有浮氣。】氣甚愆。還堂。不謁先祠。 十日。雨。謁先祠。在堂。 十一日。謁先祠。向沃野。成服。入巴問楊元之大堂證候。夕之山。 十二日。在山。 十三日。小雨。在山。朝叔勤來見。夕屨及溪巖。話叔勤曹汝綏溪上新築亭。畔鳳仙五色爛開。前後可堪一賞。 十四日。雨午晴。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雨夕晴。謁先祠。行望參。得蔡擇仲書。兼荷銀魚。 十六日。謁先祠。在堂。 十七日。謁先祠。在堂。 十八日。謁善祠。在堂。謁墓耘草。除而復生。固知除惡未易也。見蔡吉仲書。 十九日。雨。謁先祠。在堂。 二十日。灑雨。謁先祠。夕入校。議院祠宇役夫。希魯行可廷老十餘員來會。初昏還堂。 二十一日。雨。謁先祠。楊元之失慈侍。借家禮去。 二十二日。小雨。謁先祠。在堂。遣添兒摘諸菓于南山。聞川水未落。達朝致念。 二十三日。灑雨。謁先祠。在堂。致齊。處約入齊。添兒日夕還。二水姑母使持助祭物來。答都翼卿及慶兪書。 二十四日。晴陰夕雨。謁先祠。行王父忌事。答鄭寧書。 二十五日。或雨大晴大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答李謹思書。書院人來報。蘆谷往人拒逆不來云。近日連雨。不得打租。時事有期。而凡百未措。觸事生怒。不能自抑。 二十六日。或陰或晴。謁先祠。夕向山。取蜂液小許。 二十七日。灑雨終陰。朝壓油摘菓。午向洞。遇全公【繼信】話溪上路。還堂。謁先祠。田不利云。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致齊。昨聞銀魚尙留山隔接湖之川。遣渫兒。田亦不利。不誠無物。奈何誰咎。初昏渫兒。佩魚五十首。而大可喜也。 二十九日。晴。謁先祠。在堂。致齊。處約入。鄭安藩亦偶來。田不利。蔡靜應來宿隣舍。【子懋中進士。將祭繼祖母墓。墓在此。】 三十日。大雨夕晴。未明畢薦時事。而始雨。靜應父子。冒雨榮墓而來。將夕歸。寧甫亦向造巖。 九月一日。小雨。謁先祠。朝行參事。在堂。 二日。大晴。謁先祠。得希魯書。城主以■(將)巡使將向南里。欲話相知之人。人不愛我云云。每遇壽人。以不相見。寄問甚可。出梅亭。將夕果臨。移時話去。余亦醉還。寧甫來。 三日。晴夕陰。謁先祠。在堂。寧甫去。氣愆。 四日。朝陰午晴。在堂。柳衛仲來見。氣愆。 五日。謁先祠。在堂。氣愆。將夕就枕。風氣似觸。卽頭痛終夜。 六日。送人蘆谷。上先生書。【穎裁之。】幾不省事。 十一日。右五日不省人事。希魯留侍。 十二日。小汗。 十三日。汗。始省人事。全僉知【繼信】來問。崔生東嵂亦來見。 十四日。縣洞人皆來見。孫興彦袖貼松茸見去。人心未泯故也。 十五日。證勢彌留。朴敬夫來見。終日話去。 十六日。汗。彌留。郭汝達來問。得益甫書。不能答。 十七日。彌留。李可和來見。 十八日。彌留。徐與幾來見。 十九日。彌留。得全叔勤書。家鹿內腹見貽。 二十日。彌留。渫自校來見去。 二十一日。小雨。彌留。唐將入營有期民。不勝騷擾。【皇朝遣將閱兵。】 二十二日。彌留不快。唐將支待之物。多至三十餘種。修治道路。準以三把。兒負女戴。鞭楚隨之。 二十三日。不快復而元亭假家【唐將晝站】之役。亦責此戶。故扶病山借人赴役。 二十四日。借役。氣未蘇。 二十五日。借役。氣未蘇。 二十六日。借役。氣未蘇。 二十七日。始畢役。捧壁紙。拔石負土。人不堪治途之役。而一夫雜物鷄八首。卯州介。二升之棗。八角之薑。兩四大廣【廣魚大口】。二束石首【魚名】。餘皆稱此者二十餘。巡使不以恤隱爲念。號令肓風鞭朴狼藉。令長承風剝浚立枯。國其有人乎。是時座首全興業以言事黜。孫起以特恩入代之。舊職鄕正都監仍帶。【無名之猪四斤刻定一夫。時倅姓安名憙。全力。爭之對面黜之。唐將一人家丁僅十餘。】 二十八日。借刈馬草。氣未全蘇。 二十九日。借刈馬草。氣未全蘇。凡役皆畢。 十月一日。主婦行朔參。唐將入營。 二日。扶病還堂。■(始)始謁先祠。唐將習陣。 三日。謁先祠。氣愆。 四日。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氣似小完。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蔡吉仲來。議院事。以祭器不備。冬前不得奉安。 九日。謁先祠。宋時亨【贊哉之子。】來見去。 十日。謁先祠。 十一日。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夕寒氣逼身。終夜流汗頭痛。 十三日。流汗頭痛。 十四日。流汗頭痛。希魯來見。 十五日。少差。徐行仲來見。 十六日。氣愆。 十七日。氣愆。 十八日。氣愆。 十九日。氣愆。 二十日。氣愆。朝聞南妹。刺脅絶蘇之奇。扶病卽馳去。旣到未幾。又絶復蘇。希魯亦來。夜亦不差。 二十一日。妹證小差。希魯亦患頭痛而去。時時令大行。 二十二日。在山。氣愆。 二十三日。在山。氣愆。 二十四日。風。還堂。冒風而來。夜痛流汗。暫觸風威。氣卽失攝。衰境老味可嗟。聞鄭錘凶音。溫厚之容。好學之誠。罕見其倫。期待不淺。可惜。 二十五日。氣愆。貿魚河陽市。【九日墓事。】 二十六日。始謁先祠。在堂。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皇■(朝)明理學錄。遣金善問禹達河病。裵大臣【族人】貽川魚一器。可用九日。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讀理學錄。致齊。 二十九日。謁先祠。始行墓事。月內多病。希魯亦參拜。 三十日。謁先祠。在堂。讀理學錄。 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朝後行墓事于外洞。 二日。謁先祠。在堂。始作祭物庫。 三日。謁先祠。在堂。全公【繼信】來見。役庫事。 四日。謁先祠。在堂。役庫事。材乏可恨。 五日。謁先祠。在堂。讀理學錄。 六日。謁先祠。在堂。讀理學錄。 七日。謁先祠。向山。踰嶺添從。杜花開。 八日。在山。康侯來話。士綏傳永陽姑夫病革之奇。方洗衣不卽行。爲恨。 九日。趣糚衣。日暮還堂。路遇楊四知。永陽證勢稍歇云。到梅馬上語希魯而入。 十日。謁先祠。早朝與希魯向永陽。抺馬觀逝亭前江。蔡明甫偶爾過話。未暮到家。證雖少歇。元勢危苦。可憫。 十一日。留永陽。 十二日。留永陽。希魯先還。【四日外忌。】 十三日。陰。早發還堂。冒寒往返。氣甚不調。終夜昏呻。未參忌事。【行處約家。】備送果六。 十四日。謁先祠。氣愆。在堂。聞鄭右相下第云。平生所欲爲盡能之。自已則極快心事。由君子觀之。前日好義之心。反爲陷利之身。豈不爲之唾鄙乎。聞命■〔卽〕上。【前累遣官。每以疾辭。今聞右台位虛。趣糚卽赴。】果拜右相。而老病衰軀。難可俯仰。三處出宿。行色頗怪。市中相笑曰。何物老魁。如是塗粉作態歟。兩入王朝。一身大壞。可惜初志。金直哉弟剛哉。亦伏辜伏誅。順和君養。至被賜藥。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在堂。 十六日。謁先祠。在堂。閔廷老來話。聞城主以邑儒之不能上疏。歸咎於樂兄與老身。甚可懼也。酒五行而去。院人夕來。始治向谷之事。晩發夜投益甫兄家。入冬始遇。阻懷少豁。 十七日。朝拜洪僉知丈及蔡楨慈堂。晩朝入院。郭院貳汝達偕蔡吉仲先。將午都廷彦諧仲來。崔鎭伯徐與幾後最晩。得閔廷老。不得大來時也。校鐵不足。故議收一員三兩。【奉安祭器。】 十八日。早朝向蘆谷。將夕拜先生。靜應亦自達城來。訥以薄醪薄肴進。只酌數杯。期以月上。先生聞靜應買妾事。遁辭艱對。【人言都子謙有賤産。曾成說。而幸具遭兄喪。蔡乘之云。】午夜明燈。先生出示禮說及洙泗言仁補錄曰。欲脫蒿而難於精寫。仍指言仁錄欲改衣。而不能靜應。請以改入。許可。 十九日。朝先生更發靜應買妾成否。意未成則可及救止也。靜應鞠躬起對曰。已成。先生愕然曰。自此不復相見。可恨。渠赧赧然色土。未飯而辭。先生極恨其再問也。【未成可止。】訥問何不從言仁錄改衣。曰言仁錄不托他。將午辭歸。先生餞七行酒。醉向伊川。時行甫看石役。夕入齋。語及靜應。多有惜意。齋翁通宵呻吟。行仲亦來石役。 二十日。還堂。謁先祠。借朱書二卷來。 二十一日。謁先祠。氣愆。終夕呻吟。 二十二日。謁先祠。氣愆。 二十三日。謁先祠。氣愆。 二十四日。謁先祠。在堂。希魯可和善伯來議齋事。 二十五日。謁先祠。送人南家。薦期迫頭。未得具物。傷哉貧也。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貿魚于場。【祭用。】穀賤物貴。可恨。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聞姑夫鄭察訪丈病革。而以薦故卽未馳候。憂憫而已。致齊。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致齊。處約亦入齊。 二十九日。行冬至薦事。在堂。 閏十一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希魯先向二水。余以疾不偕行。 二日。謁先祠。在堂。夕希魯使自二水還。報病勢急急之奇。 三日。謁先祠。早朝發向二水。始至家前聞訃。恨不能昨來永訣。痛泣奈何。 四日。■〔治〕殯廳。洞契上下一力赴役。不日而成。絞用生布。中古俗也。君燮君勉輩欲用極麤生布。余彊之後用細。 五日。大斂入棺。斂於外則堅固整齊。故儀節亦甚言斂於棺內之非。而鄭君燮全君勉又執己見。曾無師友辨。而只據家禮之圖。力爭棺內之是。不得已入鄕循俗。恨不得以禮送吾姑夫丈人也。 六日。將夕成殯。【塗殯未及■〔乾〕。故退一日。】成服。鄕人來弔者日不下數十。而皆曰鄕人■〔無〕福哲人云。亡姑母骨立。其憫可言。時姑夫七十八。姑母七五。同住五十五年。此則人世之稀事也。 七日。還堂。謁先祠。希魯偕來。三杯禦寒而去。 八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九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日。謁先祠。在堂。氣愆。拜先生書。及見樂兄書。蔡院貳書亦來。 十一日。謁先祠。在堂。 十二日。謁先祠。向山。過話希魯。江老來。 十三日。在山。希魯可和以齋材來。 十四日。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參事。在堂。 十六日。謁先祠。希魯率相地人。爲卜伯從叔眞宅。是日甚寒沍。在堂。 十七日。謁先祠。在堂。 十八日。謁先祠。希魯率役夫來。始葬地就觀。 十九日。謁先祠。在堂。 二十日。謁先祠。看葬役。夕向山。時察訪叔病臥苞山。不得來。 二十一日。在山。 二十二日。還堂。謁先祠。過話希魯。 二十三日。謁先祠。終日看灰役葬地。 二十四日。謁先祠。看灰役。 二十五日。謁先祠。是日發引。幾午■〔下〕棺。灰役未畢故也。兩家奴頑甚不誠。罰三人。用灰方四寸。上則六七寸。皆以布尺爲準。此則奴之功也。【芿叱介之功。他奴不足道。】會葬七十餘人。莫不爲之悼惜。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氣甚不攝。夜多流汗。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二十九日。謁先祠。在堂。 十二月一日。謁先祠。行朔參。 二日。還堂。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致齊。旣躬修祀事。不可不前期齊戒。故吾不忍飮酒食肉於齊日也。時禮家皆不然。 四日。謁先祠。行曾王妣忌事。 五日。謁先祠。在堂。 六日。謁先祠。向二水。希魯四知從。 七日。治發引之具。題挽二章。爲文以祭。 八日。鷄鳴發引。卓午下棺。【奠多路遙。】將夕題主返魂。而墓役未畢。前期築土幾至身長。勢似畢封而上用灰。末一尺有奇故。然方無隔板。而只用尺灰。灰槨之間注松脂五分。於貧喪。可謂必誠必信。使之無悔焉者也。 九日。還堂。謁先祠。希魯亦還。 十日。謁先祠。氣甚不調。 十一日。雨。氣甚不調。 十二日。謁先祠。在堂。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處約亦來。 十四日。謁先祠。行王妣忌事。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李可和來。議齋事。孫興彦以鄕座首。報院貳蔡先吉。爲量田都監。此輩擅弄之狀。不可說也。寄報草于院貳郭汝達。 十六日。終日細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十七日。午晴。謁先祠。在堂。修日記。申汝隣來見。別後多年。握手何如。仍言雲門之勝。雀丘之基。而筋力已衰。何堪遠遊。只勤夢想而已。又言風琴淸韻。勝於手下。縱得枯桐。誰爲我謀。 十八日。謁先祠。前報書院書目始來。【不聽。】將夕進達城主。深納入腹之說。頓無改差之意。東言西答。只勤酌酒酬酢而已。座首乘醉直入。揮扇揚說。有若恃愛驕兒。欲與余相難。余正言之曰。我非毁汝。只陳院有司不能擅弄底事體已。崔淸叔每爲儒言。而在傍無語。及書院不信者。武人也。行可亦率五六儒立庭。呈單刺。扞格難入。奈何。星昏馳都翼卿家。病似復常。南擇之亦瘳。而三子迭侍左右。可謂福人矣。 十九日。鷄起話。煖秋露四五杯。醉眠暫時。和甫騎余馬。朝出放鷹。將夕始還。促赴陶丘之會。【是日請四縣諸友。議齋事。】徐行仲行可閔廷老十餘員來會。將罷立話而別。叔勤可和有小言相詰。勸酒戱止。乘月醉還。 二十日。氣甚不甚。在堂。士綏告歸。鄕里寄。【刀割。】 二十一日。謁先祠。在堂。氣愆。 二十二日。謁先祠。向山。均田使自府往鰲山。道路風生。 二十三日。在山。康侯來話。修日記。 二十四日。夕雨。在山。叔勤來見。希魯可和亦爲量田。審等都監。起業中之也。修日記。 二十五日。在山。修日記。 二十六日。還堂。謁先祠。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修日記。禹達河來。貽一死雉。可供元朝參事。冠事欲於元朝。暫行之何如。暫行之禮。吾■未學也。更稟渠大人。若欲行古冠禮。可再來作笏記與之。合用之人合用之物皆有數。亦有前期戒賓宿賓節次。不可如是忽焉。渠終不肯。托以家故。計每暫行指示告廟事而遣焉。貧而樂富而好禮。子貢賢之所未瑩。望於這吝人。迂矣夫慕堂老。 二十九日。謁先祠。在堂。三十日。謁先祠。在堂。希魯士綏來慰。守歲而去。 癸丑正月一日。終陰小雨。夜雷電大雨。未明謁先祠。行參事。希魯去。客或來。 二日。終陰灑雨小雪。謁先祠。終日對客。醉臥。徐龍之來。大言起業以儒攻儒之害。醒怕元緖之不愼口也。 三日。晴。謁先祠。在堂。間有來。 四日。寒。謁先祠。在堂。終夕待客。又言某也。得寸勢。攻人無遺餘力之害。未得好惡之正。而好善疾惡之心。老而益壯。自知非遜保身之策。此病天也。柰何。鄭公光纘來見。仍言量㘠〖田〗之事。曰寧失一分於上。不欲貽害於百世。此眞有司也。損上益下然後。民可保。 五日。終陰夕雨。謁先祠。在堂。 六日。謁先祠。向蘆谷。宿上黨村。楊四喩從。 七日。終陰灑雨。早朝入蘆谷。拜賀先生寒暄。纔首言査齋未得相見之恨。仍借傳行甫語曰。幾道騎希魯馬來至可。而只送希魯至不可云。訥跪對曰。人各有誠。希魯亦有先生誠。安敢謂汝姑留。奪渠而騎來乎。先生笑曰。然。大槪先生雖托行甫說。自以不得見爲恨。屢言不已。進開肴數。未及一杯醉退。夜半先生明燈而坐。余亦始醒。先生手自熾炭。時李生忠民侍命煖酒。【昨日余酒。】余醉後。不得飮。而不敢辭。强進五杯。逆證大發。先生曰。酒無獨飮理。罷。語及宋巡使淫狂之事。宋言於先生。余專治一經言喜酒只好色。先生且曰。州牧時與余疑甚。今來暫見卽去。無許大話。是慚其好之不正也。一懷兩女。與妓同乘。柳詢之【永詢前爲巡使】一等人也。且曰宋南來交一行甫。善屬文故爲詩二律以別之。勸以小學。大可笑也。渠之和篇置行甫本意。只以爭柳尋花換骨等語縷縷焉。於勸小學之意。可謂左矣。且曰行甫能文。而省輕重。鄭景任善政。頌以道紹孔孟。學傳程朱。贊之吾東方。豈易道統人哉。醉中濫呈蘆谷新居一律。 八日。終陰夕小雪。將午辭歸。先生以鰲山行時相見爲期。到伊川。樂兄今似氣蘇。保養之功。斯文之幸也。每相見每有喜色。聞有失則責之不貸。眞益友也。行甫亦傳先生語。前日査齋之來。不相見爲恨。何不騎希魯馬而來乎。先生一日之留。爲君來也。恨不能徒步往拜也。出示寄宋使詩曰。先生以勸小學爲非。是非余勸他。渠常云偏嗜小學。故因其言而申勸之。出酒强勸。是亦病也。 九日。雪晴終陰。行甫以枯梅嘆爲題。命四喩賦之。余卽用其韻。樂兄亦之以蘆谷新居吟語。行甫云。君盡言之。吾難下筆。朝後有同賞行可基梅【時移城下】之約。而以觸寒爲㥘。三梅中一叢開一分矣。假李判事稱號。人行者出身。煖白酒勸留。時孫公瀣楊得爻亦從。欲咏一句。而行忙未就。將歸行。童男童女擧輿下來。携酒追餞。靜應亦自無有何而來。被勸醉別。憩諧仲家。午食。乘月還堂。謁先祠。 十日。小雨。謁先祠。在堂。 十一日。灑雨。謁先祠。朝後向山。話希魯亭。可和以齋■〔材〕運事。踵我入山。飮全叔勤酒。乘月訪。酒話小時。 十二日。雨。在山。時希魯可和在。康侯草業偶吟一律。寄康侯。兼示希魯可和見和律。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還堂。是朝希魯可和來見。治飯。午後還堂。謁先祠。添大痛頭。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添痛未止。 十六日。終陰灑雨。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七日。雨。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八日。夕雨終夜。謁先祠。在堂。氣愆。 十九日。終雨。謁先祠。在堂。添少差。 二十日。謁先祠。在堂。氣愆。池內人逐量田監官。雖有不正之事。告改義也。而擅逐官人。官有法乎。四喩拒逆。逐而不去。【刀割】可謂難者。得趙安仲城主書。庭始開。 二十一日。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賦雨中梅一絶。都慶兪鄭江老楊四喩始製述。試期近也。 二十二日。晴夜小雨。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三日。陰。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四日。晴。謁先祠。在堂。修日記。 二十五日。大晴。謁先祠。在堂。見郭益甫父子答書。徐建甫來見。期以夕來。 二十六日。謁先祠。在堂。建甫㥘於池內之逐。始緊終太弛。可謂均田乎。此洞亦在太弛中。雖曰私幸。公議則余不敢隱也。夕建甫去。 二十八日。謁先祠。向苞山。候察訪從叔之病。希魯從。時寓迎和村。接見之奴家。日夕始到。移時留外。夕食後入見。顔邈不甚敗傷。而氣急痰上。不喜款語。須臾流汗撓身。所畏自前見鄕人。則發此證云。可怪。鬼之畏人。猶人之畏鬼。此必犯邪之證也。辭出則終夜大痛發熱。取竹瀝用之。則到曉暫歇云。老病少艾同處甚不可。而以不相干爲言。人豈信之。聖人亦知人情。必以不邇爲戒也。 二十九日。朝陰午雨夕晴。夜證未瘳。不得面別。到苞縣。遇小雨。希魯乏雨具。避香山郵館。獨向拜亭溪。日大晴。路聞希魯入郭景霖家。想其留宿。着鞭先行。飮士綏酒。初昏還堂。謁先祠。 三十日。小雨。氣甚困。終日呻吟。馬亦玄黃。似無生道。 二月一日。謁先祠。馬病不蘇。終夜不飼。 二日。灑雨夜大風。謁先祠。馬無生道。聞海賊掠湖南兩浦而去。 三日。大風終日。謁先祠。在堂。校正朱書。 四日。大風。謁先祠。在堂。校正朱書。 五日。謁先祀。在堂。校正朱書。庭梅大開。馬似生氣。種園蔬。 六日。灑雨。謁先祠。向山。將弔楊元之。未果。 七日。在山。患足瘇。 八日。在山。痛足。 九日。在山。以足痛頭達夜。 十日。在山。足小歇。 十一日。還堂。謁先祠。 十二日。足未專差。崔敬合來見。 十三日。謁先祠。致齊。 十四日。謁先祠。行忌事。【妻考。】 十五日。雨。謁先祠。行望參。希魯來。楊四知背郭家昏。余甚不信。【言於兩開。】 十六日。謁先祠。行忌事。【先妣。】 十七日。謁先祠。抄儀節家禮。 十八日。陰。謁先祠。致齊。處約來。 十九日。大雨。謁先祠。行忌事。【先考。】希魯向榮川試所。己弘以從者率去。 二十日。晴。謁先祠。在堂。校正朱書。 二十一日。謁先祠。在堂。校正朱書。 二十二日。謁先祠。由鶴洞入南山。時杜花將老。山杏其時。欲吟一■〔句〕。浩漫難拾。 二十三日。留山。議買村人小犢。 二十四日。還堂。朝後還由鶴洞。從者只添兒全曺金三學童。【咸時受書者也。】步隨。入朴谷。擷木菜。及嶺老嶺。聞過行柱錫以待。至佛堂前。四喩兄弟孝立兄弟來迎。憩大浪淵。有石井三尺許。多積塵滓。命諸童子汲水去滓。使澈底淸明。而移時用力未就。固知明善除惡不易也。時天乃雨。未畢而散。天若有知。此間意思。必生奔波。盡意淨洗矣。未暮還堂。謁先祠。 二十五日。終雨大水。謁先祠。在堂。 二十六日。謁先祠。碪山假家之役。時咸鏡忠淸等道人死癘疫。故命京官祭癘鬼以安之。 二十七日。謁先祠。在堂。打池網不利。 二十八日。謁先祠。在堂。致齊。遣申慶漢。屠犢於城中唐人而來。池魚亦得僅用。幾■〔於〕物具。性林【僧匠】自昨始治四正位交倚。 二十九日。前夜二更始陳設。設纔畢鷄始鳴。始行祀事。【時事。】待院人不來。【將送蘆谷。】 三十日。謁先祠。在堂。院人亦不來。使楊四喩載犢而行。從兒稱疾中道。初昏還。 三月一日。謁先祠。前月連行祀事。氣甚不調。午薦朔參。復遣四喩行。 二日。謁先祠。行上旬墓事。處約自試所朝來。入參。 三日。謁先祠。行上旬墓事于外洞。夕蔡靜應亦行上旬事於前母墓。【在此。】夜入堂。明燈進食。語及見絶先生。夜分罷。得疝氣。移時刺痛。僅以藥效。 四日。謁先祠。靜應忙歸。連日觸寒。氣甚不平。始聞希魯入格之奇。 五日。謁先祠。夕得齒痛。達曙苦苦。 六日。夕雨。終日臥痛。 十三日。餘痛益苦。 十五日。始謁先祠。午行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在堂。 十七日。謁先祠。餘痛未已。聞城主病革。 十八日。小雨。謁先祠。聞城主訃音。病未卽臨。 十九日。謁先祠。在堂。 二十日。謁先祠。在堂。 二十一日。謁先祠。入臨城主喪次。護喪之具皆用綵段。雖上大夫無以加此云。價出烟家。幾至二百疋。病時渠子勸解歸。曰若死於官。治喪凡百可盡其具。歸家則汝何力以治之。自前冬專不視事。遇人則例行酬酢。有事則讓鄕所。幾於空官半年餘。下及猾吏。恣行胸臆。何可勝言。死之日竊簿書空紙打印。而懲干木同。加稅米石。盡爲他人之有。此諺所謂空歸空者耶。 二十二日。謁先祠。裴鎭國來拜。書呈左道初試壯元賦詞。甚鄙弱。無一分生氣。如是二等。可謂時無人才矣。 二十三日。謁先祠。在堂。雨宜木花來牟。 二十四日。晴。謁先祠。在堂。 二十五日。小雨。謁先祠。避寓大基別業。 二十六日。在基。餞希魯之京會試。二水全存性鰲山朴山甫同行。 二十七日。午向山。話李大老於巴溪邊移時。舊全公繼信持酒亦來。 二十八日。在山。 二十九日。在山。 三十日。夜大雨水。在山。 四月一日。朝雨。逾嶺到基。遣渫。爲文以祭城主旅襯。題挽一首。明將發引故也。 二日。晴。在基。修日記。 三日。在基。修日記。木花畏寒枯死。官稅何甚〖堪〗。 四日。向蘆谷。弔都諧仲都翼卿。在時別業。留午食。暫話行甫。將昏拜先生。宋學懋適來。欲見而未果者。何幸。夜語及金泰淫蒸之事。訥未聞知。先生曰不如不聞。恨余早聞也。 五日。先生謂余曰。今有事于外墓。似不容從留話。何如先遣卜奴。朝出西川君行狀。【先生仲兄也。先生撰。】淸苦之儀。如侍左右。生同一世。恨不得奉拜也。狀中有門乏應童。茵薦不具云云。先生曰。孰信位儕三公。而淸素如此乎。惟學懋知之矣。學懋曰。斯乃實錄也。別學懋。先生■〔大〕谷。訥從行。張德優先待於墓。罷事。德優呈午飯。德優旅軒張德晦之從弟也。以外派。德晦於余十兄弟也。德優謂余族主。先生笑曰。何如兄而只言族主。不稱兄乎。後德優每呼兄云。金景閏都廷彦來拜先生。將還。請江路曰。來路山曲泥滑。甚似崎嶮。於是沿江而來。芳草靑郊。路甚平夷。德優中路辭歸。 六日。先生明將向若木。先生內夫人之母忌也。訥問曰。主人【先生妻姪】初獻。則先生當亞獻乎。答曰。兄弟行。雖長亞獻可也。父行。只參拜而已。問朱子家禮讀祝時皆立。而丘山儀節皆跪。此何如。答曰。跪似當矣。而家禮明言之。不敢改也。又問墓事。素衣帶何義。答曰。先人體魄之所依。必有哀素之心。故服素耳。朝請進酒。連酌十二行。大醉臥地。將夕請辭歸。先生亦困臥而別。與廷彦同來査齋。 七日。小雨。朝訪樂兄。兄時移堦菊。指示兩童子。出示靜菴神道碑銘。不止三嘆曰。如此正文。豈易得乎。栗谷亦有此銘。而曾霄壤之不侔云。朝後冒雨渡江。別廷彦。聞朴有文中東堂試。衰一幸。 八日。在基。孫興彦來見。巡使罷餘木之捧。馳關旁示。李尙信以下。皆盜民物之臣也。【貢物餘木方物。鄕正捧上之餘。各邑幾至六十同盜食。自尙信始。尙信德人稱。至於如此。況其他乎。時權抃爲監事。】易曰見惡人吉。今日聞此言。大吉也。 九日。在基。修日記。 十日。在基。修日記。李可和來議齋事。余喟然曰。凡人於前後。不知監司守令前。尙稱念私願而得伸。鄕所四員。皆此縣産也。而不聽齋中之議定。送木手于咸安。末俗必至難測也。 十一日。夕陰。在基。修日記。使渫裁紙束冊二卷。所裁八十丈外。又連紙頭紙旁得五十丈。中心幸甚利多。若如此處。推類長之。則一心長在計利中矣。須才利處便省察。則利心不長矣。因而識之。 十二日。在基。修日記。氣愆。朝李公洪■(治)治朝食而來。鱠灸皆適口。鄭江老楊四喩俱爲不通。喩則年前臈月。拒逆不讀。屢却而不去。專不念書。老漸染惡。可恨。 十三日。夕陰。在基。修日記。李可和來議齋■(事)役。有來言某也上寺禮佛。余笑曰。餓死臺城。佛不能救。衆皆大笑。【孫興彦事。】 十五日。大風。在山。崔康侯來話移時去。全公【繼信】亦來見。新倅金公允安永嘉人也。曾於擧業時識面。 十六日。在山。康侯爲余謀話。使童學捉魚。 十七日。下基。時洞員會話于霽光亭。曲會也。興彦叔勤等皆參。余行適及無辭敢避。終夕酒話醉入。 十八日。在基。修日記。 十九日。在基。修日記。始得銀魚三十。水落網密。餘存無多云。 二十日。在基。惡婢支供次來。修日記。 二十一日。望雨。在基。修日記。有罷榜之奇。某道東堂。只得本數故。【時加數。】或京試官未及期。國家解體謂之。柰何。金實【景閏之子】全有翼來見。孫興彦亦來見。 二十二日。在基。修日記。都慶喩來見。期以近來。渫愛論語。 二十三日。風。在基。修日記。孫興彦又來見。邀于霽光亭。李大老亦來。仍作鱠食。李善伯李士綏徐龍之皆會焉。 二十四日。在基。徐再謙全僴過見。 二十五日。終日灑雨。在基。 二十六日。小雨水滋。只優此野。又善木花。朝後觀齋役。可和以雨期不至。 二十七日。在基。■(修)江老歸。修日記。 二十八日。在基。修日記。崔東嵂來。議校院復戶事。 二十九日。終陰灑雨。可和來。收蓋草太半不來。柱已菌。難以過夏。 五月一日。小雨滋。在基。孫興彦來見。情否。 二日。在基。修日記。 三日。在基。都彦喩慶喩來見。仍示送宋硜將之楚賦。全篇則幾似成章。而末句有一聲長笛。離亭欲晩。今夕何夕。惜別樽前之語。余打之。慶喩曰。樂齋以此等句。甚好云。余笑曰。行甫平日製賦不過三十句。無一字虛語。故今好此等句。余之製作都是虛氣。故今惡此等句。 四日。在基。徐伯裕邀夕食。 五日。在基。家出來證似稍蘇。可喜。修日記。 六日。在基。修日記。 七日。在基。修日記。全興業孫起業全尙文過陳不入。我不憾焉。 八日。大雨大水。在基。修日記。自前月晦。有痢兆。腹每不平。可懼。新倅金僉知允安出來。【去年及第資窮人也。】曾識面人也。 九日。在基。腹痛不止。都和甫來見。議及鄕事以相和睦。勸之事甚非。便言怏怏。可恨。 十日。在基。全有翼來見。出示所製作。已成才可佳。夕鰲山朴山甫自京不待榜而來。傳希魯善製。且言徐羊甲朴應犀等七人。俱以宰相孼子。能文章結士友。聚居驪江之畔。號驪江七賢。時逆謀見發。縉紳俱入。夕籍而先以枝葉推治云。 十一日。在基。鄕所通希魯入榜之奇。都諧甫郭汝達徐精甫皆參云。邑運之通也。悅親雖非一道。科事爲最可謂孝矣。但孝有不及。感泣何耐。 十二日。在基。得都翼卿書。夕可和來見。 十三日。在基。 十四日。在基。灑雨。徐行仲進甫建甫閔廷老來賀希魯事。 十五日。遣渫兒設望參儀。柳衛仲來賀。得聖喩書。 十六日。在基。全叔勤斐卿來賀。遣■(兒)渫入營問洛奇。兼書都事金晦仲。國有大難。臣民豈安乎。 十七日。大雨。在基。校正朱書。 十八日。在基。氣愆。腹痛未蘇。 十九日。晴。在基。 二十日。在基。修日記。 二十一日。在基。新城主下車金允安也。鄕人駁孫座首起業。都應兪蔡先吉主之。兼鄕正都監所食十五八結。鄭汝燮過見。都諧仲來宿。 二十二日。在基。孫興彦。敵國名正。且强似請成。希魯自京以逆退唱榜。 二十三日。謁新城主。久不見。殊無舊面目。 二十四日。在基。修日記。 二十五日。熱。在基。崔淸叔來見。言皆似信。 二十六日。在基。大熱。遣添入山。■■■■■■聞都蔡呈書。書吾名。可駭可愕。問學六十年。做捉人工夫乎。 二十七日。話希魯亭。酌南妹酒。 二十八日。在基。修日記。 二十九日。在基。羅生琬來見。得渠兄書。 三十日。在基。 六月一日。在基。遣渫入堂。助主婦行朔參。 二日。在基。 三日。在基。氣愆。校正朱書。 四日。大熱。在基。夕驟雨。鄕員以鄕和事來見。奔走請成。或以爲曲可知矣。且所以威勢恐脅之。可笑。和之爲言則可矣。而彼此皆得其所欲。然後相和云。彼之所欲此必不欲。此之所好。彼必不好。好惡矛盾則豈有相濟之理乎。大槪專擅鄕任之意重。若和則必權輕而勢分矣。此渾和之難也。鄕人之言曰。在家則無麥飯。而鄕所有王食。出無尺童。而前後呼勸馬。官吏謁見。號令之順從。無非可樂之事。何不爭鄕任乎。此說當是。 五日。大熱。在基。已弘有逃去可疑之端。冒夜入山。虛矣。 六日。大熱。朝後下基。鄕人以和大會而不諧云。可恥之甚也。諧甫以新司馬。亦立爲敵。可怪之甚也。 七日。在基。全叔勤過見。極觀相和。渠謂余曰。信乎。君割全某腹。搖濯其大行川乎。余大答曰。鄕之若是者。皆是渠過洗濯。子腹不其然乎。渠生笑而去。 八日。在基。希魯自伊川還。拜先生書。且荷行甫答書。【與希魯有約。行甫初度日而未果。今希魯之行寄書及秋露銀魚。】康侯將夕來話。乘月上巴。 九日。在基。夕膾于霽光亭。希魯在。 十日。灑雨。入山。 十一日。朝院人走報城主尋院之奇。路邀希魯同行次院。則命駕將返。仍侍話留時。將夕還官還基。 十二日。夕驟雨移時。朝入山。 十三日。刈麻。在山。 十四日。埋麻。徐龍之過見。崔淸叔來。治夕食。 十五日。朝下基。希魯父子入助望參。 十六日。大熱。午夜天怒地震。在基。 十七日。大熱。在基。朝郭穉靜自鰲山書院向蘆谷。朝飯于霽光亭。 十八日。大熱。與希魯可和善伯諸友會。觀書齋蓋草。任誠始差。院貳來見去。 十九日。向蘆谷。聞先生定行。 二十日。早朝與希魯馳向。朝食于査齋。拜先生。夕還基。 二十一日。在基。氣愆。徐龍之持酒來見。 二十二日。在基。李洪進酒。【近有初度。故先呈。】 二十三日。在基。 二十四日。在基。 二十五日。大旱。在基。楊四■(喩)知朴汝質進酒。南妹亦送酒來。 二十六日。大旱。在基。希魯士綏爲余設酒。羅琬持酒來。李濯適參。 二十七日。旱熱。在基。 二十八日。旱始凉。在基。崔康侯話去。 二十九日。旱苦。在基。 七月一日。旱苦。在基。 二日。陰。在基。 三日。陰灑雨。在基。 四日。大晴苦旱。水根大野幾乾。 五日。苦旱。在基。 六日。苦旱。聞行甫有來院之奇。午向院。路遇崔康侯。到院。行甫已先矣。論緇布冠及幅巾家禮。 七日。朝行相揖禮。講家禮。玄風儒通文以大君事。請星州苞山鰲山等邑儒來議本校。左右通文會疏云云。 八日。早朝行甫始巡察祠宇。甚許可。而促飯。向郭益甫。益甫出待柳亭。乃瘳可知。 九日。旱熱。在基。是日士綏爲希魯設餞酌。余亦持酒爲餞。孫興彦亦來。 十日。在基。灑雨。 十一日。在基。灑雨。 十二日。在基。灑雨。 十三日。灑雨。希魯應榜上京。是日鄕人呈書城主。請罪孫起業。 十四日。小雨。 十五日。晴。行朔參於基。仍薦新稻。 十六日。或雨。 十七日。夜雨水生。在基。見金晦仲城主書。 十八日。或雨。在基。見行甫書。 十九日。晴夕小雨。向山。路遇全叔勤。鄕戰事下去。 二十日。在山。 二十一日。朝下來。 二十二日。或雨夕晴。都事來訪。酒八九巡。李和雨亦從來。扇柄墨丈紙束見貽。關西又有逆賊之奇云。不可說也。【都事金寭】 二十三日。在基。問返堂之日。與徐伯裕龍之。極言睦族之道。渠等面從。 二十四日。在基。孫興彦來。亦極論睦族之道。鄕人之不睦。皆由族人之不睦之所由。渠甚然。然未可信也。 二十五日。在基。蔡擇仲來議院事。李可和來議齋役。 二十六日。在基。答高鎭夫書。 二十七日。還堂。謁先祠。崔東峻柳湖來見。 二十八日。小雨。謁先祠。借人織席。 二十九日。晴。謁先祠。是日摘栢桐華。 八月一日。夜小雨。謁先祠。行朔參儀。 二日。朝陰。謁先祠。監司入大祭。致齊。與諸生從容飮福。■(飮)日晨還營云。 三日。謁先祠。得蔡院貳書。巡使明向書院云。又見蔡靜應書。夕向院。宿郭益甫草舍。 四日。未明。蔡吉仲來見。到院行甫昨暮已來矣。早朝巡使單騎馳來。城主亦來。雜談及政事。靜■(事)應應聲進言。今日來此儒家。當與諸生。講明小學家禮可也。余亦言曰。前日■宋方伯雖嚴。約小學而無有一人之講徒。言不足以行。巡使曰。兩說當是。講諸儒後。巡使夕冒雨還營。 五日。或晴灑雨。在院。講幅巾深衣。以紙裁成幾似。夜使年小友。各誦小學中箴銘。先誦學則。次誦弟子戒。 六日。晴。朝前夜未及誦者。追誦。先學則。次弟子戒。未畢。崔士詶【誡】來。大張議修鄕案。與行甫別。玆以未畢。此亦好事之巧違也。促飯而散。閔廷老叔姪李晟崔璣同來入校。水飯。未暮還堂。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九日。謁先祠。讀小學。李弘中崔璣來問小學。 十日。謁先祠。讀小學。 十一日。謁先祠。向山。 十二日。在山。 十三日。在山。 十四日。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行朔參。 十六日。謁先祠。向蘆谷。夕謁先生。遠行之餘。略無困悴之意。完固不可量也。命以三盃酒。夜明燈出示製疏稿。辭嚴義密。光明正大之體。溢於篇質。亦可謂文章之司命也。夜隨月下庭。某進佩酒。終至天地數。 十七日。朝告歸。是日城主通讀于査齋時。鄭好仁金善慶從。晩朝至齋。行甫昨來。已與諸友講論。楊四知被誘李弘中崔璣奸議。亦署死生相救之文。不可說也。族子至愚。不足責也。俄而城主來。終日聽讀小學家禮。日暮講罷。命觴屢。 十八日。朝後相別而散。暫見都喪主諧仲。路遇李學可。日暮還堂。謁先祠。 十九日。謁先祠。氣愆。聞希魯唱榜發行之奇。 二十日。謁先祠。希魯有入來之奇。 二十一日。謁先祠。午後希魯自謁聖。拜城主巡使而來。孝有不及感淚如傾。行告祠禮。將暮向渠家。 二十二日。陰。謁先祠。崔璣來見。 二十三日。謁先祠。致齊。夕希魯入。柳光胤亦來。都慶兪來見鄭好仁。 二十四日。謁先祠。行王父忌事。永川姑母使歸。 二十五日。謁先祠。話希魯家。士綏爲岳丈設酌。賓只孫興彦而已。餘畏唱夫故不來。郭汝達【涌】亦來。 二十六日。謁先祠。向山。 二十七日。在山。希魯來。 二十八日。得祭肉。還堂。謁先祠。 二十九日。謁先祠。致齊。希魯士綏入來。 三十日。大風。謁先祠。行時事。爲希魯設酌。孫興彦閔廷老來。都諧甫後來。冒夜而歸。郭汝達期而不至。 九月一日。謁先祠。 二日。謁先祠。 三日。謁先祠。入山。 四日。在山。 五日。在山。收拾果實。 六日。還堂。謁先祠。來路憩樂益亭。李大老持酒來話。楊四知及從弟等設飯進膾。殊勝事也。 七日。謁先祠。 八日。謁先祠。讀小學。 九日。謁先祠。 十日。謁先祠。氣愆。未參縣內洞會。 十一日。謁先祠。致齊。希魯來。 十二日。謁先祠。行禰事。聞先生患傷寒。明日馳候爲計。 十三日。向蘆谷。過伊川。先生時臥呻數日。少差。侍人張德優云。時宋學懋適來矣。月初懋與李汝涵委訪鄙栖。留話之計。而時在山。題鳳而去云。平生恨也。郭霔景霖自商山吊姨母夫趙斐仲而來。同宿村舍。 十四日。先生氣似少差。方在呻吟中。春秋類例。每起點視云。精力不可量也。與景霖馳向伊川。朝食行甫時。亦無恙矣。當午暫話諧仲。過聖唐慰都翼卿。乘月還堂。謁先祠。 十五日。謁先祠。氣愆。行望參。 十六日。謁先祠。氣愆。 十七日。謁先祠。時家病劇。 十九日。謁先祠。 二十日。謁先祠。始種牟。往縣內。夕還堂。 二十一日。謁先祠。 二十二日。謁先祠。小雨。洞員爲希魯設賀酌。冒雨而往。醉還。 二十三日。謁先祠。崔康侯全叔勤等追酌。希魯又往參。 二十四日。謁先祠。家病。 二十五日。謁先祠。 二十六日。謁先祠。讀春秋。【時鄭好仁輩。方治之。】 二十七日。謁先祠。讀春秋。 二十八日。謁先祠。讀春秋。 二十九日。謁先祠。讀春秋。 十月一日。謁先祠。早朝朔參。向書院。通讀。城主不來。講員三十人。幾暮罷講。 二日。朝通請文于左右道。奉安卜於開月上丁。呈候狀先生。聞行甫中寒及李茂伯再昨北行。【鏡城通判】亦書以慰問。幾午訪郭益甫。時呻吟中。 三日。謁先祠。氣愆。 四日。謁先祠。 五日。夜雨。謁先祠。讀春秋。 六日。晴大風。謁先祠。 七日。謁先祠。士綏來見。夕入山。宿崔康侯草舍。 八日。小雨。 九日。在山。 十日。在山。 十一日。還堂。謁先祠。 十二日。謁先祠。入拜城主退。定奉安之期。 十三日。謁先祠。讀春秋。 十四日。謁先祠。處約始行榮墳事。 十五日。謁先祠。行望參。 十六日。風。謁先祠。向査齋。學懋及行甫先來矣。俄而柳聖兪率其子時藩來。 十七日。朝學懋及余行酒。朝後行甫亦行酒。日暮還堂。 十八日。謁先祠。奉安文夕始通。 十九日。謁先祠。讀春秋。 二十日。謁先祠。讀春秋。 十一月一日。寒疾未瘳。蔡院貳來。議書院奉安。凡百鄕校鄕所及仙査。各定酒盆肉布。 二日。夕雨達夜。謁先祠。向二水爲文祭尊姑夫察訪几筵。【明日初忌。】鄭君燮亦來。 三日。晴。罷祭後。君燮向一善。 四日。拜辭姑母。楊四知鄭江老從來。日暮還堂。謁先祠。 五日。謁先祠。答行甫書。在堂。 六日。謁先祠。讀春秋。夕往見可和。借朱書十一張書次。 七日。大風寒。謁先祠。在堂。院人來。不可風。讀春秋。氣愆。 八日。寒。謁先祠。向硏經。過見益甫。雖不出門。氣則尙完。進家鹿烹炙肉及三盃秋露。可以禦寒療飢。夕到院。擇仲病未入來。可恨。 九日。兩院貳皆來。見行甫答書。又書行甫。議奉安時節目而來。過話閔廷老別業。洞員皆來見。人皆苦苦時政。作膾作飮勸以淸酒。過客之過福過望。汝益江鮮尺許見貽。可喜至日節祀之薦矣。乘月還堂。 十日。謁先祠。行節祀儀【冬至】。欲薦時事而物不能具。 十一日。謁先祠。市得一疋犢。在堂。致齊。 十二日。謁先祠。在堂。致齊。夜分陳設。 十三日。鷄三鳴始行薦事。處約及渫李應祺楊四知助事。朝後二水孫吉甫自伊川。宿可和家。歸路過訪。聞行甫奇。在堂。致齊。 十四日。行外祖忌事。謁先祠。任院貳傳來行甫答書。告文已草云。先生親炙門人讓於行甫。何意。行甫亦不固辭於先生。亦何意也。夕灑雪風起。朝始疝氣。彌留遲緩。午始苦苦。鷄曉向歇。頭痛兼作。 十五日。頭痛不止。不設望參。 十六日。氣憊不蘇。 十七日。氣憊。 十八日。謁先祠。氣未尙全安。而奉安期迫。扶病向院。凡百太稽緩。必未及措也。 十九日。在院。終日施罰監事。位版工善手。是則可喜。記及跋文刻懸愛蓮堂。記則故李上舍【叔樑】之所製。而徐行甫書之。跋則退溪李先生之所作。而判尹金尙容書之。硜書院及時習齋養正軒。凡十額字得於亡友都子。謙模而藏之。是則天秘而鬼護也。傳刻采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