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년 채제공(蔡濟恭) 우의정(右議政) 임명 관련 기사 추록
二月十一日, 以御筆傳于政院曰。
行知中樞府事蔡濟恭拜相。備忘記。今旣御筆授卿相職。予豈私好於卿有是擧參
倚有素云亦晚矣。卽日肅命輔予寡昧。仍傳曰。此敦諭。遣史官傳諭于新拜
右議政。備忘記。旣下拜相之敎。政官
在政席。卜相下批。政事當日爲之。傳曰。
承旨竝遞差。義禁府推考。政院啓曰。
左副承旨曺允大。
右副承旨洪仁浩。有稟達
事。來詣閤外請對矣。傳曰。已處分矣。又啓曰。
都承旨沈豐之。
右承旨尹行元。有稟達事。來詣閤外請對矣。傳曰。不待牌
▣▣請對。此何擧措。萬萬駭然。萬萬無嚴。有甚時急之事。擧措如是駭怪。追後請對
承旨。爲先罷職。
承旨留坐閤外。萬萬無嚴。
施以不敍之典。
吏曹參議李時■牌不進。依承傳罷職。政院啓曰。玉堂上下番。有稟達事。來詣閤外。請對矣。傳曰。此非過擧之
事。如是煩聒。有若非常過擧者然。爾等事。可謂未安。遞差。傳曰。當該請牌
承旨遞差。政院啓曰。
同副承旨南鶴聞。有稟達
事。來詣閤外。請對矣。傳曰。不緊矣。罷職退去。
吏曹參判金文淳牌不進。傳曰。許遞。以
曺允大洪仁浩囚單子。傳曰。請對事姑捨
是。御筆之詣閣徼納。寧有如許人事道理。況新卜之大臣。今始登庸。亦出於待鎭定之後用之意。則抑何心。作此駭擧。不可拿處而止。請對
係是首唱。爲先削職放送。拿處
承旨旣命退去。牌招
承旨尙不入來。不可空院。南所衛將。假
承旨差下。○十二日。■夜傳曰。拜相至
重愼之擧。則寧有一分歇後商量。今日之擧。財擇于中者。已積有年所。前此閑漫之職任。有除徒致葛藤。已是絶然不提起。槪是
息擾鎭囂。待相忘而亟於黃熟之境。此豈爲此大臣也。予意抑亦深長。大抵再昨秋賓筵質言之敎。爲一轉之階。伊後平閫
除旨。爲再轉之階。旣伸晢之。又滌用之。此時此職。卽儻來節次。諸臣之看作過擧。爭相紛聒。何太錯料之甚。予欲做大同太和
之政。耿耿一念。寤寐必結。此諸臣之常所領會者。況大臣之終不坎軻。諸臣亦未必不知。然則今日喉院玉堂之事。豈不近於應文乎。
用捨之權。其可爲諸臣所困。將倒執之乎。近俗太劻勷。不識朝體事面。不得不如是敷示。此乃懸法之意。先甲之令也。以此皆令知悉。
兼
春秋李宗烈書啓。臣敬奉聖批。馳往傳諭于南部會賢坊二間屛門契議政府
右議政蔡濟恭所住處。則以爲。殿下。何爲而有此千千萬萬不當
之命也。臣之保有軀命。以至今日。罔非我殿下再生之恩也。一恩未泯之前。日夕念念者。惟是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八字而已。孰謂此千千萬萬
不當之命。忽及於千千萬萬不當之身也。御墨煒煌。仙樂前導。敦諭鄭重。史官臨宣。似此榮光。似此恩數。實是載籍所未有。以臣僇
廢之踵。何以得此。何敢當此。心肝震越。神精惝怳。不知所以仰復聖諭。伏地涕血。惟願速死而已云矣。敢啓。傳曰。知道。目下諸臣。擧措太
劻勷。可發一笑。此輩何足道。何足道。以予再昨年筵敎。謂不足信。則此輩自歸當勘之罪。國有法綱。豈有是也。卿勿爲慮。新拜後陳疏。
亦相府常例。容俟承批。更欲敦迫。此意更令史官傳諭。以負罪臣
沈豐之趙衍德尹行元曺允大洪仁浩南鶴聞等聯名上疏。傳曰。如是陳
疏。殆若力爭者然。不但擧措萬萬駭悖。遣辭之無嚴。亦極痛駭。多少說話。姑竝置之。有一言可以牖頑者。再昨年九月十二日賓筵日。至下立證之
質言。仍以此後。復以重臣事提起者。是以予不實。不信王言厥罪何居爲言。此敎一下。伊後更無有提起者。大抵生殺威福。在於
人君。雖於可滌不可滌之事。滌而用之。猶不可以過中之擧言之。況胎脫旣如此。質證又如此。此而看作當爭之事。如是紛聒。是無臣分也。
此輩以予君事之。以王言爲不足信者。寧不痛惡。知欲拔例拿覈。姑且含忍。此輩亦有料量。豈不知今日之擧。非出於一時驟思。如是
力抗。可謂太不誠太無嚴矣。竄配以下處分。徒涉屑越。亦非端本之政。此疏。自政院付柄。此後犯年前禁令。更以右相事陳疏者。當以不
信王言律論。捧納
承旨同律。宜當令爲先知悉。傳曰。被譴
承旨。焉敢至今在院。如不退去。竝捧竄配傳旨。傳曰。政官事極爲駭然。當處分。而
大臣陞拜與新卜。是何等至重之事。則豈可因政官經宿。不下批乎。
承旨旣承下敎。卽爲擧行。○備忘記。旣以處分下敎。
吏曹判書吳載
純罷職。以負罪臣
沈豐之趙衍德尹行元曺允大洪仁浩南鶴聞等聯名上疏。大槪。慨轉深。相率齊籲。乞宿成命。以先聖德事。入啓。傳曰。昨
日之擧。昨日之敎。予意已詳示之。又設法而禁喧豗。以今以後。不在多言。自大官言官。以至庶僚百執事。而又以蔡右相三字。更有提說者。是不信王言
也。非不敬而何。予決不爲群下所撓奪。先以此意。傳于時原任大臣。俾卽知委。各司亦自政院。以此傳敎。分付三司。昨夜敦諭。猶以備例之意。待陳疏承
批。更以敦迫爲言。而觀今貌樣。臣下抗上。其漸不可長。今日朝廷有君綱。則能不致大臣乎。予當臨門親宣大臣敎。而大臣亦人臣也。此時焉敢顧區區
私意乎。卽爲入來肅命事。遣
承旨傳諭于
右議政。宣敎處所。以延英門爲之。傳曰。雖似在前。旣有再昨年禁令。則犯禁一也。原疏雖不捧入。旣
聞。不可仍置。今日投疏諸玉堂。竝施削職之典。傳曰。宣敎時。時原任大臣入侍。傳曰。傳諭命下之後。焉敢如是逗遛。以親問下敎之後。不敢遲滯。
懸法之意。果安在哉。
注書金孝建。爲先下義禁府。具格囚。以待處分。政院啓曰。議政府錄事來言。
右議政蔡濟恭以爲。促敎之下私義萬萬
惶懍。走伏金虎門外。恭竢方命之誅云矣。敢啓。傳曰。知道。今方出宮。卿其諒之。傳曰。以三疏前出脚。謂非禮使。卿言雖似然矣。三疏自三疏。親宣
自親宣。使君上臨門待卿。卿爲臣子。坐抗召命。是豈義分之所敢出乎。此際卿方待命於金吾門外云。尺地相持。亦豈成說。而卿須深念君
臣之大義。卽爲入來。聽我面諭事。遣
承旨更爲傳諭。期於偕入。謝恩
右議政蔡。
領議政金箚子大槪。答曰。省疏具悉卿懇。法所以當禁止處。
萬一拘於徑情。嫌具力距。囁嚅趦趄。不敢出一號發一令。烏在乎制敎活敷造化也。卿之陳規。義固可感。惜其未盡斟思。卿須諒之諒之。仍傳曰。宣
敎禮成。事歸妥帖。自此朝象。可占平泰。豈獨爲右相一人之幸。實朝廷之大幸。昨日處分之承宣玉堂。姑勿差代。亦出於仍欲靜鎭之意。爲今日臣子者。
見今日傳敎。孰敢有異意。象魏在彼。禁止何難。且欲爲大臣進身之路。竝付昧爽以前之科。昨今被譴諸臣處分傳敎。竝分揀。以示示治治之意。
傳曰。
注書金孝建。旣命拿囚。本職汰去。傳曰。雖與犯禁陳疏有異。似此往役。亦敢稱托。豈有如許法綱。幺麽史官之駭擧。若不嚴繩。法無
所施。然與本事犯禁。容有區別。其在徵後之道。不可歇治。時囚
金孝建。島中勿限年定配。○十二日。昨日
假承旨李亨默啓。臣敬奉聖諭。馳
往傳諭于南部
會賢洞議政府
右議政蔡濟恭所住處。則以爲。伏承聖諭。求死不得。走伏金吾門外。恭竢鈇鉞云矣。傳曰。史官才遣。承宣
空還。卿之處義。未知爲當。況大義所關。夷險何憚。使人君上枉臨帳殿。待卿入來。卿亦人臣也。到此地頭。其敢退處金吾若尋常胥命之擧然。然
則自此謂無君之國。可也。卿須諒之。予不多誥矣。此意更爲傳諭。期於偕來。昨日殿座時。傳曰。卿必以禮使之意。如是爲嫌。而卿須思之。禮有古今之殊。三疏
後出膺。今禮也。命召不俟駕。古禮也。況爲此親宣。躬枉法駕。又豈非古禮之古禮乎。於是乎裁擇。卿必無他辭矣。大義所關。君綱至重。更冀
深念。無拘俗例。時原任僚相。亦命來待。偕與晉接。竝須知悉。卽爲造朝事。偕來
承旨。更爲傳諭。傳曰。續聞承宣回。以昨日諸承宣之上疏後。冒沒出肅。
謂非事君盡禮。如是牢執云。惜乎卿太不審量。彼雌黃之說。業已嚴斥。在卿道理。但當物各付物。去就惟義之視。有今日親宣之擧。而卿之聽我浼浼。
得無乖於盡瘁之義乎。如或堅持。勢不得不移蹕迎來。卿須知悉事。更令偕來
承旨傳諭。傳曰。又聞卿席藁門外云。此何擧措。卿旣聞俄
下宣諭。又復若此。是不幾於坐而要予乎。以卿平日事君以禮之誠。寧或有此。介介之極。不遑長語。玆遣正卿【卽兵曹判書鄭好仁】諭予此意。卿若不入來。當臨卿
待命處。宣敎於闕門。如是之際。擧措豈不駭瞻。卿須知悉事。一體傳諭。傳曰。爲此宣諭。方欲臨門。時刻已屆。在卿分義。豈可如是遲遲。
卿須念君臣之大義。卽爲入來。先呈肅單事。更遣史官。傳諭。
爲
右相事洞諭綸音。
傳曰。
右相。不有一番洞諭。諸臣安得以知所去就乎。前後昭晢。固若無餘蘊。以兩段事之上不忍剖示。下不敢明說。爲一世難決之案。予
於
丙午九月十二日登筵。始有洞諭之擧。然筵敎異於絲綸。廷臣之未盡諦達。卽勢也。文字播告。其又可已乎。大抵言者之向
右相齗齗者。卽三段事也。一曰鞫招也。二曰凶言也。三曰家人之說也。以言乎鞫招。則壽賢萬軾之供。皆以爲渠輩自相唱和而已。
右相初不與聞云云。蓋萬軾則以聲息相近。作藉賣之資。壽賢則又以所聞於萬軾者鑄張之。此非白地被
誣。轉成黠昧者乎。事實如斯。且況
右相外。亦有若而人指擧。而論其心跡。無異同行異情。故皆命勿錄於鞫
招。則鞫招一款。自歸落空也。以言乎凶言。則
乙未年。忽以無根之說。傳自國榮之口。疑之於素不相能之人。終
不的告孰聞而孰傳。言根歸於鬼錄。畢竟奸狀莫逃。予於是痛卞而深斥之。又對
右相以此事有酬酢。
苟使凶言爲一分憑信之階。則事似屬於予躬。寧或爲一右相曲護而私庇。壞典章蔑綸綱乎。然自
厥後。凶言二字。流播一世。以訛傳訛。群疑層激。予若無言。孰能以解釋。故於賓筵。不得不質言。以言乎家人
之說。則最初聲討。出於故相李判府。而箚辭曰。以塗聽筵奏。謂以虛影。此不待多言辨。而又況樂彬時竄
絶塞。只有婦女奴僕。所謂家人。非婦女。則奴僕。此何等大事而謀及婦女奴僕乎。此一款。又歸落空也。蓋此
三案中鞫招屬不忍言。凶言屬不當道。群下莫有以語。到至
庚子春。國榮而家人之說。行于戚里縉
紳之間。
右相事。始登於公車文字。因此藉口。因此下手。執虛爲實。認無謂有。擧朝波蕩。人心滋惑。置人於非鬼
非人不生不滅之科。此不但爲右相一人難瞑之寃。將啓後世無窮之弊。攻之者不識眞箇虛實。受之者莫
曉本事有無。古今天下。寧有是也。予雖否德。斷斷一心。在於振勵陶鎔四字。自有
右相事。朝象之
乖捏。年復年來。日甚一日。苟欲有爲。烏可不思一變之方乎。有今番非常之擧。則洞諭事實。不容已也。
如是而廷臣不曉。更事惹鬧。誣逆亦逆。予言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