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년 유학(幼學) 이중조(李重祖) 격쟁원정(擊錚原情) 및 형조(刑曹) 초기(草記)
幼學
李重祖原情。【첨지:有寃必告盛世之所欲聞。爲祖訟寃。人情之不能已者。■■■■(含寃百年)
■■■■(幽明抱痛)。幸逢天日之明。許以鳴寃之路。而徒以跡疎分微猥越。而不
敢進。則是臣子而負殿下好生之德也】
白等。臣矣段。臣矣身。竊伏念。爲祖訟寃。人情之所不已。有懷如陳。盛無之所不禁。臣矣身曾祖臣○○以肅廟朝應旨疏中
處章之辭。獲被罪名。抱枉百年。尙未伸卞是白乎所。臣矣身。伏不勝容天極地之寃。玆敢瀝血陳情。冒萬死泣訴於
法駕之前爲白去乎。伏乞。聖明哀怜而垂察焉。伏以。臣矣身曾祖臣○○。以林下讀書之人。屢登薦剡。特被眷優。明
陵
己巳三月。擢授
成均司業。累度進懇辭。不獲已五月初赴召。在道又承
工曹參議之命。到
廣州。始伏聞仁顯王后不安
于位。矣祖涕泣傷痛。急起封疏。其略曰。恭惟主上殿下。再肅朝綱。一新庶政。至於萬機之暇。蚤夜孜孜。專意講學。蓋將求所
以率禮循理。爲修身正家之本。思所以明目達聰。爲納諫補過之地。臣常以爲邦域之內。將興二南之化。廊廟之上。復見都兪之盛。
臣乍到近圻。伏見近日邸報。屬因天心未豫。將有動搖中壼之意。大小臣僚以言獲罪者多。殊非愚臣平日所望於殿下者也。臣聞
配匹之際。人倫之始。風化之原。不可不愼始而敬終。脫有不幸而處人倫之變。亦且務盡道理。曲全恩義。不宜遽用威斷。使擧措失當
也。昔漢之光武行之於前。而不免賢帝之過。宋之仁宗行之於後。而終爲白玉之瑕。惟殿下念哉戒哉。云云。縣道投進。則
廣州留守
李沆。以嚴旨纔頒。不敢上送是白乎等以。矣祖急於上達。依宋臣
鄭俠違禁發遞故事。貽黃疏未。令曹吏徑投政院。則政
院亦以嚴旨不敢捧入。自此事已無及矣。矣祖以來歸。一言常爲痛恨是白如可。是年九月。因雷震求言。矣祖時以
吏曹
參判。遂應旨陳疏。其略曰。臣竊以爲。廢妃
閔氏。不循壺彛。自絶于天。然在止曲全無遺恨。云云。上以事異古今。決難輕議。下批。
然其後果有修理別容之命。故進善臣
丁時翰五條疏中所謂。頃因儒臣所達。修理別容。量給廩料之命云者。卽此也。逮至
甲戌坤聖復位之後。臺臣
安世徵摘出疏中。自絶于天。謹其糾禁等語。搆成罪案。遂至被逮。矣祖供辭中略曰。矣身曾
於
工議赴召之日。伏聞坤宮不安之報。不勝區區驚慮之忱。敢因辭疏。瀝盡愚悃。而嚴旨纔頒。竟不得傳聞。矣身常
懷痛恨悶迫之情矣。是年九月。適因災異求言。矣身以前日痛迫之餘意。應旨投疏。有所論剝。敢望中宮殿下。移入
別宮。繼其廩料。而第以降出未久。天戒未霽。其在進言之道。不敢以無故降出爲辭。而直有所請。且當此時。中宮殿
下。有所不豫於上心。而遭意外之事。聖上卽中宮殿下之所天。故乃敢以自絶于天等語。致宛轉委曲之意。此實矣身常
痛。中宮殿下降出閭家。極愁容苦之甚。所有以小致爲安之意。而遣辭之際。不得不略存處章之意爲白乎㫆。至
於謹其糾禁云者。矣身常痛中宮殿下所處閭家荒凉。疎綻有無禁防衛護之事。以爲若於移入別宮之後。爲役
守衛之官。得有糾禁之事。則庶幾便警守稍謹。體貌稍尊。且言者。凡宮城開門。皆有糾禁戒令。故竊取其義而爲之說,
此皆無非欲致敬謹於中宮殿下居處守護之道。觀其爲役之語。則矣身本情之所在。乃可見矣。亦豈有一毫陰害之意乎,
若不察下語用意之如何。摘扶文字。勒成罪案。畢竟使尊上之意反爲侮上之歸。則豈不寃甚久乎。且使矣身少有龜藏禍
心。侵害坤宮之意。則豈敢當天心未豫之際。邦禁至嚴之日。不計一身禍福。而前後封章。爲此人所不敢言之言。而始則欲
生愼始敬終道。終乃首發別宮繼廩之請哉。區區此心。若得暴日於天地父母之前。則矣身死且不朽。云云。於是
安世徵
乃反引嫌自劾曰。臣頃者啓請拿問○○。昨則鞠廳坐見其供辭。原其本情。未必有侵逼之意。議啓之際。諸議皆然。而臣亦無
異同。委官
南九萬讞辭曰。其陳疏本意。欲其自私第處別宮。繼廩設衛者。似非出於謀害侵逼。【辛巳五月疏決
當在自絶于天。然在下
殿下所以處之之道。則亦宜務盡道理。曲全義然後。可以慰輿望而協群情。何則蓋彼以六禮所聘。正位中
壼。奉承至尊。殆將十年。今而有罪。雖被廢黜。至於置之閭家絶其廩食。略無毫分顧念假借之
意。則似未免過當之歸。臣請依漢武帝宋仁宗待陳郭故事。處之離宮別館。爲設防衛謹
其糾禁。量給廩料。使之得守。所預則於殿下處變之道。庶幾】
辛巳五月疏決時。
吏判李畬之言曰。○○之本情則非諶害中宮。
領相崔錫鼎之言曰。李○○旣無罪狀之分明。玆以謨
害中宮爲罪。則非實本情。自上卽有敎曰。
玄逸之事。非出於謀害中宮。卽許以全釋。
辛卯冬。
又有復官之命。而旋被臺繳中寢。懿陵
庚子。首命復官。而政院覆逆。
辛丑六月。又命
給牒。而廷議繼請還收。終使苦心敢言之丹忱。百年未暴。至今抱寃。此乃矣祖前後情
實之大槪也。嗚呼。夫論人論事。必先論其時量其世【첨지:原其情考其世】而後。可以得其實。矣祖當日處變。誠有
所難處者矣。坤宮不安。而處分已定。天威未霽而禁令方嚴。欲爲盡言。則有所不敢。欲爲含
黙。則危衷益激。進言之際。乃爲是遷就不得已之辭。而原其本情。實出於盡忠尊安之道是去乙。
及其時移事遷之後。乃反以當日處變之辭律之。以平日事體。仍成罪案。尙今不伸是白乎則。玆豈非
萬萬寃痛者乎。其時臺臣重臣。旣多伸救。肅廟景廟特命原宥。前後蒙霈。天地罔極是白乎矣。
每緣廷議互發。是非拜蒙兩朝恩命。旣下旋寢泉壤之中。尙被禁錮。此又臣矣身之尤所抑鬱是白
乎旀。臣矣身又伏聞。
甲戌六月。文純公臣
朴世采。以故
承旨李后
定當坤聖出宮之日。陳疏見阻。而樹立可尙宜示崇獎。遂有
褒贈之命。矣祖當日陳疏之不徹。同於
李后定而後。更有請
處。離宮之言。若援
李后定之例。則雖一體褒贈【첨지:宜蒙一體之褒贈。而尙拘於罪罟之中】。未見其
過。而同情異典。彼賞此罰是白乎則。臣矣身向隅含痛。當
何如爲白底。
仍竊伏念先大王朝。臣矣身從祖臣○。以學行特授
掌樂院主簿。臣矣身祖臣○。又以遺逸薦
永禧殿參
奉。或使道臣動駕。或至殿柱書名。前後恩寵。逈出尋常是白乎所。若使臣矣身曾祖果然有罔赦之罪
可以廢錮百年者。以我先大王日月之明。豈使其矣親子侄。而收用之不以爲拘乎。【첨지:此一段盡刪如何】矣身又有一語。仰竊欲閙
天聽者。矣祖擢講學之餘。留意經濟之業。以爲洪範九疇實聖王修身經濟之大經大法。而父師八條之敎。亦立
我朝鮮萬世之聊。於是發揮敷濱闡明。其旨名之曰。洪範衍義。書凡十三卷。書成將欲上付乙覽。如宋臣
眞德秀大學衍義故事。而不幸中罹罪釁。竟未果上是白乎所。矣祖平日精力盡在此書。爲國惓惓之忱。
死而廉灰。而一受罪名。與書俱廢。方在中衍。殆將埋沒是白乎所。則矣祖經國禆世之初心。無地可暴。而九疇八
條之遺經。無路進獻。追惟先志。抱書增痛是白乎旀。矣祖前後原疏。俱在萬人公傳。若蒙
有罪無罪。其敢逃於天鑑之下是白齊。方今國有大慶。解澤旁流曠蕩之典。偏及於中外。昭雪之恩。普被
於生死幽明。威祝【擧威】踧蹶咸聳。而獨矣身曾祖數百年之寃。無路伸暴。而大霈之日。亦無擧論。使同天雷雨
不得均被。一物之徵。足■■政。矣身今日情勢也。伏乞。聖明俯垂非憐。察臣祖陳疏之本意。念徵臣鳴寃之哀
忱。特許伸雪。還給官爵【四字去之如何】。幸使泉壤朽骨與被恩光。覆盆幽寃。復見天日。千萬血祝是白只爲。
刑曹草記。刑曹啓曰。昨日還宮時。
安東幼學
李重祖外擊錚。故取考其原情。則其矣曾祖○○屢登薦
剡。特被眷注。明陵
己巳三月擢授
成均司業。五月赴召。在道又承
工曹參議之命。到
廣州。伏聞仁顯王后
不安于位。其矣曾祖涕泣封疏。徑授政院。則政院不能捧入。是年九月。自上求言。遂應旨疏矣。
甲戌
復位之後。臺臣
安世徵摘出疏中。自絶于天。謹其糾禁等語。搆成罪案。遂至被逮矣。因其供辭。
安世徵
乃反引嫌自劾曰。見其供辭。原其本情。未必有侵逼之意。議啓之際。諸議皆然。而臣亦無異同。
辛巳五月疏決
時。自上卽許全釋。
辛卯冬。又有復官之命。而旋被臺繳中寢。
庚子十二月。首命復官。而政院覆逆。
辛丑
六月。又命給牒。而廷議繼請還收。泉壤之中。尙被禁錮。是其矣身之尤所抑鬱。先大王朝。其矣從祖○。以學
行特授
掌樂院主簿。其矣身祖○。又以遺逸薦
永禧殿參奉。前後恩寵。逈出尋常。其矣曾祖果然有罔赦之
罪。可以廢錮百年者。豈使其矣親子侄。而收用之不以爲拘乎。國有大慶。解澤旁流。特許伸雪。還
給職牒。幸使覆盆幽寃。復見天日。云云矣。
李○○之罪名何如。而今其曾孫敢生希覬之心。有此煩籲之擧。事涉無嚴。原情內事緣勿施。其猥濫之罪。自本
曹考律地處。何如。傳曰。允。
後四日。刑曹又以照律草記入啓。則又傳曰。
李重祖段。纔經大霈。因宜參酌。特爲放送。
閒養燕超。體履康福否。仰慕且慮。重穋三秋所得只是咳嗽吐痰。
始知血內病根。未必不由於前日遊覽。則安知昔者吟咏又不爲自家心性
之病耶。前自悚惕下書。若有敎諭底意。實是仰感不遺之盛念也。
病者。自知其病。而望藥於門庭。故亦是應之耶。老先生嘗謂佔
畢齋非學文中人先輩似無偏係之失。而先生猶且警之。況後生無一分
學文氣味。專尙華藻。不幾於探湯而忘返耶。此重穋之所深惕也。倘得頂
門一針。打破痼盲。則從此至事。庶爲門下無病之人。重穋何人。敢望眷遇之
及此也。倒達悃愊言不知裁竢罪竢罪。古詩一首將欲以所出示者治之。故敢此呈上。日後進
拜時。幸卒垂敎。伏望。伏枕呼倩。惟冀
履用瑞吉。伏惟
奉讀。小山丈書。
丈人遺我以蘭蕙。爛余佩首襲菽菲。丈人贈我以杞菊。樹余畦首療
我飢。短章輸上 方羞涉長跪惠書。其意徵風化月露。徒爲爾古人
佳處。自天機如信無味中有味。策余駑首。倘庶幾
軒屛之懷。而豈若身致座下從容數日之爲快也。涉秋徂冬。信問
向因三江便。伏承八月二十八日下覆書。奉讀以還。差可少慰久離
下察。
甲辰十月初二日。病生。
李重穋。再拜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