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년 이만각(李晩慤) 서간(書簡)
肯庵令座下執事。
吾道震剝之恨。非得一番道懷。以爲快者。而爭奈竝此。而苦無之乎。元
植謂從軒下歸。傳致手翰。又恨不早知其行。而先施之也。然一片靈犀。有不
煩紙墨。而自相照者。所以未見書。只是這㨾心事。旣見書。亦只是這樣心
事。但增其感憤。而往往欲涕也。弟伏審春煦
令體事。尙能衛重。
阮府僉候。以時節宣。是猶可相慰者。至如烈熖之。及於斯文。編配之父子竝
逮。亦非一家一人之厄。孟子旣知天。誠不足尤臧氏。然彼輩之一似爲善似爲善。曾
不知天定之有其日。抑何人斯。於是而吾黨之益自飭厲。以爲內修外攘之方
者。顧無以藉手。歸報於在天之靈。則其所憾恨。又不但如受制於伏弩駭機也。是
迺若而後死者之責。而遠者環未易期。近者貧病迭攻。合席相發。落落乎未涯。
又安得不引領而太息也耶。重外弟。客臘金溪之役。尙今作崇。緣脚膇間。拘攣之
證。動輒增劇。頃亦非不自知之審。而東南諸謫。一擧可拚送。所以力疾一遭。致得添
苦。自憐志業之未遂。而衰惙之遽及也。
善休。前月念後。始得于回音。蓋計程。洽
滿九百。費日幾至一朔。道塗顚頓之狀。雖三藏法師八十一難。殆無以過之。然其地介
山海金剛之間。奇壯之觀。起居相接。又得居停。好風土善。若渠素好文雅。致此
遣棄百事。庶將安坐讀書。若渠所有風致。綠此超脫。一會不妨。助發淸興
而恨少了此二着。但讀其紀行一通。殊無悲愁恨苦之語。稍以强意耳。
興德。視
諸人中尤老大。庶不被困橫逆所困到了。但千里饋餉。不免飢荒之。又逐於旅次也。
亦此奈何。噫。彼六十年禍胎。固知陋處作乖。而鄙族則近年貌象。或似强自
降伏。庶不至骨肉相害。而一經飜動。勢若燎原。其於文令及賤軀。必欲剉銷乃
已。自歲前已有謀奪大宗之謗。起自屛人。月前
柳宇睦。盤旋於數三處。未
及旋踵。大設門會。遠村龍溪。二老壓座。乃以鄙名及文令。大書揭璧。鄙人之遭
此詘辱。凡三之矣。
子文下惠之三已三黜。而曾無慍色。益自雍容初。亦知其爲難。
事及親履其境。又知我道之固如此也。漢皐老叔。每欲携與同去。而亦安往。而
不三黜乎。只做一好笑。亦不害。益自磨厲耳。瓢谷諸慘。來書已言之。而
櫟
翁之喪。想伊時未及聞也。此其何等氣數而致然也。大抵吾輩。都無可意之事。只
一任太蒼。然若此不已。幾何不倫胥以亡耶。車丈聞自川上。
轉至金溪。間已得款晤否。
思叔屛在靑鳧。想時未出山矣。
其孫方住丹砂。往來請業。知解頗有進。
元直見棲
雷岩。
日前寄書來。盖此數輩。
後殿中可仗者。使我有負鄙田數頃。庶幾收聚得來。與
其粥飯。理會冷淡家計。而天於此事。故欲慳之。直是可笑
中轍。知嘗以書爲贄。自是有得於蒸民首章之義。何待
我勸成耶。答渠書謂來不來。或偶見漏耶。早與賜答
以示引誘之義。此正令公。今日事也。切欲掃萬一動。以作先驅
在天之靈。則其所憾恨。又不但如受制於伏弩駭機也。是
如來示所戒。而奈我病情之自力不去何。但令公心鑑於此中
路頭。自能明明直照。非有沈約夢中。不試之類。幸乘隙另圖之
也。壯劣不必以老少限之。若憎我慢蹇。而必欲較縶。吾兩人者。其
終無一會期哉。許多奉商事。須得對日可攄。若聞車
丈。果在金溪。須進與約行。以做一場樂事。如何如何。末端所諭。朱
門諸子。所處之義。仰認見理明甚。讀之感歎無已也。此有送
靜
村翁行序一篇。付往。可作無了中一解安否。但文辭凡陋。不足解
顔耳。聞自金溪送人諸謫所。此亦欲寄書。而紙窘如此。
未必各作幅耳。
元植又當作行。因付此。草草。不備。伏惟
令下照。謹候書
辛未 二月 初七日。重外弟
李晩慤 再拜。